?

硬膜

  • 小骨窗開顱大腦凸面腦膜瘤切除術后硬膜下積液二例
    瘤邊界完全暴露。硬膜懸吊后,顯微鏡下沿腫瘤外側緣小心剪開硬腦膜,向中線翻轉,仔細分離腫瘤與腦表面粘連,矢狀竇旁硬膜附著點予以電凝燒灼,腫瘤切除Simpson Ⅱ級。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病理檢查提示腦膜瘤(WHO Ⅰ級)。術后第1天復查頭顱CT,提示右側硬膜下腔少量積氣積液,量約10.0 ml(圖1D)。術后7天出院。術后15天,無明顯誘因突發頭痛、嘔吐,頭顱CT檢查提示右側硬膜下腔大量積液伴血腫形成,最大橫徑1.5 cm,中線移位超過1.0 cm(圖1E)。

    臨床外科雜志 2023年9期2023-10-27

  • 顱骨成形術聯合對側硬膜下鉆孔引流治療單側去骨瓣減壓術后對側頑固性硬膜下積液的臨床效果研究
    逐漸為人所關注。硬膜下積液(subdural effusion)是DC 術后腦脊液循環紊亂導致的常見并發癥之一, 發生率為21%~50%,可導致神經功能預后不良。硬膜下積液通常發生在DC術側, 且大部分可自行吸收;部分硬膜下積液可見于DC 手術對側, 但因其更容易導致患者預后不良, 應該得到積極治療[1,2]。對于DC 術后對側硬膜下積液的治療目前未見統一標準, 大部分DC 術后繼發對側硬膜下積液通過局部加壓、腰穿、腰大池引流等保守治療有效,但對于一些頑固

    中國實用醫藥 2023年18期2023-10-18

  •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腫
    檢查,結果是慢性硬膜下血腫,得做手術。請問,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腫?云南 曹先生曹先生:硬膜下血腫,是指顱內出血血液積聚在硬膜下腔,在顱內血腫中發生率最高。根據傷后血腫發生的時間分為急性硬膜下血腫(傷后3天以內)、亞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腫(傷后3天至3周內)和慢性硬膜下血腫(傷后3周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腫大多數都有輕微頭部外傷史,尤其是老人們生活中頭部遇輕微磕碰后,當時可能沒有任何感覺,但是1個月左右,慢慢會出現一些頭痛、嘔吐等臨床癥狀。這是由于老年人的血管較為

    家庭醫藥 2023年2期2023-05-30

  • 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相關危險因素研究
    ,虞凱杰,童民鋒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相關危險因素研究楊帆,許志劍,陳華輝,虞凱杰,童民鋒金華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浙江金華 321000探討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相關危險因素?;仡櫺苑治?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金華市中心醫院就診的99例硬膜下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演變為CSDH將其分為血腫組和非血腫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硬膜下積液演變為CS

    中國現代醫生 2023年1期2023-02-06

  • 急性大腦鐮旁和小腦幕下硬膜下血腫的CT診斷
    201600)硬膜下血腫多因頭顱在運動中受傷所致,尤其沖擊性外傷更常導致硬膜下血腫,約占顱腦損傷總數的2%~6%,占各類顱內血腫的三分之一左右[1]。嚴重顱腦外傷所導致的硬膜下血腫患者中,發生于顱蓋骨大腦凸面的硬膜下血腫較為常見,而發生在顱腦深部結構大腦鐮旁和小腦幕下的硬膜下血腫較少見,容易同蛛網膜下腔出血、鈣化混淆。本文通過收集27例急性大腦鐮旁和小腦幕下硬膜下血腫相關資料,主要探討急性大腦鐮旁和小腦幕下硬膜下血腫的CT影像征象,旨在提高影像科、臨床醫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2年19期2022-12-06

  • 梗阻性腦積水ETV后繼發硬膜下積液的原因分析
    逐漸被廣泛接受。硬膜下積液是ETV 較少見并發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ETV治療梗阻性腦積水43 例,術后發生硬膜下積液4 例,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4 例具體情況如下:①病例1,12 歲女孩,因頭痛12 個月入院,因第四腦室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術后復發、梗阻性腦積水行ETV,術后1 d 出現右側額顳部少許硬膜下積液,術后4 d硬膜下積液增多,術后10 d 硬膜下積液消失。②病例2,8 歲男孩,因雙眼視物模糊10個月入院,因松

    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22年12期2022-02-28

  • 硬腦膜外和硬腦膜下血腫相關知識,你應了解嗎?
    解硬腦膜外血腫與硬膜下血腫的相關知識。一、什么是硬腦膜外血腫硬膜外血腫臨床上指的是發生在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稱為硬膜外血腫,這類血腫占外傷性腦內類血腫的20%左右,僅次于硬膜下血腫。外傷性的硬膜外血腫常常以急性或者是特急性多見,往往占有85%左右,慢性者比較少見。這類血腫一般為單發,多發者也相對比較少。硬膜外血腫可以見于任何年齡段,往往青壯年為多見,主要是由于該年齡段的顱骨血管溝比較淺,且腦膜中動脈與顱骨尚未緊密靠攏,所以在外傷的時候如果骨折時硬腦膜

    醫學前沿 2021年3期2021-09-10

  • 人工硬膜治療脊柱后路手術中腦脊液漏
    主要是手術操作對硬膜和蛛網膜造成損傷引起,文獻[1]報道脊柱外科手術中硬膜損傷的發生率為1% ~ 16%,椎管內腫瘤、硬膜與椎管內致壓物粘連、需要打開硬膜的操作及多次脊柱手術,都是增加腦脊液漏發生率的重要因素。腦脊液漏處理不當可引起切口不愈合、脊髓感染、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及健康造成嚴重威脅[2-3]。腦脊液漏不僅增加了術后切口感染和椎管內逆行感染的風險,同時亦會導致與顱內壓降低相關的眩暈、惡心、復視、畏光、耳鳴及顱內感染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預

    脊柱外科雜志 2021年4期2021-08-21

  • 老年人撞到頭沒出血 警惕看不見的“致命傷”
    接受私人醫生的“硬膜下血腫”清除手術,其私人醫生說:“不知馬拉多納什么時候撞到了頭”。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我國一位準備趕火車的老人身上,王老太太在人工檢票口處逆行,被后面的行李箱絆倒。在短暫休息后搭乘火車正常離去,在乘車過程中出現頭痛、頭暈、意識不清等癥狀,到站后立刻進行急救,但因腦硬膜下出血嚴重,呼吸衰竭,不幸離世。日常生活中,“撞到頭”并不是什么罕見的事情,尤其老年人,因身體靈活性和平衡功能降低,磕磕碰碰著實難免,但大部分人都不當一回事。其實,對于老年人

    自我保健 2021年4期2021-06-16

  • 慢性硬膜下血腫引流術后顱內急性出血原因及手術治療
    藥使用增多,慢性硬膜下血腫發病率逐年升高[1]。對于慢性硬膜下血腫,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案仍是鉆孔引流術[2],但術后易發生硬膜下積液、積氣等并發癥,而顱內急性出血較為少見,一旦出現則病情惡化快,易導致患者死亡。本文對4 例因慢性硬膜下血腫行鉆孔引流術后出現顱內急性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其出血原因及手術治療方法,現將結果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2010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在舟山醫院因慢性硬膜下血腫行單孔鉆孔引流術后發生顱內急性出血

    浙江醫學 2021年6期2021-04-10

  • 顱內破裂動脈瘤夾閉術后硬膜下積液及繼發慢性硬膜下血腫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裂動脈瘤夾閉術后硬膜下積液及繼發慢性硬膜下血腫發生的情況在不斷降低,對于未破裂的動脈瘤手術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能夠控制在1%左右,但是術后出現硬膜下積液及繼發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發生率為2.0%~5.2%[1-2]。對于手術后病人出現的硬膜下積液,部分病人能夠通過自行吸收的方式解決,但是大部分病人會引發慢性硬膜下血腫,一旦出現此種現象則需要通過鉆孔引流的手術進行進一步治療[3-4]。對于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來講在積液的處理上更為困難,因此做好硬膜下積液及繼發慢

    全科護理 2021年1期2021-01-14

  • 硬膜下積液治療經驗總結(附27 例臨床分析)
    皇甫羅凱 康建剛硬膜下積液是腦脊液在硬膜下腔異常聚集的病理狀態,最常見于外傷后、顱腦手術后以及腦內炎癥、出血之后[1-4]。多數研究認為蛛網膜破損、腦脊液外滲是硬膜下積液產生的主要機制,同時可能存在腦脊液吸收障礙[1-6]。硬膜下積液表現為單側局限性和雙側,積液性質表現為透明清亮或有血性成分。臨床上硬膜下積液可以表現為頭痛、意識障礙、神經功能缺失等癥狀[7]。目前硬膜下積液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外引流、硬膜下積液腹腔分流、腦室-腹腔分流等,而對于手術適應證以及手

    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 2020年5期2020-11-08

  • 創傷性硬膜下積液轉化為慢性硬膜下血腫危險因素分析
    世維 曾巍創傷性硬膜下積液(TSE)是顱腦創傷(TBI)的常見并發癥,可轉化為慢性硬膜下血腫(CSDH)[1-2],相關發生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與創傷性硬膜下積液形成并體積增大而致硬膜下血管破裂,以及積液性狀改變引起局部炎癥反應、包膜形成、管腔內纖維蛋白溶解亢進、出血增加等有關[3]。明確創傷性硬膜下積液轉化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危險因素,可以進行針對性預防與治療,減少誤診和需進一步手術的風險。本研究回顧分析75 例顱腦創傷伴創傷性硬膜下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 2020年7期2020-08-07

  • 老年人與慢性硬膜下血腫
    陳昌述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病因和臨床表現慢性硬膜下血腫是一種發生在顱內硬腦膜下腔的出血現象,一般發生在腦部傷三周以后,是神經外科十分常見的疾病種類之一。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發病與患者的腦部外傷具有直接關聯,并且會隨著患者顱內血腫的增大而產生占位效應,對腦組織和腦干以及腦室產生擠壓,從而引發患者出現嘔吐、頭痛或者意識障礙等臨床癥狀,嚴重的會直接造成患者死亡。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發病頻次在顱內血腫中占10%左右,并且經常發生于患者額頂顳半球凸面,積血量可達100~300毫

    幸福家庭 2020年2期2020-04-23

  • 老年腦外傷擴大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合并腦積水的危險因素
    現,包括了癲癇、硬膜下積液、腦積水、腦梗死等眾多并發癥[4]。而硬膜下積液合并腦積水屬于較嚴重的情況,因為無法采用單獨硬膜下積液手術方式治療。頑固性硬膜下積液是硬膜下積液合并腦積水的早期表現形式,患者須接受頻繁的手術治療,導致顱內感染的幾率大大增加,從而錯過治療該疾病的最佳時間點,最終神經功能損傷后也無法修復[5]。本文將對老年腦外傷擴大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合并腦積水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為臨床實際的預防、處理措施提供有效建議,具體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

    智慧健康 2020年5期2020-03-24

  • 顱內破裂動脈瘤夾閉術后硬膜下積液及繼發慢性硬膜下血腫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脈瘤開顱夾閉術后硬膜下積液和慢性硬膜下血腫發生率仍為2.1%~5.1%[3-5]。術后硬膜下積液在多數患者中可自行吸收,但在部分患者中可持續存在,并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腫,此時需要進一步行鉆孔引流手術治療[4-6]。在伴心腦血管疾病需要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療的患者中,術后持續硬膜下積液的處理比較棘手。因此,本研究就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后硬膜下積液和慢性硬膜下血腫等硬膜下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

    中國臨床醫學 2018年6期2018-12-28

  • 硬膜下腔異常交通支血管5例
    ,筆者暫且稱之為硬膜下腔異常交通支血管(subdural abnormal communicans vessel,SACV)?,F將診治經過報道如下。例1 女性,72歲。2015年11月因行走時摔倒至義烏市中心醫院骨科就診,無頭部受傷,診斷為“左鎖骨外側端骨折”。1個月前有過輕微頭部撞擊史。入院后予以川芎針治療。3d后出現嗜睡、神情淡漠。頭顱CT檢查示右層析型慢性硬膜下血腫,腦組織與硬腦膜之間有牽連,見圖1a。轉科即行慢性硬膜下血腫沖洗引流術,術中肉眼發現完

    浙江醫學 2018年18期2018-10-08

  • 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
    見,偶有發生慢性硬膜下血腫[3]。在治療上,手術是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有效方式已達成共識。有研究顯示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是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4],但也有研究顯示小劑量阿司匹林的使用并不影響手術療效[5]。對于正在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的患者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腫時,手術療效存在不確定性,那么當具有類似特征的血液系統疾病患者發生慢性硬膜下血腫時,手術效果是否受到影響,手術治療是否還是首選的治療方式呢?通過對北京協和醫院2000-01-01—2017-06-0

    基礎醫學與臨床 2018年7期2018-07-16

  • 硬膜下積液演變成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逐年增高。創傷性硬膜下積液是創傷性顱腦損傷的常見合并癥之一,是顱腦損傷后各種原因導致患者硬腦膜下間隙內腦脊液的異常積聚,形成硬膜下積液[1-2]。文獻報道,硬膜下積液的臨床發病率為1.0%~10.0%;硬膜下積液轉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其臨床發生率為15.0%~50.0%[3-4]。本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98例硬膜下積液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硬膜下積液演變成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相關危險因素,為臨床防治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1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8年2期2018-05-21

  • 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的臨床分析及治療
    強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的臨床分析及治療李紅旗 王勝利 郭榮增 趙宇 臧永強目的探討開顱去骨瓣減壓術后并發硬膜下積液危險因素及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武警河北總隊醫院神經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1例去骨瓣減壓術后并發硬膜下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生硬膜下積液患者行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及腰穿放液治療,難愈者在顱骨修補時假性硬腦膜切小口放出積液,再縫合后用塑性鈦網修補。結果去骨瓣減壓同側硬膜下積液28例,均給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其中2例在顱

    中華神經創傷外科電子雜志 2017年6期2018-01-03

  • 外傷后硬膜下積液向硬膜下血腫轉化的相關因素分析
    6100)外傷后硬膜下積液向硬膜下血腫轉化的相關因素分析韋 程(來賓市人民醫院,廣西 來賓 546100)目的探究外傷后患者由硬膜下積液轉變為硬膜下血腫的相關因素。方法 選取2011年9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外傷性硬膜下積液者164例,同時根據患者是否轉變為硬膜下血腫分為血腫組(46例)、無變化組(118例),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總結,采用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患者由外傷硬膜下積液轉變為硬膜下血腫的影響因素。結果 額顳部積液、積液厚度、積液CT值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65期2017-12-19

  • 創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觀察
    0033)創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觀察李 偉1,辛紹巖1,魏勝程2(1.章丘區中醫醫院腦外二病區,山東 濟南 250200;2.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山東 濟南 250033)目的觀察創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創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共30例,回顧性分析其在臨床上的各種資料。結果在受傷后的23~95天以內,創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

    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 2017年8期2017-03-09

  • 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38例臨床分析
    )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38例臨床分析徐汝飛 魏新亭 楊振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 鄭州 450000)目的 探討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療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去骨瓣減壓術38例資料,對其術后并發硬膜下積液的原因及治療措施進行分析。結果 38例患者經彈力繃帶加壓包扎、頭皮穿刺引流、鉆孔引流、積液腹腔分流術等治療后,硬膜下積液均減少或消失。結論 多數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患者

    河南醫學研究 2017年6期2017-03-01

  • 顱骨內板下硬膜下出血CT與MRI對比研究
    鄭 鵬顱骨內板下硬膜下出血CT與MRI對比研究湖南省長沙市中心醫院放射科 (湖南 長沙 410008)周俊杰 方曉龍 袁 彪 鄭 鵬目的探討分析CT與MRI兩種檢查在顱骨內板下硬膜下出血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回顧分析我院2011年6-2015年9月經臨床證實的176例顱骨內板下硬膜下出血CT與MRI表現,按出血厚度將患者分為三組:5mm以下組,5-10mm組,10mm以上組,比較CT與MRI兩種檢查結果。結果對5mm以下組少量硬膜下出血的顯示MRI明顯優于CT

    罕少疾病雜志 2016年2期2017-01-11

  • 大腦鐮旁硬膜下出血CT和MRI對比研究
    冀鄭 鵬大腦鐮旁硬膜下出血CT和MRI對比研究湖南省長沙市中心醫院放射科(湖南 長沙 410008)周俊杰 徐光浩 姚 冀鄭 鵬目的 探討和分析CT 與MRI兩種檢查在大腦鐮旁硬膜下出血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2011年6-2015年9月經臨床證實的53例大腦鐮旁硬膜下出血CT與MRI表現,按出血厚度將患者分為三組:3MM以下組,3-5MM組,5MM以上組,比較CT與MRI兩種檢查結果。結果對3MM以下組少量硬膜下出血CT基本漏診;3-5MM組中硬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年5期2016-10-26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腫轉化的相關因素探討
    王崗,師蔚外傷性硬膜下積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腫轉化的相關因素探討郭振宇a,劉重霄a,周任a,王崗b,師蔚a目的:探討外傷性硬膜下積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腫轉化的相關因素。方法: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患者186例,其中轉化為慢性硬膜下血腫56例(血腫組),未轉化130例(無血腫組),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總結,采用單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響外傷性硬膜下積液向慢性硬膜下血腫轉化的相關因素。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血腫組較無血腫組傷后發生硬腦膜下積液時間早、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6年2期2016-05-15

  • Post dural puncture headache
    359-367.硬膜穿破后頭痛伊若杰(綜述),張曉慶(審校)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麻醉科,上海 200065硬膜穿破后頭痛是腦膜穿破后的常見病發癥。1898年Karl August Bier報道了第1例硬膜穿破后頭疼。Bier認為這與硬脊膜穿破后腦脊液持續滲漏有關。本文介紹了PDPH的機制,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方式。特殊設計的針尖形狀不損傷硬脊膜,減少腦脊液流失,術后頭疼發生率明顯減少。血補片是較常用且有效的治療硬膜穿刺后頭痛方法。硬膜穿破后頭痛;腦脊液;

    外科研究與新技術 2016年2期2016-03-13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31例相關因素分析
    交通創傷·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31例相關因素分析李 軍,管義祥*(南通大學附屬海安醫院神經外科,江蘇226600)目的:探討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機理及治療。方法:對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31例患者行頭顱CT檢查,同時行頭顱MRI平掃23例。傷后0.5年內經頭顱CT平掃或頭顱MRI平掃動態隨訪。結果:31例患者均有頭部外傷史,硬膜下積液演變成慢性硬膜下血腫時間3周~0.5年,均行手術鉆孔引流術。均按期拆線出院,

    交通醫學 2015年3期2015-12-27

  • 彈力繃帶在預防去骨瓣減壓患者術后硬膜下積液中的作用*
    骨瓣減壓患者術后硬膜下積液中的作用*姚玉強 蘇亦兵**喬京元 閻 濤 史 良 于寧波①(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外科,北京 100035)目的 探討早期應用彈力繃帶在去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中的預防作用。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因顱腦外傷行去骨瓣減壓術63例資料,2012年1月后術后早期(3天內)給予彈力繃帶(彈力繃帶組,n=27),2011年12月前術后早期未應用彈力繃帶(對照組,n=36)。比較2組硬膜下積液發生率及各部位硬膜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5年7期2015-03-10

  • 內部硬膜下血腫的CT和MRI表現
    郭永榜內部硬膜下血腫的CT和MRI表現郭永榜目的 探討顱腦內部硬膜下血腫的CT和MRI表現,以提高臨床診斷正確率。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79例經臨床證實的內部硬膜下血腫患者的CT和MRI表現。結果 本研究79例患者的內部硬膜下血腫可分為2類,大腦鐮旁31例,小腦幕區48例,CT表現為大腦鐮旁硬膜下血腫一般為單側,內表面與大腦鐮相貼,外表面呈弧形或波浪狀高密度影,小腦幕區硬膜下血腫可位于幕上、幕切跡及幕下,形態多樣,血腫邊界清楚,不進入附近腦溝和腦池,MRI表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年29期2015-01-31

  • 高血壓腦出血去骨瓣減壓術后腦積水并骨窗同側硬膜下積液的治療及原因分析
    術后腦積水并同側硬膜下積液15例,先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再行顱骨缺損修補,效果良好,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男11例,女4例;年齡54~72歲,平均63歲;均為高血壓腦出血行去大骨瓣術后患者。行去骨瓣減壓患者硬膜下積液均位于去骨瓣減壓同側,經多次復查呈進展狀態。腦積水多為慢性交通性腦積水。1.2臨床表現患者于去骨瓣術后1~3周骨窗明顯飽滿且壓力逐漸增高。神經癥狀、體征逐漸加重,有顱內壓增高表現或有與腦出血不相符的不同程度的新神經定位體征,臨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5年15期2015-01-22

  • 硬膜下探查減少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術后硬膜下積液發生的作用
    11130)急性硬膜外血腫為常見顱腦外傷,因自行吸收緩慢,且手術效果良好,故一般采取手術治療[1]。但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手術后可出現術區硬膜下積液,其可形成占位效應,造成顱內壓增高,甚至形成腦疝,影響手術治療效果。自2008年來我科對急性硬膜外血腫患者逐步采取了硬膜外血腫清除術聯合硬膜下探查的手術方法,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術后術區硬膜下積液的發生,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神經外科收治的急性硬膜外血腫手術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4年4期2014-11-05

  • 急性硬膜下血腫快速消散臨床分析
    王永軍急性硬膜下血腫快速消散臨床分析王永軍目的 探討快速消散急性硬膜下血腫消散機理及臨床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19例快速消散急性硬膜下血腫臨床特點及CT特征。結果 19例急性硬膜下血腫早期快速自行消散, 18例預后良好, 1例因多器官損傷功能衰竭死亡。結論 急性硬膜下血腫早期快速消散的患者, 大多預后良好,其發生機制考慮與血腫部位的皮層腦挫裂傷所致腦脊液漏出起到沖刷回流作用﹑顱內高壓對血腫壓迫使血腫在硬膜下腔重新分布﹑顱底﹑顱骨骨折致硬腦膜破裂血腫漏出顱外

    中國實用醫藥 2014年10期2014-05-22

  • 大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的臨床治療
    )大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的臨床治療劉道斌,魏建功,宋同均,王世強,董世節,黃漢文,張琦輝,黎志迪,李華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深圳沙井醫院神經外科,廣東 廣州 518104)目的總結去大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的治療方法及療效。方法回顧分析54例去大骨瓣減壓術后發生硬膜下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減壓同側硬膜下積液23例、減壓對側積液26例、合并縱裂鐮旁積液或單純縱裂鐮旁積液21例,對各種治療方法的療效進行分析總結。結果11例經鉆孔引流+早期顱骨修補治愈,40例

    海南醫學 2014年14期2014-05-06

  • 高血壓腦出血去骨瓣減壓術并發硬膜下積液13例
    去骨瓣減壓術并發硬膜下積液13例周井鐸,李傳勇,趙 坤,劉海東去骨瓣減壓術;硬膜下積液;顱骨鉆孔引流術;硬腦膜下腔—腹腔分流術高血壓腦出血去骨瓣減壓術后并發硬膜下積液多由于腦出血手術損傷蛛網膜。由于早期顱內壓較高,局部缺乏顱骨支持而成為薄弱區,腦脊液經破裂孔流至硬膜下腔,形成硬膜下積液[1],臨床上較為少見。我科于2009-12至2014-01對高血壓腦出血去骨瓣減壓術后并發硬膜下積液13例進行治療,效果滿意。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13例中,男9例

    武警醫學 2014年11期2014-03-18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治療的臨床研究
    4500)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是由于外傷時腦組織移位,導致的前顱窩底的蛛網膜撕裂,使得腦脊液自蛛網膜下隙漏至硬膜下并且不易回流所致,是顱腦損傷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1],為了更好的探討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現將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外傷性硬膜下積液53例,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資料與方法1.一般資料:本組53例,男41例,女12例,年齡在2~82歲,平均年齡45.2歲。致傷原因:車禍41例;跌倒及墜落傷12例;打擊傷6例;去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年1期2013-08-15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病因、臨床特征和影響預后分析
    治58例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年齡均在60歲以上,現總結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一般資料:本組58例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中,有42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年齡60~86歲,平均67歲,除去43例有明確的外傷史以外,其余無確切的外傷,外傷史為23天~6個月不等;本組患者中有3例應用抗凝藥物。32例單側血腫,26例雙側血腫。對本組58例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均采取顱腦CT及增強CT檢測并確診。臨床表現: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臨床表現如下,頭疼22例,精神和智能障礙27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年17期2013-08-15

  • 腦室-腹腔分流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術后腦積水合并硬膜下積液
    但并發腦積水合并硬膜下積液者卻鮮見報道,本科自2009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型腦外傷患者進行開顱去骨瓣減壓手術治療,術后9例并發腦積水合并硬膜下積液,通過V-P分流術治療,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齡14~56歲,平均年齡37歲。1.2 臨床表現 本組病例均因車禍傷致重型顱腦損傷入院,入院時均處于昏迷狀,GCS:評分3分3例,5分4例,7分1例,8分1例。頭顱CT掃描顯示左側額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3年5期2013-06-14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演變成慢性硬膜下血腫11 例臨床分析
    報道3 例外傷性硬膜下積液轉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后,其受到愈來愈多的人重視。發現外傷性硬膜下積液轉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幾率最高可達58.0%[2]。我們收集了我院2002 年6 月~2012 年9 月收治的因外傷性硬膜下積液轉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的11 例患者臨床資料,現結合有關文獻分析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組11 例,男10 例,女1 例,18 歲1 例,65~85 歲9 例,98 歲1 例。外傷原因:車禍傷7 例,打傷1 例,墜落傷3

    淮海醫藥 2013年4期2013-04-08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轉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法醫學鑒定2例分析
    就診見右側顳頂部硬膜下積液,保守治療2周后,肢體乏力無明顯改善,頭痛明顯加重,行CT及MRI檢查見右側顳頂部硬膜下呈新月形硬膜下血腫,血腫內呈混雜密度,大腦中線向左側偏斜。用多田氏公式計算其積液量約50 mL,行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臨床法醫學檢查見左側肢體肌力4級,肌張力尚可,根據《人體重傷鑒定標準》第44條,評為重傷。案例2:某男,57歲。因道路交通事故致頭面部受傷,傷后伴有短暫意識障礙,在某鄉鎮衛生院住院行脫水、降顱壓、營養神經治療。治療2 d后因頭

    食管疾病 2013年3期2013-04-06

  • 大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34例臨床分析
    部分患者術后發生硬膜下積液,如不及時發現和處理,也會影響預后。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此類患者34例,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 34例,其中男 23例,女11例;年齡9~78歲,平均43.7歲。顱腦損傷24例:其中腦挫裂傷并硬膜下血腫11例,腦挫裂傷并腦內血腫4例,單純硬膜下血腫6例,硬膜外血腫3例;高血壓腦出血8例;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2例。術前均發生腦疝,GCS評分3~7分。所有患者均行一側去大骨瓣+硬膜減張

    微創醫學 2013年1期2013-03-19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手術治療體會
    王松周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手術治療體會王松周目的 探討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發病原因、形成機制及治療方法。方法 本文對31例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患者進行分析, 所有患者均行手術治療。結果 21例術后隨訪屬于治愈/好轉型,達到臨床痊愈。9例屬于穩定/加重型, 其中7例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術后痊愈, 2例行開顱溝通外側裂術后痊愈。1例屬于演變型, 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腫, 行血腫鉆孔引流術后痊愈。結論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治療應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 并采用不同的手術方

    中國實用醫藥 2013年27期2013-02-01

  • 單純鉆孔沖洗引流治療繼發慢性硬膜下血腫29例報道
    9例患者繼發慢性硬膜下血腫,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2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8例;32~65歲17例,66~75歲12例;均為外傷,車禍傷16例,跌倒7例,打擊傷6例,慢性硬膜下血腫發生于硬膜下積液的部位,本組29例患者頭顱早期CT常規監測,在傷后1個月演變成繼發慢性硬膜下血腫。1.2 臨床表現本組患者傷后均有昏迷史,在治療硬膜下積液過程中病情均有好轉,3周后明顯出現血腫臨床表現:劇烈頭痛、呈噴射性嘔吐、認知障礙等神經癥狀,更有甚

    中國醫藥指南 2012年30期2012-01-25

  • 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法醫學鑒定1例
    口075000)硬膜下積液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法醫學鑒定1例李建鋒,張國徽,任君旭(河北北方學院基礎醫學院法醫學教研室,河北張家口075000)法醫學;硬膜下積液;慢性硬膜下血腫1 案例介紹崔某,男,82歲.某年9月28日因交通肇事傷及頭部等處,傷后即到當地醫院診治.體格檢查:神清語明,查體合作,雙瞳孔等大正圓,對光反射靈敏,鼻唇溝對稱,唇部腫脹,觸痛(+),1牙缺失.??茩z查:胸廓對稱,無畸形,擠壓試驗(+),可及骨擦音骨擦感,皮下可及捻發音,右肺上野呼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年2期2011-11-04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及其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分析
    斌,張小軍外傷性硬膜下積液(TSE)是顱腦損傷的常見類型,部分情況下是臨床表現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手術治療有一定的復發率,在采取時要慎重并講求一定的策略。慢性硬膜下血腫(CSDH)作為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一種轉歸,在治療時同其他原因所致的CSDH有所不同,同樣應講求策略。我院2001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1 264例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病人,其中演變為慢性硬膜下血腫118例,現就其臨床資料分析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1 264例病人中男8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年12期2011-02-20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 56例診治體會
    共收治顱腦外傷后硬膜下積液 56例,占同期顱腦外傷患者的 8.9%。均根據動態 CT檢查結果分型,對不同的硬膜下積液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均治愈。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56例中,男 37例,女 19例;年齡 5~72歲,平均 42.3歲。交通事故傷 29例,跌打傷 21例,墜落傷 6例,CT示額部積液 31例,顳部 19例,頂部 6例(雙側硬膜下 29例)。積液 >20m l者 32例,<20m l者 24例。傷后 1~28 d發生積液,平均 1

    中國實用醫藥 2010年10期2010-08-15

  • 亞急性硬膜下血腫并發急性硬膜下積液 7例報告
    濤 李傳坤外傷性硬膜下血腫及硬膜下積液在基層醫院較為常見,但合并出現時多表現為硬膜下積液演變合并硬膜下血腫,硬膜下血腫發展合并硬膜下積液者極為少見。我科于 2000年 1月至2009年 12月收治 7例相同部位亞急性硬膜下血腫并發急性硬膜下積液患者,現分析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 一般資料 本組 7例,其中男 4例,女 3例,年齡 25~64歲,平均 42歲,7例均有明確的頭部外傷史,其中車禍傷 2例,摔傷 3例,頭部打擊傷 2例。 病程 4~ 7d。2 臨床

    陜西醫學雜志 2010年9期2010-04-13

  • 去大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43例臨床體會
    超 王日升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是因顱腦損傷時,腦組織在顱腔內強烈移動,致使蛛網膜被撕破,腦脊液經裂孔流至硬腦膜下間隙聚集而成。發生率約占外傷性顱內血腫的10%左右[1]。臨床上已引起重視。而去大骨瓣減壓術后硬膜下積液發生率也不少,如不及時發現及正確處理,也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及影響預后。應引起神經外科醫生的重視?;仡櫸以?995年1月~2009年10月共行開顱去大骨瓣減壓術519例,術后發生硬膜下積液43例,發生率為8.2%?,F將診治效果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

    當代醫學 2010年24期2010-04-04

  • 外傷性硬膜下積液的高壓氧治療
    200急性外傷性硬膜下積液是顱腦外傷中常見的并發癥,臨床治療不甚顯著,我院對60例本癥患者高壓氧治療隨訪,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本組60例 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齡8—68歲,平均33歲。臨床診斷:腦挫裂傷42例,原發腦干傷4例,硬膜下血腫9例,顱骨骨折5例。臨床特點:無明顯癥狀6例,重癥意識障礙6例,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頭痛,頭暈,頭顱憋脹。有的患者伴有惡心,煩躁等癥。CT檢查:患者硬膜下呈新月型低密度區,多位于額顳區及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年23期2010-02-11

  •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腫的病因、臨床特征和影響預后因素
    453000慢性硬膜下血腫是常見病和多發病,慢性硬腦膜下血腫(CSDH)是顱腦外傷后引起的遲發性血腫,一般3周后才出現臨床癥狀,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是有包膜的血腫,約占顱內血腫的10%,它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段,小至嬰兒,大到80、90歲老人,老年人特別是年齡在60歲以上者,大多有腦萎縮,腦組織可塑性和彈性功能較差,如何為這些特殊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醫療服務,提高生活質量,一直是我們所必須面對的難點[1]。我院從2000年至今共收治60歲以上慢性硬膜下患者5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年5期2010-02-09

  • 老年患者硬膜下血腫的多層螺旋CT表現及研究
    病多,臨床上常把硬膜下血腫,特別是亞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腫診斷為腦血管意外,以致延誤治療。而CT在準確診斷老年人硬膜下血腫方面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1 資料與方法收集2006年至2009年我院CT診斷并經手術證實的老年人硬膜下血腫32例,以及作為對照組的非老年人硬膜下血腫33例。老年組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67.9歲。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4例,年齡31~58歲,平均年齡43.3歲。使用的設備為東芝Aquilion64排CT機及vit

    中國醫學裝備 2010年12期2010-01-3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