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煤炭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2023-10-19 03:31陳振奮
北方經濟 2023年9期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雙碳

陳振奮

摘? 要: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階段,確立了我國實現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精準定位。由于過度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煤炭產業自身局限性,內蒙古煤炭產業出現“兩個不平衡”“五個不充分”等問題。本文從內蒙古煤炭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應以安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六個維度的科學理念出發,提出健全行業安全管理體制機應,堅持科技創新,穩步推進現代化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措施,從而推動煤炭產業清潔、高效、可持續的轉型發展。

關鍵詞:內蒙古煤炭產業? ? ?綠色高質量發展? ? ?雙碳? ? ?新發展理念

我國長期存在的“貧油、少氣、多煤”的能源結構特點,使得煤炭資源成為我國主要的能源之一,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上、經濟發展動力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內蒙古煤炭資源具有儲量大、煤質好、地質結構平緩、易開采等優點,使內蒙古成為保障全國能源安全重要基地,煤炭產業也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渡階段,經濟發展新常態倒逼內蒙古煤炭產業綠色轉型發展。

一、內蒙古煤炭產業現狀

內蒙古自治區煤炭資源豐富,地域廣闊,橫跨我國三大聚煤區(東北、華北、西北),有10個含煤區,是我國主要的煤炭能源生產基地之一,對全國能源供應起著重要作用和地位。內蒙古煤炭種類豐富,長焰煤、褐煤、不黏煤等煤化程度的煤種數量多,占內蒙古保有煤炭資源儲量的97.66%。

(一)煤礦生產安全性持續提升,事故總量、死亡人數持續下降

煤礦的安全生產是煤炭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務和基本要求。近年來內蒙古堅持推進“兩個根本”的目標要求,對照“三年行動”的“兩個清單”整改落實情況,堅決遏制礦山大事故,扎實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堅持問題導向,督促企業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已經取得成效。全區煤礦死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由2011年的30起、50人減至2022年的10起、10人,下降66.6%和80%;較大事故由2011年的13起減至2021年的0起;百噸死亡率由2011年0.050下降到2022年的0.008,同比下降44.8%,與2011年相比下降71%。

(二)內蒙古煤炭產量增加,行業經濟運行良好

2022年,內蒙古實現原煤產量11.74億噸,同比增長10.1%,約占全國總產量1/4,位居全國首位。2023年1月到7月,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生產7.04億噸,居全國第二位,占全國原煤生產的26.4%,同比增長1.8%,拉動全國原煤產量增長0.5個百分點。進口原煤13852萬噸,同比下降18.2%。2022年從各個盟市生產情況來看,11個產煤盟市呈“六增五降”態勢。其中,鄂爾多斯市原煤產量5.38億噸,同比增長3.4%,占全區煤炭產量的67.4%;呼倫貝爾市作為保障東北地區煤炭供應的主力軍,原煤產量同比增長8.1%,拉動全區煤炭產量增長0.7個百分點,全區煤炭產業經濟增長穩步提升。

(三)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內蒙古積極推進“三去一降一補”,2022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嚴格規定新建和改擴建煤礦準入,新建井工煤礦原則上產能不能低于300萬噸/年,改擴建煤礦產能不能低于120萬噸/年。關閉了煤炭行業落后、過剩、低效率產能礦區,從2015年以來,全區累計退出落后產能0.69億噸,新增優質產能1.6億噸/年,全區單礦平均產能達259萬噸/年,與2015年相比提升32%,大型煤礦規模占全區煤礦總產能的89.3%,與2015年相比提升4.2%,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內蒙古煤炭產業深入推進,內蒙古產能主要向高產能、高效率、低污染的大型綠色礦區轉型。其中計劃在鄂爾多斯市新建一批現代化大型煤礦,120萬噸/年及以上的煤礦產能占總產能的92%,產能結構更加合理。

二、內蒙古煤炭產業面臨的問題及挑戰

(一)行業發展不平衡問題

1.開采能力和技術水平的不平衡

內蒙古煤炭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相差較大。截至2022年底,內蒙古煤炭企業營業收入前三企業煤炭年生產能力分別為:5000萬噸、8100萬噸、5000萬噸;企業擁有煤礦平均生產能力分別為:625萬噸、733.33萬噸、214.28萬噸。而內蒙古小型煤礦總產量為270萬噸、平均每座煤礦產能為30萬噸。大型煤礦平均生產效率為2800t/(工·年),而小煤礦的生產效率僅只有300~500t/(工·年)。內蒙古煤炭行業煤礦的生產能力總體較高,但行業內生產能力、企業實力差距較大,導致影響區內行業健康發展。整體生產效率偏低,與世界采煤發達國家整體實力差距過大。其中,美國約為12000t/(工·年),澳大利亞約為9000t/(工·年),英國約為4300t/(工·年)。生產能力以及技術水平的不平衡是制約內蒙古煤炭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市場結構不平衡

2022年,內蒙古共有開采建設中的煤礦344處。其中達到120萬噸/年生產能力標準的煤礦共202個,共計生產能力約9億噸/年,占全區生產能力的91%。但內蒙古小型企業和小型煤礦較多,分布較為廣泛,生產能力在100萬噸/年及以下煤礦共142處,占全區煤礦總數的41.3%,除了鄂爾多斯市煤礦企業較為集中,其余企業分布在內蒙古其余盟市,地域橫跨程度大。造成行業的不規則競爭現象,各個企業受規模經濟的不同影響,盈利水平差距明顯,使整合行業缺乏可持續發展動力。為提升內蒙古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繼續堅持剔除落后產能,向行業規范化、集約化經營方向轉變。

(二)行業發展不充分問題

1.安全發展不充分

內蒙古煤炭產業始終樹牢“兩個至上”“兩個根本”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將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基本原則。通過實施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化解落后產能等措施后,行業重大事故發生率、每百萬噸死亡率明顯下降,行業煤礦安全形式實現了根本性好轉。但煤炭行業的工作環境差、工作時間較長、從業行業健康問題得不到充分保障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大量煤礦工人長期存在粉塵、噪音等職業危害對工人的身體造成很大不可逆傷害等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實現煤炭行業安全健康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2.人力資源發展不充分

近年來,面對內蒙古煤炭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煤炭企業的專業性人才需求不減反增,特別對于復合型專業人才的稀缺程度呈現只增不減的趨勢。造成人力資源稀缺的原因來源于一般性人才與崗位的不匹配。另外,煤炭開采等專業性復合型人才少,具備熟悉信息化、跨領域、通過智能機械化設備進行施工與安裝調試、應對緊急狀況的技術人才從事煤炭行業意愿較低,造成煤炭行業結構性缺人問題十分突出。一線員工人口老齡化,煤炭行業工作環境艱苦、待遇較低等問題,也造成高水平人才流失,煤炭產業人力資源供求矛盾愈發明顯。

3.對外合作不充分

內蒙古擁有顯著地域經濟發展優勢,自治區與8個省區毗鄰;北部與蒙古國、俄羅斯兩國接壤,現有18個對外通商口岸,實現與蒙、俄兩國對外開放。但是內蒙古煤炭產業與蒙、俄兩國能源合作大多只涉及原煤的進出口貿易,對于煤炭能源效率提升技術開發、能源煤炭產品儲存與利用等高水平領域合作較少。另外,隨著一帶一路深入發展,國家優惠政策、交通成本降低、多邊合作意識提升,內蒙古在深化煤炭能源合作。但是大多合作的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合作過程中存在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明顯差距、技術條件較低等因素不利于推動內蒙古煤炭產業對外合作高質量發展。

4.創新發展不充分

高科技研發投入是實現煤炭企業從傳統能源行業向創新型綠色發展行業轉型目標的根本保證。根據《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研發投入(R&D)經費共計143.3億元,較上年增長23.2億元,同比增長19.3%。內蒙古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研究投入(R&D)為11.6億元,同比增長58.01%,占全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總研發投入的8.1%。而內蒙古煤炭產量占全國25%以上,遠遠超出研發投入的占比,這是導致內蒙古煤炭產業創新發展不充分的現實原因。

三、內蒙古煤炭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路徑選擇

(一)健全行業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安全高效采礦區

堅持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與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要求,健全煤炭行業安全管理體制。煤礦實現場所視頻監控全覆蓋、企業推進現代化信息建設、數字化信息監管,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與效益、安全與保供的關系,堅持安全生產擺在第一位的經營理念。推進煤礦企業安全監管負責制,對安全監管范圍24小時現實不間斷巡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以及加強事故應急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減少礦區安全隱患。

充分實現礦區安全生產必須改善礦區工作環境。一線礦區工人長期在大量粉塵、噪音、高溫、高濕等環境中工作,對工人造成長期不可逆的身體影響,是阻礙實現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持續改善礦區環境既要堅持大氣污染低碳排放,又要減少企業揚塵,就必須加大對企業的監管政策。實現數字化智能監管系統,24小時不間斷對全區礦區監管,對企業揚塵、違規排位廢棄污水等違法行為及時上報,第一時間對違規企業處理整頓,實現綠色安全礦區建設。

(二)加快科技創新發展,實現低碳綠色發展

當前,我國煤炭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過渡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創新在煤炭發展的戰略地位,實現煤炭產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與新時代數字經濟的深入融合,推動煤炭開采與利用的數據分析,實現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情況。積極應用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實現礦區智能化、機械化,注重煤炭專業基礎知識理論研究與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核心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煤炭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開發與關鍵設備的制造研發,解決當下區內乃至我國仍舊存在的高新技術卡脖子問題。

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仍然任重道遠,2018年煤炭產業的碳排放量超過全國碳排放的80%?;谖覈茉唇Y構的特點以及煤炭能源所具備的安全、可靠等特點,內蒙古煤炭產業完成清潔低碳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應有之義。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三)培養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加強人才儲備

人才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人才自主培養是實現企業轉型發展階段的戰略性重要方略。煤炭行業由于工作環境差等客觀條件,高水平人才資源流失嚴重,要從煤炭企業自身角度出發,針對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技術型人才、管理型人員給予適當放權,使其擁有更大施展能力的空間。煤炭產業企業充分發揮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不僅要實現人才的自主培養,也要實現與國外高水平人才的對接。我國煤炭總體科技水平與頂尖國家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根本原因也是我國煤炭人才數量與質量上存在較大差距。實現煤炭產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人才引進和吸收,加強與國外高水平人才的交流,充分發揮“后來者優勢”實現煤炭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目標。

(四)加強并優化科技創新投入,加快降低煤炭低碳排放

加大煤炭企業科技創新投入,是實現企業優化綠色轉型的物質保證。由于煤炭企業綠色創新研發存在較強正外部性,政府方面加大煤炭行業科技創新經費投入,是提升煤炭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的物質基礎。在增加科研經費的同時,優化科研經費分配方式有助于提升企業科研產出效率,提升企業經營水平。企業自身應結合自身實際經營狀況,分析行業內企業創新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與未來行業發展方向,科學分配研究經費,將有限資金用于解決轉型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盡早實現區內煤炭行業的綠色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滿芝,黃曉蓉,陳芝芝,張詩如.疫情對煤炭行業影響的傳導機制和應對舉措[J].煤炭經濟研究,2020,40(4).

[2] 邰陽,趙一夫,王永平.內蒙古煤炭資源分布與開發現狀及煤質情況分析[J].西部資源,2015,(6).

[3] 張錦,姚西龍.能源革命對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21,41(1).

[4] 康紅普,王國法,王雙明,劉見中,任世華,陳佩佩,秦容軍,龐義輝,曲洋.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21,23(5).

[5] 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R/OL].中國政府網,2022-08-31.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康偉

猜你喜歡
新發展理念雙碳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雙碳”背景下推動創新示范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思路
綠田機械:凈利潤復合增速超80%“雙碳”目標加速企業綠色發展
試論新發展理念下的創新型政府建設
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