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音樂教學中美術元素的融合與運用

2023-10-19 10:37馬艷婷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融合教學音樂教學應用策略

馬艷婷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于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意識逐漸增強,體現在小學教育中就是文體科目實現了較好的發展。音樂作為藝術審美的重要學科,音樂教師應承擔其學科責任,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水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課堂中發揮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舒緩學生的身心,給學生帶來美好的課程體驗。本文將針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探究美術元素在音樂課堂中的融合與應用。

【關鍵詞】音樂教學 美術元素 融合教學 應用策略

音樂和美術都屬于藝術范疇,是文化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雖然在展示形式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但兩者之間卻存在緊密的聯系?;诖?,音樂教師應站在學科綜合性發展以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設計音樂教學,將美術元素融入音樂課堂中,豐富學生的視聽體驗,引導學生將音樂感受與體會具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容與情感,同時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一、音樂教學中融合美術元素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驅動學生參與文化學習與藝術活動的第一動力就是學習興趣,音樂教師也應當重視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只有形成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中保持專注,提高音樂課堂的效率。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對表現形式相對靈活的藝術類學科本身就懷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師應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實現課堂形式與內容的創新,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構建高效音樂課堂。美術元素在音樂課堂中的應用能夠將單純的“聽”轉變為多重感官的“視聽”,給予學生充分的視覺沖擊,這樣就能夠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深入了解音樂的魅力。

(二)提升事物感知能力

無論是音樂學科還是美術學科,其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在于提升學生對各種事物的感知能力。通過自己的感知形成對整個世界的基本認知,進而開展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形成自己的認知習慣與判斷標準,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為之后的學習與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音樂教師將音樂與美術融合起來就能夠為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世界,深化音樂作品中情感的表達,引導學生從聽覺中構建相應的畫面,并從畫面中體會各種情感,進而開闊視野,提升情感感知能力。

(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家長與教師不僅越來越重視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音樂、美術等課程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在傳統教育體系中引入了藝術文化等內容。在音樂教學中融入美術元素能夠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培養其正確的情感理念,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他人的情感,促進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提升,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當前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合教育理念不足

音樂教育改革是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要想落實音樂學科教學改革,融合多學科元素,首先就必須轉變學校以及教師的傳統教育理念。只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夠引導音樂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指導教學實踐行為。但就目前的音樂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不愿意接受和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且受應試教育模式影響頗深,對素質教育相關理念的認知不足,因此對音樂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理解也不夠清晰。體現在課堂上就是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并未關注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再加上教學價值、目標等的影響,導致整個音樂課堂變得沉悶被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音樂教師對美術元素融合的認知不夠深入,自身的美術素養不足,因此很難實現美術元素的融合教學,無法發揮出美術元素對音樂課堂的促進作用。如在《國旗國旗真美麗》一課中包含較為典型的國旗設計與藝術元素,但教師往往會忽略其中的美術畫面要素,只是簡單地從國歌、愛國情感方面設計教學。這樣就浪費了融合教育資源,也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

(二)教學整合浮于表面

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發展的背景下,很多小學開始推進多學科融合教學,音樂與美術就是較為典型的融合教學科目。但目前我國小學開展融合教學的時間較短,可供參照的成功案例較少,再加上很多教師并不重視融合教育發展,導致實際的融合教學存在形式化的問題,并未真正落實音樂與美術的融合教學。還有的音樂教師只是機械地采取復述的方式進行授課,并未真正體會美術元素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這樣也很難發揮出美術元素的教育價值。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課堂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只有完善、全面的教學評價,才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提升教育的有效性。然而當前很多音樂教師并不注重音樂課程的教學評價工作,大多將評價重點放在課程結果上,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的潛能與缺陷認知不足,導致最終的評價結果缺乏科學性,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不利于開展課堂教學。如在《草原就是我家》一課中,很多音樂教師的融合教學設計僅僅是在課前增加了草原的圖片,并未對草原遼闊的風景畫面進行描述或拓展,這樣也很難達到學科融合的效果。

三、音樂教學中美術元素的融合與運用策略

(一)引入色彩圖元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美術繪畫形式具有豐富且獨特的色彩與畫面,不同的色彩不僅能夠對應不同的音樂情感,同時還能夠與音樂節奏聯系起來,這樣就能鍛煉學生的多感官感知能力,使其深入體會不同色彩代表的情感,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色彩圖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將其融入音樂課堂中,借助色彩變化展示音樂變化,能夠提升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學習音樂以及繪畫的興趣。與傳統的音樂課堂相比,色彩圖融合教學形式能夠豐富音樂課堂內容,給予學生聽覺與視覺的雙重沖擊,體現出開放性、自由性的教學特征,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

如在教學《采茶撲蝶》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靈活應用色彩圖豐富音樂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在導入環節并換上采茶的服裝,手拿紙扇子,在《采茶撲蝶》的背景音樂中翩翩起舞,通過視覺和聽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主題。播放一遍音樂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彩色筆畫出每段樂曲的風格,思考不同樂段的畫面與情感,并根據自己的想象挑選一個色彩進行描繪,如樂曲A段用綠色表示采茶時愉快的心情,B段用橙色表示采茶時撲蝶的俏皮。之后可以根據樂段設計不同的動作表示“采茶”和“撲蝶”的場景,讓兩個學生進行合作演繹,一個人扮演蝴蝶,一個人手拿紙扇子表演撲蝶。這樣的色彩應用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理解,而實景演繹則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高效音樂課堂。

(二)融合簡筆畫形式,加深學生情感體會

小學生的認知學習能力以及語言描述能力都處于發展階段,因此他們有時候很難描繪出對于某段音樂的感受,甚至會錯誤理解歌詞內容與作品意境,這樣就會影響他們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從而導致其難以領會音樂的藝術魅力。對此,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中引入簡筆畫元素,根據歌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并鼓勵學生使用簡筆畫勾勒自己想象的畫面,這樣就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內容以及情感的認知,引發學生更加深刻的思考。簡筆畫的創作對學生想象力、觀察力以及感受力的要求較高,需要教師的引導,在此過程中學生將逐漸提升自己的想象力、感受力與表現力,有效提升核心素養。

如在教學《小花貓和小老鼠》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展示音樂作品的同時使用簡筆畫為學生展示小老鼠、小花貓、糖果等形象與畫面,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歌詞內容的想象,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簡筆畫創作,描繪所聽到的音樂畫面,學生在繪畫實踐的過程中能夠鍛煉自己的繪畫與感知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三)融入動畫片元素,提升學生審美水平

音樂作品本身是有畫面感的,一些內涵較為豐富的音樂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自身的生活經驗與認知能力有限,他們很難通過音樂與歌詞形成具體的畫面認知。此時教師就可以融入動畫片或者動態視頻元素,加深學生對音樂畫面的理解與認知,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如在教學《難忘的歌》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其展示長城、長江、黃河等相關的優秀畫作,用動畫的形式展示我國不同民族的服飾與民族舞蹈,給予學生充分的視覺沖擊,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與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音樂教師應該意識到美術元素融合教育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促進作用,應主動學習美術知識,創設融合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組織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創建高效音樂課堂。

猜你喜歡
融合教學音樂教學應用策略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不同計算機語言融合教學方法的探索與體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融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