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主體的高職課堂參與現狀及應對策略實證研究
——以重慶市7所高職院校3023名學生調查樣本為例

2023-10-19 09:04珞,李
重慶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班干部性格教室

王 珞,李 穎

(1.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財經管理學院,重慶 401331;2.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商學院,重慶 401331)

20 世紀80 年代,我國教育界就開始關注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問題。從20 世紀90 年代起,重點圍繞學生主體、學生主體性、學生主體地位進行研究,先后經歷了“學生主體”命題的確立、學生主體理論的形成、“學生主體”的原則化三個階段[1]。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參與狀況,很大程度反映了學生的主體性,因為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目前,高職教育在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學生主體不突出、課堂參與度較低、參與質量不高、創造力不強的突出問題,且尚未形成系統性的研究成果。因此,開展高職院校課堂學生參與情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于學生主體的高職學生課堂參與現狀,是在前人對概念界定基礎上進行的研究。課堂參與作為反映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對于高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響。課題組將“課程認知”“教學環境”“課堂互動”[2]86三個變量作為學生課堂參與的問卷依據。把課程認知細分為“課程態度”“課程行為”“課程感知”[2]87三個題項,其中“課程態度”設為“對本學期所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目標是否了解”,“課程行為”設為“是否會提前預習課程相關內容”,“課程感知”設為“是否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教師的進度和節奏”?!敖虒W環境”包括“環境差異”“教學工具”“教學環境”[2]88三個題項,其中“環境差異”設為“在教室里不同的位置上課是否影響學習效果”,“教學工具”設為“課堂中使用智慧教學軟件或工具是否能提升學習興趣和效率”,“教學環境”設為“更喜歡在什么類型的教室空間進行課堂學習”?!罢n堂互動”包括“教學設計”“課程類型”“互動時間”“互動表現”“互動關系”[2]88五個題項,其中“教學設計”設為“你喜歡的課程授課方式”,“課程類型”設為“參與的互動最多的課程類型”,“互動時間”設為“認為師生互動交流多長時間比較合適(假定課程時長45分鐘)”,“互動表現”設為“課堂小組討論中,是否積極與組員交流發言,有強烈的表現欲望”,“互動關系”設為“課堂或課間,是否會主動與授課老師探討課程內容相關問題”。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收集數據,對重慶市部分高職院校課堂參與現狀進行實證研究。2023年2—3月份,課題組向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重慶三峽職業學院、重慶旅游職業學院7 所高職院校共計3038 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其中收到有效問卷3023 份。在有效問卷中,按性別劃分,男生1121人,占比約37%,女生1902人,占比約63%。按性格劃分,內向型學生1823 人,占比約60%,外向型學生1200 人,占比約40%。按是否擔任班干部劃分,擔任過班干部有653 人,占比22%,沒有擔任過班干部有2370 人,占比約78%。按年級劃分,大一1594人,占比約53%,大二1307人,占比43%,大三122 人,占比約4%。按專業劃分,文科類1819 人,占比約60%,工科類1204 人,占比約40%。2023年4月上旬,課題組組織重慶市以上7所學校的部分教授、專業帶頭人、專業群主任、骨干教師等進行了分組訪談,獲取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第一手素材。

一、高職學生課堂參與現狀數據統計與顯著性檢驗

(一)數據統計

1.對課程認知的統計

“課程態度”:對“本學期所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目標是否了解”的問題,3023張問卷中有1017 人選擇“了解”,占比33.64%(四舍五入取小數點后兩位,下同);有1871 人選擇“基本了解”,占比61.90%;有135 人選擇“不了解”,占比4.46%??梢?,95%以上的學生了解和基本了解本學期所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目標,只有不到5%的學生不了解。

“課程行為”:對“是否會提前預習課程相關內容”的問題,3023 張問卷中有305 人選擇“常常預習”,占比10.09%;有2080人選擇“偶爾預習”,占比68.81%;638人選擇“不預習”,占比21.10%??梢?,有近90%的學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程感知”:對“是否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并能跟上老師的進度和節奏”的問題,3023張問卷中有2150 人選擇“是”,占比71.12%;873 人選擇“否”,占比28.88%??梢?,還有近30%的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不能很好理解,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和節奏。

2.對教學環境的統計

“環境差異”:對“在教室里不同的位置上課是否影響學習效果”的問題,3023張問卷中有1602人選擇“會”,占比52.99%;1421 人選擇“不會”,占比47.01%??梢?,近53%的學生認為教室位置的差異會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教學工具”:對“課堂中使用智慧教學軟件或工具是否能提升學習興趣和效率”的問題,3023 張問卷中有2447 人選擇“是”,占比80.95%;576 人選擇“否”,占比19.05%??梢?,80%以上的學生認為課堂中使用智慧教學軟件或工具會提升學習興趣和效率。

“總體環境”:對“更喜歡在什么類型的教室空間進行課堂學習”的問題,3023張問卷中有1023人選擇“智慧教室”,占比33.84%;1014 人選擇“多媒體教室”,占比33.54%;370 人選擇“線上網絡空間”,占比12.24%;406人選擇“機房”,占比13.43%;210人選擇“移動教室”(企業),占比6.95%??梢?,67%以上的學生更愿意在智慧教室和多媒體教室上課,最不愿意在移動教室和線上網絡空間上課。

3.對課堂互動表現的統計

“教學設計”:對于“你喜歡的課程授課方式”(多選題),3023張問卷中有2327人選擇“講授法”,占比樣本總數(下同)的76.98%;2051人選擇“演示法”,占比67.85%;1517 人選擇“實驗法”,占比50.18%;1467 人選擇“課堂討論法”,占比48.53%;1458 人選擇“練習法”,占比48.23%;1223 人選擇“問答法”,占比40.46%;1067 人選擇“啟發式”,占比35.30%;865人選擇“讀書指導法”,占比28.61%。由此可見,學生更愿意選擇講授法、演示法和實驗法。

“課程類型”:對于“互動最多的課程類型”,3023 張問卷中有909 人選擇“理論課”,占比30.07%;1313 人選擇“理實一體課”,占比43.43%;801 人選擇“實踐課”,占比26.50%??梢?,學生在理實一體課程中參與互動的比例最高。

“互動時間”:對于“認為師生互動交流多長時間比較合適(假定課程時長45分鐘)”,3023張問卷中有509 人選擇“5 分鐘以內”,占比16.84%;890 人選擇“5—10 分鐘”,占比29.44%;790 人選擇“10—15 分鐘”,占比26.13%;428 人選擇“15—20 分鐘”,占比14.16%;208 人選擇“20—25 分鐘”,占比6.88%;198 人選擇“25 分鐘以上”,占比6.55%??梢?,近56%的學生認為師生互動時間控制在5—15分鐘為宜,不宜太短和過長。

“互動表現”:對于“課堂小組討論中,是否積極與組員交流發言,有強烈的表現欲望”,3023張問卷中有957 人選擇“是(有)”,占比31.66%;1813 人選擇“一般”,占比59.97%;253人選擇“否(沒有)”,占比8.37%??梢?,有近70%的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中,與組員交流或發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情況一般,沒有強烈的表現欲和參與感。

“互動關系”:對于“課堂或課間,是否會主動與授課老師探討課程內容”,3023 張問卷中有731 人選擇“是”,占比24.18%;1643 人選擇“偶爾”,占比54.35%;649 人選擇“否”,占比21.47%??梢?,有75%以上的學生在課堂或課間偶爾或不會主動與教師探討課程內容相關問題。

(二)運用SPSS 方法對控制變量之間進行顯著性檢驗

由于問卷所有問題均為定類數據,所以,顯著性采用非參數檢驗——卡方檢驗。

“眾數”是指人數最多的數;“眾數位”是指眾數對應的項。以表1 性別中的“男生”為例,選擇“了解”的為420 人,選擇“基本了解”的為638 人,選擇“不了解”的為63人,其中選擇“基本了解”的人數最多,即為“眾數”,所對應的項是“基本了解”(B項)。

對表1(下同)各變量做方差檢驗,求出結果值P。P>0.05說明沒有顯著性,P<0.05說明具有顯著性。

從表1 可見:①性別對“課程態度”有顯著差異。有37%的男生(占男生樣本數,數值均四舍五入取整數,下同)、31%的女生(占女生樣本數,下同)選擇“了解”,有57%的男生、65%的女生選擇“基本了解”。因此,男生對本學期所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目標的了解比例高于女生。②性格對“課程態度”有顯著差異。有29%的性格內向型學生、41%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了解”,有66%的內向型學生、56%的外向型學生選擇“基本了解”。外向型性格學生對本學期所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目標的了解比例高于內向型性格學生。③是否擔任班干部對“課程態度”有顯著差異。43%的學生干部選擇“了解”、53%的學生干部選擇“基本了解”,有31%的非學生干部選擇“了解”、64%的非學生干部選擇“基本了解”。擔任班干部的學生對本學期所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目標的了解比例高于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學生。④年級對“課程態度”有顯著差異。大一有32%、大二有35%、大三有43%學生選擇“了解”,大一有64%、大二有61%、大三有51%學生選擇“基本了解”。大三學生對本學期所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目標的了解比例高于大二、大一學生。⑤專業對“課程態度”不顯著。

從表2 可見:①性別對“課程行為”有顯著差異。有16%的男生、6%的女生選擇“常常預習”,有63%的男生、72%的女生選擇“偶爾預習”。男生“提前預習課程相關內容”的比例高于女生。②性格對“課程行為”有顯著差異。有9%的性格內向型學生、11%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常常預習”,有68%的內向型學生、70%的外向型學生選擇“偶爾預習”,有23%的內向型學生、19%的外向型學生選擇“不預習”。外向型性格學生“預習課程相關內容”的比例高于內向型性格學生。③是否擔任班干部對“課程行為”有顯著差異。有16%的學生班干部選擇“常常預習”、64%選擇“偶爾預習”,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學生有8%選擇“常常預習”、70%選擇“偶爾預習”。擔任班干部的學生“預習課程相關內容”的比例高于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學生。④年級對“課程行為”有顯著差異。大一有20%、大二有23%、大三有11%學生選擇“不預習”。大二學生“不預習課程相關內容”的比例高于大三和大一學生。⑤專業對“課程行為”有顯著差異。文科專業中有9%學生選擇“常常預習”、70%選擇“偶爾預習”,工科專業中有12%學生選擇“常常預習”、67%選擇“偶爾預習”。工科學生常?!邦A習課程相關內容”的比例高于文科學生。

表2 課程行為:是否提前預習課程相關內容

從表3 可見:①性別對“課程感知”有顯著差異。有75%的男生、69%的女生選擇“是”,有25%的男生、31%的女生選擇“否”。男生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教師的進度的比例高于女生。②性格對“課程感知”有顯著差異。有68%的性格內向型學生、76%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是”,有32%的內向型學生、24%的外向型學生選擇“否”。結果發現:外向型性格學生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教師的進度和節奏的比例高于內向性格學生。③是否擔任干部對“課程感知”有顯著差異。76%學生干部選擇“是”、24%選擇“否”,70%非學生干部選擇“是”、30%選擇“否”。擔任班干部學生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教師的進度和節奏的比例高于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學生。④年級對“課程感知”有顯著差異。大一有68%、大二有74%、大三有80%學生選擇“是”,大一有32%、大二有26%、大三有20%學生選擇“否”。大三學生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教師的進度和節奏的比例高于大二和大一學生。⑤專業對“課程感知”有顯著差異。文科專業有73%學生選擇“是”、27%選擇“否”,工科專業有68%學生選擇“是”、32%選擇“否”。文科學生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教師的進度的比例高于工科學生。

表3 課程感知:是否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通俗易懂并能跟上教師的進度和節奏

從表4 可見:①性別對“環境差異”有顯著差異。有56%的男生、51%的女生選擇“會”,有44%的男生、49%的女生選擇“不會”。男生認為“在教室不同的位置上課會影響學習效果”的比例高于女生。②是否擔任班干部對“環境差異”有顯著差異。擔任班干部的學生有83%選擇“會”、17%選擇“不會”,沒有擔任班干部學生有80%選擇“會”、20%選擇“不會”。擔任班干部的學生認為“在教室不同的位置上課會影響學習效果”的比例高于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學生。③性格、年級、專業對“環境差異”沒有顯著差異。

表4 環境差異:在教室不同的位置上課是否會影響學習效果

從表5 可見:①性別、是否擔任班干部、年級、專業對“教學工具”沒有顯著差異。②性格對“教學工具”有顯著差異。有79%的性格內向型學生、84%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是”,有21%的內向型學生、16%的外向型學生選擇“否”。外向型性格學生認為課堂中使用智慧教學軟件或工具能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的比例高于內向型性格學生。

表5 教學工具:課堂中使用智慧教學軟件或工具是否能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從表6 可見:①性別對“教學環境”有顯著差異。有38%的男生、31%的女生選擇“智慧教室”,有29%的男生、36%的女生選擇“多媒體教室”。男生選擇智慧教室的比例高于女生,女生選擇“多媒體教室”的比例高于男生。②性格對“教學環境”有顯著差異。有19%的性格內向型學生、15%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智慧教室”,有20%的內向型學生、14%的外向型學生選擇“多媒體教室”,有8%的性格內向型學生、4%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線上網絡教學”,有9%的性格內向型學生、4%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機房”。性格內向型學生選擇的“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線上網絡教學”“機房”的比例均高于性格外向型學生。③是否擔任班干部對“教學環境”有顯著差異。擔任班干部的學生有41%選擇“智慧教室”、31%選擇“多媒體教室”、9%選擇“線上網絡教學”、10%選擇“機房”,沒有擔任班干部學生有32%選擇“智慧教室”、34%選擇“多媒體教室、13%選擇“線上網絡教學”、14%選擇“機房”。學生干部中選擇“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的比例總體高于非學生干部。④年級對“教學環境”有顯著差異。大一有36%、大二有32%、大三有33%學生選擇“智慧教室”,大一有36%、大二有31%、大三有33%學生選擇“多媒體教室”,大一有10%、大二有17%、大三有11%學生選擇“機房”,大一有6%、大二有8%、大三有13%學生選擇“移動教室”。大一學生選擇“智慧教室”、“多媒體教室”的比例高于大二和大三學生。⑤專業對“教學環境”有顯著差異。文科專業學生有36%、工科專業有29%學生選擇“多媒體教室”、文科專業有9%、工科專業有20%選擇“機房”。文科生選擇“多媒體教室”的比例高于工科學生;文科生選擇“機房”的比例低于工科學生。

表6 環境差異:在教室不同的位置上課是否會影響學習效果

從表7 可見:①性別對“教學設計”有顯著差異。有73%的男生、79%的女生選擇“講授法”,有48%的男生、36%的女生選擇“問答法”。男生選擇“講授法”的比例低于女生,男生選擇“問答法”的比例高于女生。②性格對“教學設計”有顯著差異。有35%的性格內向型學生、49%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問答法”。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問答法”的比例高于性格內向型學生。③是否擔任班干部對“教學設計”有顯著差異。擔任班干部中有50%學生選擇“問答法”,沒有擔任班干部中有38%選擇“問答法”。擔任班干部的學生選擇“問答法”的比例高于沒有擔任班干部的學生。④專業對“教學設計”有顯著差異。文科專業中有37%學生選擇“問答法”、工科專業中有45%選擇“問答法”,文科專業中有66%選擇“演示法”、工科專業中有71%選擇“演示法”,文科專業中有44%選擇“練習法”、工科專業中有54%選擇“練習法”。工科學生選擇“問答法”“演示法”“練習法”的比例均高于文科學生。⑤年級對“教學設計”沒有顯著差異。

表7 教學設計:喜歡的課程授課方式是(多選題)

從表8 可見:①性別對“課程類型”有顯著差異。有31%的男生、29%的女生選擇“理論課”,有45%的男生、42%的女生選擇“理實一體課”,有24%的男生、28%的女生選擇“實踐課”。男生選擇“理論課”“理實一體課”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選擇“實踐課”的比例低于女生。②年級對“課程類型”有顯著差異。大一有36%、大二有24%、大三有18%學生選擇“理論課”,大一有39%、大二有48%、大三有51%學生選擇“理實一體課”,大一有25%、大二有28%、大三有31%學生選擇“實踐課”。大三學生比大二學生,大二學生比大一學生選擇“理實一體課”和“實踐課”的比例高,大三學生比大二學生,大二學生比大一學生選擇“理論課”的比例低。③性格、是否擔任班干部、專業對“課程類型”沒有顯著差異。

表8 課程類型:參與的課堂互動最多的課程類型

從表9 可見:①性別對“互動時間”有顯著差異。有24%的男生、32%的女生選擇“5—10分鐘”,有10%的男生、5%的女生選擇“25 分鐘以上”。選擇“5—10 分鐘”的女生比男生比例高,選擇“25 分鐘以上”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②性格對“互動時間”有顯著差異。有19%的性格內向型學生、14%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5分鐘內”,有13%的內向型學生、17%的外向型學生選擇“15—20 分鐘”。性格內向型學生選擇“5分鐘以內”的比例高于性格外向型學生,性格內向型學生選擇“15—20分鐘”的比例低于性格外向型學生。③專業對“互動時間”有顯著差異。文科專業中有18%、工科專業有15%的學生選擇“5分鐘以內”,文科專業中有31%、工科專業有27%的學生選擇“5—10 分鐘”。文科學生選擇在“5 分鐘以內”、“5—10 分鐘”的比例均高于工科學生。④是否擔任干部、年級對“互動時間”沒有顯著差異。

從表10 可見:①性別對“互動表現”有顯著差異。有36%的男生、29%的女生選擇“有”,有54%的男生、63%的女生選擇“一般”。男生比女生在課堂小組交流中更有表現欲望。②性格對“互動表現”有顯著差異。有24%的性格內向型學生、43%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有”,有65%的內向型學生、52%的外向型學生選擇“一般”,有11%的性格內向型學生、5%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沒有”。外向型性格學生在課堂小組交流中更有表現欲望。③是否擔任干部對“互動表現”有顯著差異。有47%的學生干部選擇“有”、49%選擇“一般”、4%選擇“沒有”,沒有擔任干部中有27%選擇“有”、63%選擇“一般”、9%選擇“無”。擔任班干部的學生在課堂小組交流中更有表現欲望。④專業對“互動表現”有顯著差異。文科專業中有31%的學生選擇“有”、62%選擇“一般”,工科專業中有33%選擇“有”、57%選擇“一般”。工科學生在課堂小組交流中更有表現欲望。⑤年級對“互動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從表11 可見:①性別對“互動關系”有顯著差異。有30%的男生、21%的女生選擇“是”,有16%的男生、25%的女生選擇“否”。男生更愿意在課堂或者課間,主動與教師探討一些課程的內容。②性格對“互動表現”有顯著差異。有19%的性格內向型學生、33%的性格外向型學生選擇“是”,有26%的內向型學生、15%的外向型學生選擇“否”。外向型性格學生更愿意在課堂或者課間,主動與教師探討一些課程的內容。③是否擔任班干部對“互動表現”有顯著差異。擔任班干部中有37%選擇“是”、49%選擇“偶爾”、14%選擇“否”,沒有擔任班干部中有21%選擇“是”、56%選擇“偶爾”、24%選擇“否”。擔任班干部學生更愿意在課堂或者課間,主動與教師探討一些課程的內容。④專業對“互動表現”有顯著差異。文科專業中有22%選擇“是”、25%選擇“偶爾”、23%選擇“否”,工科專業中有27%選擇“是”、52%選擇“偶爾”、19%選擇“否”。工科學生更愿意在課堂或者課間,主動與教師探討一些課程的內容。⑤年級對“互動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表11 互動關系:在課堂或者課間,你是否主動與教師探討

(三)數據統計與研究結論

數據統計結果表明:1.在“課程認知”方面,95%以上的學生了解和基本了解本學期所學課程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學習目標;有近90%的學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有近30%的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不能很好理解,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和節奏。2.在“教學環境”方面,近53%的學生認為教室位置的差異會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80%以上的學生認為課堂中使用智慧教學軟件或工具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67%以上的學生更愿意在智慧教室和多媒體教室上課,最不愿意在移動教室和線上網絡空間上課。3.在“課堂互動”方面,77%以上的學生更愿意選擇講授法,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主動性較弱;近56%的學生認為師生互動時間控制在5—15分鐘為宜;有近70%的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中,與組員交流發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情況一般,沒有強烈的表現欲和參與感;有75%以上的學生不善于主動與教師探討課程內容相關問題。

從卡方檢驗來看,性別、性格、是否擔任班干部、年級控制變量與“課程態度”有顯著性;性別、是否擔任班干部與“環境差異”有顯著性,性格與“教學工具”有顯著性,性別、性格、是否擔任班干部、年級、專業與“教學環境”有顯著性;性別、性格、是否擔任班干部、專業與“教學設計”有顯著性,性別、年級與“課程類型”有顯著性,性別、性格、專業與“互動時間”有顯著性,性別、性格、是否擔任班干部、專業與“互動表現”、“互動關系”均有顯著性。

二、對策措施

(一)把握學生主體的課堂表現形式,實現教師的角色轉變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表現形式為“teach less learn more”,即教師少教,學生多學。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的“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3]。教師少教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課堂參與意識、參與機會,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只有真正給學生提供參與意識和機會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最有可能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4],走出死讀書、讀死書的困境。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5]。

教師少教的關鍵在“少”字,其實質就是教師要適應角色轉變,即由控制者轉向促進者、由講授者轉向引導者。教師少教的課堂,看似輕松,實則對教師的要求反而更高、挑戰性更強。教師要在課前課后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設計教學,去收集和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并梳理出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與答疑。學生多學的關鍵在“多”,其實質就是學生也要適應角色的轉變,即由被動接受者轉向自主“喂食”者,自覺、積極、創新性地開展學習。

(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為全體學生提供課堂參與的均等機會

教師要關注、尊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性格內向型學生、女生、沒有擔任過班干部的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以及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差異化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學前、學中、學后的學情狀況,及時了解學生,以便有針對性組織教學。教師應從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感性認知三個方面來分析學情[6]。具體而言,一是學習基礎,包括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相關技能掌握情況和相關素養形成情況三個方面的分析內容。其中,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是指知識點理解度的支撐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于入學成績、前期相關作業成績、前期知識測試、本期知識課前測試(平臺數據)等;相關技能掌握情況是指技能操作能夠度的支撐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于前期相關技能操作測試、前期相關訓練成績等;相關素養形成情況是指相關素養認知度的支撐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于前期相關素養評分、課前測試成績等。二是學習能力,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三個分析內容。其中,學習興趣是指興趣度以及原因的支撐數據,其來源于問卷調查等;學習習慣是指以前學習習慣的統計的支撐數據,其數據來源于以前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正確率等大數據分析等;學習能力是指課前任務完成度的支撐數據,其數據來源于課前任務完成統計。三是感性認知,包括相關行業崗位了解、相關工作過程了解、職業需求了解三個分析內容。其中,相關行業崗位了解是指有過接觸情況統計的支撐數據,相關工作過程了解是指參與工作過程統計的支撐數據,職業需求了解是指相關職業需求了解統計的支撐數據,以上數據均來源于問卷調查、訪談、課前相關活動參與情況、學生生源結構等。

(三)教學設計要突出學生主體,著力培養學生思考力和創新力

一是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突出學生主體的綜合素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準確描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即要搞清楚哪些屬于知識目標的范疇、那些屬于能力目標的范疇、哪些屬于素養目標的范疇;教師要理清教學目標層級及其邏輯遞進關系,如“了解”“理解”“掌握”和“能”“熟練”“運用”多種描述;教學目標達成度最好能夠量化,用數據和事實說話。二是教學內容設計要突出學生主體的問題意識。教學內容的設計既要符合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定,又要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還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三者兼顧。因此,這就要求對現有教學內容作教學化載體處理,既符合對接現實的要求,又符合知識能力素養傳授的要求。同時,對內容的設計不能面面俱到,少設計“是什么”,多設計“為什么”,精設計“怎么做”,為學生提供留白,讓其思考。三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要突出學生時空觀[7]。一般而言,基于學生思考空間的教學過程設計有這樣幾種模式:經典模式,即回顧舊知識——案例導入——新知識講解——師生討論——學生練習——教師總結和作業布置;講授模式,即教師講解——學生理解——舉例鞏固——師生討論——評估總結;問答模式,即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學生回答——教師針對問題答疑——學生練習——教師點評;自學模式,即學生課前自學——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解疑——學生自評——檢查落實——教師點評;合作模式,即教師介紹有關背景——師生共同凝練問題——分組討論——小組操作——小組展示——教師點評。每一種模式中,都為學生提供了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激情。

(四)構建體現學生主體的教學績效考評指標體系

從現有的教學考評指標體系看,普遍注重對教師“教”的考評,且將考評結果作為績效發放的重要依據,對學生“學”的考評重視度不夠;在教師的教學考評中體現學生主體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本質、教學原則等的相關考核指標不夠健全和完善;在學生考評中,“課堂抬頭率”“資料攜帶率”“手機入袋率”等指標關注度較高,但對學生課堂實際參與的廣度與深度涉及較少,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可以實施與推廣的相關指標體系。因此,在對教學績效進行考評時,首先,要強化學生的主體責任,學生是學習的第一責任人,要把學生課堂參與情況作為重要的學習績效考評的依據;其次,要構建學生課堂參與的指標體系[8]。從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生心理調試度、學生思維有效度、學生情感內化度、學生語言鮮活度等方面去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最后,要強化教師的“主導”和“引領”作用。著重考核教師幫助學生實現從“樂學”——“學會”——“會學”的轉變過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態度、教學本質、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行為,增強學生課堂參與的意識,提升學生課堂參與質量。

(五)強化教學環境管理,營造良好的師生合作氛圍

人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受環境的影響,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高效運行。一是教師要善于組織和管理課堂。例如,對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后排就坐的學生、喜歡上課玩手機的學生、上課睡覺的學生,要敢問、敢管,避免課堂中出現“破窗效應”的現象。二是加大教室改造力度,構建智慧教室。智慧教室是相對于傳統的黑板、講臺、粉筆而言的。從智慧教室的本質來講,智慧教室是能為教學活動提供人性化、個性化、智能化、開放式的學習空間;從智慧教室的類別來看,有常態化智慧教室、拼接型智慧教室和研討型智慧教室。智慧化教室為教師講授、學生參與課堂提供了硬件和軟件條件,每位同學都可以成為課堂的主角,師生可以靈活進行互動式學習。三是教師要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軟件或工具?!拔覀円ソ虒W技術方法,技術水平是學習革命的關鍵突破,教學改革改到難處是技術”[9]。四是設置20—25人的教學小班。小班教學更有利于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從心理學上講,教師的集中關注度一般是20—25名學生,最多不能超過25人,不然教師就要隨時轉換角度,會存在視覺“死角”的現象。從教學實施過程來看,小班教學更有利于教師觀察、記錄、聆聽與交流,特別是在學生分組討論和展示環節,學生人數相對較少,教師指導的深度和效果會更好。

猜你喜歡
班干部性格教室
“313”教室
貓的性格爪知道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如何締造完美教室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競選班干部
競選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經別念歪
你的性格像《哆啦A夢》中的誰
性格描繪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