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實證分析*
——教師教學能力與話語體系的雙調節效應

2023-10-20 11:28梁清云
關鍵詞:參與度實效性話語

劉 駿,梁清云

(武漢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 430070)

一、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同時,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既要有驚濤拍岸的聲勢,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效果,這是教育之道”[1]。而實效性是思政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中央出臺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9]24號),力圖以改革創新為思政課實效性賦能。因此剖析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實現機理,有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思政課實效性是指人們在思政課教學實踐活動中為了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規定的具體任務而采取的行動、措施、舉措的實際效果[2]。學生的悅納度與參與度是思政課取得實效性的基礎前提[3-4],因為學生在思政課中居于主體地位,在思政課教師講解知識后,知識接收、知識轉化這兩個最為重要的環節最終還需要依靠學生自己。同時,思政課實效性對學生的悅納度與參與度也有要求,它應基于內生動力,而不是功利性動力[5]。但也有學者發現,學生的悅納度與參與度高,并不意味著思政課實效性高。例如,部分思政課教師為追逐學生的悅納度與參與度,熱衷于運用增強“感官”刺激的教學手段[6-7],這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背道而馳。這個現象也表明,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政課與學生的“橋梁”,其教學能力不僅同學生的悅納度與參與度具有相關性[8],也是影響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因素[9-10]。此外,思政課實效性與自身呈相關性[11-12]。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對思政課話語體系的改革創新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边@就是說,只有思政課話語體系符合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學生才可能悅納思政課,從而參與思政課,思政課才能取得實效。

縱觀國內學界已有的相關研究發現,一些學者圍繞主體、話語等維度思考如何提升思政課實效性,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教學實踐中,其有效性、可行性究竟如何卻尚待檢驗。并且,雖然學者們指出了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都直接影響到思政課實效性,但未能進一步闡明四者的內在關聯。為回應以上問題以及完善相關研究,本研究分別就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與思政課實效性的關系提出相應假設,并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加以分析。利用來自武漢市5所高校的792份問卷調查數據,采用Spss 24.0和Mplus 8.0進行實證分析,以探索思政課實效性的實現機理,為進一步厘清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與思政課實效性的關系提供新的參考方向。

二、研究假設及理論說明

(一)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對思政課實效性的影響

學生關于思政課的悅納度與參與度是指,學生基于對思政課的主觀認知,從而產生接受、參與行為意愿的情況[13-14]。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高,學習思政課時就會投入更多精力,遇到學習困難時也更有能力和毅力應對[15],從而實現思政課教學效果好,實效性高。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較低,表現為學生對思政課的功能認知存在偏差,甚至將其簡單理解為說教、宣傳而產生排斥心理,最終出現“人到心不到”以及曠課等現象[16-17],思政課因此難以取得實效。由此來看,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為思政課取得實效性提供了前提和動力,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1:

H1: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同思政課實效性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

(二)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調節效應

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是指教師擔任思政課教學需要具備的能力素養。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促進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調節效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悅納與參與需要依托一定機會和平臺[18],這意味著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的高低,受到機會和平臺的多寡與好壞的影響,而這正是思政課教師所控制的;二是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本身也影響著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越高,越能提高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上的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低,不僅會導致課堂枯燥乏味,還會造成學生對思政課產生不理解、誤解甚至是排斥的傾向。同時,學生對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會影響到悅納度與參與度,最終影響思政課實效性。由此來看,優秀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揮,為學生參與課堂提供了機會,是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的“催化劑”,從而提升了思政課實效性。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設2:

H2: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正向調節學生悅納度、參與度與思政課實效性的關系。

(三)思政課話語體系的調節效應

這里所說的思政課話語體系是指,話語主體與話語客體在開展交流溝通的過程中,依據特定的言說規則與方式闡述話語主體的情感態度、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價值取向,在影響話語客體和傳播話語內容中對自身進行構建的存在方式和外在形態[19]。從思政課話語體系本身來說,話語體系越完整、嚴謹,學生的學習脈絡就越清晰,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就越高,思政課越可能取得實效。從思政課話語體系與其他話語體系的關系來說,大學學科門類眾多,學生由于學科背景的不同,與思政課存在話語體系差異的現象普遍存在[20],由此,部分學生可能產生距離感,表現為不理解、誤解甚至是排斥思政課。但話語體系存在差異并不意味著學生對思政課的悅納度與參與度不高,更不意味著思政課實效性不佳。在思政課教師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條件下,思政課話語體系將得到有機轉換,學生就會保持較高的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也能取得實效。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3:

H3:思政課話語體系正向調節學生悅納度、參與度與思政課實效性的關系。

由此,本文建構了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實效性四者關系的邏輯路徑圖,上述研究假設構建的路徑圖如圖1所示。

圖1 思政課實效性邏輯路徑圖

三、研究設計與數據采集說明

(一)思政課話語體系的調節效應

本研究根據研究的對象和目標設計了相關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含性別、年級、學校、學院等人口統計學特征問項。問卷題目的回答選項采用Likert 5級量表,維度“1~5”分別表示“非常不認同”“不認同”“一般”“認同”“非常認同”。通過借鑒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對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思政課實效性四個潛變量進行了測量指標設計,選取的指標如下:

1.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

學生悅納度是通過課程接受程度以及課程喜愛程度來測量的。具體來說,課程接受程度是指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度以及重視度。它具體又可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課程本身的認同及重視,一個是對思政課教師的認同及重視。通常來說,兩個方面可以相互轉換。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對思政課、思政課教師的認同度也不同。一般而言,一些文科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理工科學生,對思政課、思政課教師的認同度偏低[21]。學生的參與度是通過課堂生態及其活躍程度來測量的,通常來說,學生的參與度越高,課堂活躍度也就越高,進而有助于提升思政課實效性。

2.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

在中央出臺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9]24號)中,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2022年出臺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教社科[2022]3號)也提出了“構建大師資體系”,對思政課教師的思想水平與本領作出了明確要求。根據中央文件精神,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既包括思想認知方面,又包括實踐方面,因此可從教學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調控能力、運用教學媒介能力四個方面測量。教學認知能力是指思政課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專業儲備。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思政課教師將自身能力與教學目標相結合,并能夠設計有效的形式將課程內容呈現出來的能力。教學調控能力是指思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掌控課堂秩序與生態的能力。運用教學媒介能力則是指思政課教師調用大數據、多媒體、社交網絡等多種媒介與資源,以服務于教學目標的能力。

3.思政課話語體系

諾曼·費爾克拉夫在其著作《話語與社會變遷》中指出:“話語不僅反映和描述社會實體與社會關系,話語還建造或‘構成’社會實體與社會關系;不同的話語以不同的方式構建各種至關重要的實體,并以不同的方式將人們置于社會主體的地位”[22]。由此可以說,思政課話語體系來源于社會實體與社會關系,并不局限于課堂。那么,思政課話語體系內容可細分為學科話語、教學話語、宣傳話語三種[23],由此可測量其完整性。同時,由于思政課話語體系是一個整體,也應對內部的協調關系進行測量[24]。綜合來說,我們將思政課話語體系分為完整度、親和力、協調度三個方面的測度變量。完整度是指思政課教師能夠用清晰簡潔的話語將課程的完整邏輯脈絡呈現出來;親和力是指思政課的話語體系對于學生來說是通俗易懂且能夠引起他們共鳴的;協調度是指思政課的話語體系為學生的參與留出了充分的空間,學生借此空間能夠實現思政課課程內容與日常接觸的生活及現象相聯結、統合。

4.思政課實效性

費英秋、于欣宜基于扎根理論對思政課相關國家文件精神以及權威媒體報道進行分析,認為思政課實效性要從思想認知與實踐表現兩個方面測量[2]。在思想認知方面,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掌握上,還涉及學生情感認同,包括三觀塑造、理想信念等。在實踐表現方面,測量學生是否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將學生是否做到知行合一作為思政課實效性的測量標準得到了學者的一致支持[25-26]。因此,本研究將從知識掌握、情感認同和實踐認同三個方面來進行實效性的測量。知識掌握是指學生對于思政課的各個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情感認同是指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認同,具體如愛國情懷、工匠精神等。實踐認同則是指學生對社會現象與現實的判斷,以及自身行為模式符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涉及的各項具體指標的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潛變量、觀測變量及其變量說明

(二)案例選擇與樣本數據

本研究選擇位于武漢市的5所高校展開。2023年4月,課題組首先小范圍發放問卷,進行預調研,隨后進一步完善問卷。2023年5-6月,通過問卷星發放調查問卷以收集數據,收集了873份問卷。經刪除填寫時間低于正常值等不合理問卷81份,最終篩選出792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0.72%。

在調查學生的性別方面,男生有386人,女生有406人,分別占比48.74%和51.26%,男女比例適中;年級方面,大一年級有249人,大二年級有206人,大三年級有198人,大四年級有139人,分別占比31.44%、26.01%、25.00%和17.55%。比例符合思政課授課的計劃,即大一、大二年級的課程學習任務較多。在受訪者已修的思政課中,已修《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783人,已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有789人,已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有792人,已修《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有423人,已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的有382人,已修《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有792人,分別占比98.86%、99.62%、100%、53.41%、48.23%和100%,比例符合思政課授課年級分布。詳情見表2。

表2 受訪者基本情況表

四、統計結果與分析

(一)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

1.因子載荷說明

在對模型進行潛變量調節效應分析前,需對其測量模型部分的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行結果輸出,剔除部分因子載荷不符合標準的測量變量,同時基于修正指數MI來進行誤差間的自由估計,以實現修正模型的作用。模型各測量變量因子載荷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因子載荷系數

2.信度、效度檢驗

在因子載荷分析后,對模型進行信度與效度檢驗,使用CR與AVE值作為評判信度與效度的標準。其中,CR值大于0.600表示可以接受。表4中各變量CR值最低為0.6002,大于0.600,符合信度要求。AVE值可以用來作為判斷模型收斂效度的標準,通常認為AVE值大于0.360為可接受,大于0.500表示問卷具有理想的收斂效度。表4中AVE值最低為0.4039,因此通過AVE效度檢驗。

表4 組合信度(CR)與收斂效度(AVE)

3.數據與模型間擬合度檢驗

根據采集的數據對模型進行檢驗,以考察它與數據的擬合效果。由于采用潛調節結構方程法進行調節效應分析,因此僅能顯示AIC與BIC值進行擬合度檢驗,結果顯示模型擬合度較好(如表5所示)。

(二)假設驗證

在完成模型適配度檢驗后,形成最終的潛調節效應結構方程模型(如圖2所示),并進行相關路徑分析的結果輸出,用以檢驗理論假設,具體輸出結果見表6。從輸出的結果來看,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對思政課實效性影響的路徑系數為0.822,p=0.026,通過了顯著性假設,且路徑系數大于0.5,說明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對思政課實效性存在顯著正向關系,因此假設H1成立。就調節效應而言,學生悅納度、參與度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交互系數為0.685,p=0.012,通過了顯著度檢驗,說明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對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在思政課實效性的影響中起到了調節作用,因此假設H2成立。學生悅納度、參與度與思政課話語體系的交互系數為0.664,p=0.030,通過了顯著度檢驗,說明思政課話語體系在學生悅納度、參與度對思政課實效性的影響中起到了調節作用,因此假設H3成立。

表6 相關路徑分析表

圖2 調節效應模型圖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以武漢市5所高校的792份問卷為數據支撐,利用結構方程建模方法,基于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的調節作用,探討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以及思政課有效性四者之間的關系與影響機理,主要得到以下結論以及啟示。

(一)研究結論

就學生悅納度與參與度而言,當其保持在較高水平時,對思政課實效性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學生的悅納度與參與度是思政課取得實效性的基礎前提,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課程接受度、課程喜愛度、課堂參與度。從思政課有效性的影響機制上看,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起到了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即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思政課話語體系的提高、完善,會促進思政課實效性的提升。

(二)研究啟示

第一,高校思政課教學要不斷提高學生的悅納度與參與度。高校應立足于底線思維,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對思政課的正確認知,并通過構建“大思政課”等方式,以學習思政課的獲得感促進思政課的接受度、喜愛度、參與度。

第二,全面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能力。一是加強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認知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調控能力、教學媒介運用能力。尤其是在教學技術更迭速度快的當下,思政課教師應學會熟練借助VR、元宇宙、學生畫像等技術或概念,促進思政課實效性提升。二是高校教師應堅持終身學習理念,主動學習先進的教學技術,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不斷優化話語體系,使之適應新時代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第三,促進思政課話語體系改革創新。教育管理部門要整體部署與大力推進,具體推進路徑可從五個方面出發:一是直面問題,跨越話語體系隔閡,提升思政課話語體系凝聚力、引領力;二是整合資源,創新多樣話語資源,提升思政課話語體系解釋力;三是借鑒和融通多元話語風格,提升思政課話語體系吸引力;四是創設蘊含豐富的話語語境,提升思政課話語滲透力;五是構建科學的話語評價機制,提升思政課話語評價助推力。

猜你喜歡
參與度實效性話語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高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鼓勵自主安全活動 提升員工參與度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協商民主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