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學者中島翠對郭沫若文學的研究

2023-10-20 13:47徐慧
郭沫若學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日本

摘? ?要:郭沫若的海外研究近年來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日本,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日本學者對郭沫若的研究眾多而且從未間斷;但我們國內對此知之甚少。本論文將以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女學者中島翠①的一系列郭沫若研究論文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她的論文的介紹和整理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海外郭沫若研究的具體內容,讓我們能擴大視野看到不同視角下的郭沫若。

關鍵詞:郭沫若研究;日本;中島翠

中圖分類號:I20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7225(2023)03-0042-06

一代文豪郭沫若不僅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影響,在日本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日本的中國研究歷史悠久、涉及面廣、研究體系龐大。他們對于郭沫若的研究也一樣。日本學者對于郭沫若的研究從上世紀20年代初開始,雖然中間有起伏,但是至今從未中斷過。20年代主要是對郭沫若作品的譯介,如1922年日本東亞公司出版的大西齋②、共田浩③編譯的《文學革命和白話新詩》④中收編了郭沫若的7首詩歌并介紹郭沫若的文學革命論。1926年日本雜志《改造》⑤的夏季增刊《現代中國號》中譯載了郭沫若的《王昭君》。1927年《滿蒙》⑥雜志連載《卓文君》譯文,并介紹郭沫若和創造社等等。到了30、40年代,日本學界對郭沫若有了更深層次的介紹,幾個知名出版社紛紛開始系統譯介郭沫若的作品,并積極評價郭沫若詩歌中的反抗精神和革命精神,說他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開拓者,介紹郭沫若的革命和中國文學的革命并對郭沫若、田漢等人的戲劇進行系統介紹?!陡脑臁冯s志在1937年將郭沫若的《由日本回來了》《訪問蔣介石》等文章翻譯刊發。松枝茂夫⑦在1938年在創造社翻譯出版郭沫若的《北伐》并對郭沫若做了很高的評價。1940年,東成社①組織翻譯出版郭沫若作品《創造十年》《郭沫若自傳》《黑貓》《函谷關》《秦始皇將死》《楚霸王自殺》等等。東京興亞書局②、河出書房③、中央公論社④、平凡社⑤等都對郭沫若的自傳作品等做過一系列的翻譯。在50、60年代日本譯介郭沫若作品已經形成規模,出版了大量的全集和選集。如1952年由東京的未來社⑥出版須田禎一歷經12年翻譯完成的《郭沫若詩集》后又作為《郭沫若選集》第五卷出版。未來社、巖波書店⑦、新讀書社⑧、平凡社還翻譯出版了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虎符》《蔡文姬》等等。雖然在60年代后期郭沫若在人大常委會上發表的“燒書”言論使其受到日本學界的非議,也使日本的郭沫若研究陷入低谷,但是即使在低谷期也仍然有關注和支持郭沫若的人,比如日本學者丸山升⑨、中島翠、須田禎一⑩等等。丸山升從1967年開始研究郭沫若和譯介郭沫若的作品。他對于郭沫若有著更多人性化的理解。中島翠從1972年開始研究郭沫若。1972年東京講談社11出版了由須田禎一翻譯的《郭沫若史劇全集》12。

這里還要特別提到一個日本的文學研究期刊《飆風》,這是一個日本學界的中國文化研究論文的期刊,自1972年創刊至今,都一直刊登日本學者的中國文化文學研究論文?!讹j風》從1972年第一期創刊中就開始刊登郭沫若作品的譯文和相關研究。其中有15期,22篇論文是與郭沫若相關研究論文。而中島翠的大部分有關郭沫若的研究論文也是發表在該刊上。如果說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的郭沫若研究是零散的,單打獨斗,那么從80年代開始到現在,日本的郭沫若研究開始慢慢走向了組團研究,特別是2003年以來,成立了“日本郭沫若研究學會”,有更多的日本學者開始從事郭沫若研究,如藤田梨那13、巖佐昌暲14、武繼平15等等。

本文在眾多的日本學者的郭沫若研究論文中選擇以中島翠的郭沫若研究論文為研究對象,將其介紹給大家,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中島翠對于郭沫若的研究開始于1968年,那時的日本郭沫若研究由于郭沫若發表的“燒書”言論而陷入低谷,但是中島翠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始郭沫若的研究,更能顯示出她對于郭沫若文學純粹的學術態度。第二個原因是,同一時期的郭沫若研究學者丸山升對于郭沫若的研究主要是從郭沫若的自傳入手,更多的是感性的認識。而中島翠的研究卻更多的是從文學理論角度,更多的專業性分析。這樣深度專業的分析讓我們能夠對郭沫若有更深更廣的理解,也讓我們能夠更加了解日本學者對郭沫若研究的相關情況。

中島翠是一位中國文學研究者,她長期從事中國文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她翻譯過《書經》16《詩經》①《李白與杜甫》②《丁玲自傳》③《圍城》④《中國神話》⑤《洗澡》⑥《喝茶》⑦《烈女傳》 ⑧等等。她在上世紀70、80年代發表過多篇郭沫若研究論文。她的郭沫若研究論文主要有三種類型,一類是向日本讀者推介郭沫若及其文學作品的文章;一類是書評,主要是關于《李白與杜甫》的書評;還有一類是文學理論研究類的論文,包括文學論、小說論和史劇論等等。

中島翠所寫的有關郭沫若及其文學作品的文章內容,主要都是作為一個郭沫若研究學者向日本讀者介紹郭沫若及其作品。如1972 年為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1984 年版)撰寫郭沫若及其作品相關文章。1978年6月《朝日新聞》中介紹郭沫若的文學,7 月holp出版社⑨《世界伝記事典》中撰寫郭沫若部分等等。這些文章主要介紹郭沫若豐富的人生經歷,革命奮斗史和他的主要作品。在中島的筆下,郭沫若生性瀟灑、不羈奔放、有著俠義性格,她認為郭沫若的文章沒有那種晦澀的學究味,平易灑脫。郭沫若在少年時代開始比起杜甫來更喜歡李白,比起韓愈更喜歡柳宗元,深愛莊子的機智、屈原的激情。所以說雖然在文學論方面,郭沫若提倡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但是從文學性來看,他的本質上還是一個熱情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文中充分顯示了這一點。

中島認為郭沫若的文學特征總的來說是浪漫主義,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數都是英雄或烈女。但是他并不是討厭凡人崇拜英雄,他和認為六億神州盡堯舜的毛澤東一樣,認為所有人都有成為英雄天才的可能性。他還將衰微至極的祖國比成涅槃鳳凰,終將重生。這樣的樂觀主義精神在上世紀20年代就產生了。當然早期的郭沫若曾困惑于愛情、困惑于醫學和文學的抉擇上,更困惑于如何為混沌的祖國找到一條出路。這樣的困惑在他的小說和戀愛短詩中體現。之后的他以一種詩人的敏銳把握時代的方向,從文學革命轉向了革命文學,加入北伐軍為當時有心的知識分子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他一直是時代的先驅。

在文學領域方面,中島認為郭沫若的文學領域廣泛,幾乎涉及所有體裁。在戲曲上他既有著一貫的浪漫主義色彩又有著文學革命向革命文學的轉變特征的體現。在他的歷史劇中,借古諷今是一種斗爭的武器,他已經不再是那個藝術至上主義者。在《李白與杜甫》結尾出現的詩人蘇渙,棄官后與民共同反抗統治者,最后被殺。郭沫若曾說過他寡言重行、現存只有四首詩,在正史上也沒有獨立的列傳,但是他是真正的人民詩人。郭沫若似乎想通過蘇渙來說明那些為革命犧牲的無名戰士勝過那個時代的文人政治家如像自己這樣的人。

文學以外的郭沫若,在中島看來是一個不畏權力與權威的人。對他來說文學、學問和革命、政治是他身負的雙重責任,這兩者之間并沒有本質的矛盾,完全承制他的個人能力和時代的變化。他的多彩豐富人生絲毫不遜于文藝復興時代的偉人們。他總會去預知時代并率先行動,也因此被有些人當做是機會主義者,但是實際上支持他這些行動的是傳統的士大夫的經世濟民、救國救民的使命感,還有革命實踐而來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⑩

中島翠關于郭沫若作品的書評,主要是關于《李白與杜甫》的。1972年,日本《飆風》雜志開始組織學者翻譯《李白與杜甫》,中島翠也參與了翻譯工作,并于當年發表了《李白與杜甫》的書評11。在文章中,中島翠提到了在讀文之前的期待,期待郭沫若在新的領域有新的發展。這個時期也就是文革時期的郭沫若正處于自我批評,同時也是到現在為止的對于學術文化界的整體的批評中,這個作品就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之上所寫。她也預想文章是否和一直以來的李杜研究有著不同的一面。文章中她首先指出了傳統的李杜研究的代表性觀點。即使是在解放后,采用階級論立場進行文化遺產式的批評之下,對于李杜的評價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而郭沫若的李杜論是個性的李杜論,他與解放后文化研究創作中發揮大作用的“集體編著”“集體創作”完全不同。文章的邏輯、判斷都有著郭氏特有的有趣思維方式。而之所以有這樣的不同,恐怕是因為解放后他的研究和評價,首先就是要把“政治”放在第一位。比起技術層面等,更要關注的是意識形態層面。雖然建國后的文藝界一直在積極推進團體性方式也產生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但是這不能代表一切,本書促成了這樣的反省。

她認為郭沫若在致力于在現代中國的政治性現實要求的客觀性評價的同時,他的基底又是平常、自小以來一貫的自身的感受。即使有著相同的強烈激情,像杜甫那樣內心的,相對的細節在內心深處沉淀下來的東西,郭沫若是沒有的。他的熱情始終是向外溢散的。李白也是這樣的,郭氏的浪漫主義最重要的就是激情。也許巴蜀四川就是這樣的浪漫主義詩人最適合的搖籃。從這個作品中能看到已經80歲高齡的郭老仍然高漲的熱情和貫穿一生的浪漫主義精神。

同年中島翠在《朝日新聞》中以《李白與杜甫》為中心,就“文革”后的中國文藝思潮又發文。她認為 《李白和杜甫》是中國那時期最能體現文學和藝術風格和方向的作品。他在文革中的自我批評,與其說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文學工作者的發言,更應該說是肩負了最高政治責任,對當前的學術文化界的一切修正主義傾向進行整體性的自我修整而進行的一次發言。當時的郭沫若代表的是整個中國的學術文化界,是一個象征性的存在。他在做過那樣的自我批評之后所發表的作品,一定能顯著體現“文革”后的學術文化方向。建國以來,中國對于文學遺產的態度是要“批判性攝取”。但是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中并沒有看到這樣的態度。郭沫若對于李杜的一系列個性化評判也是對于以前的那些舊社會士大夫們的李杜評價的批判。他有著顛覆舊時的評價的使命,這正是他對于解放后的沒有發揮顛覆作用的文學研究方式的一種譴責。他在八十高齡對于研究和批判、對于新事物有著一種不斷的變革意識。他的言行常常走在時代的前面,稍有差池就會被認為有機會主義傾向。有時也會被人認為是一個過于勇猛、喜歡冒險的嘩眾取寵者,但是這樣的敢于冒險、遠離安逸不正是一種革命精神的體現嗎?她認為該書是一本有個性的,讓人酣暢淋漓的,富有創意的書。書中處處體現了他從小就一直有的對于李白的偏愛和自己本身的浪漫氣質,還有對于史料的搜集和大膽推測。對于李白的理解和親近感和郭沫若本身的經歷有關。郭沫若在文章中在描述李杜的同時,似乎也是在寫自己。書的獨特性和當時的文學研究集團化是相對立的。

1972年,由須田禎一翻譯的《李白與杜甫》在講談社出版。在讀完該譯文后中島發文就作品翻譯問題展開探討。①后又在1973年6月在《飆風》第5號中發《駁松浦友久譯評》,1974年4月在《飆風》第6號上發《讀松浦反論》,繼續就《李白與杜甫》的翻譯問題展開討論。

中島翠最具有代表性的郭沫若研究是關于郭沫若作品的文學理論研究類的論文,包括文學論、小說論、史劇論等等。1968年中島翠的論文《郭沫若的初期文學論》,以《三葉集》和《文藝論集》為依據,對郭沫若早期創作的階段、文學觀點及詩歌作品的分類均有獨到看法。對《三葉集》中的詩論有三個方面,內容、形式和創作的本質。中島把郭沫若詩歌的風格分為“雄渾”,“沖淡”兩類。前者在詩歌中表現為“反抗精神”,對現實社會的詛咒、憤怒;后者表現出詩人對世界是旁觀的,出世的。②這也表現在選材和主題的問題上。她認為郭沫若文學觀點的轉變止于1925年-1926年轉向馬克思主義之時。這本書和《文藝論集》幾乎涵蓋了郭沫若初期所有的文學論。特別是在直接探討詩歌的《三葉集》中,可以說已經完全形成了他的文學論的雛形。她指出郭沫若在1924-1926年完成了他的文學論思想變化,從否定文學的社會效用到肯定這種效用的變化。但是,他的文學論再說開一點的話,在他的深層上實際上還是有不變的東西存在,這種變化和不變就如斷絕和連續一樣存在。文章通過《三葉集》具體地解釋了這種變化和存在。

1974年中島翠發表文章《郭沫若的小說》①。文章以郭沫若20年代的小說準確地說是1918年到1926年的小說為中心展開分析。文章主要通過分析這些作品來解析郭沫若的虛構意識。進一步探尋郭沫若是如何看待小說的。之所以選擇以20年代的小說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中島認為那個時代的小說最能體現他真正的自我,也最能看出他對于小說的真正理解。

首先是關于郭沫若作品中小說的范圍問題,她認為主要是看文章是否是虛構。其次提到了郭沫若的自傳和小說的關系。中島認為如果把郭沫若的小說分為了“私小說性小說”和“社會小說”,他早期的小說就受日本文學的影響是有著私小說特點的。而自傳更應該歸類到社會小說行列。再次,中島從素材的角度將郭沫若的小說分成了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就是素材來自作者的日常生活中,不是那種特別奇異,是尋常的事情和情節。比如《三個詩人之死》等十篇就是這一類。第二種類型素材來自作者的現實生活,但是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段、一個場景,是伴隨著清晰的主題和有著清晰構建的作品?!镀魅壳泛汀缎新冯y》就是其中的例子。第三種類型,素材是來自于作者的真實體驗,但是在這種真實體驗中,不管怎么說都是以特別的部分、不平凡的部分為主,而且無論在事實的細節上,還是在故事的結構上都能清晰地看出作者的意圖就是想構建一個虛構世界。如《落葉》和《喀爾美羅姑娘》這兩篇,還有《萬引》《葉羅提之墓》等短篇中也是這樣的。

中島還提到了郭沫若小說中有著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這兩種完全迥異的風格。她認為郭沫若的浪漫主義主要是受歐洲文學的影響,而郭沫若作品中的現實主義風格則是受到日本文學的影響。

最后中島提到了她認為的郭沫若的小說觀。小說這個東西,在知識分子和士大夫看來是超出文學正統的。小說和尊崇紀實的正統詩文不一樣,是允許虛構的。小說的世界是一個自由的,被解除了責任的世界,不用被儒教的倫理所束縛,愛情、金錢或者是力量和無賴的正義都可以成為主角。在現實中的反道德和禁忌用小說的形式以虛構的名義可以避免被恥笑和指責。比如郭沫若描繪愛情都是用小說虛構而從來沒有在紀實自傳中提到過。所以說郭沫若的小說觀并沒有脫離舊俗??偟膩碚f,中島認為小說對于郭沫若來說就是一種嘗試,并沒有獲得超過嘗試之外的東西。還有其中的一部分發展之后在自傳中有所收獲,另一部分就如還沒開放就枯萎的花似的消失了。但是這枯萎的花,鮮艷的顏色,馥郁的芬芳也許就是他的小說的本來目的吧。

1972年10月中島翠在《飆風》第3號中發表《郭沫若的史劇論》,文章分成了三個部分從不同角度來分析郭沫若的史劇。第一部分的主題是英雄和烈女,提到中國在結束了缺少英雄的近代迎來了新的人民英雄時代,而郭沫若的文學就是這個新時代英雄和烈女的文學。這一點在他的史劇中尤為明顯。郭沫若筆下的主人公不是單純的詩人,而是為國為民犧牲自我的英雄,不是單純的美女而是勇敢的烈婦;他們不再是古文獻中寥寥幾筆的記載,而是有語言有行動有個性的活生生的英雄和烈女形象;不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一個置身于現代的能實現某種期望的對象。

文章的第二部分,中島回顧了郭沫若的史劇創作史,指出他的文學主張、風格等一直在變化。創造社時期主張個性解放,后來是轟轟烈烈的革命文學,再從批評現實主義到社會主義現實文學,他的文學中結合了革命性的現實主義和革命性的浪漫主義,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而他的自傳和歷史劇是最好的實踐。

文章第三部分主要探討以史劇的形式將現實與歷史結合的意義。首先將郭沫若與同時代的劇作家茅盾做了比較,指出他們都將自己面對新時代的仿徨融入作品中,而郭沫若的自傳中讓人感受到了他的直觀、敏銳和獨特的洞察力。極具幽默感的文字還有主人公自身散發的人格魅力以及他所處的動蕩的社會環境,都讓他的自傳成為了他的文學中最杰出有趣的作品。

然后,中島開始提到歷史文學,她認為歷史文學是對龐大的堆積史實進行雕刻,這需要多角度的思考。郭沫若從抒情詩、私小說到自傳的創作中的那種感性的角度單一的思維再配上歷史文學的多角度雕刻這樣的新武器還有他熟悉的歷史題材,就更上一層樓。在國統區,在黑暗中,他將期盼的最理想化的形象附加到歷史人物身上,這就是屈原、信陵君還有高漸離等。他的作品多是以斗爭的知識分子為主人公,以那些面對號召時而響應、時而背離的半覺醒民眾為背景創作的,這也是作品成功的原因。

中島認為,郭沫若史劇與其他話劇作家的作品有不同,其他話劇作家會以自己的劇本為中心形成舞臺,有自己來主宰這個舞臺,而郭沫若在這一點上是缺乏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優勢,西歐戲劇和中國傳統戲劇這樣兩個本被認為是矛盾對立的事物,郭沫若卻看到了共通之處。他將從這些地方學到的手法進行了大膽的應用,這也使得他的史劇和當時的主流話劇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他通覽古今中外戲劇,并從中提取出自己想要的部分,也許正是因為他是業余的緣故也使這一切成為可能;但是也正因為他是業余,才被認為缺乏創作上冒險和飛躍。

郭沫若的史劇還考慮到了其他的條件??谷諔馉幭碌奈乃嚱鐮顩r也是他考慮的條件,那個時候能讓民眾接受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戲劇。郭沫若作為文化宣傳工作者,就將所謂的方法論放在一邊,不去考慮寫作上的冒險和飛躍而是將重點放在題材主題吸引大眾關注,他完成作品的目的就是通過舞臺向大眾敘述自己想說的。郭沫若還是解放后現代京劇的先驅,那時的創作也是明確將實用主義和方法相結合。

關于郭沫若的史劇,中島還有另一篇《郭沫若的史劇論之二:叛逆的女性們—》發在《飆風》雜志1973年第4號中,很遺憾本人沒有找到該篇完整論文。如果以后能有幸看到該論文希望能另文敘述。

中島不僅對郭沫若文學深有研究,也非常關注中國的女性作家,不僅翻譯丁玲和楊絳的多篇小說還著有多篇相關研究論文。她曾經說過 :“我這二三十年的研究工作上,對于中國學者,知識分子的思想一直有很大的興趣,開始十來年主要集中在郭沫若和王國維身上,后來還有一些書經、詩經等先秦文學還有兩漢,魏晉南北朝和唐宋的學者的東西,近十幾年又寫了一點有關現當代文學的東西?!雹僦袓u對于郭沫若的研究開始于日本郭沫若研究最低潮時期,這更能體現她純粹的學術精神。她所寫的三種類型郭沫若研究論文,無論是向日本讀者推介郭沫若及其文學作品的介紹評價類文章,還是關于《李白與杜甫》的書評,都是她對郭沫若及其作品的深度理解。她理解郭沫若的激情、郭沫若的革命精神,當然這也和中島本身有一個工人運動領袖的父親有一定的關系。而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理論研究類的論文,更能體現中島本身文學理論的厚度和對郭沫若文學的理解深度。對中島的論文的研究讓我們知道,在海外對于郭沫若文學的理解有著不遜于國內的深度。

(責任編輯:陳俐)

作者簡介:徐慧(1980-)樂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中心項目“日本的郭沫若歷史劇研究”(GY2021B04)階段性成果。

①由于其名字日文為“中島ミドリ”、國內學界分別有兩種譯法,為“中島翠”和“中島碧”。本文用的是“中島翠”這一譯名。中島翠,1939年生,畢業于京都大學,大阪女子大學、京都產業大學教授,是中國文學研究學者。

②大西齋(1887-1947),新聞工作者,曾任朝日新聞副主筆。

③共田浩,未找到該作者相關資料。

④大西齋、共田浩編譯:《文學革命和白話新詩》,東京:東亞公司,1922年。

⑤《改造》1919年創刊的日本綜合雜志,多刊載社會主義相關文化評論文章,1955年???。

⑥《滿蒙》(大正九年-昭和十八年),由滿蒙文化協會創辦,登載中國文學文化相關論文的雜志。

⑦松枝茂夫(1905-1995),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名譽教師、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教授、中國文學研究家。研究領域為中國文學、紅樓夢等等。

①東成社,1934年創立的日本出版社。

②東京興亞書局日本出版社,以翻譯出版中國文學作品為主。

③河出書房,由河出靜一郎創建于1886年的文藝出版社。

④中央公論社,1886年創刊,1999年被讀賣新聞社收購改為中央公論新社。

⑤平凡社,1914年創立的以出版百科事典類書籍出名的出版社。

⑥東京未來社,1951年創立,日本的學術系出版社,以出版人文學術書刊為主。

⑦巖波書店,1913年創立,從文藝學術到普通啟蒙類書刊都有刊行,大眾類刊物出版社。

⑧新讀書社,1952年創立,出版以社會科學和東歐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書籍。

⑨丸山升,1913年生、中國文學研究者,東京大學、櫻美林大學名譽教授。著作有《現代中國文學的理論與思想》《上海物語》《魯迅·文學·歷史》《現代文學中的中國與日本》《魯迅與革命文學》等等。

⑩須田禎一(1909-1973),昭和時期的新聞工作者,中國文學翻譯家。

11東京講談社,1909年創立的大型綜合出版社。

12秦川:《國外郭沫若研究述略》,《郭沫若學刊》1994年第4期。

13藤田梨那,1958年生,日本國士館大學中文學部主任教授,日本郭沫若學會副會長。

14巖佐昌暲,1942年生,日本九州大學名譽教授、熊本學園大學教授、日本現代中國學會常任理事、日本郭沫若研究會會長、九州中國學會前會長。

15武繼平,現任日本公立福岡女子大學東亞研究方向教授、博士,著有大量郭沫若研究論文。

16中島翠、小南一郎、中島長文編譯:《書經》,《世界文學全集第3》,東京:筑摩書房,1970年。

①中島翠編譯:《詩經》,《中國詩文選》,東京:筑摩書房,1983年。

②中島翠編譯:《李白與杜甫》,《飚風》1972年第2期開始。

③中島翠譯:《丁玲の自伝的回想》,東京:朝日選書, 1982年。

④中島翠、荒井健、中島長文譯:《結婚狂詩曲》,東京:巖波書店,1988年。

⑤聞一多:《中國神話》,中島翠譯,東京:平凡社東洋文庫,1989年。

⑥楊絳:《洗澡》,中島翠譯,東京: みすず書房, 1992年。

⑦楊絳:《お茶をどうぞ エッセイ集》,中島翠譯,東京:平凡社,1998年。

⑧劉向:《列女傳》全3卷,中島翠譯,東京:平凡社東洋文庫,2001年。

⑨holp出版社,1964年創立,以出版兒童書籍為主的日本出版社。

⑩中島翠:《郭沫若的文學》,《朝日新聞》1978年6月14日。

11中島翠:《アジア?レビュー》,《飆風》1972年第10號。

①中島翠:《評須田禎一譯〈李白與杜甫〉》,《飆風》1973年第4號。

②秦川:《國外郭沫若研究述略》,《郭沫若學刊》1994年第4期。

①中島翠:《頃筐集·中國文學論集》,東京:朋友書店, 2011年。

猜你喜歡
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日本強烈地震
探尋日本
日本的流浪漢與我
《黃金時代》日本版
Pets萌寵
美哭了的日本點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日本訪學隨筆
第 位首相考驗日本耐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