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族瀕危文獻及其出版價值分析

2023-10-20 00:02裴龍
出版廣角 2023年15期
關鍵詞:京族史料整理

【摘要】京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因地緣關系與壯族、瑤族、漢族等民族的傳統文化交互影響,共同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京族瀕危文獻的整理出版,對促進民族文化繁榮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代語境下,深入挖掘和研究京族瀕危文獻及其出版價值,不僅可以了解京族的民族發展歷程、風俗信仰、文學藝術等,而且有利于揭示京族與其他民族傳統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團結軌跡,發掘京族的符號特征,從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關? 鍵? 詞】京族文化;瀕危文獻;出版價值

【作者單位】裴龍,廣西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社科委托課題“‘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東盟藝術人才協同培養研究”階段成果;2019年度廣西藝術學院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經費項目“東南亞經典民歌研究”(GCRC201922);2020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京族哈節史料搜集整理與研究”(20FMZ011)。

【中圖分類號】G23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5.014

京族以海為生,其豐富的海洋文化為京族史料的整理與出版提供了重要支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遷,京族文化傳承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兩難境地。目前,不少國內外學者從哈節本體、哈節保護傳承、跨文化等研究視角對京族文化展開研究。京族瀕危文獻出版研究,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少數民族古籍工作重要論述的實踐,有利于推動京族瀕危文獻的搜集、保護、研究和宣發,切實讓少數民族古籍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資源。

一、京族瀕危文獻整理出版的現狀

京族歷史文化資源既是京族建設的基本依據,也是京族的根脈。收集、整理與研究京族瀕危文獻資源,能夠回顧和研究京族文明發展的規律,這有助于我們了解京族與周邊其他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軌跡,以及京族史料與其他民族文獻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對加強京族本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作用。

筆者通過田野調查、采訪民間藝人等方式搜集文獻資料,將京族瀕危文獻歸為四類:一是搜集、保護、收藏、流傳的京族古籍(見表1);二是京族三島地區挖掘、整理、編寫、翻譯的京族文化書籍(見表2);三是目前出版發行的京族文化書籍(見表3);四是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目錄清單(見表4)。

自1958年京族定名后,我國陸續出版了一批京族文化史料。1964年,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和廣東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編印了《京族社會歷史情況》。1978年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各民族開始重視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1984年,京族簡史編寫組編寫的《京族簡史》出版;1984年,蘇潤光等編著的《京族民間故事選》出版;1989年,徐杰舜編著的《中國民族史新編》出版;1987年,“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學叢書·故事大系”之《毛南族、京族民間故事選》出版發行;1992年,《中國歌謠集成·廣西卷》出版;1993年,蘇維光、過偉、韋堅平編寫的《京族文學史》出版。此外,《京族民間故事選》《京族民歌選》《教育人類學視野下的京族民間文化傳承研究》《中國各民族神話·仫佬族壯族京族》《新時代京族文化傳承與發展:2018年防城港市“京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族全書:中國京族》《獨弦琴教程》《京族獨弦琴藝術》《獨弦琴考級教程》等京族史料也相繼面世。

通過對京族瀕危文獻的收集、整理與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京族史料具有以下顯著特征:一是記載重大歷史事件較多;二是記載杰出人物較多;三是記載歷史文化與民族風情的內容較多;四是記載傳統古歌較多。

每個民族的史料都記載了該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曲折變遷的歷程,具有豐富的內容和形式,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其獨有的民族特色。京族瀕危文獻是京族文化史料的一部分,記錄了京族與其他民族在長期交往過程中的交流互鑒、相融并進,京族瀕危文獻的出版是京族史料的一項重要成果,通過翔實的史料記載和實地田野調查,學者們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展現了京族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底蘊。

二、京族瀕危文獻出版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京族瀕危文獻的整理和出版是對京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是對京族瀕危文獻出版的價值闡釋。

1.京族瀕危文獻出版是加強京族文化保護的需要

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交流密切,主要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京族傳統文化受到沖擊,京族人民世代相傳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消亡危機,如京族口頭文學、喃字等語言,京族民歌、京族舞蹈、獨弦琴藝術等傳統藝術,京族哈節、京族服飾等傳統民俗,京族傳統村落等文化生態區域。相關單位要扎實做好京族史料文獻的整理與出版工作,搶救和保護京族文化遺產。

2.京族瀕危文獻出版有利于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京族瀕危文獻凝聚著京族民眾的智慧和結晶,是京族民眾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京族瀕危文獻的整理與出版,是以保障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民眾文化需求為根本的社會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京族社會文化發展的動力源泉,能夠從各個方面反映京族勞動人民生產和生活的歷史面貌,進一步促進京族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和變革,京族瀕危文獻出版只有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相關單位應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當代文化,在發展當代文化的過程中繼承傳統文化,創造出既有時代內涵,又有京族特色的新文化,從而推動京族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

3.京族瀕危文獻出版有助于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

近年來,我國不僅在傳統民族文化保護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而且不斷推動“非遺”項目走出去,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了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京族瀕危文獻出版有助于促進京族文化的國際交流與傳播,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

4.京族瀕危文獻出版能夠促進民族團結與進步

在京族地區流傳的唱哈歌本、經書、族譜和鄉約等文本中,除了有漢字,還有喃字。喃字是最直接、最準確地表現京族語義的文字,是京族文化的寶貴財富。喃字是京族文化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獨特文化,但由于喃字結構復雜、筆畫繁復,未能得到推廣流行。京、漢兩族人民長期雜居,友好往來,京族人民既吸收了大量漢語詞匯來豐富本民族語言,也能流利地使用當地方言,漢語早已經成為京族百姓日常記事和與當地各族人民交流的工具,通過這些文獻記錄,我們可以了解到喃字的演變。京族瀕危文獻出版有助于以民族本體為主體,重新發現和挖掘京族文化。

三、京族瀕危文獻整理出版思考

京族文化因人口的遷徙而逐漸形成,具有獨特的海洋文化特色。京族瀕危文獻史料為建設海洋文化強國、傳承中華海洋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文本支持。但目前,京族瀕危文獻史料在傳承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缺乏京族文化的系統性整理。目前學界對京族的研究多以哈節為切入點展開,對哈節之外的京族文化遺產方面的系統性整理較少,如京族姓氏構成、宗祠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在京族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京族文獻的整理出版與京族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在京族文獻的系統性整理中,研究京族文獻出版的地域性、互動性與京族經濟社會的關聯性逐漸成為京族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京族文化的系統性整理要突出對京族民間文學、傳統表演與技藝、傳統工藝與技能、民間信仰與風俗習慣等內容的整理與出版,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明確“保護優先”原則,分步驟、分層級地實施京族文獻整理與出版。

二是京族文化資源的保護規模較小。京族文獻之所以面臨瀕危處境,主要原因在于保護規模力度較小,多數文獻資料散落民間,缺乏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管理。且當前搜集的文獻多為文字描述,缺乏數字化整合,導致傳播力度不足。因此,京族文化資源的保護除了整理出版文字內容資料,還需增加數字內容和形式。筆者在田野調研的過程中發現,散落在民間的京族資料多為民間藝人手寫的紙質版本,并且大量的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均為口頭傳承。對此,京族文化資源的保護應將收集到的影像資料按照形式和內容進行分類,并將這些資料作為京族文化資源的動態素材錄入京族文化資料庫中,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內容資料的長期保存,還可以加大京族文化的傳播力度。

三是京族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的人才資源匱乏。京族史料大部分采用喃字書寫,由于缺乏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才隊伍,且相關文化資源保護和文化開發的經紀人、制作人、策劃人以及代理人較少,導致京族史料整理和出版工作難以開展,出現遲緩、停滯的現象?,F階段,要想破解京族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人才資源匱乏等問題,需要地方高校、科研機構和文化傳播機構展開合作,借助專業學科人才隊伍的力量對現有的喃字文獻資料進行翻譯整理,并對京族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給予專業性指導。

四是經費短缺,保護與開發京族文化的意識不強。京族地區的收入主要以漁業、邊境貿易為主,收入來源單一,資金短缺導致整理出來的京族文化資料和書稿無法修繕和出版。相較于其他種類的圖書,京族文化圖書的受眾面窄、傳播范圍小,收益與前期投入不成正比,因此京族文化圖書只能在小范圍內傳播和出版。對此,我們應意識到京族文化圖書出版事關京族地區文化繁榮發展和民族精神塑造,對此可構建政府、地方與民間的協同保護機制,通過引入國家政策性資金、整合地方各層面力量來解決現有問題。

京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因地緣關系其與周邊地區的壯族、瑤族、漢族等民族的傳統文化交互影響,共同豐富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代語境下,我們應立足于大文化和大歷史的視角,深入挖掘和研究京族瀕危文獻整理與出版的價值,這不僅有利于探尋京族與周邊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團結軌跡,而且有利于發掘京族文化的符號特征,從而促進各民族的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參考文獻|

[1]宗白華. 美學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 《京族簡史》編寫組編. 京族簡史[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黃洛鋒,陳艷芳,孔云. 高質量做好新時代古籍文獻整理出版工作的思考[J]. 出版廣角,2022(23):61-64.

[4]和曉應,彭俊玲. 云南少數民族古籍文獻出版開發研究[J]. 圖書館雜志,2023(2):75-80.

猜你喜歡
京族史料整理
京族喪葬音樂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史料二則
例談數據史料的辨偽與解讀
論京族舞蹈的原生態美學特征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京族醫藥調查報告
京族傳統服飾文化及傳承與保護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整理歸納中漸次堅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