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思達”導向下的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

2023-10-24 10:36傅嬌紅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讀思達項目式學習小學數學

傅嬌紅

【摘要】數學項目式學習是學生在有現實意義的問題驅動下,經歷小組分工、協作探究,閱讀拓展,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設計方案,成果展示、多元評價的過程,積累活動經驗,接觸各個學科領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和技能。項目式學習是結合新課程改革的一次新的探索,學生在學習中提高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三個關鍵能力,培養數學邏輯思維,提升社會實踐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讀思達? 小學數學? 項目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028-03

項目式學習作為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之一,它是對復雜、真實問題的探究過程,問題解決過程本身帶有不確定性和創造性,學生要經歷思考、制定草案、調查研究、反思、驗證假設等。很多工作都需要學生分工協作,就會顯得混亂,但這正反映的是真實世界中解決問題的過程,項目式學習的價值就在于此。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數學素養能力顯露于整個活動過程與成果中,利于教師反思學習任務的設計,幫助學生記錄活動中的成長。教學中,探索“讀思達”教學法視域下的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式,構建核心素養導向的高質量課堂教學。

一、構建基于教材的數學閱讀課程

“閱讀”作為數學項目式課程學習的首要關鍵要素,為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對于中高年級的教學,構建基于教材的數學閱讀課程,閱讀教學模式:初讀尋疑、精讀品悟、再讀積累、海讀拓展。

1.創造氛圍

依托校園信息化閱讀生態系統,架構起線上線下的全終端應用、全媒體開放的閱讀生態系統,打破傳統閱讀的時空壁壘。如教室內、校園里開辟“微薦讀”“微分享”多樣化的閱讀場域空間,讓閱讀無處不在。借助校園里的文化石、動植物園、民俗廊、科技館、數學文化專欄等媒介,開展數學閱讀活動,分享豐富多彩的閱讀成果,陶冶學生情操,提升閱讀能力。

2.構建模式

依托學校的兒童閱讀課程研究中心,師生共讀與數學學科有關的兒童書籍,以課內為中心,如:初讀尋疑:教學時創設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數學故事情境,初讀提出問題;精讀品悟:播放相關視頻、PPT,激發求知欲,分析問題,精讀品悟抓重點;再讀積累:再讀教材,抓重難點,概括提升;海讀拓展:推薦書籍,設計數學閱讀校本作業拓展專欄等。

3.科學評價

我們將收集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閱讀儲蓄卡記錄,對學生的閱讀行為、閱讀能力和閱讀喜好等情況做出合理的評價。采用科學的閱讀評價,引領家長一起參與兒童閱讀的推廣工作,我們把閱讀設計在整個項目式課程學習的全過程,讓閱讀思考無處不在。

二、聚焦核心素養的數學項目式學習

數學項目式學習聚焦現實有意義的問題,以教材內容為切入點,核心素養導向,拓展內容進行項目式學習?;玖鞒倘缦拢?/p>

1.內容重構,項目選題

《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為了實現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不僅要整體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還要把握教學內容主線與相應核心素養發展之間的關聯。從知識體系和邏輯關系來重構內容,可以是同冊教材內容的“橫向統整”,也可以是不同教學內容重組的“縱向統整”。如: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整合單元知識,確定“走進不規則圖形”的項目式主題研究。在實際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不規則圖形,很多圖形很難看出基本圖形,給學生解決問題設置了障礙,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去嘗試,積累感性認識、活動經驗,以此為依托,引導學生推測出更大面積不規則圖形的估算方法,對估算方法有深刻的認識。項目式學習可以跨學科整合,如結合美術、科學、語文、信息技術等學科,共同探究更多的奧秘。

2.問題驅動,分組分工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項目式學習是學生在有現實意義的問題驅動下,經歷小組分工、協作探究,閱讀拓展,深度思考,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主驅動問題要圍繞主題,基于數學核心知識,根據學生經驗,提出本質的問題和概念。如“走進不規則圖形”項目式學習,選擇主驅動問題:“如何在不規則的空地上合理設計停車場?”次驅動問題:“怎樣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和“生活中設計的不規則圖形有什么意義?”項目式探究學習需小組分工協作完成,四至六人一組最佳,男女比例搭配。小組內的組員要尊重差異,各小組組員組成結構實力保持相當。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有的組員搭配比較弱,缺少探究能力,那么就無法完成任務,組間實力相當,可達到“百花齊放”的競爭局面。盡量每組都強弱聯手,發揮各自特長,互幫互學,人人都能有良好的發展。

3.制定計劃、探究協作

項目中期的計劃制訂和具體執行階段,要確定具有可行性目標,目標要清楚地表述行為標準,要切中特定、具體的學習要求,不能籠統,使執行者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如“走進不規則圖形”項目式學習,圍繞問題“生活中設計的不規則圖形有什么意義?”課前收集資料,結合美術課教學,欣賞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美麗圖案,感受不規則圖形的神奇魅力;鑒賞京劇臉譜中不規則圖形的設計及意義,莆田博物館及學校?;盏脑O計理念,領會蘊含的意義,能自主設計班級的班徽。圍繞問題“怎樣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閱讀課本、查找資料。通過自主動手操作,或做小實驗估算出一片葉子的面積。圍繞問題“如何在空地上合理設計停車場”,小組內分工:實地測量、民意調查、數據分析等實踐活動,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自主設計停車場。

4.匯報成果,交流評價

項目式學習也是以產品為導向的學習。產品除了熟悉的作業單或研究報告外,鼓勵學生以各種形式的產品制作展示數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借此了解學生的表現和發展情況,做出有價值的判斷。如“走進不規則圖形”項目學習,項目成果可以是PPT、視頻、照片、手抄報、設計圖、橡皮泥模型、研究筆記、調查研究等,給予學生展示表達的機會,發展思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評價的側重點也不相同, 圍繞問題“怎樣估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項目學習的評價則可以側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性、發展空間觀念等方面的考查。圍繞問題“如何在空地上合理設計停車場”的評價側重組內制訂計劃的周密度、團隊合作的默契度、設計的合理性等內容。圍繞問題“生活中設計的不規則圖形有什么意義?”的評價則側重對設計理念、對不規則圖形象征的特殊意義,審美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圍繞閱讀、思考、表達、合作四個方面,制定具體的評價指標,如評價表達:對在團隊展示中的參與度、作品的獨創性等評估。

5.成效反思,經驗總結

反思是項目式學習區別于傳統教學的特點,要對照目標檢查、反饋并持續改善,才能實現課程質量的不斷提升。

項目式學習盡管有活動目標、活動過程、活動結果是可預期的,但不一定能按照預期的進程完成項目學習,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過程中不斷反思或自我批評,用批評的眼光看待學習過程。反思可以是個人書面的反思,可以是小組內的暢所欲言,可以是班級分享,談談自己成功的經驗,存在的困惑及不足,以及作品成果的創意、價值,或者自己在核心知識方面的收獲,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等。評價應是多維度的,結合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的評價,對學生的表現性評價、達標累積性評價、情感、態度調查等綜合評估,對學生優秀表現、獨創的成果等,給予頒獎鼓勵。

三、組織項目式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合作創新,轉變教師角色

1.合作創新

打破傳統的單學科教學,以往學科教師只專攻本學科的知識教學。項目式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的特殊性在于各學科知識的融合,需要學科教師們的創新合作。開展項目式教學時,我們需要各學科教師合作式的、跨學科、創新的教研教學活動。各學科教師之間可以圍繞同一個主題,有目的組成教學團隊,班級群。教師們發揮各學科優勢、特色,以及各位老師自己的特長和聰明才智,知識的沉淀、積累,團結協作、創新創作。學生的組團,可以是自愿、也可以進行選拔,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組團,或者有家長優勢資源的班級,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對學生培訓指導、示范引領、創新思維的培養等。教師們之間的創新合作,利于不同學科教師在價值追求等多個維度,能夠實現深度融合,形成學習共同體。

2.責任到人

項目式學習,需要各學科教師、各班級、小組以及社會資源之間的通力合作。但同時,合作的人數之多,團隊之多,也容易造成推卸責任,分工不明確等。項目式學習的實踐過程中,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主要是以年級為單位,各班級之間具體再細化任務,圍繞主題設計方案。年級教師自主分工,安排教師擔任課程項目負責人,具體任務的分工、實施、展示、評價等,都有階段性的小結、反思、整改、總結。責任到人,就是“讓每一位教師都有成為課程引領者與管理者”的機會,保障了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質量。

3.角色轉變

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究生活中的真問題,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體系,靈活整合,建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圍繞主題開展探究式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指導者、組織者、引導者,教師不能機械傳授、灌輸、包辦,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參與整個項目式學習的全過程,創造性學習,創作設計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智慧作品。

(二)注重指導,培養學生素養

項目式學習強調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互動交流、團結協作。但在學生的實施過程中,出現個別學生目的性不強、自由散漫、低質量、大眾化、盲目抄襲等;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指導學生巧用知識、綜合運用、靈活創新。例如,在“探究如何合理設計停車場”項目式學習中,引導學生深入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任務角色,責任到位,分工明確。如采訪小區的居民對停車位設計的需求、數量、形狀,合理利用有限空間,因人而異,靈活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多邊形面積的計算、設計,結合實際需要及空地特點留出車道,節省公共用地,使停車場的面積最大化。在小組合作中,信息共享、資源優化,集眾人智慧解決問題。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教師適當地指導和幫助,放手學生自主探究,融合知識,靈活創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踐行課標,開展項目式學習

2022版的新課標修訂,重要變化是聚焦學科核心素養,通過項目、主題等結構化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推動教學的深度變革。新課標主張設置主題學習的活動,強化跨學科教學,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項目式學習,在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要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新”。第一,強調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包括學科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第二,強化學科實踐,推進育人方式變革;第三,凸顯主題式學習、項目式學習方式的價值和地位。

項目式學習的內容要體現新課標,注重綜合性、實踐性、主題性,內容的選取不能隨意,或是一時興起,或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鉤,要創設學生的真實生活世界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深度思考、深度探究,合作創新來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數學項目式學習,主要以數學知識為基礎,依據數學課程目標確定,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幫助學生融合多學科知識,增長知識,發展素養,提升自主探究、合作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圓來如此”的主題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有些物體為什么是圓的?”了解圓的歷史,圓周率的由來,數學家的故事,“一中同長”“化方為圓”等數學文化,引導學生多種方法畫圓,利用圓設計各種精美的圖案,用多種方法自主探究圓的面積。通過探究學習,真正了解圓的奧秘。

項目式學習的評價要動態化適時反饋。上課時間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項目主題、課程需要而靈活調整設置,不須拘泥于上課的固定時間與節數,讓項目式學習的活動具有完整性。項目式學習的評價,要把項目的實施過程與學生核心素養達成度當作主要評價指標,以年級項目式學習為單位,由團隊負責人實施過程性評價,采用量化,動態管理,適時反饋,督促反思改進,不斷完善,集思廣益,達到最優化,選擇最佳方案,創新創造。

項目式學習需要各方的支持與合作,與優勢的社區資源共享,充實教學內容,搭建平臺,讓學生走出學校,有更廣闊的天地去探索、實踐;實施過程中與家長密切聯系,鼓勵家長們的積極參與,成為合伙人,共同合作來教育其子女。因此,教師應結合主題學習,了解可用資源,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充實教學內容,與多方合作,與家長攜手,資源共享,信息優化,提高學生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三個關鍵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讀思達項目式學習小學數學
“讀思達”教學法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探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