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賦能 載譽前行
——走進身邊的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2023-10-24 11:51本刊編輯部
工會博覽 2023年27期

□本刊編輯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在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培養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讓我們一起來關注身邊的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展示各創新工作室團隊成員在各自崗位上的風采,傾聽他們敬業奉獻的心路歷程,用榜樣的力量激發更多的職工在平凡的工作中完善自我,崗位建功立業,書寫美好人生。

榮濤(右三)和他的團隊

榮濤勞模創新工作室 堅持自主創新打破技術封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在解決生產技術難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2 年,北京安達維爾航空設備有限公司聚焦科技創新,創建了榮濤勞模創新工作室。幾年來,在北京市勞動模范、公司總工程師榮濤的帶領下,工作室堅持以富有挑戰性的科研生產任務為牽引,以創新突破為動力,為青年職工量身打造“人才成長基地”;堅持走自主研發道路,通過團體協作和資源共享,不斷攻堅克難,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工作室現有成員6 名,倡導務實、創新、協作、學習,鼓勵開放式溝通,成員任務分工明確,歸屬感強。榮濤作為工作室負責人,負責整體技術把控;王震作為產品經理,具有多年慣性測量相關經驗;王文濤作為項目經理及FPGA 工程師,負責項目日常技術管理及FPGA 顯控開發;周震具有多年姿態測量算法、大氣壓力算法經驗;沈鵬作為資深硬件工程師,具有豐富的機載嵌入式硬件開發經驗;王彥凱具有豐富的機載設備結構設計經驗。技術能力強、優勢互補、目標明確、榮辱與共、共同價值觀……這樣一支高素質人才組成的“硬核”隊伍,時刻準備著向科技制高點發起沖鋒。

自成立以來,工作室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績單”。2022 年,工作室AWMJ501 型備份飛行顯示器項目申報了北京市總工會2022 年職工創新項目助推。備份飛行顯示器可以實現飛機航向、姿態、空速、高度、升降速等重要飛行參數的顯示,在主儀表系統故障的緊急情況下,飛行員可以利用備顯所提供的信息操控飛機并處理特殊情況。隨著現代飛機航空電子儀表綜合化程度持續提高,未來航空應急備份儀表將向數字化、標準化、多功能化等方向發展,備顯技術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面對國外技術封鎖、設備禁運等挑戰,裝備國產化將成為未來中國航空產品發展的必經之路。

面對全新技術科研方向,工作室解決了一個個技術難題,以提升技術能力。由于國外高端傳感器被封鎖,需要使用國產傳感器替代,但國產傳感器體積大、精度低、測量誤差較大,嚴重影響飛機飛行姿態及空速測量,工作室集思廣益。王文濤、沈鵬從硬件方面著手,在無數次改進后將硬件采集電路精度達到最大;王震、周震從軟件入手,優化傳統大氣解算算法,采取深度補償技術,提高系統的精確度及穩定性,產品最終的測量精度遠遠超過民航技術標準規定(CTSO)水平。

安達維爾的備顯在國內首先使用鋰電池作為備用電源。電池作為一種容易發生危險的配件,在飛機上的使用需要重點提升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王震、王文濤、沈鵬、周震從電池選型、電池防護和電池管理系統等三方面著手,提供了一整套高可靠電池模組及管理系統解決方案,王彥凱還為鋰電池組設計了一套專用的固定防護結構。

此外,工作室開發了基于機載設備嵌入式平臺的圖形顯示技術、大機動后的精度保持及機載高頻振動環境下的姿態精度保持技術等。備顯的研制成功,凝聚了團隊每一個成員無數個日夜的奮斗與心血,同時表明已基本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獲得了一定的國內市場份額,為國家裝備國產化作出了貢獻。

今年4 月7 日,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制的4 噸級先進雙發多用途直升機“吉祥鳥”AC332 直升機騰空而起,在天津濱海新區完成全狀態首飛。AC332 直升機裝載了榮濤工作室研制的AWMJ501 型備份飛行顯示器。本次裝機試飛,填補了安達維爾備顯類產品裝機經驗空白,開拓了備顯類產品新市場,為后續備顯類產品的推廣奠定了基礎。

隨著備顯的研制告一段落,工作室將著眼下一代備顯產品,輕型化、綜合化、低功耗、高精度是工作室即將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下一步,工作室將投身到技術難度更高的項目中,在自主創新研發的道路上勇于接受挑戰,不斷突破自我,凝心聚力為建設航空強國貢獻力量。

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王蘋創新工作室 做有教育情懷的思政教師

“想要上好思政課,‘老師說學生聽’ 這種方式是絕對不行的,你得讓學生們有話能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蓖跆O從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已經有32年,是北京市首批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她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關注學生的需求、愿望和認知水平,讓思想政治課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做到讓思想政治課“入耳、入腦、入心”。她的學生曾這樣說:“王蘋老師是我這17 年成長中對我影響最大的老師?;蛟S幾十年后,我不再記得那些政治知識,但我永遠會記得她在講臺上的神情、記得她給予我的鼓勵、記得她教我的做人態度?!币虼?,王蘋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中小學德育課教師、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人民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擔任教研組組長的17 年,王蘋帶領政治教研組的教師通過堅持不懈的教學改革,踐行思想政治學科社會實踐活動,讓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她帶領學生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政協,調研市場,對話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對話優秀企業創業者和管理者,對話黨代表和政府官員……學生走出課堂,零距離、多角度地接觸社會,在社會實踐中了解社會、認識社會,進而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身處有情境的活動中,學會合作與交流,做到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因此她的政治課獲得了行業內的極大認同。2019 年3 月18日,王蘋作為北京市唯一一名中學教師,參加了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2021 年11 月,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批準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為“北京市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首批示范基地?!?。

王蘋(左二)與同事交流心得

2011 年,北京市陳經綸中學成立了王蘋創新工作室。作為創新工作室的領軍人,王蘋帶領團隊在教育領域以改革創新為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做研究,將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教育思想、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創新工作室后,王蘋帶領創新工作室成員和集團思政課教師積極探索小初高思政課一體化。尤其是在教育部提出《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 的改革后,她帶領大家深入探討,最終提出了“小初高一體化教學設計”。其主要內容為,小初高一體化——熱點,“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親自操練與實踐,讓我們走進一體化;小初高一體化——重點,“擼起袖子加油干”“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牽住牛鼻子,做出實效,讓我們融入一體化;小初高一體化——難點,“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持之以恒攻破難關,使大中小學思政課走向真正意義的一體化。

為提高年輕教師的授課水平,王蘋課前和創新工作室的年輕教師一起備課,課后指導年輕教師們做好反思,并搭建年輕教師提升授課技能的平臺,以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目前,工作室年輕教師發展態勢向好。此外,她與團隊成員合作的多個項目在北京市、朝陽區中小學立德樹人實踐研究成果征集評優活動中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相關研究成果在全國、北京市相關主題研討會上做典型發言與課例交流。

王蘋和她的團隊始終相信:未來是一個一個今日累積而成,每一個奮斗的美好的今日,會匯集成蒸蒸日上的未來;每一個躺平的消極的今日,會鑄成步履維艱的未來。未來是可以預見的,夢想是可以通過一個一個奮斗的今日實現的!

曲曉松和他的團隊

曲曉松創新工作室 關鍵時刻沖得上、頂得住、拿得下

曲曉松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 年,工作室領軍人曲曉松是北京聯通公司重點通信保障團隊的中堅人才,IP 疑難故障排查、處理是他的拿手絕活?!霸谖覀兣袛嗑W絡故障原因時,往往基于一些測試結果去判斷癥結所在,但經過進一步排查卻又發現,自己當時的猜測是錯誤的,會特別受打擊。但是只能強迫自己再去想,還有哪些被忽略的可能性。這樣的過程有時候會反復很多次,被事實一次又一次打擊之后,能做的只有繼續打起精神,重新尋找問題所在?!背榻z剝繭,于細微處體現真功夫,排除網絡疑難故障的過程對曲曉松而言,其實也是他在內心一次又一次與自己的博弈。

2016 年9 月,曲曉松突然接到一個電話,當時他并沒有意識到這個電話會讓自己與共和國超級工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了一起。這個電話來自陜西聯通,事關天宮二號火箭發射。當時,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某通信專線突然出現故障,相關部門想盡辦法仍未能定位故障點。此刻,離火箭正常發射只有不到100 個小時,接到電話的曲曉松意識到任務的緊迫性。而要找到問題所在,需要在龐雜的數據中精心梳理。關鍵時刻,他雖然不在現場,但憑借著精湛的技術,在8 個小時內一步一步抽絲剝繭,清晰地判斷出故障點,最終在火箭發射前排除故障。

2017 年,曲曉松與團隊又投入到華電集團統一安全管控國家信息化示范項目。面對客戶極為復雜的網絡結構,曲曉松和他的同事靜下心來,仔細核對上萬行的配置,連續熬夜加班,為300 多家客戶分支機構制作配置腳本,割接500 多條長途專線無一失敗,使華電集團項目順利通過了國家評審,成為了聯通公司為大型國企提供安全管控新理念、新服務的典范。

在梅地亞新聞中心,曲曉松身穿標有“中國聯通匠心服務”的橙色制服忙碌著。新聞中心的保障極為復雜,曲曉松及其團隊在國慶假期就進駐現場,精心開展組網建設,快速開展支撐保障。保障期間,曲曉松發揮IP 專家特長,為新聞中心網絡提升防護能力,為218 個記者座席建立互聯網安全屏障,為境內外3000 多位記者參加新聞發布會和網絡訪談提供了穩定、高速的互聯網寬帶服務,為新聞中心綠色、健康、有序的IP 城域網環境提供了堅實保障。

2019 年至2020 年,聯通5G 網絡已廣泛應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世園會、北京冬奧會以及全行業商用領域,曲曉松團隊先后參與了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超高清視頻應用等國家通信建設項目。在2022 年北京冬奧會通信保障中,曲曉松團隊負責首鋼冬奧園區網絡設計、優化及現場通信保障工作,該項目在2022 年北京冬奧會運營,打造了基于5G 的新型智慧園區交通出行商用示范,探索了面向未來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

關鍵時刻沖得上、頂得住、拿得下,這就是曲曉松創新工作室的真實寫照。

曲曉松很注重技術傳承與人才培養。多年來,他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幫助同事、回饋公司。他獨立編寫了 《IP 路由交換技術入門——實驗手冊》 等多種教材,組織員工培訓和專業技術比武。在他的帶領下,大客戶支撐中心相繼有60 余名同事考取了74 張思科、華為、大數據等國際和國家級專業資質證書,為公司培養了一大批IP 技術專家。

任振余創新工作室 能工巧匠解難題

作為北京地鐵售檢票系統(AFC)維修商——北京地鐵科技發展公司,于2017 年1 月1 日成立“任振余創新工作室”。工作室通過不斷認真鉆研技術、研發產品,助力公司創新創效,服務乘客安心便利出行。

四十歲出頭的任振余能成為這家工作室的領軍人物,除了具有扎實的業務能力、豐富的維修經驗外,好鉆研、能創新、傳技能等特點也是他在同事們心中的“標簽”。

以前,當閘機扇門板卡出故障后需要外委維修,面臨維修周期長、成本高,特別是備件不足時,會導致設備停用時間較長,影響乘客通行效率。為此,任振余帶領他的團隊開始鉆研板卡自主維修,“一張板卡上大概有1000 多個觸點,反推邏輯千頭萬緒。我帶著兩名“90 后”徒弟利用一個多月時間摸清了原理,實現了閘機扇門板卡自主維修?!比握裼嘁皇帜弥蹇?,一手指著測試工裝感慨萬千。過去兩三天才能修好一塊板卡,如今每天能維修15 塊左右,像車站售檢票設備由于板卡故障導致“停擺”時間較長的情況一去不返。

“項目部充分結合乘客需求,做好 ‘每月一題’解民憂活動,針對一些停產設備加強研發,保證一線維修需求。像我們曾經接到地鐵北京站、北京西站的自動售票機紙幣回收系統有時會出現問題,有些剛到北京的乘客,特別是上年紀的乘客會使用紙幣購票多一些?!惫局гU喜奎h支部書記孫錚針對乘客訴求,第一時間協同“任振余創新工作室”啟動維修計劃。但隨著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在掃碼支付購票、二維碼掃碼進站等新應用不斷普及背景下,紙幣使用量大大減少,紙幣回收設備相關模塊的備件廠家陸續停產,創新工作室迎難而上,對紙幣模塊進行研究,實現自主制作配件,保證了設備正常工作。

在項目部傾心支持、工作室不懈努力下,共計完成AFC 專業機械自主維修169 項,電子板卡自主維修429 項,解決了279 個芯片的程序問題,自主維修率也從2017 年科技發展公司剛成立時的45%提升到現在的93%。

2018 年8 月1 日,隨著科技發展公司承接機場線設備綜合維修業務,正式接管機場線供電、機電、通號、線路等專業,“任振余創新工作室”進一步拓寬業務范圍。正如任振余經常對徒弟說的一句話:“不論是哪一個專業,在你們眼中它就是一塊板卡,原理殊途同歸。只要勤加練習基本功,我相信你們都能快速上手?!痹谒麕ьI下,工作室研究覆蓋面已經擴大到機電、通號、供電等專業設備自主維修等,解決了各專業93 種、332 臺設備的自主維修。

任振余(右)與同事探討業務

列車門發生故障無法關閉時,容易引發列車晚點的情況,而門控器是控制車門的關鍵部位,它的安全、穩定和可靠對列車運行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尤為重要。公司研發中心牽頭聯合“任振余創新工作室”,結合以往眾多品牌的車門控制器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研發了新款列車門控制器,大幅度降低了車門故障,現已在7 號線1 組列車上進行測試。未來新產品的更替,還將解決部分列車門控制器外部采買價格高、各線路產品種類多、維修難度大等問題,使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售后維護等成本大幅下降,真正擁有自己核心技術的產品。

隨著“任振余創新工作室”涉及專業逐步拓寬,任振余團隊再次向前邁進一大步,2022 年加入了高鐵旅客信息系統(PIS)維修技術的研究。任振余從主控模塊原理研究入手,繪制出了主控板卡的電路原理圖,并解決了程序數據,最終實現了自主維修。任振余還將這項工程中的經驗共享到地鐵同專業中,促進相應系統的完善,更好地為乘客提供服務,為軌道交通發展提供幫助。

張海軍焊接技術技師創新工作室 聚焦創新賦能 匠心傳承筑夢

整理好工裝,穿戴好手套、焊帽,拿起焊槍,午飯后,全副武裝的張海軍一如既往地來到了徒弟們熟悉的地方,帶著徒弟們一起“練活兒”?!白⒁夂没咀藙?,手要穩?!边@些在徒弟們看來早已爛熟于心的注意事項,張海軍卻重復了一遍又一遍。在他眼里,徒弟們的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現任何一個漏洞,不能“湊合”任何一處瑕疵?!皬奈覄撔鹿ぷ魇依镒叱鰜淼耐降?,要成為基本功好、底子硬,關鍵時刻敢往前沖,腦子靈活能搞發明創新的燃氣高技能領軍人才?!睆埡\妶远ǖ卣f。

張海軍現任北京市燃氣集團高壓管網分公司工程一所作業一班班長,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屆“北京大工匠”等榮譽。2014 年10 月,在北京市燃氣集團工會的主導下,圍繞傳承先進技術、傳授學習理念,成立了“張海軍焊接技術技師創新工作室”,為青年職工搭建成長平臺。2016 年12 月,工作室被授予“燃氣集團職工創新工作室”稱號,2021 年榮升為“北京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

工作室以青年焊工為主要力量,結合帶氣接切線作業的工作實際,圍繞“師帶徒”、技術創新、安全生產、工匠培養等主題,為集團安全生產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剛開始收徒時,很多徒弟基本功不過關,干起活兒來總是班長說一步干一步,大大延長了工作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張海軍把自己的創新工作室打造成了提升業務素質、錘煉基本功的大課堂,他帶領工作室成員,組織全體一線職工分層次、分類型、有針對性地進行各類實操培訓,還開展流動課堂下班組、實地輔導,加強師徒結對子管理。

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張海軍和創新工作室的其他老師便開始對帶氣焊“量身定做”了專用教材。廣查焊接技術教材中的知識“為我所用”,解讀多本教材中的基礎性理論知識;廣納老師傅多年的“事必躬行”,收錄焊培中心老焊工師傅的手繪圖紙;廣聚科研成果的“挖潛深思”,引入科研人員的學術論文。這本完全針對帶氣切接焊的教材,已然成為了工作室的“新華字典”。

張海軍認為,搞發明、搞創新,要在實操領域能夠廣泛應用,為生產工藝的改進、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作用。為此,他充分調研,大膽實踐,摒棄傳動手工焊條電弧焊工藝,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焊接技術應用到燃氣帶壓開孔管件焊接當中,在實際應用中提高了作業效率、焊接質量和安全性,同時填補北京燃氣在此領域中的技術空白。

張海軍帶領創新工作室成員先后研制出了便攜式坡口機等多項創新成果,并通過“五小”創新成果應用轉化實用型專利10 個,取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實現了專利資源共建共享。他還圓滿完成了各類農村煤改氣、小湯山等大型技改工程和搶修等重點工程任務。

張海軍正在對燃氣高壓管進行檢修

“工匠精神不僅僅考驗人精益求精的技能,更要求工匠要具備勇挑重擔的責任心?!睆埡\娬f,現在,他的很多徒弟基本功過硬、焊接工藝高超,不僅多次在技能大賽中獲獎,并且也能收徒教學了,更是有兩名徒弟在集團享有高級技能津貼。張海軍的創新工作室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技能實訓的核心基地、技術骨干培育的孵化器,走出了傳承與創新并舉的新征程。

葉英工作室 保障地下安全,守護地上繁華

《管子·度地》 說“內為之城,外為之廓,日中為市”,“城”主要負責防衛,“市”則指進行交易的場所。城市作為一個國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進化發展迅速,象征國力更加強大、國家更加繁榮,由此千萬城市組成國家,才有足夠強大的實力長立于世界。城市的繁華離不開千千萬萬建設者的努力、無數科研人員的研究,才讓我們居住的城市自由便利。橋梁與隧道工程博士、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教授級高工葉英,作為地下空間信息化平臺體系建設“葉英工作室”的領軍人,就是眾多市政工程研究者其中之一。他多年來致力于市政工程建設,深耕隧道施工超前地質預報、信息化施工及安全運維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方面,他提出“角度偏移、綜合參數”預報理論,負責研制的USEP21 型地下工程施工綜合參數與空間超前地質預報系統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在隧道施工信息化預警平臺研究方面,他提出了隧道施工信息化的廣義概念,研制的TMIGS 隧道施工信息化預警平臺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三維動態數據監測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運營隧道管養方面,他提出了“隧道移動醫院”的理念,研制了TMH 隧道健康診斷、評價及快速修復一體化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針對城市淺層地下空間探測難題,他提出了淺層瞬變電磁雷達的基本理論,成功研制出結構病害、道路病害、隧道超前探水等TER 瞬變電磁雷達系列設備,實現在城市強電磁干擾背景下地表至較大深度地質體的快捷、便利及無損探測,研究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以上研究成果,對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具有重大的理論指導意義。他為美麗城市的建設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地貢獻自己的力量。

圍繞“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目標,葉英工作室積極參與國家、北京市及行業內重點科研項目和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在專業能力、核心技術、科研成果等方面居于市政工程行業前列;著力打造結構合理、能力突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構建產學研用和收支平衡的轉型發展體系,形成技術服務于工程和成果轉化為效益的良好發展態勢;充分利用研究生培養、技術創新、崗位成才等平臺載體,突出作用發揮,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按照選拔、培養、使用三個環節,建立健全“全鏈條”運行機制;切實調動各類人才積極性,打造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梯隊;定向培養或引進3-5 名行業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打造了一批總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配備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葉英在北京興延高速隧道工程現場

目前,圍繞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首都發展戰略,葉英工作室以地下工程建設與運營安全保障平臺體系構建地下工程綜合參數與空間超前地質預報平臺、地下工程突發事件預警與應急響應平臺、地下工程搶險加固平臺為重點的多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為北京地區地下工程施工的系列安全保障做好貼心服務,全心全力推動北京市政建設。

如今,葉英和團隊仍在繼續完善地下工程建設與運營安全保障平臺體系。未來,為了城市建設的發展,讓人們擁有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葉英工作室會在城市市政工程研究中傾注他的所有理想,不斷探索研究,攀登科研高峰,為國家強盛貢獻自己的畢生力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