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者無憂”:心理健康建設應當從精神強健做起

2023-10-27 09:00檀傳寶
江蘇教育·班主任 2023年9期
關鍵詞:仁者心理學心理健康

檀傳寶

心理健康的諸多問題在一定意義上是道德或者價值問題,或者說,心理發展問題雖不等于道德發展問題,但兩者卻是相互關聯的。一方面,心理健康問題會影響道德實踐的效能,比如同樣有愛心的兒童,其道德行為的實踐效果可能因為他們的脾氣秉性不同而大相徑庭。另一方面,道德發展的狀況也反過來影響心理健康狀況,孔子說過的“仁者無憂”,就是道德境界對于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的最古老也最生動的例證之一。本文從后一維度談精神強健之于心理健康建設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建設之所以要從精神強健做起,是因為人的價值觀、道德發展水平的確影響心理健康。所謂“仁者無憂”,實際就是說有愛心、隨時準備幫助他人者一般會較少患得患失,當然也就沒有過度焦慮了。這樣的人不僅心理健康,而且相對長壽,故先秦時期就有“仁者壽”之說。古人已經發現的這一心理健康的秘密,現代心理學實際上正在繼承并發揚光大。其基本脈絡有二,一是心理治療,一是心理建設?,F代心理學發展出來的價值療法、團體治療等,若撇開治療技術,只從原理的角度看,其實與古人的認識完全一致,即患者道德境界高了、認知上不鉆“牛角尖”了,心理健康狀況自然會得到改善。而積極心理學、親社會性心理學等探索則表現得更為積極。他們認為,與人為善、親社會性的提高不僅會改善人的心理狀況,而且更容易讓個體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

心理健康建設應當從精神的強健做起。一個班級或者學校的學生充滿“精氣神”,則心理問題產生的土壤就沒有了。學生個體或者集體如果焦慮、壓力太甚,教師除了在文化課學習等方面幫助其解決焦慮產生的源頭之外,最重要的一定是消除“卷”的內在心理機制——讓學生“大氣”起來。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就是自己,不一定非得與他人一較高下,某一指標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這些實際上就是“德育”,是用人生的智慧去消除人生的苦惱。

中國已經進入一個物質豐裕的時代,成人和兒童的優勢需要都已逐步從基礎需要轉移到真善美、自我實現等高級需要和超越性需要上來了,我們要認真做“精神文明”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說,以精神強健促進心理健康建設的邏輯,就不僅應當是班主任的,而且應當成為全體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時代自覺。?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仁者心理學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仁者愛人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仁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