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季飲食養生

2023-10-27 02:34茅靖上海市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中醫內科編輯南溪
科學生活 2023年10期
關鍵詞:人體飲食食物

文/茅靖(上海市松江區方塔中醫醫院中醫內科) 編輯/南溪

“養生”一詞,出自《靈樞·本神》,即保養生命、防病抗衰、延年益壽。中醫四季養生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即天人合一,認為人應按照一年四季時令氣候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采取調攝精神、注意飲食起居、鍛煉身體等多種措施,達到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要保證身體健康,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科學的飲食。

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收冬藏,人與自然息息相關,自然界的氣候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使機體產生相應的生理變化??茖W的飲食應該順應自然界的氣候變化而四季調配。

一、春季飲食養生

春季養肝一年四季春為首,五臟春季肝當令。春季是肝的主季,春季肝氣最旺,同時肝也是這個季節最脆弱的臟器,在這個季節最容易發生肝病,對肝氣素來不足或者用肝過度的人來說,易致肝失濡養,導致肝臟相關疾病的發生。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肝屬木,脾屬土,土木相克,即肝旺可傷及脾,影響脾的消化功能。五味入五臟,而酸入肝,甘入脾,因此若多吃酸味食物,會增強肝的功能,使本來就偏亢的肝氣更旺,如此就會傷害脾胃之氣。正如唐代名醫孫思邈所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庇需b于此,春季飲食調養,宜選甘溫之品,忌酸澀,主要以補益脾氣為主,可多吃一點大棗、山藥等。

春季氣溫多變,如寒冬一過,氣候本應漸暖,但如果溫暖提前出現或者溫暖太過,變得像夏天一樣炎熱;或者冬季雖過,但嚴寒仍逗留不去,都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所以春季飲食還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涼性食物。晚春宜適當進食平補脾胃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還要少食酸性食物,以免損傷脾胃。晚春飲食宜清補,可以適當選擇山藥、紅棗、蜂蜜、甘蔗汁、薺菜、芹菜、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

由于春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橘、蜂蜜之類。由于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到了春季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苗、香椿苗等,對于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欲等作用。對于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人群,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魚、蝦、蟹之類。

二、夏季飲食養生

夏季養心夏季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天主長,萬物茂盛,心氣內應,故夏季是心的主季。夏季心氣最旺,同時心也是最脆弱的臟器,在這個季節最容易發生心病,所以養生應以養心為主。夏季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容易丟失津液,正如《內經》所言“暑為陽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氣傷津”,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津液虧損較多,選擇食物時宜以祛暑生津為主,滋陰益氣為輔。如菠菜、蓮藕、茭白、西瓜、甜瓜、菜瓜、桃子、檸檬、蘋果、葡萄、椰子、橙子、柚子、柑橘、甘蔗、綠豆、番茄、竹筍、黃瓜、胡蘿卜、枸杞苗、豆腐、鵝肉、白鴨肉、雞蛋、牛奶等,不宜多食溫補、滋膩厚味之品。多食雜糧、蔬果以寒其體,但生冷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過于寒涼而損傷脾胃。

夏季暑熱易患腸道疾病,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暑、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暑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夏季亦可多吃“苦”,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堿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藥理作用。適當吃些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欲、健脾利胃。例如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熱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涼拌又能炒肉、燒魚,清嫩爽口,別具風味。

三、秋季飲食養生

秋季養肺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故秋季是肺的季節,秋天肺氣最旺,同時肺也是這個季節最脆弱的臟器,養生應以養肺為主。入秋后,氣候逐漸干燥,人的皮膚黏膜水分蒸發加速,于是出現皮膚干澀、鼻燥、唇干、咽痛等現象,這就是秋天的主氣——燥導致的。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節,在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肺為主。

入秋飲食宜甘潤,如百合、銀耳、山藥、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多進食些粥類,如生地粥、銀耳冰糖粥、百合蓮子粥、杏仁川貝冰糖粥、黑芝麻粥等,這些都是養陰潤肺之佳品。秋季可適當引補,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藥材,對于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桂皮、生姜、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加重內熱,正如古語所言“一年之內,秋不食姜”,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四、冬季飲食養生

冬季養腎冬季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故冬季養生應以養腎為主?!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倍臼侨f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

根據“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原則,冬季應多吃溫、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可選食如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生姜、韭菜、大蒜、蘿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

冬三月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于內,脾胃功能相對虛弱,所以冬季忌食寒性物,以免損傷脾胃陽氣。因些冬季應少吃荸薺、柿子、生蘿卜、生黃瓜、西瓜、鴨等涼性食物。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F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冬季進補要根據體質辨證進補,不能濫補,以免適得其反。

根據四季不同時節,合理的調劑自己的日常飲食,才能做到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猜你喜歡
人體飲食食物
人體“修補匠”
人體冷知識(一)
春節飲食有“三要”
排便順暢,人體無毒一身輕
飲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奇妙的人體止咳點
何為清淡飲食
健康飲食
搞笑:將食物穿身上
食物從哪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