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緣、道、術

2023-10-28 14:58仇懷凱
職業時空 2023年3期
關鍵詞:師資培養數字技術高職院校

仇懷凱

摘要:數字技術推動著職業教育的變革,教師為適應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要加強數字素養的培育。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育具有推動教師職業專業化、提升教師教學勝任力、豐富課堂教學的形態等作用。在培育教師數字素養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終身學習、為未來職業做準備、差異化教學的教育之道,實行制定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保障制度、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教師數字化評價框架、加強教師數字能力專題培訓、建立教師數字化學習共同體的教育之術,形成道術結合的培育體系。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數字技術;師資培養

運用信息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工業4.0”革命引發了工作世界的革新,也使得以工作體系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出現變化。德國作為“工業4.0”的發源國,為應對“工業4.0”革命提出“職業教育4.0”發展戰略,注重培養人的數字技術能力。邁入數字化時代后,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應強調學生數字能力的培育,讓數字化教育理念融入課程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能適應世界的變遷。教師作為授課的主體是學生數字能力培育的關鍵點,其自身的數字素養影響著學生的數字能力發展。

一、緣之起: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背景與價值

(一)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時代背景

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的傳播形式發生了新變化,MOOC、微課等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教育數字化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一些移動終端平臺開辟了學習模塊,人們可以通過這些移動終端獲得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加深了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在教育數字化的影響下,學校意識到構建數字化教育資源庫的重要性,選取校內外優質教師錄制精品課程,通過移動終端使全體學生獲得優質的教學資源,并不斷改善學校的媒體設備,為實施數字教育奠定物質基礎。近些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加速革新以及數據的廣泛應用,學校的數字化教育資源成為評估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教師是數字化教育資源的使用者,其是否能合理地運用關系到教學的質量。為加強教師數字能力的發展,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推動教師的數字素養培育。

2019年2月,國務院頒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推進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普遍應用?!保?]2020年6月,教育部發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對職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提出規定,具體包含信息意識與態度、信息知識與技能、信息化應用與創新、信息化研究與發展、信息社會責任等方面。[2]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要求“引導職業學校開展信息化全員培訓,提升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3]。數字素養已經成為職業院校教師必備的一種素養,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質量。同時,為提高職業院校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教育部組織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

為有效地推進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2022年11月,教育部發布《教師數字素養》,作為教育行業評價教師數字能力的標準,將教師數字素養定義為:“教師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所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保?]具體包括5個一級維度、13個二級維度和33個三級維度。職業院校教師是教師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根據《教師數字素養》的要求積極地提升教學數字化的能力?!督處煍底炙仞B》能為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提供宏觀的指導,而具體到職業教育教師如何發展數字素養,則需要根據職業教育的職業性、社會性、實用性等特征進行細化。德國的“職業教育4.0”數字化建設可為我國職業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提供借鑒?!奥殬I教育4.0”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教師的數字媒體能力,德國通過制定政策、專門培訓、創意大賽等形式推動教師數字媒體能力發展。從現階段看,我國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育正處于初步階段,教師教學數字化發展的道路還很長,但目前5G、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光纖等數字科技的發展為教師隊伍數字能力培養提供了物質條件。

(二)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價值

1.推動教師職業專業化。職業教育教師提高數字技能是推動教師職業專業化的必由之路。如今,高職院?;径加卸嗝襟w教室,利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已成為教師教學的一般方法。然而多媒體教學只是數字化時代的基礎教學方式,人工智能、區塊鏈、云端儲存技術等數字技術的出現對高職院校教師數字化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進的數字技術帶來了教育革命,特別是體現在職業教育內容的更新上。職業教育的專業發展與社會技術進步緊密相連,由于當今社會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產業變革升級加快,職業教育內容需要不斷更新,但每個高職院校專業建設重點不同,這就需要借鑒其他院校的資源提升自身專業建設,而數字化資源為此提供了可能性,教師可以把優秀院校的數字教學資源用于教學之中,推動自身的專業發展。因此,數字資源的應用是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數字化教學的表現形式是人機對話,不過教學的人機對話不同于其他行業的數字媒體使用,需遵循教育規律,對話過程具有教育性,其目的是育人,高職院校教師培育數字素養過程中要注意這一點。如果數字素養的培育目的偏離了教書育人的目的,則會使教師專業化發展出現偏差,職業化道路走向迷茫。教師在提高數字素養的過程中,應樹立自身專業化發展的目的,意識到數字化教學是職業生涯發展所必需的,同時也要明確數字化教學能力的培育是教師群體職業化的重要表現特征。因此,數字素養的培育從教育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促進了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專業化的發展。

2.提升教師教學勝任力。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師的首要工作職責,教師工作的開展都是圍繞教學活動而進行的。教學勝任力用于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它是指“教師個體具備的、與實施成功教學有關的一種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價值觀”[5]?,F如今,數字媒體能力是教學勝任力的組成部分,教師如果不能合理地運用數字媒體教學,則教師的教學勝任力將不足。在《教師數字素養》文件中單獨把“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作為教師數字素養框架的一級維度,可見它們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性。高職院校教學注重實用,理論講授只作為實踐的基礎,新的課程內容,應先由教師演示給學生,不能僅是口頭的說教,數字化的共享教學資源能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演示視頻,通過這種形式可以打破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直面能工巧匠、技能大師的實踐操作畫面。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數字媒體能力是重要“橋梁”,教師需要懂得數字媒體的基本知識,學會運用數字媒體教學的技能以及開展數字媒體教學與現實教學之間的互動,才能順利地講授課程。相對于普通院校而言,高職院校因為專業的特性對于數字教學資源尤其對數字設備的需求比較多,這就給高職院校教師的數字化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各種數字資源與設備的操作方法,這些教學所需的資源與設備是教學載體,教師需要通過它們向學生授課,形成“人—機—人”的教學模式。因此,高職院校教師發展數字媒體能力,提高數字素養,能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勝任力。

3.豐富課堂教學的形態。課堂是師生展示的平臺,也是教學內容實施所依托的介質。計算機、電子白板、數字教材等數字化教學產品走進課堂后,出現了基于數字媒介而形成的翻轉課堂、微課等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課堂的形態。數字技術對于課堂教學的沖擊,豐富了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方式,使教師能夠利用數字化技術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師生教學場域邊界的逐漸消解,呈現出以互聯學習為主要特征的泛在化學習場域”[6]。數字課堂中高職院校師生是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僅僅是課堂的主導者,更是課程中的學習者,教師以學伴的形式存在于課堂之中,這有利于構建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以職業為導向,學生的學習內容要與社會職業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相一致,而學生與社會職業人員進行直接的接觸,才能更好地習得社會職業的工作能力。由于空間的限制,在社會職業中表現優秀的人才無法直接到學校進行授課,而數字技術成為解決類似問題的關鍵。高職院校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數字媒體開展遠程教學,讓他們把工作中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應用教授給學生,同時在課堂中的教師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學習,并教導學生認識到校內知識與社會職業知識的差距,實現專業與職業的融通,這種校內校外的“雙師”教學形式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值得關注的是虛擬仿真技術的發展,能為高職院校課堂學習環境增強真實感。高職院校的教學強調情境性,其專業與行業、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連,在職業的工作環境實施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的最優策略。不過由于經濟支出、校企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師生不可能每次都去企業進行教學活動。虛擬仿真技術能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在視覺上給予學生沖擊感,使學生感到自身處于職業的工作環境中,從而開展專業學習。

二、道之向: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教育理念

數字素養是隨著數字時代而產生的概念,而教育領域的數字素養要以教育為中心,符合教育理念與目標。高職院校教師在培育數字素養時應與職業教育發展相契合,讓數字素養作用于人的全面發展之中,推動學生數字能力的發展,使學生適應數字時代的變化。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

教育的出發點是人,落腳點也是人,教育脫離人則不能稱之為教育。高職院校教師培育數字素養要認識到數字媒體的本質是一種技術,它的應用只是改善教育教學效果,不能違背教書育人的目的。數字媒體本身無法發揮作用,需要人的參與。雖然數字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作為類人體,具有一定的主體性,但其主體性的發揮以及如何發揮仍取決于教育主體,在倫理維度亦是如此”[7]。高職院校教師要意識到數字技術只是一種作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工具,使用它時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首先,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字化教學環境。教學環境的塑造影響著教學效果,由數字媒體構建的教學環境要根據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以推動學生學習為目標,使數字媒體服務于學生的專業成長,達到以“機”促“人”的教育成效。其次,要根據學生需求決定數字媒體的使用頻率。學生是教學發揮作用的承載體,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興趣、愛好與需求,因此數字媒體使用應以服務學生、服務教學為原則,合理地使用數字技術,使教學過程具有人文關懷。最后,數字教學資源使用要遵守道德規范。數字技術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存在數字資源泄漏的危機,高職院校教師要遵守道德規范,選取具有使用權的數字教學資源,不能竊取他人的數字教學成果,使用時要標明教學資源的出處,并引導學生注意自身的數字信息安全,使用數字學習資源時要遵守道德規范,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二)秉承終身學習的思想

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具有天然的聯系,它是“終身學習過程中最為活躍和多樣化的組成部分”[8],能有效地推進終身學習社會的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2023年2月,教育部和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在北京聯合舉辦首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探討數字技術與教育未來發展的關系。以數字技術推動教育變革,建設終身學習的社會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因此,高職院校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的思維培育數字素養,利用數字技術提高自身的知識與技能的儲備量,學會使用數字技術篩選知識的方法,并結合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需求采用適合的數字技術,提升自身的數字技術運用能力。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在數字時代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導學生理解數字技術、運用數字技術的知識,使數字技術使用與自身學習相結合,構建時時學、處處學、持續學的學習體系,以適應社會發展與個體成長的需要,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三)懷揣為未來職業做準備的使命

近代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未來的美好生活作準備。職業教育是以職業為導向的教育,使學生畢業后能找到合適的職業是高職院校的責任。教師所用數字媒體應與學生所學專業未來發展趨勢相符合,以數字技術推動專業發展,以專業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變革職業工作方式,使專業推動社會行業、企業的發展,而不是被動適應社會行業、企業的發展。高職院校與社會職業緊密相連,以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是跟隨著社會職業的變化而變化的,這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這種做法只能使學生被動適應社會職業市場,在就業過程中并無明顯優勢,增加了就業的難度。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教師轉變這種情況提供了契機,教師可以運用數字技術搜集世界先進的專業技術推動專業發展,以先進的技術作為教學內容,使學生習得本專業中的先進技術,早于職業市場的變化,通過專業建設推動本專業所屬的職業市場變革,這種專業建設培養出的學生具有改變職業市場的能力,受到行業、企業的歡迎,并能推動行業、企業的發展。實際上,運用數字技術加強專業建設是為學生未來職業做準備,讓學生獲得的本專業知識與技能可以積極適應并改變職業市場,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提高學生的就業專業對口率,并使專業建設與就業率雙向提升。

(四)踐行差異化教學的思想

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教育戰略,多樣化的數字技術為學校教學改革提供了無限可能。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字技術元素,能夠“打造出具有開放性、互動性、適應性、穩定性的教育生態”[9]。高職院校教師運用數字教育資源時,要根據學校、專業、個體等的實際情況實行差異化教學。高職院校在辦學類型方面存在差異,即使相同類型的高職院校也會因為區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師應根據所在高職院校的類型、生源的質量等因素制定數字化教學方案,通過篩選把學?,F有的數字教育資源嵌入教學過程,充實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活動。在同一所高職院校中,文科類專業與理工類專業之間存在差距。理工類專業側重實踐,教師更應重視運用數字技術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動手操作,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文科類專業側重知識的積累,教師則運用數字技術搜集、梳理先進的專業知識,通過課堂教學傳授給學生。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能主動地適應外界的變化,因而數字化教學需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教師依托數字技術可以統計與測量學生的學習水平,追蹤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根據學生的情況制訂符合個體發展的學習方案,通過數字技術為學生推送需要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享受到數字教育的優質服務。

三、術之路: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實現路徑

(一)制定提升教師數字素養的保障制度

制度是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重要保障,它可以為數字教學發展指明前進方向并規范數字教學的行為。2022年11月,教育部發布《教師數字素養》,使得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有據可依。職業院校與普通院校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兩類院校教師之間存在差別,而《教師數字素養》是從整體教師群體角度規范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育,文件對高職院校教師缺乏針對性。因此,需要制定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政策文件,引導高職院校教師提升數字素養。首先,從國家層面完善頂層設計。當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文件涉及到職業院校教師數字能力的描述,其中《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中對教師數字教學能力發展作了規范,隨著數字技術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廣泛使用,國家應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師數字素養規劃,制定專門的“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政策,為高職教育領域提供行業標準。其次,從地方層面開展區域性規劃。高職院?;緦儆诘胤秸苯庸芾?,因而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育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應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行業與企業的需求制定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詳細規劃,引導教師結合地區社會、經濟的需要發展數字教學能力。最后,從學校層面制定教師數字素養發展制度,學校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生態環境,教師實踐教學直接受學校的管轄,學??梢园褦底炙仞B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的指標,引導教師重視數字素養的培育,樹立發展自身數字素養的意識。

(二)完善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基礎設施是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物質基礎,也是教師數字能力發展的基本條件。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平臺擁有專業教學資源庫1173個,在線精品課6700余門,視頻公開課2200余門,覆蓋專業近600個,還有215個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10]數字平臺的建設為高職院校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提供了實踐的舞臺,教師可以通過平臺資源提升自身數字教學能力,依托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運用數字資源創設教學場景。學校在依靠數字平臺時,要加強學校數字化教學設備的建設,如5G網絡、智能電子設備、虛擬現實終端等,因為數字平臺的使用需要基于這些設備。學校需劃撥專項資金購買數字終端設備,改善教學的技術環境,使教師通過運用數字終端設備鍛煉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以提升教師實施數字化教學的素養。部分高職院校因為資金緊張無法配備先進的數字設備,可以通過與相關行業、企業合作,邀請行業、企業入駐學校,由學校提供場地,并請它們出資購買數字設備用于數字化教學,實現校企在數字化建設層面的戰略合作。這種戰略合作是校企雙贏的形態,同時也可以加強校企在其他層面的合作深度,形成校企共生共榮的局面。

(三)構建教師數字化評價框架

評價具有激勵、檢驗、反饋調控的功能,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構建數字化評價框架有助于提高教師數字素養水平,而數字化評價框架應包括數字專業素養、數字方法素養、數字社會素養三個維度。首先,數字專業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數字專業知識與技能,有效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使教學活動在數字技術的輔助下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其次,數字方法素養,教師在數字素養培育過程中,應掌握學習數字技術的方法,使自身能通過自學或者尋求其他方法不斷習得新的數字技術,同時也能根據教學實際采用合適的方法把數字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使數字技術與教學融為一體。最后,數字社會素養,在數字社會中,教師使用數字技術時應遵守社會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不能濫用數字技術為自身謀求利益。高職院??梢砸罁陨硖攸c,從以上三個維度制定細化的教師數字素養評價框架,規范與促進教師更好地學習數字技術,推動其數字素養的有效提升。

(四)加強教師數字能力專題培訓

歐盟各國為提升教師數字技能開展了多樣化的專題培訓項目。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的“數字勝任力項目”、德國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制定的《數字化世界中的教育》、愛爾蘭教育與技能部發布的《2018年學校數字計劃》等,專門關注教師數字素養的培育,幫助教師習得數字知識、技能、態度及倫理等素養,使教師能熟練地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教學革命。借鑒歐盟國家采用培訓項目形式培育教師數字素養的經驗,我國高職院校也應開展教師專題培訓項目,“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教學能力的提高,保證教師隊伍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相適應”[11],進而形成完備的數字素養培訓體系。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應包括“職前+職后”、定期與不定期兩大培訓體系。首先,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從新手到熟手再到專家的蛻變歷程,高職院校培育教師習得數字技術應從職前開始,通過與其他優質的高等院校簽訂教師數字素養培訓計劃,使高等院校在培育學生時注重把數字技術融入教學內容,選取優異的畢業生聘任為本校教師,對新入職教師進行職后培訓,挑選具有深厚數字化教學技能的資深教師作為師傅,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使新入職教師盡快適應學校的教學環境,提升數字化教學效果。其次,定期與不定期進行教師數字素養培訓體系,高職院校制定定期的教師數字化教學培訓計劃,以“教師送出去”與“專家請進來”的形式,使教師能習得先進的數字化教學技能。最后,由于數字技術變革周期短,為讓教師跟上數字技術的變革速度,需要采取不定期的培訓,使教師及時掌握最新的數字技術。

(五)建立教師數字化學習共同體

數字技術的快速更新使得教師需要不斷地改變與提升,導致部分教師對數字技術產生抵觸。這時教師可以建立學習共同體,一起面對數字技術帶來的教學變革,“優化不同年齡、學科、地域的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推動教學資源共享互補、教師專業發展,最終有效應對數字技術帶來的沖擊”[12]。高職院校應以名教師工作室、教學技能大賽團體等形式構建教師數字化學習共同體。首先,學習共同體建設要由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相結合。骨干教師是學習共同體中的中堅力量,一般具有較強的教學技能,但年齡偏大的教師在運用新興數字技術實施教學方面能力有所欠缺。青年教師對數字技術的變革適應較快,但教學技能經驗不足。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組成團隊,優勢互補,可以使數字技術與教學技能雙向融合,提升團體教師整體的數字化教學水平。其次,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要由跨區域、跨專業的人員組成。數字技術的發展讓跨區域交流更加便利,組建跨區域教師團體可以集中各區域的數字職業教育資源,使團體教師獲得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學習共同體中跨專業的教師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借鑒其他專業的數字化教學手段豐富本專業的教學模式,推動各專業的數字化教學水平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EB/OL].(2019-02-13)[2023-01-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教育部.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EB/OL].(2020-06-16)[2023-01-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7/t20200702_469886.html.

[3] 教育部等九部門.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EB/OL].(2020-09-23)[2023-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4] 教師數字素養[EB/OL].(2022-11-30)[2023-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5] 張少芳,楊寶貴.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教學勝任力體系構建[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6(04):89-93.

[6] 李海峰,王煒.“互聯網+”時代的師生關系構建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8(07):81-87.

[7] 李曉巖,張家年,王丹.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倫理研究論綱[J].開放教育研究,2021(03):29-36.

[8] 雍莉莉.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價值意蘊、矛盾表現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2(22):96-100.

[9] 朱永新,楊帆.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邏輯、 應用場景與治理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3(01):1-7,24.

[10] 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N].中國教育報,2023-02-14(01).

[11] 吳澤,宇韋妙.“三教”改革視域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實問題與路徑選擇[J].河北職業教育,2023(01):19-24.

[12] 王曼,呂建強.數字時代的教師:身份轉換與價值重塑[J].當代教育科學,2021(09):35-41.

猜你喜歡
師資培養數字技術高職院校
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與培養研究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校園足球師資培養途徑探究
關于特殊音樂教育師資培養的個人見解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歐美出版教育產學研一體化的三層面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