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為”中的“有為”:蔣夢麟與中國大學現 代化轉型的深刻闡釋
——評《在自由與規訓之間: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

2023-10-29 17:55吳民祥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蔣夢麟蔡元培史料

吳民祥

(浙江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涌現出了眾多著名教育家,蔣夢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蔣氏曾留美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主攻教育專業),是北京大學校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也曾擔任浙江大學首任校長、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部長等要職,留下了豐富的高等教育思想。由于以往學界對此關注較少,因此,全面系統考察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于瀟教授近著《在自由與規訓之間: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浙江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61萬字)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研究主題新穎,現實意義重大

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研究領域成果疊出,雖然研究教育家(如蔡元培、竺可楨、張伯苓等)的精品頻現,但是學界對蔣夢麟教育思想的探討,特別是對其高等教育思想的系統性研究缺乏,這與蔣夢麟在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轉型中所作出貢獻的地位不相稱。

蔣夢麟,浙江余姚人,清末秀才,國學造詣深厚。他1908年自費留美,入哥倫比亞大學跟隨杜威研學教育,獲哲學博士學位,對西學有深入探究。1917年回國后,他長期服務于高等教育領域,積極推動我國近代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他先后代理與主持北京大學校務二十余年,在秉承與創新蔡元培教育理念及實踐經驗基礎上,帶領北大實現了中興。蔣夢麟也是浙江大學首任校長,在謀劃布局、爭取資源、引進人才等諸方面為浙大的發展奠基。此外,他曾出任國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長,為隨后教育發展進入“黃金期”奠定了基礎。本著改進全國教育應該“先從高等教育著手”[1]、“務質的改良,不求量的增加”[2]的精神,他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整頓與改革。全面抗戰時期,作為西南聯大的三大常委之一,他為聯大在艱苦環境中取得辦學奇跡,貢獻甚偉。蔣夢麟在教育領域中的事功,時人認為其地位“僅次于蔡元培”[3]。然而,檢視目前蔣夢麟的相關研究成果,總體上較少,特別是對其高等教育思想全面而系統的考察鮮有發現?!对谧杂膳c規訓之間: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一書的出版,具有開拓意義,彌補了學界在該領域尚未有專著的缺憾。

同時,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期,盡管在學校數量與教育質量上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在原創成果產出、大師級人才養成等多方面仍顯不足??v觀歷史,蔣夢麟在大學理念、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管理等各方面的真知灼見,對中國當代大學發展與變革能提供寶貴的經驗。由此而言,該著作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鏡鑒與啟示意義。

二、思路順暢,主旨凝練明晰

身處內憂外患的環境,游走于政府與學府、各種派系之間,蔣夢麟的思想與實踐涵蓋了高等教育領域的諸多方面,涉及的歷史人物與事件龐雜。此外,蔣夢麟與蔡元培關系密切,他先后在北京大學二十余年,如何處理兩人思想之間的關聯非常重要。凡此種種,深入考察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作者在廣泛閱讀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梳理了紛繁復雜的歷史線索,呈現出清晰的研究思路與嚴謹的研究框架和結構。該論著將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放置于近代中國歷史場域之中,綜合考察政治、經濟、文化與教育等因素的復雜影響;圍繞蔣氏在代理與主持北京大學校務、出任浙江大學校長與國民政府教育部長,以及西南聯大常委等時期的事功,揭示不同時期其高等教育思想的關聯性與獨特性,闡釋其思想演進的理路與特征。此外,作者注重比較蔣夢麟與蔡元培思想的異同,強調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過去與現實等多對關系的連接。

據此,該書在介紹蔣夢麟生平、成長經歷及其高等教育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礎后,重點闡釋了高等教育思想三大主題(理念、職能、管理),論其因果,校其成績,提出資鑒;并以蔣氏年表為附錄,全景式展現蔣夢麟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論著對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三大主題的主旨凝練明晰:理念論——“大度包容,思想自由”;職能論——“‘養成領袖’、‘學校之唯一生命在學術事業’與‘改良社會’”;管理論——“‘部長有為’‘校長有為’‘常委無為’”,顯示了作者對研究主題的深刻把握。

三、秉持唯物史觀,論述新意疊出

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轉型步履艱難,雖然蔣夢麟為此付出了艱苦努力,但其思想與行動牽涉到眾多方面,深入展現其全貌頗有難度。作者不是就思想談思想,而是秉持唯物史觀,詳細考察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前因后果,注重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因素——社會變局、人際資源、人格特質等,以呈現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的立體風貌。作者對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的思想基礎著墨較多,以期讓讀者理解其思想內涵;在考察其高等教育思想三大主題時,既關注思想演進的動態樣貌,也分析其與蔡元培等同時期其他教育家思想的聯系與區別。

該書許多觀點頗有新意,如在探討思想基礎時,將“新中有舊、舊中有新”與“不中不西、亦中亦西”融會貫通,提出了文化統整觀,得出了個體本位與社會本位統一的教育價值觀;在闡釋蔣夢麟“思想自由,大度包容”理念時,指出“隨著時局變動,不斷調整自由與控制之間的張力,平衡兩者關系,這樣既有利于大學在寬松條件下充分發展個體潛能、產出創新性成果與服務社會,又有助于贏得政府的支持,以獲取資金與政策等諸多方面的資源”[4];在展現其職能思想時,認為“他以學術為中心,統一研、教、服務,以主政教育部頒行政策為指引,以北京大學為陣地,這一科研領銜、兼顧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職能關系模式的輻射影響廣泛而深遠”[5];在探討其管理思想時,強調“‘部長有為’、‘校長有為’與‘常委無為’是應對復雜時局與高校變革的針對性管理智慧”。上述新論,展現了作者的學術創新精神。

四、史料扎實,筆觸細膩

史料是教育史研究的前提與關鍵,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倘若史料難覓或不足,教育史研究則無法或極難進行。在對蔣夢麟高等教育思想研究中,雖然其實踐活動豐富,但撰寫文本成果少,留下的著述也不多。同時,目前相關系統性匯編資料亦很少,僅有《蔣夢麟教育論著選》等少量集中性資料。因此,研究該主題面臨的一大難題即是史料的獲取。難能可貴的是,該著作在史料方面花費了很大功夫,在廣度與深度方面均有突破。論著極為注重一手史料,不僅包括官方檔案、公報等,也有民間性質的報刊雜志刊載文章、各校史料以及相關人物日記著述等,內容包括近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與教育等眾多領域。據統計,該著作頁下注釋多達一千六百余條,引證文獻豐富且代表性強。

此外,作者注重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在詳盡占有大量原始史料基礎上加以闡釋。論著引證史料合理,不是簡單羅列史實,而是夾敘夾議,述評結合,可讀性強,既注重了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又體現出歷史與現實的關聯。

概言之,該論著既是一部蔣夢麟高等教育“知行錄”,又是一幅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發展歷程的生動畫卷,揭示了蔣夢麟在“規訓與自由”之間力取平衡,以實現“難為”環境中的積極“有為”,堪稱是一部學術性和可讀性俱佳的力作。

猜你喜歡
蔣夢麟蔡元培史料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見
史料二則
蔡元培的氣度
蔣夢麟人財兩失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例談數據史料的辨偽與解讀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蔣夢麟軟硬不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