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構建研究

2023-10-30 01:04吳偉琦
廣西教育·C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學生黨員培養模式高職院校

【摘要】本文基于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過程中存在的發展程序縮水、培養與考察方式單一、社會服務能力弱、挖掘優秀學生的渠道單一等問題,通過走訪調研與數據分析,提出“四維一體”的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創新培養體系,從內容性、組織性、渠道性、適應性四個維度關注學生黨員發展的18個要素,旨在突破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瓶頸,提高學生黨員培養質量,真正發揮學生黨員的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黨員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4-0008-04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對發展黨員工作提出了十六字方針,即“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這是新形勢下做好黨員發展工作的根本依據。為了完善黨員發展流程,規范黨員管理,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編寫了《廣西發展黨員工作手冊》。在黨中央提出的十六字方針指導下,《廣西發展黨員工作手冊》為各基層黨組織管理和培養、發展黨員工作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流程。各基層黨員針對黨組織的實際情況,也都制訂了合理的黨員培養和管理工作方案。

目前,高校黨員在發展黨員工作過程中,存在發展程序縮水、入黨標準不一致、培養考察方法單一、外出實習黨員管理不到位等突出問題,特別是三年學制條件下的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培養和考察發展黨員工作當中常遇到培養年限與學籍年限接近、學生黨員在校時間較短、模范作用發揮不夠等較為嚴峻的問題。

筆者針對三年學制背景下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生黨員創新培養模式。通過構建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體系,加強大學生培養和發展黨員過程的理論認知學習、社會實踐的管理,重點培養黨性覺悟高、理論功底扎實、模范帶頭作用好、入黨動機端正,能真正為學校、社會服務的合格學生黨員。

一、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面臨的問題

筆者對13個廣西高職院校學生黨支部進行學生黨員發展現狀李克特7點滿意度問卷調查,整理相關得分數據(如表1)。

由表1總結,在培養模式、學習計劃、學習難度、理論學習比例、內容匹配性、專業結合程度、學生學習能力、單一培養渠道這幾個方面低于問卷總平均分,表示各學生黨支部認為在培養模式的設置及學習計劃的擬定方面還比較薄弱,在學習難度、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比例的把控上存在困難,而內容上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限制,不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專業結合程度不高,同時在培養渠道上都認為應當打破單一培養的渠道,擴大優秀學生的遴選范圍。

筆者綜合上述問卷調查數據,結合訪談內容,總結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如下。

一是發展程序縮水。高職院校采用三年學制,這導致黨員發展在時長上存在天然的局限。學生在校時間短,培養考察受到外出實習的影響,難以更為準確地衡量學生的表現,也使得程序上不得不精簡,導致學習內容簡略、理論基礎不扎實、模范帶頭作用發揮不夠、黨員覺悟仍不夠高。

二是培養考察方式方法單一。黨員發展未能很好聯系高職學生特點,學習內容枯燥,實踐性缺乏,學習效率較低。在高職學生黨員發展工作中,較多地沿襲了本科院校學生黨員發展的做法,更重學原理,重視學生的理論課程成績。但由于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差異,高職學生存在天然的適應性不良,較難把原理轉化為觀念上的理解。高職學生在理論學習能力方面較為欠缺,這在專業理論教學中就可見一斑。

三是未能突顯職業教育的特點,社會服務能力弱。高校的職責之一是做好社會服務,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因此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黨員應當是思想上進步、技術上過硬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只有通過社會服務和實踐的磨礪,才能使學生黨員思想與行動相融合,從而真正發揮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

四是挖掘優秀學生的渠道單一。一般以群團組織作為主要的考察渠道,未能充分吸收學生組織、教師黨員、群眾對優秀學生的反饋意見,吸納優秀學生的渠道受到了限制。有時也只拘泥于校內評價,忽略了校外實踐活動中校企合作方的作用,這使得入黨積極分子儲備受到了負面的影響。黨員發展不能是被動接受的工作,應當轉換觀念,主動挖掘好“苗子”。

二、學生黨員創新培養體系構建

筆者在訪談基礎上,根據新時代學生黨員的培養要求,對基礎要素進行了假設。采用針對高職院校教師黨員、學生黨員、學生預備黨員及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李克特7點要素問卷調查,通過打分結果的因子分析,構建一套符合現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要素體系。筆者對要素體系當中的因子與現狀進行進一步對比,提出解決對策。

高職院校黨組織在黨員培養方面除了設置黨支部,還設置專門的學生組織對學生黨員進行培養。例如,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各二級院系下有專門的學生黨建組織,負責引導各二級學院申請入黨的學生、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預備黨員、學生黨員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這些學生黨建組織在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將其納入假設要素的考慮范圍中。

綜上,假設基礎要素為學習計劃、理論學習、專業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比例、黨建學生組織生活(榮譽感)、黨建學生組織內師生關系、學習方式、實踐鍛煉、學習難度、黨建學生組織生活(收獲感)、黨建學生組織生活(主人翁意識)、培養渠道(從單一組織培養)、學習時長、社會服務、符合自身特點、黨建學生組織生活(參與感)、黨建學生組織團隊人際社交關系、培養渠道(從多個組織培養)這18項,以基礎要素表為李克特打分問卷的標準,設置問卷,并對1 067名調查對象開展了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 001份,有效回收率為93.81%。利用SPSS軟件對要素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見表2)。

KMO為0.97,數據有效。對數據進行信度檢驗,Cronbach’s Alpha為0.98。使用因子分析,抽取四個因子。為更明晰地對因子進行分組,對因子進行旋轉(見下頁表3)。

因子1選取提取值大于0.6的要素,可得學習方式、學習時長、理論學習、實踐鍛煉、社會服務、專業結合,因此,將因子1命名為內容性因子。因子2選取提取值大于0.6的要素,主要有黨建學生組織生活的收獲感、參與感、榮譽感、主人翁意識以及內部人際社交關系,將因子2命名為組織性因子。因子3選取提取值大于0.5的要素,可得師生關系和培養渠道,將因子3命名為渠道性因子。因子4選取提取值大于0.5的要素,可得學習難度、符合自身特點、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比例,因此將因子4命名為適應性因子。

由以上因子分析的結果,構建四個維度、十八個要素的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創新培養體系(如下頁圖1)。

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創新培養體系分別從培養的內容設計、組織依托、渠道構建、適應調整四個維度強調了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需要注意的關鍵節點。

三、學生黨員創新培養體系落實要點

四維一體的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創新培養模式在落實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內容性把控

內容性因子是培養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影響整個培養方向。四維一體培養模式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在引導、教育、培養中更強調打破管轄權限的束縛和常規培養內容的局限,讓專業教師黨員廣泛參與進來,在內容構建、方式選擇、專業內容設計、實習培訓等方面將課程思政的內容融入日常的學生黨員培養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讓學生在社會公益、實踐鍛煉中踐行原理,踐行初心與使命,真正發揮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例如,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將黨建項目下的學生黨建組織鋒范營公益服務與“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之旅”相結合,長期在南寧市馬山縣永州鎮開展社會公益服務,在取得區級以上獎勵的同時,教育引領學生走進艱苦的地區,關注鄉村,關注基層,錘煉了學生堅毅的品質。

(二)組織性培養

“四維一體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突顯了職業院校的一些創新做法。學院充分利用學生黨建組織這一特殊的以黨建為主題的學生團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讓學生首先自發管理、自主學習、主動設計,營造創優爭先的氛圍。但在組織性的培養中,指導教師必須把控全局,關注組織內部動態,及時調整,摒棄學生團體當中的不良風氣,協調學生內部的人際關系。

二級學院黨總支有的黨課教育安排入黨積極分子參加,使其成為活動策劃的一分子,參與黨課內容中案例的展示,在給大家提供教育素材的同時自覺接受教育。例如,在黨史教育中,我們的黨課就是讓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以情景劇的形式演示黨的發展歷史中的幾個關鍵點,讓學生在選取事件關鍵內容時就開始學習與思考,凝練成短劇展示出來,各個事件由主講教師進行一步步的講解串聯,形成一條整體時間故事鏈,使得黨課內容豐富、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從黨課的構思到黨課的開展直至黨課結束,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有參與、有創造、有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與榮譽感明顯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社交能力顯著提高。

(三)頂層設計與渠道構建

“四維一體的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離不開頂層設計與渠道構建。培養質量的差異往往體現在高職院校二級院系對培養渠道的設計與構建上。例如,如何定義學生黨建組織?他們的職責與活動范圍有哪些?應設計哪些渠道考察和評價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組織之間能不能形成協同效應?如何處理所謂的“相對競爭關系”?這些問題都是在實際培養過程中發生的現實的“小問題”,而這些“小問題”往往使得學生黨員培養走了樣,戴上“功利”的帽子,偏離了培養學生黨員的初心。這些“小問題”可以從頂層設計和渠道構建中解決,這就需要黨總支和學生黨支部把握方向、處理矛盾、明晰程序,避免“因小失大”。例如,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黨建組織鋒范營是在學校團委備案成立、協助黨組織培養和管理入黨申請人的學生黨建社團,鋒范營由學院黨總支直接領導,成員納入學生黨支部管理。鋒范營設置秘書部、組織部、宣傳部、紀檢部四個部門,由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自主管理。學生黨支部組織設計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方式和路徑,鋒范營組織則配合黨支部組織入黨申請人參與黨支部的各項培養教育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紀檢部考察每一位入黨申請人每學期的黨課教育、黨日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參與情況,并將考核數據移交黨支部,由黨支部委員會討論并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表現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學生黨支部把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等不同對象匯集到一起,以連排為梯隊進行分級管理和有針對性的教育。在實際考核當中,除了黨支部規定動作,把班級社會實踐、專業成績、社團工作等內容納入考核范圍,因地制宜地開展入黨申請人的培養和考核工作。同時,二級學院要求學生組織的主要成員必須是有加入黨組織意愿的鋒范營學生,從而使得建筑工程學院各學生組織、社團之間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學院的各項活動任務,有效化解了所謂的“相對競爭關系”。在學院黨總支和學生黨支部頂層設計及引領下,學生黨員的培養少了“功利”,強化了使命擔當意識。

(四)適應性與匹配性調整

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不能過分模仿、照搬本科學生培養的模式?;诟呗氃盒W生的素質能力和職業教育的特點,開展實踐性、技能性活動在高職學生黨員培養教育中的作用更為重要。因此,在理論內容的設計上,要基于更多的史實、事件、案例,并且應當追根溯源,從源頭開始講授,彌補學生前期教育的不足;采用專題型的講解,例如從“十大元帥”的個人經歷和故事入手,從人物的視角深刻感悟我黨的發展歷程,剖析黨員在國家發展中的貢獻,多角度思考如何創新黨課主題,真正讓學生“聽得懂”“能吸收”“有印象”。匹配性調整,強調的是難度和方式的匹配。適度調節理論的難度,提高實踐學習在培養方案中的比例,發揮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行動力強的特點,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歷練。具體而言可以廣泛開展青年公益項目,讓學生嘗試參與社會工作,將“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還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校企政合作平臺,在學生校外實訓、實習頂崗、學?!包h建+”等項目中助推鄉村振興與產業振興。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員培養需要從內容性、組織性、渠道性和適應性四個維度出發,把握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創新培養體系18個要素,并在實踐中經受檢驗。只有不斷創新學生黨員培養模式,才能滿足當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培養需要,才能有效提升學生黨員的發展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偉,許海軍.社會工作介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可行性探索[J].學周刊,2022(20).

[2]強郁文.課堂越鮮活,學生越解渴[N].人民日報,2022-06-20(14).

[3]芮明珠.青年公益性微組織和大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策略[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

[4]周蕓,盧銳.“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導師制的構建[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

[5]潘燕.工匠精神與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校企協同培養[J].文教資料,2020(31).

[6]王群.“四養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研究:以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員紅色工匠班”為例[J].領導科學論壇,2022(3).

[7]李丹華.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協同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22(5).

作者簡介:吳偉琦(1965— ),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副教授,廣西科技專家庫成員,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學生黨發展。

(責編 秦越霞)

猜你喜歡
學生黨員培養模式高職院校
網絡環境下如何發揮高校學生黨員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高校優秀學生黨員評選體系的構建——基于AHP法的運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