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賦能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3-10-30 08:57王家彥
江蘇教育·職業教育 2023年3期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縣域教育質量迫切需要提高站位、建優團隊、完善制度、細化任務、區域聯動、銳意創新,進一步提高數字化技術應用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賦能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9-0062-03

【作者簡介】王家彥,江蘇省射陽縣教師發展中心(江蘇射陽,224300)信息資源科科長,高級教師。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實現教育現代化、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迫切需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提升工程2.0”)。

一、多維融合,精準對標提升工程2.0發展新要求

射陽縣采取“以點帶面、分類實施、整體推進、學用融合”的推進策略,加強目標驅動設計,優化智慧校園建設,夯實學校目標,引領個人教育理念革新,構建以區域網絡教研為基礎,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機制。

加強目標驅動設計。以打造縣域教育信息化升級版為總目標,制定《縣域教育信息化三年發展規劃》《縣域教育信息化2.0培訓計劃》等,將提升工程2.0目標列入縣政府出臺的《縣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打造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優化智慧校園建設。通過制定《縣域“智慧校園”建設方案》,將提升工程2.0與當前不斷發展的“互聯網+”、大數據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有機融合,對原有智慧校園的軟件和硬件實施數字化升級改造,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手段,著力提高課堂信息化應用能力,全力提升智慧校園應用水平。

夯實學校校本研修。以提升工程2.0項目為契機,圍繞立德樹人,積極推進信息化課堂、學校創客等校本課程建設,實行縣、鎮、校、班四級聯動,加大培訓力度,著力提升教師信息化教育教學能力,更新教師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加快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聚力協同,全力打造提升工程2.0管理新樣態

管理團隊組建層次要高。成立以一把手局長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初教科、中教科、學前教育中心、信息科、培訓科負責人為成員的縣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縣(區)域2.0工程的部署和推進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具體推進方案。

團隊組建人員要全。組建縣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團隊,成立領導小組、考核小組、指導小組,統籌協調工程推進工作,全力推進教師培訓、考核落實,指導教師完成平臺學習。

團隊組建專業要強。成立以善于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創新的教研員、學科骨干教師等為組員的提升工程2.0指導小組,指導各學校完成信息化能力點選擇、視頻學習、上傳能力點材料、校本研修計劃等工作。

團隊督查力度要大。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縣政府教育督導室、中學研訓室、小學研訓室、學前研訓室、信息科負責人為成員的縣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考核小組,制定2.0工程教師培訓、績效獎勵與表彰、評價與考核、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具體措施以及推動落實相關舉措。

三、創新制度,大力營造提升工程2.0學習好氛圍

優化考核導向??h里高度重視,形成合力,制定《縣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實施方案》《縣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考核方案》《縣域學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整校推進”工作制度》等,鼓勵教師參加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主辦的信息技術應用類競賽活動,樹立“學以致用、以評促用、研用結合”的導向,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綜合衡量整校推進目標達成情況、信息化建設情況、校級管理團隊履職等情況的學校綜合評價體系,為縣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項目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多渠道實施保障。通過制定《縣域“數字校園”建設意見》《縣域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以現代教育理念為引領的中小學新型教育空間建設,實現“人工智能+教育”在教育教學全領域創新應用。對于集團校、龍頭校,在數字化建設上,更是全力配合,鼓勵先行先試,對于其他學校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每年確保有投入,建設有特色,聚沙成塔,積小勝為大勝,確保教育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2023年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射陽縣將信息化建設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為部分學校配備了教育教學校園虛擬電視臺、云錄播教室、校園無線網、智慧課堂、電子閱讀機等設施設備,促進了全縣教育教學數字化應用能力質的提升。

全方位完善體制機制。嚴格落實提升工程2.0“一把手”責任制,制訂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和評估辦法,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核心指標納入教育現代化監測指標考評工作。開展學校教育信息化常態化督導評估,做好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和師生信息素養評價監測報告??荚u和監測結果作為年終學校辦學水平考核的重要內容,與校長的績效掛鉤。

四、精細管理,全面強化提升工程2.0評價新機制

通過每周進行督查,每月形成督查通報等形式,督促教師及時完成個人自主選擇能力點學習以及教師互評等學習任務。

樹立優秀標桿。通過組織各學段各學科信息化優質課大賽、論文大賽、課件大賽、微課大賽、整合應用案例等,大力宣傳先進事跡,鼓勵教師攻堅克難,敢闖敢試,通過個人引領、團隊合作,建立示范引領強、輻射能力廣的優秀標桿團隊。

改革評價機制。將教師的信息技術常態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能力等納入對學?!耙话咽挚己?、辦學水平考核、智慧校園考核”等標準中,以評價改革促進學校信息技術的常態化應用,引導學校探索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的高階應用策略。舉辦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競賽、資助相關課題等,激發教師積極性。

建設系統賦能。通過建設考評一體化系統,匯聚個體研修學習的微數據、微應用、聽評課微評價、微課例、微說課、微展示等,評價由領導評價轉為同行評價、導師評價、跨學科評價,用大數據全程為各學科教師進行“精準畫像”,創新了教師新的發展生態。

五、區域聯動,深度激發提升工程2.0研訓工作原動力

以“三個課堂”為依托,構建基于學科教學的跨校虛擬研修團隊,共同開展能力點研修。通過設立“微課E平臺”,引導教師協同制作微視頻、微案例,并發布在微課平臺中,同時為優質協同資源建設者頒發縣級證書,促進優質研訓資源的開發。

做好線下微課錄制。學校開展以基于網絡的聽評課活動為抓手的信息化教學研課磨課活動,每位教師至少上傳1個微課到學習研修平臺,同時利用縣智慧教育云平臺,每月至少上傳一個優秀課視頻,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抓好校本研修互評。校本實踐應用考核材料提交,每位教師將不少于3個微能力點認證材料上傳到學習研修平臺,同時對本校學科教研組的其他教師上傳的微能力點認證材料進行互評,每人評課數量不少于3節。

建好研訓聯動機制。建立“縣域—教學片—學?!比壜搫颖U蠙C制,在打造一支“素質好、教學優、懂技術、會應用、善指導”的縣級培訓指導團隊的同時,定期開展縣級、校級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案例、實施案例評選、平臺展示、研訓沙龍等活動,提升教師的能力素養。

六、銳意創新,全面提高提升工程2.0研修新成效

打造省智慧校園示范校。開展“示范引領、幫扶互助”研修共同體的信息技術應用幫扶行動??偨Y歸納出“學習幫扶全員參與制”“保障長效推進機制”“應用創新激勵制”等,充分發揮示范校的引領作用,通過區域教研等方式推廣先進經驗,開展現場觀摩、線上直播、同步課堂、參觀學習等活動,帶動和幫扶城區其他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校本應用研修。

組建區域研修共同體??s小校際教師應用能力差距。減小各校教師在年齡結構、信息技術素養等方面的差別,通過“三個課堂”做好線上“師徒結對”“同伴互助”等,開展校本研修,把年輕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素養優勢和年長教師的教學能力素養優勢相結合,營建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圍。

全力探索智慧課堂新應用。以信息化為抓手,以“學思融通”課堂教學改革為引領,鼓勵教師大力開展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新模式的嘗試,推動建設智慧課堂示范點,積極利用VR、AI等技術開展情境式、體驗式教學,加大信息化教學手段“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力度,加快達成信息化助力課堂效率提升的目標。

猜你喜歡
教育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何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創學校發展提速平臺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探討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高職學院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思考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