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可視化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文獻分析

2023-11-02 03:34張婷婷
中國林業經濟 2023年5期
關鍵詞:產業化金融農業

張婷婷,鄭 彬

(南京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南京 210037)

1 引言

國際農業研究表明: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環,農業產業化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優化農業結構和推動農村經濟轉型等各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許多國家將農業產業化視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以提升農產品在國際貿易和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力。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政府就開始注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為農業產業化奠定了基礎(金盛先,2018)。隨后,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金融措施以提高農村金融的便利性和適用性,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已連續20年提及“三農問題”,2023年的文件更是特別強調要支持縣域富民產業的發展,推動農業經營模式由小規模個體戶向聯合經營發展轉變。由此可見,農業產業化一直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也面臨挑戰,如農業的弱質性和農業產業化組織的滯后、農村信用體系和抵押擔保體系的不健全、農業保險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農村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落后等因素,都制約著金融在農業發展中的嵌入度(國勝鐵,姚育成,2021)。過去幾十年,研究者對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文獻數量龐大且內容復雜,缺乏有效的方法來管理和分析。因此,本文使用CiteSpace進行數據挖掘、聚類分析和可視化展示,以全面把握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脈絡,并為后續研究和政策指導提供有益的參考。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的文章來自CNKI,搜索時間為2023年4月26日;本文旨在探討金融如何助力農業產業化發展,因此以“金融”并含“農業產業化”作為主題詞,旨在精準獲取與議題相關的資料,避免因關鍵詞選擇不當而導致的信息過載或缺失;由于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相關文章最早可追溯至1996年,將檢索時間設置為1996—2023。初次搜索得到 4 584 條結果,為了確保文章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排除了報紙、會議等無效文獻,篩選出核心期刊中的文獻和碩博論文 1 376篇。本文將CNKI的搜索結果以Refwork的格式輸出,利用CiteSpace進行數據處理,對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發文數量、關鍵詞聚類和共線狀況進行分析,探索中國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研究熱點與前沿。

3 文獻分析

3.1 年產出量

對文獻進行年產出分析,以便直觀了解“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這一議題隨時間的研究趨勢,識別該議題研究的高峰期和低谷期并進行階段劃分。分析圖1,可將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探索階段、飛躍階段和深入發展階段。探索階段(1996—2000年):1997年,中共十五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引發了學者們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因此該階段我國學者對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研究剛起步,發表的文獻僅有52篇;飛躍階段(2001—2013年):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確指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隨后“十二五”規劃進一步強調加快農業現代化,加之精準農業和信息化農田管理開始在一些先進地區得到應用,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逐漸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研究也日益豐富。因此,這一時期文獻年產出量迅速增加,總數增至853篇;深入發展階段(2014至今):這一階段,學者們對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研究趨于平穩,年發文量呈下降趨勢,但研究內容卻更為多元化,深度和廣度也明顯提升,學者們研究的方向涵蓋農業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農業保險、產業扶貧和產業融合等諸多領域。

3.2 關鍵詞分析

3.2.1 關鍵詞共線和聚類分析

對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進行關鍵詞共線性分析和聚類分析,以便構建知識網絡圖,識別核心內容,同時快速了解整個領域的研究結構。新的關鍵詞與現有詞匯的結合還可能預示著新的探索領域或尚未廣泛研究的議題。圖2為關鍵詞共線圖,包括691個節點,1 820 條連線,網絡密度為 0.007 6,節點越大,代表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越多。排除掉本文的研究對象,即檢索詞金融支持以及農業產業化,可知自1996年起,出現頻數大于20的關鍵詞有農村金融、農村信用社、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縣域經濟、融資、金融服務、交易效率等。進一步對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研究進行聚類分析(見圖3),Modularity Q=0.577 6,Mean Silhouette=0.517 6,均超過了0.5,說明聚類結構顯著且合理。結合關鍵詞共線圖,去除與題目相關的熱點,可以將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研究大致分為對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信貸產品、產業結構研究這五個方向。

圖2 關鍵詞共線圖

圖3 關鍵詞聚類分析

3.2.2 關鍵詞突現分析

利用citespace對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領域1996—2023年發表的文獻進行關鍵詞突現分析,以探測出該領域出現頻次最高和持續時間最長的關鍵詞,即研究熱點和重點,同時發現該領域的發展方向和研究前沿。

從圖4可以得知,學術關注度較強的關鍵詞為“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現強度分別為 16.226 1、15.443 2 和 16.455 2。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和鄉村振興結合的研究熱點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務下沉、金融產品創新和農村土地金融化等。一方面,我國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力度在不斷增強,但農村地區潛在的金融需求依然難以滿足,研究如何利用現代金融技術,如數字支付、移動銀行等,使更多的農戶享受到金融服務顯得至關重要。同時,金融服務下沉離不開金融產品的創新,比如針對農業生產中的風險為農民提供農業保險、針對大型農業項目籌資問題為投資者提供農業債券等(王修華,劉錦華,2023)。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限制,農民往往難以將土地用作抵押獲得貸款,如何通過制度創新,使農民可以利用土地資產獲得金融支持成為了該領域的熱點問題(李夢宇,2021)。

圖4 關鍵詞突現

圖5 關鍵詞突現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結合是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未來的研究應重點關注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的問題,也即分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融資障礙,如抵押物不足、信息不對稱等,合理運用供應鏈金融,通過信用整合、信息共享、訂單融資、倉單融資等多種途徑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產業化,幫助解決農業產業鏈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黃明田,儲雪儉,2019)。

新農村建設與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結合的研究熱點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以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上,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貸款、投資、公私合作(PPP)等多種方式來支持,同時,農村道路、水電、信息等基礎設施反過來也能助力農村金融服務的普及和深化(吳寅愷,2020)。同樣地,金融機構也可以通過貸款、獎學金、培訓等方式支持農村人才學習金融知識和工具,助力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李新倉,尹煥晴,2020)。而就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而言,發展綠色金融、生態農業金融等,鼓勵農民和農企采取環保、節能、低碳的農業生產方式都是有效的方法。

持續時間較長的關鍵詞分別是“信貸投入”“農業產業鏈”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時間分別為11年、11年和9年。就信貸投入而言,一方面,金融機構往往難以獲得農戶或農業企業的準確財務和經營信息,增加了貸款風險(何婧,李慶海,2019);另一方面,目前的農業信貸產品也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多樣化的農業產業化需求。因此,學者們未來可能繼續探索建立農戶和農業企業的信用評估體系的方式,如借鑒美國的FICO分數來評估農業企業的信用,幫助金融機構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何婧,2019)。此外,金融機構也應該積極與農業部門合作,開發各種金融產品,如建立風險共擔機制,使政府、金融機構和農戶共同承擔風險。

農業產業鏈研究涉及從種子培育、種植、收獲、加工、存儲、運輸到市場銷售的所有環節。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農業生產中的資源利用率問題、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威脅問題以及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問題都在困擾著農業生產者,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成為了農業產業鏈研究的前沿和熱點問題。秦秋霞等(2021)指出可通過現代化技術(如遙感、無人機、大數據分析等)進行農業監測、預測和優化管理,提高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吳海霞等(2017)提出通過種植模式創新,采用農林復合、種植—養殖結合等,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收益;廖嘉明等(2021)認為利用CRISPR等技術對作物進行基因編輯,培育出更有競爭力、更適應氣候變化的新品種,可以有效降低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威脅;此外,針對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可以通過推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生產模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確保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王鷗,張燦強,2013)。

3.3 研究方法的演進

對金融助農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金融助農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斷進步。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推進促使三農問題逐漸成為研究焦點,研究者們重視通過描述性和經驗性研究闡述金融對農業產業化的基本作用;90年代,金融與農業的深度結合顯現,研究者們開始使用定量分析、案例研究和經濟模型;21世紀初,中國金融市場逐漸完善,農業產業化的步伐加快,計量經濟學方法如回歸分析、面板數據等被廣泛應用到該領域;21世紀10年代中期至今,得益于金融科技和數據科學的進步,大數據、網絡分析和文本挖掘等先進方法盛行。

4 現有研究缺陷與未來展望

中國農村金融支持研究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數據收集的問題,由于農村金融數據收集困難,部分研究可能基于不完全的數據進行,其準確性和可靠性無法保證。其次是理論和實際脫節,一些研究在理論上可能很完備,但沒有充分考慮到農村金融環境的實際情況,因此實際應用時難以落地。此外,現有研究中對于如何在農業金融中應用具體的新技術的探討也明顯不足(陳一鳴,李敬,2023)。為促進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應深化研究,確保實用性和針對性。

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變化,金融如何增強對農業的助力成為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向。首先,大數據、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已在農業中展現潛力,未來將繼續探索其在農業中的應用,如通過衛星圖像預測產量,或利用區塊鏈進行農產品溯源等(鐘文晶,羅必成,2021)。其次,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期間要面臨天氣、疾病等各種風險,因此亟待更完善的風險管理工具如保險和期貨等,來幫助農民管理風險(于越,2023)。此外,隨著農業產業鏈條的延長,如何利用供應鏈金融整合和優化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成為了提高產業效率和利潤的關鍵(趙娟,2022)。最后,綠色、生態、有機農業前景良好,探索利用金融激勵來支持可持續農業和環保農業實踐的方式變得至關重要(楊忍,林元成,2023)。綜上,農業金融未來研究應關注金融創新、技術整合、風險管理、供應鏈優化和綠色農業支持,以促農業持續向好。

5 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CiteSpace對中國知網(CNKI)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研究領域中 1 376 篇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以下結論:①國內對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探索階段、飛躍階段以及深入發展階段;②國內研究文獻總量逐年增多,但是近幾年開始呈現下降趨勢;③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的熱點主題主要有5個方面: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投入和農業產業鏈。其中,金融服務下沉、金融產品創新和農村土地金融化是鄉村振興主題下的研究前沿;合理運用供應鏈金融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的問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題下的研究熱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金融支持、人才培養以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新農村建設主題下的研究熱點;而就信貸投入而言,建立農戶和農業企業的信用評估體系、豐富金融產品類型是解決金融機構和農企之間信息不對稱、農戶風險問題的關鍵;對于農業產業鏈,研究熱點則主要集中在精準農業、生態農業和基因編輯技術上。

猜你喜歡
產業化金融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君唯康的金融夢
系統產業化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