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語口語網絡學習社群落實課程思政的研究

2023-11-02 10:13張玲玉李防
成才之路 2023年30期
關鍵詞:合作意識文化自信英語口語

張玲玉 李防

摘要:鑒于大學生與網絡社群高依存的狀態,高校利用學習通和微信群,組建英語口語網絡學習社群,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實證研究,探索落實課程思政的方法。社群選用的高質量學習內容與學生需求相匹配,植根中國文化,聚焦日常生活;社群能打破班級局限,創設多元平等環境,實施同伴互評和互補合作。研究表明,英語口語網絡學習社群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質量,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完善其合作學習意識。

關鍵詞:高校;英語口語;文化自信;自主學習;合作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0-0065-04

基金項目: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2022年校級科研項目“網絡學習社群促進英語視聽說課程思政的作用機制研究———以北京經濟管理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2YBB02)

當代大學生以“00后”為主,他們親身經歷了近十年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課外時?;钴S在抖音、小紅書等各類社交平臺上。借助這些社交平臺,年輕的用戶們基于興趣愛好自發自愿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網絡社群。網絡社群是當代大學生熟悉的環境模式,是他們進行社會交往、獲取信息、交流觀點的重要渠道[1]。鑒于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社群高依存的現狀,本研究延伸英語課程,在課外構建英語口語網絡學習社群,開展實證研究,以期真正解決問題。

網絡學習社群是指利用互聯網發生學習行為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學習目標和網絡群體意識相對穩定的學習者集合[2]。有的學者也把網絡學習社群稱為虛擬學習社群。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各種網絡學習社群都涉及學習行為,但是有些服務以商業盈利為目的,如情感咨詢類、項目投資分析類的收費網絡學習社群。本文關注的網絡學習社群不包括商業盈利類型,僅限于課程教學類型。

目前,關于網絡學習社群應用于教學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楊奕琦和房漢平在研究中詳細分析網絡社群中隱性知識的轉化機制與問題,并提出促進社群中的學習者隱性知識習得的策略[3]。童莉莉等構建用戶影響力算法,在此基礎上提出在線知識社群意見領袖識別模型,為在線知識社群的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4]。Khoo Elaine和Cowie Bronwen基于新西蘭高校持續一學期的線上課程,探討了有效實施網絡學習社群的基本框架[5]。Bayless Elizabeth開展質性研究,調查大學生對網絡學習社群的感受和看法,借助大學生的視角,證實了網絡學習社群對學生學習的激勵和促進作用[6]。李曉光和閆華認為構建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型網絡社群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思想引領、價值塑造、共同成長等重要作用[7]。

近年來,學生在網絡學習社群中的參與和互動吸引了不少學者的關注。張豪鋒等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研究QQ網絡學習社群,揭示了社群的網絡結構與社群成員的參與動機、社群滿意度以及忠誠度相互影響、相互促進[8]。趙秋錦和王帆借助新浪微博群功能,構建“新媒體研究”課程網絡學習社群,聚焦學生的學習參與情況,結果表明,在微博課程社群中,學生的整體參與積極性較高、學習內容涉及范圍較廣且參與深度逐漸提升[9]。綜上所述,構建有效的網絡學習社群對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有促進作用,是值得嘗試的課程思政實施途徑。所以,本研究基于高職英語公共課程“英語視聽說”,應用網絡學習社群深入探討課程思政的落實方法。

研究基于自愿原則,從學校非英語專業學生中招募到59名成員,依托微信群和學習通兩個平臺,組建英語口語網絡學習社群。從2022年5月16日到8月30日,社群共運行106天。

社群的組織和運行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和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10]。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本研究的社群依次設計了這四個部分。首先,明確社群的目的,即建構主義理論所指的意義建構。建構主義認為意義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英語口語網絡學習社群的核心目標是落實課程思政,并細分為四個子目標,即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質量、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完善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然后,根據社群的意義建構,依次設計社群的情境、協作和交流部分。這三部分的設計都充分征求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社群開展“每日朗讀”活動,朗讀的內容構成社群的情境。朗讀內容根據《社群成員日常生活表達的需求調查》篩選定制而成,用英語對話短視頻和語音注釋圖片聯合呈現,為學生創造貼近中國生活場景的英語視聽學習內容。建構主義認為,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節。所以,在本社群的設計中,協作和交流融合為一個部分。協作交流部分由教師示范、學生朗讀、同伴送花、教師糾音、組隊互補五個環節組成。

在社群運行前(簡稱前測,下同)和結束后(簡稱后測,下同)的節點,分別向59名成員發放了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9份。在社群運行過程中,對59名成員的學習參與情況進行了跟蹤記錄與分析。與此同時,結合問卷結果和各個成員展開了深度訪談。本文采用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

1.塑能講述中國故事,文化主體自信提高

對比學生前測和后測的問卷發現,社群賦予了學生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文化主體自信。加入社群之前,關于問卷問題“What’s for breakfast?”(早飯吃什么?),93%的學生回答是bread,milk or coffee(面包、牛奶或咖啡)。關于問題“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or dinner?”(你午飯或晚飯吃什么?),86%的學生回答是幾個簡單的英語單詞,如rice,noodles(米飯、面條)。用英語表達家常菜,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在深度訪談中發現,學生不經常吃早飯。即使吃早飯,吃面包或者喝牛奶、咖啡也都不是常態,而是以中式早餐為主,主要有豆漿、粥和包子。當追問學生為什么不按照實際情況回答,有的學生解釋一方面不知道怎么用英語描述中餐,另一方面覺得回答吃包子、喝粥不如回答面包、咖啡、牛奶洋氣。由此可見,在加入社群之前,學生缺乏用英語講述日常生活的能力,在對外交流中缺乏本土文化自信。

社群學習結束之后,再次回答有關三餐的英語問題時,學生的回答發生了變化,出現了fried dough sticks(油條),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番茄炒蛋),River Snail Rice Noodle(柳州螺絲粉)等特色中國美食。學生的回答充滿了中國味道,陳述了中國人的實際飲食情況。此外,還有很多學生不僅能夠如實地用英語回答吃了什么,還能主動延伸話題,用英語描述、評價食物的味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隨意回答到如實回答的變化表明,社群的學習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自信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2.習得英語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能力增強

在前測問卷中,問及有沒有時間學習英語,社群內高達92%的學生說“沒有”。問及遇到英語生詞是否會查詞典,61%的學生回答“偶爾”,其余學生則回答“不查”。問及掌握的英語學習方法,73%的學生回答“無”,其余學生回答“預習、復習和多練習”。這說明學生對英語學習方法的認知非常有限,自主學習能力較低。

但是,在后測問卷中,59名學生都選擇了有時間學英語,會主動查詞典。學生在訪談中表示,社群的學習經驗教會了他們利用碎片時間學英語,教會了他們勤查詞典是有效解決英語問題的捷徑。后測問卷問及學習方法時,學生在回答中列舉了勤查詞典、模仿練習、及時總結、歸納梳理等方法。在訪談中,學生表示參與社群使他們明白了及時復習的意義,在社群打卡練習中學會了時間管理,在師生討論應用的各種糾音方法中領悟了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對比前測和后測的結果可見,網絡學習社群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學習方法,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收獲英語學習伙伴,互補合作意識提升

后測問卷調查顯示,63%的學生通過社群結交了1個~3個朋友,收獲了學習上志同道合的朋友。13%的學生收獲了3個以上的朋友。社群互動達成的效果不止于此,問卷調查和訪談表明社群的互動學習也能幫助學生完善合作學習意識。前測和后測問卷都對“語音差的學生能否幫助糾音”這一問題進行了投票。前測時,59名學生中,有51名學生肯定地認為語音差的學生不能幫助他人糾音。訪談發現這些學生的觀點趨同,普遍認為語音好的學生才能幫助他人糾音。社群項目結束之后,學生的觀點發生了變化。后測時,有37名學生認為語音差的學生能夠幫助他人糾音,依據是他們在社群的組隊互補經歷。由此可見,經歷社群學習之后,學生不再因為一些發音問題籠統片面地否定自己和他人的語音互助能力,對于合作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強強聯合。

結果表明,網絡學習社群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質量,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善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社群能夠有效達成落實課程思政的目標,與社群提供的優質學習內容、社群賦予學生的成功經歷以及社群組織的互動交流密不可分。

1.定制特色學習內容,滿足學生日常需求

社群以英語對話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內容植根于中國優秀文化,突出日常生活氣息,圍繞吃、穿、住、行、樂五大主題展開,每個主題再細分基本表達、延伸場景、中國文化、對外交流四個部分,給學生輸入充足的英語表達,提高學生描述本土文化和自身真實生活經歷的表達能力。

社群的學習內容沒有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是根據社群成員表達日常生活的需求定制而成。市場上英語口語教材的內容多以歐美人士的視角介紹描述歐美人士的文化和生活,忽視了中國學生作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在社群學習中,學習視頻的內容一直植根于中國文化,始終采用中國學生的視角,著力滿足中國學生用英語描述現實生活的需求,賦能學生介紹自己的物品、習慣和文化,介紹自己的家庭、家鄉和祖國。

當學生有能力描述真實的經歷和所感所想時,他們自然有話可說、言之有物。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語言創造能力也會得到激發和釋放,從而使自身的英語口語表達更加個性鮮明、豐富生動。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沉浸在中國優秀文化中,能深化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增強對民族文化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提高作為中國人在對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心。

2.體驗實踐學習方法,獲得成功學習經驗

社群的學習實踐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第一,及時鞏固復習。社群注重復習的落實和學習方法的傳授。每周的周一至周五社群學習的內容都是新內容,周六周日是復習日。在社群運行的106天,以周為單位的復習進行了15次。社群在朗讀練習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復習習慣,使學生感受復習的必要性,進而收獲復習帶來的成功體驗。

第二,碎片時間管理。學生在社群的每日任務是在每晚20點前完成上午10點前教師發布的朗讀練習。社群朗讀從5月持續到8月,學生需要在日常學習之外,利用零散的時間完成朗讀。通過社群實踐,學生明白雖然花費的時間相等,每天學習20分鐘堅持30天的效果遠好于集中1天學習10個小時的效果。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獲益之后,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提升,更愿意繼續實踐下去,積少成多、集腋成裘。

第三,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與社群學習,學生發現提高發音能力,需要把“發音不好”這個廣泛的問題明確成“哪個音標發音有問題”。分解問題、細化問題的思路,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師每天一對一糾音指導、社群組隊互補以及同伴互評的交流過程中,社群成員接觸到各種各樣解決語音問題的方法。不論是借助詞典、音樂、視頻還是漢語拼音,學生都在積極探索解決發音問題的方法途徑。通過在社群的交流和借鑒,學生能豐富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這些成功解決問題的經驗,最終都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創設多元平等環境,鼓勵欣賞互補合作

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得以完善既得益于社群多元、平等的交流環境,又得益于社群的互動經驗。本研究構建的網絡學習社群不是簡單的英語課程群。從群成員的組成來看,它不是一個教學班的學生和任課教師的網絡群,而是幾位任課教師和從全校各院系招募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組成的網絡學習社群。社群沒有按照既定的專業或班級進行組建,這也為學生之間的交流創造了更多的可能。社群中既有教師也有學生,教師和學生在社群里地位平等。社群的所有規則和活動不是學生遵照執行、教師旁觀監督,而是師生民主討論決定、共同遵守履行。踐行師生平等為社群創造了民主的氛圍,使學生能充分表達心聲,積極溝通合作。

社群的互動主要有同伴送花和組隊互補。在送花環節,學生不僅給發音優秀的成員送花,還會給進步明顯的同伴送花。這樣及時欣賞、給予正面反饋的良性互動,能增進社群成員的友誼,促進學生在社群中收獲學習伙伴。在社群,通過教師公布的發音優缺點總結,學生能夠領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即使是發音很出眾的同伴,也有處理不好的發音瓶頸問題;即使是發音問題很多的學生,也可能把某個發音難點處理得很好。在優勢互補組隊活動中,社群成員積極發揮自身的長處,幫助同伴克服英語發音難點。在合作實踐中,學生能以更加開放的態度開展合作。

綜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學習通和微信群創建英語口語網絡學習社群,為英語課程落實課程思政探索解決的路徑。內容上,網絡學習社群根據學生需求定制學習內容,打造中國生活情境,并以短視頻的方式呈現,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質量,提升學生講述中國故事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主體自信。組織上,社群把學習方法和合作理念融入社群環境和互動協作活動中,能幫助學生積累成功經驗,收獲英語學習伙伴,習得英語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完善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董盈盈.大學生網絡社群生存樣態分析與應對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9(02):81-85.

[2]朱鎣彬,江豐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網絡社群學習評價標準研究[J].開放學習研究,2020,25(01):31-38+47.

[3]楊奕琦,房漢平.網絡社群中學習者隱性知識習得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11):114-117.

[4]童莉莉,李榮祿,閆強.在線知識社群中的意見領袖識別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9(03):97-103.

[5]Khoo, Elaine; Cowie, Bronwen.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J].Journal of Open, Flexible and Distance Learning.2020, 24(01):17-29.

[6]Bayless, Elizabeth.Student perception of the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A phenomen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21(82):14-20.

[7]李曉光,閆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型網絡社群構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06):109-113.

[8]張豪鋒,李瑞萍,李名.QQ虛擬學習社群的社會網絡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09,19(12):80-83.

[9]趙秋錦,王帆.教學應用型微博社群中的學習參與實證分析———以新浪“新媒體研究”課程微群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4,35(11): 37-45.

[10]鐘志賢,徐洪建.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攬要[J].中國電化教育,2000(02):17-19.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Oral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Tak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Zhang Lingyu, Li Fang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high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online communities,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English speaking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use of learning connect and WeChat groups. Guided by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empirical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explore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high-quality learning content selected by the community matches the needs of students, is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focuses on daily life; community can break class limitations, create a diverse and equal environment, and implement peer evaluation and complementary cooperation.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online English speaking learning communities can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 quality, enhance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enhance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cooperative learning awareness.

Key words: universities;spoken English;culturalconfidence;autonomouslearning;cooperativeawareness

猜你喜歡
合作意識文化自信英語口語
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反思與創新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措施探討
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如何加強及應用英語口語教學
英語口語常見諺語(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