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工程專業碩士文獻綜述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023-11-05 07:44李亞洲王瑜徐良李冰張國彪
高教學刊 2023年30期
關鍵詞:綜述思政文獻

李亞洲 王瑜 徐良 李冰 張國彪

摘? 要:為培養碩士的文獻檢索和文獻綜述撰寫能力,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工程專業于2022年首次開設碩士文獻綜述課程。課前調查表明,新入學的碩士在英文的檢索和閱讀能力、文獻管理能力及文獻分析能力方面存在諸多不足,迫切需要進行課程教學。該文梳理課程教學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如學生學習欲望不強、專業性教材缺乏、實踐訓練偏少、課程思政內容不足、文獻分析內容缺失、教學方法單一和考評方式不完善等。結合該專業實際教學情況,提出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考評方式三個方面對該課程開展教學改革,以提升課程建設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地質工程;碩士文獻綜述;文獻檢索;教學改革;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0-0007-05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literature review writing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ajor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launched 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Review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22. According to the pre-class survey, new postgraduate students have many deficiencies in ability of English retrieval and reading, literature management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is urgently needed.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main problems found in the course teaching, such as students' weak desire to learn, lack of professional textbooks, lack of practical training, lac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course, lack of literature analysis content, singl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erfect evalu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from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method b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our major.

Keywords: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ostgraduate Literature Review; literature retrieval;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的最高層次,旨在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1]??蒲心芰κ茄芯可顬橹匾哪芰?,也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核心。當今世界,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浪潮不斷涌現,這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文獻檢索能力是通過檢索工具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它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3-4]。通過文獻檢索和文獻分析,研究生才能了解學科發展脈絡,掌握學科發展現狀,把握學科發展前沿,進而才有可能突破學科發展瓶頸,引領學科發展潮流。因此,作為我國未來科研人才的重要儲備,研究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文獻檢索和利用能力,才能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發現所需的知識和信息[5]。

為了培養研究生的文獻檢索和利用能力,許多高校均針對碩士生開設了碩士文獻綜述課程。針對不同的專業,這些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各有側重點和不同[6-1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以下簡稱“本?!保┑牡刭|工程專業是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是我國培養地質工程及相關領域技術骨干或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校地質工程專業包含巖土鉆掘和工程地質兩個研究方向,其以現代鉆掘工程技術、現代測試和計算機技術為手段,以工程涉及的地質體及工程所在的地質環境為研究對象,旨在解決資源、環境、能源及災害防治等領域工程與技術問題。

地質工程專業在培養方案中明確要求學生“能夠通過信息檢索、文獻研究分析相關科學和工程原理,認識到地質工程專業復雜工程問題具有多種解決方案,并能夠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可替代的解決方案”。因此,文獻檢索和利用能力是本校地質工程專業碩士生培養的基本要求。為此,本校于2022年秋季學期針對剛入學的一年級碩士生開設了碩士文獻綜述這門課程。該課程為專業學位課,共32個學時,重點培養學生的文獻檢索、文獻閱讀、文獻管理和文獻利用能力。該課程分三個模塊進行教學:第一個模塊介紹不同文獻的檢索途徑;第二個模塊介紹文獻的閱讀、管理和利用;第三個模塊則講授文獻綜述的撰寫技巧。

一? 授課前學生文獻檢索及利用能力分析

本課程在授課之前,通過問卷調查和隨機走訪的方式,對學生的文獻檢索及利用能力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雖然經過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等的訓練,但學生在英文檢索及閱讀能力、文獻管理能力、文獻分析能力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一)? 英文檢索及閱讀能力不足

在本科學習階段,大部分學生僅在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中開展過文獻檢索和閱讀,且主要以中文論文的檢索和閱讀為主,較少涉及英文論文。部分學生在本科畢業階段開展過外文翻譯,但其檢索和閱讀范圍也僅限于指導教師指定的幾篇英文文獻。在文獻檢索方式上,學生的檢索手段比較單一,主要依靠百度文庫、百度學術和知網開展文獻檢索,大部分學生對英文檢索工具,如Web of Science及谷歌學術等知之甚少,甚至部分學生從未聽過這些檢索工具。此外,學生對英文文獻的閱讀主要依賴有道翻譯、百度翻譯等軟件,對英文專業名詞的了解比較匱乏。

(二)? 文獻管理能力不足

科學技術的創新是建立在大量文獻閱讀的基礎上的。面對海量的文獻,必須掌握適當的文獻管理能力才能從容應對。為了提高科研人員的文獻管理能力,現代化的文獻管理軟件應運而生。目前,Mendeley、Endnote、NoteExpress等軟件已經成為了科研人員常用的文獻管理助手,但大部分一年級碩士生都沒有掌握這類軟件。以本校2022級地質工程碩士生為例,全班共48人,只有2人曾經使用過文獻管理軟件。

(三)? 文獻分析能力不足

文獻分析能力是在完成文獻閱讀后,對文獻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整理的能力。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認為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最難撰寫的部分是緒論。因此很多同學均采用“拼湊式”的方法來完成緒論部分的撰寫,并嚴重依賴指導教師的修改和完善。這一方面說明學生對相關文獻的閱讀量較少,另一方面則反映出學生文獻分析能力的不足。

導致學生文獻分析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文獻檢索和閱讀培訓,只有少數同學參加過學校圖書館組織的培訓或講座,學習內容不系統、不完善。其次,在完成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中,指導教師多關注論文(設計)的核心內容,而忽略了對學生文獻檢索及文獻分析能力的培養。

二?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022年秋季學期,地質工程專業首次完成了碩士文獻綜述這門課程的授課。在授課過程中發現了以下諸多問題。

(一)? 學生學習欲望不強

相比于專業課程,碩士文獻綜述課程的學習難度較低。這導致部分同學認為這門課程不必在課堂上講授,個人課下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及文獻資料等方式亦可掌握。加之,部分同學在本科階段已經參加過類似的課程或講座培訓,誤以為已經掌握該門課程的內容,不必再進一步深入學習。因此,學生上課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學習欲望不強。此外,該課程在授課過程中,與文獻檢索相關的理論知識講授偏多,實踐訓練內容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

(二)? 專業性教材缺乏

目前,大部分的文獻檢索類書籍具有普適性,只講解一般的檢索理論和檢索方法,可面向不同學科進行授課。在開展本課程授課前,授課教師未能找到專門針對地質工程專業的文獻檢索或文獻綜述教材。因此,授課教師只能采用該類普適性書籍作為參考教材。在本課程中,共選擇了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文獻檢索與綜述實訓教程》、201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文獻檢索實用教程》、2009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文獻檢索與利用》三本書籍作為參考教材。課程內容凝聚了這三本書籍的核心內容,并揉合了授課教師對地質工程專業文獻檢索與綜述的相關經驗。

(三)? 教學內容不豐富

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后,授課教師認真開展教學反思,認識到該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存在部分缺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1? 實踐性訓練偏少

碩士文獻綜述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上機操作實踐才能掌握相關的檢索方法和檢索技巧,但由于學校上機實踐教學資源緊張,本課程沒有獲得學校微機實踐教學管理系統的使用權。為了彌補實踐訓練的不足,本課程采用教師演示,學生利用個人電腦進行練習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教師不能掌握所有學生的練習情況。此外,部分同學因電子設備電源不足等原因,減少了課堂上的實踐訓練時間,這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2? 課程思政內容不足

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并充分發揮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12]。因此,充分挖掘課程學習中的思政元素,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成為了新時代課程建設和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13]。碩士文獻綜述這門課程本身就設置了與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相關的教學內容,因此,本課程在授課過程中,主要圍繞以上兩個方面開展了課程思政教育。事實上,在涉及“國際標準的制定”“專利權益的爭奪”及“期刊的分區”等方面,依然可以挖掘出“愛國主義”“科技報國”“科學倫理”等思政元素來。

3? 文獻分析內容缺失

本課程完整的教學邏輯是“文獻檢索—文獻閱讀及分析—文獻管理及利用—文獻綜述撰寫”。但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講授了文獻檢索、閱讀、管理及文獻綜述撰寫方面的知識,而忽略了學生文獻分析能力的培養。這導致整個教學邏輯存在一定的漏洞,不利于學生后續文獻綜述撰寫能力的培養。

(四)? 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本課程授課時正處于新冠感染疫情時期,部分學生并未返校,故授課在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授課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師主要利用多媒體設備講解課程內容,并間歇式安排學生利用個人電子設備開展實踐訓練,課后再布置實訓作業。在這種教學方法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更多以聆聽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活動,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加之,單次授課時長達4 h,容易引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倦怠。

(五)? 考評方式不完善

本課程以考查形式開展考核,成績按百分制計,采用“考勤(10%)+課后作業成績(40%)+期末考試成績(50%)”的方式進行計分。課后作業在每節課后均會布置,期末考試則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研究興趣或教師指定的研究方向撰寫一篇文獻綜述。在目前的這種考核方式中,沒有突出實踐訓練成績,不利于促進學生參與實踐訓練。此外,這種考核方式也忽略了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利于實現“育人”目標。期末考試結果表明,由于一部分學生文獻閱讀量較少,其在撰寫文獻綜述時無從下手,只能采取“拼湊式”的方法來撰寫文獻綜述。文獻綜述的質量不盡如人意。

三? 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針對以上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擬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考評方式三個方面對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一)? 課程內容改革

1? 完善課程架構

目前的課程架構中缺少文獻分析相關內容,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補充,使課程的教學邏輯實現閉環。其次,應基于已有的教學資料,結合地質工程專業特色,組織編寫適合地質工程專業碩士生的文獻綜述教材,方便學生利用教材開展針對性的學習。此外,應盡可能利用微機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增加實踐教學次數和時長,提高學生實踐訓練的效果。

2? 豐富課程思政內容

現有課程僅針對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對學生開展了思政教育,這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應進一步挖掘課程學習中的思政元素,如講解國際標準時,引用華為5G標準爭奪案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科技報國意識;談到期刊分區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影響因子和引用量,踏踏實實做科研,不要盲目追求論文。通過豐富課程思政內容,希望能夠強化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倫理教育,引導和培養學生科技報國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3? 突出地質工程專業特色

本課程在授課過程中,除了講授一般的檢索理論外,應該為各項課程內容賦予地質工程專業的背景和內涵,突出地質工程專業的特色。例如,在介紹文獻檢索方法時,可用地質工程相關話題作為檢索案例進行教學;在介紹期刊時,可以重點介紹本專業領域的重要期刊,如《SPE Journal》和《Engineering Geology》等;在講解文獻綜述的撰寫步驟時,可選用地質工程領域典型的中文綜述進行講解。

地質工程專業研究領域和涉及學科范圍廣,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地下非常規能源鉆采、地下水及地熱勘探開發、海洋與極地勘探開發、地球深部探測、地質災害預測與防治、生態修復與環境治理、地下工程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交通運輸工程建設和國土資源開發利用等,涉及學科包括地質、力學、機械、材料、控制和化學等[14]。因此,在開展碩士文獻綜述課程的教學時,教師應兼顧各個研究領域,將不同學科知識在地質工程專業的應用場景融入課程案例教學中,切不可只聚焦于個人的研究領域和一些狹隘的學科知識點。

地質工程是理工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專業,以地質為特色,以工程為重點,主要研究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的相互作用[14]。針對地質工程專業的這一特點,在開展碩士文獻綜述課程教學時,可結合地質背景,以實際工程為切入點引入案例,引導學生開展文獻檢索方法的學習,同時培養學生閱讀和分析文獻的能力。此外,地質工程專業應用性強,實踐能力對學生的就業和發展具有較大影響[14]。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應重視對專利和標準的檢索和分析,加強學生對工程實踐的認識。

(二)? 教學方式改革

1? 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及網絡資源

學校圖書館提供了諸多免費教學資源,如文獻管理軟件Endnote、NoteExpress等的圖文教程和視頻教程等。把這些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圖書館的利用,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文獻檢索和管理能力。

目前,網絡上已經涌現出了大量與文獻綜述相關的視頻課程,比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羅昭鋒老師開設的網絡公開課——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Web of Science在線大講堂的培訓視頻等。教師可以將網絡上相關的優質視頻資源推薦給學生,供學生課下開展自學,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2? 基于超星學習通開展混合式教學

為了改進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本課程可基于超星學習通開展混合式教學[7,15-16]。課前,授課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數字教學資料,如課件、教學視頻、測驗試題等通過超星學習通推送給學生。學生在線上自主開展學習,完成教學視頻和課件的學習,并完成課前測驗。教師則需要根據測驗試題對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谡n前學習效果的評價結果,在線下授課時,教師針對課程的核心知識點及線上學習的難點進行答疑解惑。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充分采用案例教學法、課堂討論法等方法進行知識的傳授,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甚至課上還可以安排部分學生進行一些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講解。課后,教師應在超星學習通上布置一定量的課后作業,并適當提高難度。學生在超星學習通上完成課后作業后,將答案反饋給授課教師。授課教師則針對教學過程中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評價,形成總結報告后再通過超星學習通反饋給學生。學生利用課程總結報告反思個人的學習成效,以便做好后續的鞏固和提升。

3? 采用PBL教學法加強實踐訓練

實踐訓練是本門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在之前的實踐訓練中,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演示和要求,在個人電子設備上復現相應的文獻檢索過程。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此,擬在實踐教學中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17-18]。在實踐教學開始前,先結合地質工程領域相關實例或熱點事件,創設一個情境,然后拋出一個問題,要求學生單獨或以小組的方式開展文獻檢索和文獻閱讀,并給出解決方案。例如,可在課堂上圍繞某一滑坡可能造成的人員生命和財產損失事件,假設學生是地質工程領域專家,要求他們開展文獻檢索與閱讀,并給出誘導該滑坡發生的臨界條件并闡明理由。

4? 邀請不同研究領域的教師參與教學

地質工程專業研究領域和涉及學科范圍很廣。在碩士文獻綜述課程的教學中,要兼顧各個研究領域和學科知識點,對授課教師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因此,授課教師可邀請本專業不同研究領域的教師參與教學活動。例如,授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邀請其他研究領域的教師在教學內容中加入與其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的知識點作為案例教學的素材,抑或邀請其他研究領域的教師直接開展課堂教學。

5? 積極開展實地教學考察

北京地區每年要舉辦大量的與各類文獻相關的展覽和會議,如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中國期刊創新年會和中國專利年會等。這些展覽或會議與碩士文獻綜述課程息息相關。作為在京高校,可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鼓勵或帶領學生參加相關的展覽和會議,開展實地教學考察。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文獻綜述相關知識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各類文獻的認識,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6? 教學和思政內容深度融合

現有課程設置中,僅針對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對學生開展了專門教育,沒有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他的課程內容中,有明顯的“說教”嫌疑。隨著課程思政內容的不斷豐富,應盡量將所有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地質工程專業碩士文獻綜述課程的每一堂課,打造“打動人心”的思政課堂,真正實現“處處有思政、時時能育人”,進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19]。

(三)? 考評方式改革

1? 提高實踐教學成績占比

隨著本課程實踐教學時長的增加,在本課程的考核方法上,應將實踐教學成績納入評價考核體系,并適當提高實踐教學成績在總成績中的占比,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占比。調整后的成績占比為“考勤(10%)+實踐教學成績(25%)+課后作業成績(25%)+期末考試成績(40%)”。

2? 將思政內容納入考評體系

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好壞是衡量一門課程建設成效的重要標準。為了更好地提升課程思政育人效果,應將思政內容納入考評體系,但課程思政不作為一個單獨的考核單元,而是將其融入日常實踐教學和課后作業的考察中。例如,在實踐訓練教學中,選取典型學術不端案例,安排學生進行研討,分析違法違規事實和原因,并闡明個人觀點;也可以在課后作業中布置相關話題,讓學生檢索典型案例并開展分析。授課教師應對學生的分析給出點評和成績,并作為最終考評成績的一部分。

3? 期末考試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

為了避免學生采用“拼湊式”方法撰寫文獻綜述,擬對期末考試形式進行多元化改革。一方面,學生可以選擇在考試周進行匯報演講。匯報內容應圍繞地質工程領域,自選一個主題,完成相關文獻的檢索、閱讀和分析,以多媒體的形式公開匯報相關文獻的主要內容、主要觀點和結論,并梳理這一主題的發展脈絡和發展現狀;另一方面,學生仍然可以選擇通過撰寫一篇文獻綜述的方式完成期末考試。

四? 結束語

創新型科研人才培養對國家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獻檢索和利用能力是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研究生的文獻檢索和利用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2022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工程專業首次面向碩士生開設了碩士文獻綜述這門課程。在學習該課程前,學生的英文檢索和閱讀能力、文獻管理能力及文獻分析能力均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這充分說明了開設本課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由于是首次開課,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學習欲望不強、專業性教材缺乏、實踐訓練偏少、課程思政內容不足、文獻分析內容缺失、教學方法單一和考評方式不完善等。

針對上述問題,擬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考評方式三個方面對本課程開展教學改革。在課程內容方面,主要是要完善課程架構,豐富課程思政內容并突出地質工程特色。在教學方式方面,要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及網絡資源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要基于超星學習通開展混合式教學提高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要采用PBL教學法加強實踐訓練;要邀請不同研究領域的教師參與教學;要利用北京區位優勢積極開展實地教學考產;要通過教學和思政內容的深度融合起到課程育人的作用。在考評方式方面,應提高實踐教學成績的占比,將思政內容納入考評體系,并在期末考試中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通過以上教學改革,將提升課程建設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更好地讓本次課程發揮出“教書育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洪大用.深入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快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20(21):4-7.

[2] 周洪宇,常順利.論全球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趨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5(1):10-23.

[3] 孫瑩瑩,柳添耀,曾麗珍.淺談文獻檢索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性[J].才智,2018(21):124-125.

[4] 孟萬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要素的調查研究及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6):58-62.

[5] 張曉英.論高校學生學習文獻檢索的重要性[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23):142-143.

[6] 劉克思,張蘊薇,周群.基于課程問題靶向性解決的教學及實踐——以科技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2,8(30):134-137.

[7] 金松根,林利,郝俊峰.研究生文獻檢索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9,40(2):153-155.

[8] 吳珊,譚飛翔,覃麗琳,等.醫學研究生文獻檢索課程SPOC教學模式探討[J].高教學刊,2022,8(2):112-115.

[9] 許建梅.以提高信息素養為導向的紡織類專業研究生“文獻檢索”課程內容構建[J].紡織服裝教育,2018,33(5):381-385.

[10] 呂竹筠,李德貴.理工科研究生文獻檢索與應用能力培養淺析[J].高教學刊,2017(22):69-70.

[11] 郭倩玲,張慧卿,伊雷.MOOC支撐下的研究生文獻檢索課混合式教學模式[J].圖書館學刊,2015,37(10):82-85.

[12] 申繼亮.把握育人方向創新育人模式——解讀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J].基礎教育課程,2015(3):10-12.

[13]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50-58.

[14] 王瑜,王志喬,劉寶林,等.基于協同創新的地質工程人才培養思路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1(72):21-24.

[15] 王春曉.文獻檢索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21,42(6):477-478.

[16] 章思思,朱碧純.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在醫學文獻檢索課程中的應用[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21,51(6):510-513.

[17] 董志濤,方鯤鵬,隋承軍.PBL教學法聯合文獻檢索學習在肝膽外科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33):26-29.

[18] 王鐳,唐志紅,張莉.PBL教學法在醫學文獻檢索課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7):116-117.

[19] 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可回收式熱融鉆具孔壁凍融過程的傳熱規律研究”(42206255);北京市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適應地質行業轉型需求的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202111415002)

第一作者簡介:李亞洲(1993-),男,漢族,甘肅白銀人,博士,講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巖土鉆掘工程。

*通信作者:李冰(1988-),男,漢族,河南濮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巖土鉆掘工程。

猜你喜歡
綜述思政文獻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SEBS改性瀝青綜述
NBA新賽季綜述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