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賦能高校智慧教育生態圈的建設路徑研究

2023-11-05 07:44李萍薛穎
高教學刊 2023年30期
關鍵詞:智慧教學數字化轉型

李萍 薛穎

摘? 要: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高校信息化建設,全面落實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任務,切實提高高等教育教學水平、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新方向。智慧教育開放、共享、交互、協作及泛在的發展需要,亟待建設全方位融合、要素間有機銜接、體系數智化的智慧教育生態圈。遵循“數字化轉型支撐的智慧環境-融合智慧教育教學手段-智慧教育展現模式-培養智慧人才理念”這一“自下而上”的建設思路,構建基礎夯實、內外部融會貫通、自調節的智慧教育生態圈。操作層面,提出以學校等不同主體為基本單元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基礎,以建設智慧學習系統為重點,相互鏈接、區域共享的實現路徑,以迎合高等教育智慧化及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智慧教育生態圈;智慧教學;高校信息化建設;智慧學習系統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0-0016-04

Abstract: Smart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t is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are open, sharing, interaction, collaboration and ubiquity, and it is urgent to build a smart education ecosystem with all-round integration,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and intelligent system. Following the "bottom-up" construction idea of "smart environment supported b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integrated smart education teaching means - smart education display mode - concept of cultivating smart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mart education ecosystem with solid founda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it proposes a realization path based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different subjects such as schools as the basic unit,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s, and linking and sharing among region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lligent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mart Education Ecosystem; intelligent teaching; universit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感染疫情嚴重沖擊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在線教育作為應急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推向前臺。期間在線教育雖暴露出諸多問題,但也標志著中國高等教育正在通過“數字化轉型”重塑包括教學環境在內的教育生態新格局。由此如何迅速適應這一教育變革,以及在此新教育生態圈生成的過程中通過何種路徑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成為高等教育教學領域全新并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通過分析數字化轉型在高校智慧教育中的不斷深化過程,從構建智慧學習環境出發,遵循“新生態智慧校園總體架構”的規范要求,探索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校智慧教育生態圈的構建路徑和實施要點,為教學模式創新和智慧人才培養提供有力的支撐。

一? 文獻綜述

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就是使用數字技術創建新的業務流程、文化和客戶體驗,或是對已有業務流程、文化和客戶體驗的重塑提升,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和市場需求的過程。教育數字化轉型即使用數字技術改變傳統的學習、教學和管理過程。

智慧教育生態圈基于信息生態理論,包括宏觀、微觀兩個層面。微觀是指單一學?;蚰骋唤逃I域的信息生態,如智慧校園生態系統、智慧課堂生態系統、教育信息化資源生態系統建設等。宏觀是指區域或更大范圍的教育信息生態,如區域智慧教育生態系統、泛區域的智慧教育生態圈等。

我國教育領域正在經歷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轉型,數字化轉型為這一階段的創新提供了驅動力,為教育生態的系統性變革賦能。相關學者已經對兩者進行研究:1991年Morton[1]提出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觸發了企業根本性轉變,Schwarzmüller等[2]和De等[3]通過研究說明數字化轉型對工作流程和組織結構變革有重要影響,這表明信息技術帶來的系統化變革將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持續性影響,并掀開價值轉型的起點。中國學者黃榮懷等[4]提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推動教與學全流程、全要素、全領域的數字化,楊宗凱[5]認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智慧教育生態圈的構建路徑而言,祝智庭等[6]將中國哲學中的“道-法-術-器”引入智慧教育理念,從四個層級出發,提出必須從傳統單純以硬件、技術為核心的智能教育建設路徑向融會貫通的智慧教育建設思路轉變?!暗?、法、術、器”即培養智慧人才的教育理念、融合智慧教學手段的教育方法、實踐智慧教學方法的技能素養與信息技術支撐的智慧環境?!捌鳌笔腔A,智慧環境是基礎層,應從智慧硬環境和智慧軟環境兩個方面推進;“術”是技能,智慧素養是技能層,是不同主體與智慧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方法及智慧環境三個層次相融合的展示;“法”是主體對智慧教育方法、智慧環境等的不同應用形式展現;“道”是以培養智慧參與者、智慧教育者、智慧學習者為目的的教育理念。通過構建智慧教育生態圈,客觀上可以實現智慧的技術、教育方法、技能應用與教育理念的有機結合,提升其質量及成效。

二? 智慧教育生態圈體系結構與服務模式

(一)? 智慧教育生態圈生態體系結構

智慧教育生態圈生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知,智慧教育生態圈由信息人、校園信息環境、外部環境和智慧教育教學活動四部分組成。信息人是主體,在系統運行中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包括教師、學生、管理者和保障者。校園信息環境既包括硬件環境、軟件服務環境、應用系統環境和教育信息資源環境等,也包括保障信息化發展的軟環境,如信息化教育理念、網絡化校園文化環境、信息化政策環境和信息化法規環境等。外部信息環境包括兩種類型,一是國家和區域教育系統信息化環境;二是社會各行業、產業信息化環境,包括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社會信息化應用需求、信息化人才需求等。智慧教育教學活動是信息人與信息化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橋梁和載體。系統中不僅重視“技術”在教育信息環境構建中的獨特作用,更關注智慧校園環境下“人”的發展。

(二)? 智慧教育生態圈的運行結構

智慧教育生態圈以“教育為學習服務”和“互聯網平臺思維”為指導,以智慧教育云與智慧校園一體化建設為基礎,按照互聯網化的產品開發與服務模式,匯聚政府、學校、云服務商、資源供應商和第三方認證機構等力量構建與運行。其運行結構如圖2所示。

圖1? 智慧教育生態圈生態體系結構

圖2? 智慧教育生態圈運行結構

(三)? 智慧教育云平臺

智慧教育云平臺是智慧教育生態圈的重要支撐,是以云方式部署和運行的區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是利用云計算技術構建的一個分布式體系架構。主要由:基礎設施層、平臺服務層、應用服務層、終端層和用戶層等組成。該架構通過整合云服務與現有的基礎架構平臺,以實現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統一管理、統一分配、統一部署、統一監控和統一備份的目的。其建設關鍵點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 依據互聯網平臺思維構建智慧教育生態圈

智慧教育生態圈建設的基礎是搭建信息化環境,應通過構建覆蓋學校及其他教育主體的智慧教育云平臺實現。智慧教育云平臺應遵循互聯網平臺思維,本質為多個獨立主體共享、共贏、互利的生態圈。

2? 信息化平臺應授之以“漁”而非“魚”

保證智慧教育云平臺有效應用的關鍵是向師生授之以“漁”而非“魚”。平臺的價值源于師生參與,吸引師生積極參與創造個性化教學空間,由此可以產生大量UGC( 用戶原創內容)資源,促使平臺應用常態化,使平臺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因此,平臺應具有選擇并提供實用性工具的能力。

3? 依托智慧教育云平臺與智慧校園一體化建設智慧教育生態圈

構建智慧教育云平臺需強調學校主體建設地位,須與智慧校園進行整體規劃,統一標準,實施“1+N”的一體化建設策略。即平臺的基礎數據與站群等應一次性構建,1個云平臺與N個學校同時實施,形成“1+N”的建設模式。

4? 深化縱向一體化建設,強化橫向疊加建設

智慧教育云平臺建設應采取“縱向深化、橫向拓展”的原則,首先以教育教學的核心應用為突破口,建設“智慧教學平臺(系統)”、校園一體化管理平臺(系統)等,重視師生客戶端、微課等應用的實用性。進而延展疊加個性化應用,以實現滿足用戶實際應用的目的。

(四)? 智慧教育生態圈的服務模式

智慧教育云平臺服務的對象有機構用戶和個體用戶兩大類,其運行模式包括B2B和B2C。B2B即智慧教育云平臺為機構用戶提供服務,包括平臺租賃、資源存儲與傳輸、機構認證、課程認證、機構內部培訓及增值服務等內容。B2C即智慧教育云平臺為個體用戶提供服務,包括資源檢索、資源下載、資源定制和推送、教學教研、網絡學習、學習測評和教育教學管理等內容。

三? 數字化轉型賦能智慧教育生態圈建設的實施路徑

本文認為建設智慧教育生態圈應錨定培養智慧化人才這一目標,從信息化基礎環境入手,強調培養參與主體的信息化素養,構建最優化智慧教育教學模式,以建設智慧教育云平臺為切入點,敦促多主體的數字化轉型融合,最終形成泛在的良性智慧教育生態圈。具體實施路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明確高校數字化轉型的重點,為智慧教育生態圈建設提供基礎框架

1? 高校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學習空間的優化

學習空間是高校教師與學生開展教學與學習活動的核心場所,涉及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兩方面。物理空間包括不同類型的教室、圖書館等;信息空間指在線教學和學習的場所。物理和信息空間的轉型升級與融合是學習空間發展變革的必然趨勢。

2? 高校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教與學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訴求成為教與學之間的突出問題,為適應這一變化,解決這一核心問題,以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為出發點,通過小組學習的協同知識重構,開展不同班級組合的差異化教學,成為數字技術賦能教與學的關鍵。

3? 高校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提升主體數字能力

高校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推動力是教師教學能力及學生學習能力的數字化提升。教師能力提升是重點,需要從樹立數字技術對教學的支持理念、提升通過數字技術解決重大教學問題的能力、開展數字技術支持的教學活動設計及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四個方面實施。

(二)? 建設智慧校園綜合服務平臺,為學校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保障

智慧教育生態圈的建設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視角開展。宏觀視角主要考慮區域性智慧教育環境的建設與智慧教育生態圈的形成;微觀應以學校為節點,考慮學校內部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構建智慧校園,為智慧教育教學提供環境基礎。

1? 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內容

為教師、學生、行政管理人員等校園主體提供教學、科研、日常管理、公共服務、文化生活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智慧化決策支持服務。這一過程將客觀上實現高校數字化轉型的場景、業務、管理和服務再造。

2? 校園門戶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轉型升級后的智慧校園統一平臺將圍繞學生和教職工的需求、業務、數據和服務四個維度構建智慧綜合服務體系,實現需求驅動業務、業務產生數據、數據匯聚融通及融通提升服務的目的。

3? 搭建智慧學習系統,充分調動智慧教育生態圈優質資源服務教與學

在建設智慧校園綜合服務平臺的基礎上,著重打造新一代智慧學習系統,并充分調動智慧教育生態圈內外部優質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為高校教與學提供服務。以西安財經大學智慧學習系統為例,西安財經大學智慧學習系統涵蓋課程教學視頻、作業與自測題、線上課程討論區、課程Wiki、課程大綱、課程公告、課程進度跟蹤、拓展學習資料和社交網絡分享等基本服務,同時系統具有延展服務的功能。除基礎功能之外,通過圖形化設計、流程化控制和可視化監控,對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多模態內容加以管理,形成知識圖譜,實現教與學的過程數據的采集、加工及分析,繪制教師教學畫像和學生學習行為畫像,為教師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授課效率提供方向,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實現教與學兩端智慧化。

其功能模塊如圖3所示。

四? 結束語

本文從數字化轉型與智慧教育生態圈的概念與關系出發,探討了高校依托數字化轉型構建智慧教育生態圈的建設思路,并在分析智慧教育生態圈生態體系結構、實際運行結構的基礎上,從明確高校智慧化轉型重點、以建設智慧校園綜合服務平臺及智慧學習系統三個視角對實現路徑進行具體說明,其中對西安財經大學在建設過程中的經驗進行了總結,以供具有相同背景的高校借鑒。通過分析,本文認為數字化轉型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大勢所趨,智慧教育生態圈是其發展的必然結果,只有整合內外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形成良性的智慧教育生態圈體系結構和運行結構,才能保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 MORTON M S. The corporation of the 1990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 SCHWARZMULLER T, BROSI P, DUMAN D, et al. How doe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ffect organizations? Key themes of change in work design and leadership [J].Management Revue,2018,29(2):114-138.

[3] DE M E F, HARCOURT R R. Companies must adapt to the Internet to survive [J].The CPA Journal,2004,74(4):9.

[4] 黃榮懷,楊俊鋒.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與實施路徑[N].中國教育報,2022-04-06(04).

[5] 楊宗凱.教育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趨勢[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789458818466002&wfr=spider&for=pc.

[6] 祝智庭,彭紅超,雷云鶴.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實踐路徑[J].開放教育研究,2018(4):13-24.

基金項目:2021年度陜西本科和高等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攻關項目)“依托新生態智慧校園平臺的財經類高校智慧學習系統建設研究”(21BG039);2023年西安財經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學生為中心’的深度混合學習設計模型構建研究——以《網絡營銷》課程為例”(23xcj030)

第一作者簡介:李萍(1968-),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經濟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統計理論及應用的專業教育以及智慧教育。

*通信作者:薛穎(1978-),女,漢族,陜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專業教育及智慧教育。

猜你喜歡
智慧教學數字化轉型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從百度“神燈搜索”看課堂教育教學的變革
基于智慧教學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與互動系統設計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探討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智慧教學
從微信公眾號看紙媒數字化轉型
傳統雜志的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
課程智慧教學實踐研究
用智慧的導入叩開英語課堂之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