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遺產價值認知的過程與思考

2023-11-09 07:38陳耀華秦芳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景邁山文化景觀

陳耀華 秦芳

摘? 要:基于遺產價值認知的建構性質,文章通過分析2012年以來景邁山古茶林申遺文本內容的變化,提出景邁山遺產價值的認知和思考是一個不斷趨于完善和深化的過程。這其中既體現出國際權威話語體系對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及真實性、完整性的建構,也包括國家性、民族性和地方性視角對遺產價值內涵的文化自信反饋,具體反映在遺產名稱、遺產要素、遺產范圍、突出普遍價值及真實性完整性等內容上。遺產價值描述的歷次修訂充分展現了對景邁山遺產資源特征認識的不斷深入,同時彰顯了我國30余年來在遺產申報、保護與管理工作中逐漸顯現的文化自信,也對我國未來遺產申報的價值認知與建構具有啟示意義。

關鍵詞: 價值認知;遺產價值;文化景觀;景邁山;古茶林

中圖分類號:G122? ? ? ?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90/j.cnki.issn2096-698X.2023.05.003-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e nature of heritage value cogni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the content of each version of the nomination file of Old Tea Forests of the Jingmai Mountain since 2012, and proposed that the recogni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heritage value of Jingmai Mountain is a continuously improving and deepening process. This not only refl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world heritage as outl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uthoritative discourse system, but also includes cultural confidence feedback on the connotation of heritage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ational, ethnic,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name, elements, boundary,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heritage. The successive revisions of the heritage value description fully demonstrate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ngmai Mountain heritage, and manifest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that has gradually emerged in Chinas heritage nomination,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t also sets an example for the value recogn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future heritage nomination in China.

Keywords: value cognition;heritage value;cultural landscape;Jingmai Mountain;Old Tea Forests

價值是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核心問題,然而世界遺產的價值認知具有一定的建構性質[1]。價值認知和建構體現出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利用中的不同話語體系。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以下簡稱“景邁山古茶林”)自2012年開展申遺工作以來,10余年間對遺產價值認知經歷了長期研究、向地方學習并不斷思考的過程。從遺產名稱到遺產要素,再到遺產標準,都經歷了若干次修改與變化,每一次修改都代表著對遺產價值認知的更進一步思考和深化。這既包括從國際權威話語體系下對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及真實性、完整性的建構,也包括了從國家性、民族性和地方性視角對遺產價值體現出的文化自信反饋。

1? ?國際權威話語角度對“突出普遍價值”及真實性、完整性的建構

關于世界遺產真實性(authenticity)、完整性(integrity)的表述最早源于《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即《威尼斯憲章》(1964年)),它樹立了后續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遺產保護的基本價值理念,并陸續在《奈良真實性文件》(1994年)、《圣安東尼奧宣言》(1996年)、《會安草案》(2005年)及多個版本的《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操作指南》)等一系列國際文件中不斷完善與強化。

1972年,《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誕生,其中強調了世界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恫僮髦改稀罚?021年)認為:“突出普遍價值指罕見的、超越了國家界限的、對全人類的現在和未來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義的文化和/或自然價值”①。具體表現為世界遺產的價值標準,就文化遺產而言,應當符合標準(i)至標準(vi)的至少一條。突出普遍價值和真實性、完整性因此成為描述遺產價值的重要標準。

在國際權威話語體系要求與約束下,景邁山遺產價值認知深化具體體現在遺產名稱的修訂,遺產要素的完善,遺產范圍的拓展及“突出普遍價值”和真實性、完整性的建構4個方面。

1.1? ?遺產名稱的修訂

由于全球多數茶葉種植均以“茶園”形式展開,因此在2012年第一版申遺文本中,依照常規,申遺工作小組②(以下簡稱“工作組”)將遺產命名為“景邁山古茶園”,并將其描述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③。隨著對遺產價值特征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工作組逐漸認識到:景邁山是“林”,而非“園”,它不同于一般的臺地茶園,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生態群落結構蘊含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了更準確地體現出遺產特征,在2014年3月的申遺文本中將遺產名稱正式更名為“古茶林”,這是對遺產價值特征認識的一次顯著深化④。隨后,在2015年的申遺文本中,強調了景邁山古茶林中的“古”和“林”是它區別于世界其他茶園的最大外觀特征,而其蘊含的獨特的生態系統和文化系統至今仍舊充滿活力,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智慧對當今世界的發展仍具有很好的啟示意義,因此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⑤。2015—2020年間,對景邁山遺產名稱仍有3處較大調整:第一,關于名稱中是否要強調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紤]到遺產名稱是對價值主題做精煉、準確、清晰的概括,而“景邁山古茶林”這個項目的重點并不僅僅是古茶林本身,而是文化與茶林的交融以及人與自然的互動而形成的整體景觀,因此在2019年確定將“文化景觀”納入遺產名稱,即為“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⑥。第二,對是否需要強調“古”的含義存有分歧,尤其是對應的“古茶林”英文名稱翻譯也陸續經歷了“ancient”和“old”及“forest”和“forests”之爭。由于“old”一詞更好地指代景邁山古茶林傳統林下茶種植方式,而非茶樹的古老;“forests”更準確地表達了5片古茶林的遺產特征;因此隨后對“古茶林”一直采用“Old Tea Forests”的翻譯。第三是關于“景邁山”的翻譯。即“Jingmaishan Mountain”和“Jingmai Mountain”翻譯之爭。經多次討論,由于“Jingmai Mountain”避免了“shan”和“Mountain”的重復表意,最終采用“Jingmai Mountain”的翻譯內容(表1)。

1.2? ?遺產要素的完善

與此同時,遺產要素的選擇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更新完善的過程。2012年第一版申遺文本中的遺產要素包括古茶園、古村落及古茶園周邊的森林⑦。具體而言,古茶園包括景邁大平掌、糯崗、芒埂—勐本、芒景、翁基5片古茶園。古村落包括惠民鎮下轄的景邁與芒景2個行政村及其所含的8個自然村,具體包括景邁村的景邁大寨、糯崗、芒埂、勐本及芒景村的芒景上寨、芒景下寨、翁基和芒洪(圖1)。

在2014年的申遺文本中,將位于景邁山古茶林核心地帶的2個自然村加入遺產要素村寨,分別為景邁村的老酒房和芒景村的翁洼⑧,遺產要素內容更趨于完整(圖2)。

隨著工作組對遺產價值認識的不斷深化,到了2015年,考慮到老酒房作為漢族村寨,其發展歷史(較晚)、村落風貌及人地關系與布朗族和傣族區別較大,因此未將其列入遺產要素,明確遺產要素包括9個傳統村落和古茶林(圖3),并強調了古茶林的獨特、古老、生態、智慧、活力特征。同時,首次提出關于現代茶園的描述,即:“現代茶園是人們對茶林生態演化的認識過程,也進一步彰顯了古茶林杰出的生態智慧和可持續的生命力”⑨。并在2016年的申遺文本中進一步將現代茶園和茶文化明確為遺產價值的相關要素⑩。2017年版的文本中,將“現代茶園”的表述更改為“生態茶園”?。隨后到2019年,申遺文本中將3片分隔防護林及茶文化、歷史文化納入遺產要素,同時將森林、生態茶園和其他6個村落納入遺產的環境要素?(圖4)。在2020年的文本中,進一步將遺產要素明確為5片古茶林、9個傳統村落以及3片分隔防護林?,從而確定了2022年正式申報文本中的遺產要素構成內容。

1.3? ?遺產范圍的拓展

在早期遺產區范圍的劃定上,遵循將景邁山古茶園的突出遺產要素包含在內的原則,將5片古茶園和8個古村落及古茶園周邊的森林納入申報遺產區范圍內,形成北至糯崗河(糯崗古茶園邊界)、東至景邁村芒埂景秀山脊(芒埂茶園邊界)、南至芒景山山脊末端(芒洪古茶園邊界)、西至芒景村翁洼黑龍地山脊(翁基古茶園邊界)的申報遺產區范圍,面積2 703.07 hm2。緩沖區則包含景邁山古茶園的突出的環境要素與臺地茶景觀,并參照重要的山體、河流、山脊線等景觀格局要素與行政村邊界進行劃定,形成北至南朗河北端芒云山山脊線,東至南朗河東岸,南至芒景村、糯福鄉、勐??h三界交匯處,西至惠民、糯福兩鄉行政邊界(山脊線為參照),面積14 000.21 hm2?(圖1)。

隨后,在2014年的申遺文本中,考慮到惠民鄉與糯福鄉行政邊界因素,將申報遺產范圍進一步拓展至7 167.89 hm2,緩沖區范圍拓展至10 536.61 hm2,總面積達到17 704.50 hm2?(圖2)。

在2020年的申遺文本中(圖5),申報遺產區面積不變,但考慮到西部緩沖區局部離核心區過近,結合地形條件和森林資源的完整性,將原來依據行政界線劃定的緩沖區范圍向西擴大了1 391.24 hm2,即形成11 927.85 hm2的緩沖區面積。該緩沖區絕大部分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邁山古茶園建設控制區范圍內,而極少量不在該控制區范圍內的西側糯福鄉范圍內沒有居民點,但受國家森林、土地等相關法規的管控,總面積達到19 095.74 hm2?(圖5)。這也成為2022年正式文本中的申報遺產區和緩沖區范圍?(表2)。

1.4? ?“突出普遍價值”和真實性、完整性的建構

景邁山遺產價值的突出普遍價值和真實性、完整性的認知也經歷了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2012年第一版申遺文本中對景邁山的價值認定為:“景邁山古茶園是人工栽培型古茶園景觀的杰出代表,是‘中國茶葉始祖樹的重要組成之一,是中國茶文化起源、發展與傳播的重要見證?!惫ぷ鹘M基于當時對景邁山遺產資源特征的分析,提出:“景邁山古茶園文化景觀是農業景觀的杰出典范,具有突出普遍價值”,遺產申報遵循標準(iii)(iv)(v)。其中,標準(iii)體現為:“景邁山古茶園是地區茶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國茶文化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是人與自然互利共生的典范?!睒藴剩╥v)體現為:“景邁山古茶園是茶文化農業景觀的一個杰出代表……展現了各族人民基于茶文化的共同價值觀與社會凝聚力,并對當地村鎮規劃有著重大的影響,至今依然存在。它是該區域內以茶業為基礎的文明形態和文化傳統的傳承和演進的特殊見證,體現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結合的茶文化成果?!睂藴剩╲)的描述為:“景邁山古茶園形成了一套基于尊重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古茶園生態系統。這種森林、茶園混交共生的景觀,以及為保護這種景觀而制定的嚴格的古茶園保護與管理的鄉規民約,是人類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體現出人類文明中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卓越的生態倫理觀,對當今世界生態文明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辈耐庑闻c設計、材料與實體、用途與功能、傳統技術和管理體制、方位與位置、語言與非物質、精神與感覺7組因素對其真實性進行分析,認為“景邁山古茶園的真實性體現在古茶的馴化、栽培并延續至今的傳統技術;古茶園與森林的用途與功能的可持續性;古茶園與森林系統完善的保護管理制度與方法;村寨與世居民族共融的鄉土特征;世居民族的茶文化信仰、習俗的延續性;可驗證的傳統手工藝技能;可印證的口傳文化與口頭藝術形式?!蓖瑫r,由于申報遺產包含了所有表現茶文化景觀演進過程中的突出普遍價值的必要要素;構成提名地價值的景觀要素和地域范圍均是完整的。因此,景邁山古茶園各方面都滿足《操作指南》關于完整性的標準?。

隨后在2014年的申遺文本中,考慮到對標準(iv)的描述與標準(v)存在部分重合,因此刪除了對遺產標準(iv)的描述,并對標準(iii)和(v)重新梳理表述。其中,標準(iii)的描述中強調:古茶林見證了對人類文明具有重要影響的茶葉從野生到人工馴化栽培的發展歷史,并且當地獨特的茶樹栽培和茶葉制作傳統以及衍生出的極其豐富的茶文化世代延續,至今已有1 000多年的歷史,卻依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對標準(v)的描述中具體強調了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開發和垂直利用技術、村鎮建設技術等,是全球原始森林農業開發、人類傳統聚落和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凸顯了千百年來當地住民認識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卓越的生態倫理和生態智慧,對當今世界生態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2015年的申遺文本中,增加了對其遺產標準(vi)的描述,認為:景邁山古茶林見證了人類發現并馴化茶葉這一對人類文明產生重要影響的突出事件,其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茶祖”信仰仍深刻影響著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因此符合遺產價值標準(vi)的要求?。2016年的申遺文本中,仍然保留了關于標準(vi)的描述:提名地是全球種植歷史最悠久并保存完好的大型古茶林,見證了茶葉被人類發現并栽培和大規模種植這一對文明產生重要影響的突出事件,其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茶祖”信仰仍深刻影響著當地居民的價值觀和生產生活?。

然而,在2019年申遺文本中,關于遺產價值是否適用于標準(vi)又產生了分歧。因此,工作組重新評估了標準(vi)的適用性,提名標準由原來的(iii)(v)(vi)改為(iii)和(v)。即,標準(iii):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是世界上古老而獨特的林下茶種植傳統和地域特色茶文化的見證。這種傳統延續1 000多年,依舊保持著原汁原味,且充滿活力,體現了高超的生態智慧,是全球森林農業的典范;標準(v):景邁山森林、茶林、村落融為一體,因地制宜的土地平面圈層景觀和垂直利用方式,以及向心式村寨布局,反映了當地與自然相適配的獨特的宗教-社會-經濟復合系統,表現了中國傳統山地聚落與自然環境完美結合的生存形態,是人地和諧的山地人居環境的杰出范例,對當今全球人類可持續發展仍具有重要啟示意義?。2020年的申遺文本中沿用了標準(iii)和標準(v)的表述?。

2022年的最終版申遺文本中,對于遺產符合標準的建議略作調整。其中,標準(iii)中,除描述林下茶種植傳統外,突出了“世居民族延續至今的社會治理體系,獨特的茶祖信仰、以‘和為核心的當地茶文化”。這些要素實現了人與茶、人與自然的高度精神聯系,保證了這種傳統延續千年并依然充滿活力。同時,在標準(v)中強調了當地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技術是“可持續發展的山地森林農業文化景觀的杰出代表”?,體現出景邁山在遺產價值構成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典型特征。

2? ?國家性角度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樸素生態倫理和智慧

在10余年的遺產申報過程中,遺產價值的描述不僅更貼近于國際權威話語體系下對于價值特征的描述,同時也展現出遺產價值的國家性特征。

在2014年1月的版本中,文本提道:“提名地以超過1 800 hm2的林下古茶園為核心,包含……森林……少數民族傳統村寨和豐富民俗文化等要素,是中國和世界茶園中體現人與自然共同作品最典型的文化景觀。土地垂直利用技術、科學的林下種植技術,以及和環境相協調、與茶文化相適應的村鎮建設技術,造就了獨特的‘人-地-茶-林四位一體的山地景觀,體現了人類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巧妙利用自然的高超智慧,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典范?!睂τ谖覈鴤鹘y人居環境中人與自然和諧的特征已經有所體現。隨后,在2014年3月的申遺文本中,對價值標準(v)的闡釋首次使用了“生態倫理和生態智慧”的表述,即:“凸顯了千百年來當地住民認識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卓越的生態倫理和生態智慧,對當今世界生態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2016年的版本中,對于價值標準(v)的描述中再次提及“生態倫理和生態智慧”“凸顯了千百年來當地住民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卓越的生態倫理和生態智慧,是全球原始森林農業開發、人類傳統聚落和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對當今世界生態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同時特別強調了“古茶林”中的“古”和“林”是景邁山區別于世界其他茶園的最大外觀特征,而其蘊含的獨特生態系統和文化系統至今仍舊充滿活力,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倫理和生態智慧對當今世界的發展仍具有很好的啟示意義,因此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

2019年的版本中,對于“生態倫理和生態智慧”的表述則不僅包括古茶林古老的種植歷史、傳統林下茶種植方式及其所形成的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同時還包括傳統村落圍繞神山、茶山而建,向心布局的形式和基于鄉土文化的傳統木構干欄式民居,進一步擴大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人與自然和諧這一生存智慧的應用范疇?。

2020年的申遺文本中,曾12次出現“樸素的生態倫理”和“卓越的生態智慧”字樣。尤其是在標準(iii)的闡述中有這樣的表述:“景邁山古茶林是全球古老而獨特的林下茶種植傳統的杰出代表,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倫理和智慧,是人類早期茶種植模式的活化石?!蓖怀隽斯挪枇秩伺c自然和諧的種植技術?。

2022年最終版申遺文本中的“突出普遍價值聲明草案”,特別強調:“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的樸素生態倫理和智慧,對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和多文化并存具有啟示意義”???梢?,我國傳統人地和諧的遺產特征在不斷得到認識上的深化。

3? ?民族性角度體現出茶祖祭祀、自然山川崇拜等傳統信仰與習俗

與此同時,申遺文本在各個版本中對于民族性的傳統信仰與習俗的認識也不斷強化。如,在2012年第一版申遺文本中,僅對茶文化與信仰體系、生產生活、文學藝術和民族語言的關聯進行了梳理?(圖6)。2014年的版本中則強調了民族信仰、民俗傳統及鄉規民約均成為見證茶文化發展不可缺失的重要非物質遺產?。2015年的申遺文本中,首次將“茶文化”具體化為生產文化、生活文化與精神文化。強調景邁山茶文化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演繹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之道;增強了人與人的感情和友誼;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發展。這種以“和”為核心的茶文化,確立了景邁山有別于國際和國內其他茶文化的獨特的身份辨識性?。2017年申遺文本將“茶文化”進一步提煉為豐富的、獨特的、魅力的茶文化?。2019年申遺文本則特別強調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深刻影響著世居民族的價值觀念和生產生活。景邁茶已成為民族身份的符號,同時也作為景邁人集體認同的身份象征?。2020年的申遺文本中,在標準(v)的闡述中提道:“景邁山茶文化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宣傳了樸素的生態倫理,塑造了和諧的民族性格,強化了自覺的茶林保護”?。同時對祭祀山神、茶祖崇拜進行了相應的特征描述。在2022年的最終版申遺文本中,再次強調了“茶祖和茶神崇拜,是景邁山獨特的宗教祭祀,對景邁山古茶林景觀的維系和文化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梢?,各個版本的申遺文本對當地茶文化、茶祖祭祀等傳統信仰、習俗的研究內涵與深度逐漸得到升華。

4? ?地方性角度體現出部落-政府-宗教三方協管的社會治理體系/傳統治理機制

20世紀90年代以后,世界遺產保護的官方話語逐漸轉向地方化,體現在澳大利亞的《巴拉憲章》和日本的《奈良真實性文件》的陸續誕生。遺產保護話語強調從各自民族和社會文化出發,尊重文化多樣性,同時突出社區原則,強調保護社區歷史與文化環境更有利于建立當地居民的地方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保護的內容開始從物質遺產要素逐漸擴大到包括歷史文化傳統、生活方式與傳統習俗在內的社會系統。從2014—2022年多個版本的文本內容中,可以展現出遺產價值認知和建構中地方性視角的逐漸顯現?。

在2014年的申遺文本中,基于地方性的保護機制描述仍然局限于“古茶林”范圍內,如:“遺產區內的古茶林發展至今仍保持著其獨特的空間種植方式和保護機制。具體保護機制則是在古茶林四周設立森林防護圈,布朗族稱為防火林,任何人不得在林內隨意砍伐。防護圈內只能種植茶,不可栽種其他糧食作物”?。

到了2019年的版本中,則開始強調當地的宗教信仰作為一種樸素的生態倫理以及鄉規民約中對于古茶林的傳統保護機制與約束內容?。

在2020年的申遺文本中,已經開始闡述“景邁山世居民族具有獨特的社會治理體系”,并提出了頭人、宗教首領、鄉規民約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2022年的最終版申遺文本中,明確提出:景邁山社會治理體系是由“世居民族實行政府-部落-宗教‘三方協管的社會治理體系”,并在標準(iii)的闡述中特別提道:“世居民族延續至今的社會治理體系……實現了人與茶、人與自然的高度精神聯系,保證了這種傳統延續千年并依然充滿活力?!本唧w展開來看,“政府-部落-宗教三方協管的社會治理體系,極具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和茶祖信仰,締結了人與茶、人與自然的精神聯系并維系了古茶林文化景觀的千年傳承”?。

5? ?結論與思考

景邁山遺產價值認知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與深入的過程。從我國當前中華傳統文化振興的基準點出發,多個角度充分挖掘景邁山遺產價值特點,其中既包括從國際權威話語對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及真實性、完整性的建構,也包括從國家、民族和地方性角度闡述遺產價值特征和構成要素,充分展現了景邁山遺產資源特征,同時彰顯了我國30余年來在遺產申報、保護與管理工作中逐漸顯現的文化自信,對我國未來遺產申報的價值認知與建構具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致謝:感謝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王珂欣、裴宇馨同學對插圖的整理和改繪工作。)

作者簡介(通信作者):陳耀華(1966—),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風景區規劃與世界遺產研究。

E-mail: chenyh@urban.pku.edu.cn.

①? ?原文: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means cultural and/or natural significance which is so exceptional as to transcend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to be of common importance for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of all humanity.

②? ?2011年,普洱市文化局委托北京大學陳耀華教授團隊負責編制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遺產文本并指導申遺工作。

③?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2年)》。

④?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4年)》第1-166頁。

⑤?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5年)》第173頁。

⑥?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9年)》第1頁。

⑦?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2年)》。

⑧?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4年)》第2頁。

⑨?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5年)》第86頁。

⑩?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6年》第85-101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7年)》第82-83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9年)》第79-81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0年)》第1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2年)》。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4年)》第9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0年)》第16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2年)》第1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2年)》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4年)》第83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5年)》第176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6年》第149-150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9年)》第107-114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0年)》第129-137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2年)》第165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4年)》第2-142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6年》第146-149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9年)》第113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0年)》第129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2年)》第208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2年)》。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4年)》第2-166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5年)》第89-102頁。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7年)》第101-102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9年)》第109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0年)》第136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2年)》第52頁。

?? ?內容來自2014版、2015版、2016版、2017版、2019版、2020版和2022版申遺文本。

??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4年)》第145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19年)》第113-114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0年)》第136-141頁。

?? ?《普洱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文本(2022年)》第48,163,208頁

參考文獻

叢桂芹.價值建構與闡釋[D].北京:清華大學,2013:8-14.

猜你喜歡
景邁山文化景觀
品茶養生 千年萬畝古茶林——普洱景邁山
現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觀探究與實踐
黔東南稻作農業文化景觀與糯稻品種的多樣性保護
景邁山景觀資源探索與思考
鄂倫春族文化景觀變遷及對其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的影響
中國茶的朝圣之山 茶旅“心”體驗
景邁山古茶林“申遺”保護發展的思考
景邁山:萬千寵愛于一身
對首爾梨泰院伊斯蘭街道的文化景觀解釋
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變遷中的人地關系和文化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