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科專業中課程思政的構建

2023-11-12 10:40偉,丹,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5期
關鍵詞:工科專業課程思政

原 偉, 王 丹, 張 華

(1.河南工業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2.鄭州商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為適應新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工程教育的改革創新[1],教育部于2016年提出新工科概念,并于2017年2月公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緊接著出現了“復旦共識”“天大共識”“北京指南”新工科三部曲。新工科建設明確了高等院校要積極對標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所在區域經濟、產業的發展和轉型發揮重要作用。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绷暯娇倳浽谌珖逃髸咸貏e強調了教育的要義,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有真才實干,又要有高尚品德?!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指出要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2]。因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成為貫徹落實新工科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高校人才高質量培養的關鍵所在。

一、工科專業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起始于2005 年上海高校進行的以“學科德育”為核心概念的課程改革,通過各高校整合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內容,形成一系列課程思政的探索,如上海大學“大國方略”課程、復旦大學的“治國理政”、上海交通大學推出的“讀懂中國”、同濟大學推出的“中國道路”課程等。這些課程緊扣時代脈搏,回應大學生關切,深受學生喜愛。這些課程均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將思政教育有機整合到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使專業課程與思政理論課程相向而行,產生協同效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有助于學生及時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內化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機構成,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在專業課程中推進課程思政教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要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文學、歷史學、哲學類專業課程,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類專業課程,農學類專業課程,理學、工學類等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重點有所不同。其中,工學類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內容,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3]。在課堂教學中,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教師在知識教授中,將具體專業知識背后蘊含的科學理念、科學精神、認知規律等內容講解給學生。學生“聽名人軼事,思考自我人生”,自然而然地形成思想共鳴。因此,專業課程思政的核心在于教師是否恰當地將德育點適時傳遞給學生,如若不然,則會使思政課程教育顯得生硬割裂,形成思政學習中的“碎片化”“生硬感”。大學專業課程占總學時比例在80%以上,貫穿整個大學時期,覆蓋100%大學生群體。如果專業課程中的育人作用不能很好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不會有所保障。課程思政教育要求專業課程應聚焦育人的價值本源,明確專業教學活動“為了實現什么,應該怎么做”[4-5]。因此,高校教師應積極探索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的教學方法,這對于工科專業教育中構建體系化的課程思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為在工科專業中有效開展思政教育,首先,要充分挖掘工科專業思政教育的特性,結合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其次,作為課堂教學第一負責人的教師要能對思政內容的認知層級有所甄別。結合學習認知理論構建思政內容體系,并在授課過程中完整呈現。學生應以理性思維吸收思政教育內容;最后,結合工科課程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等環節,將嚴整的思政邏輯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將看似無序、碎片化的思政內容與邏輯線清晰的專業課程整合為專業思政教學體系。

二、工科專業思政教育中的理論支撐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本杰明·布盧姆(Benjamin Bloom)于1956 年提出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可以劃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6個層次[6]。2001年,美國著名課程專家安德森和克拉思沃爾等學者一起對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進行完善和補充,打破了既有布盧姆教育目標認知領域單向維度的分類體系,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學目標的二維框架:知識維度和認知過程。知識維度具體指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認知過程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6 個維度[7-8]。其中,記憶、理解屬于認知的低階目標,應用、分析屬于認知的中階目標,評價和創造屬于發展學習者的高階思維目標,需要施教者高度關注并持續探索和完善。二維向度的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為工科專業思政內容的層級構建提供了理論支撐。

低階教學目標著重于知識的學習,中階教學目標著重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高階教學目標著重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工科思政教育內容與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仍然屬于專業教學的范疇,因此,在工科專業課程教學目標設計中,通過布盧姆(Bloom)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對思政內容的教學進行邏輯化、體系化構建,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有機植入思政教育內容。從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6個層級對工科專業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進行融合設計,逐步實現低、中、高階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從不同的認知角度深刻理解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內容。

三、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內容的構建

(一) 城市設計專業及其思政內容

工學類的城市設計專業是一種關注城市規劃布局、城市面貌、城鎮功能,并且尤其關注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門學科。本專業的意義是在人們日常生活與空間場所、多種城市運動與城市形態、自然要素與建成環境之間建立對應與關聯,把場所營造、環境管制、社會公平、經濟活力等多個線索整合在對城市品質和地方特色的創造之中[9-10]。由于城市設計專業學科思維的多元性、研究對象的多樣性、理論知識的龐雜、蘊含文化背景的復雜以及涉及學科內容的多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出現內容越學越多、設計工作量巨大的錯覺,大多數學生學習呈現“虎頭蛇尾”的情況。該專業既具有工科專業類的理性因素,又具有人文學科類的感性因素。因此,城市設計專業教師需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環節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和引導,而這些恰恰是工科思政教育所蘊含的重點內容。為了讓學生系統有效地進行專業學習,需要構建一個與專業學習內容對應的思政教學知識體系。

從布盧姆(Bloom)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和工科思政內涵出發,挖掘專業教育與思政學習的對應關系。

(1)從城市設計知識理論和原理中挖掘,主要培養城市設計能力和知識的多維度構建。思政教育以城市設計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情懷及辯證思維為主,如《考工記》《管子》等典籍中強調的整體觀念,平江府(蘇州市)結合自然人文環境而進行的城區水陸“雙網格”布局等,避免學生因接觸大量西方設計原理而從思想上忽略對傳統人文哲理等內容的汲取。

(2)從城市設計過程和成果中挖掘,主要內容是存量型更新和精細化空間環境設計和優化管理。思政教育主要以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充分理解和掌握科學發展觀為主。

(3)從城市設計優秀案例分析中挖掘,如先進城市設計實踐、舊城更新改造實踐等,通過思政教育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并強化和完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4)科學的探索精神由專業學習中的研究型學習來體現,引導學生構建設計邏輯主線,參與體系化的城市問題調研等。思政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例如,在存量背景下,結合城市文化內涵設計具有特色的城市風貌等。

(二) 城市設計思政內容的體系化建構

通過分析工科專業思政的內涵,挖掘城市設計專業中的思政內容與之對應,結合城市設計教學實踐構建體系化思政教育內容。首先,依據布盧姆(Bloom)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對思政內容進行低階、中階,高階的層級劃分,使思政教學不是單純的內容灌輸,而是讓學生通過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對思政教育形成共鳴和認可。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的認知層次采用特定的授課方式。如,哲學思想類通過講授方式,科學探索精神類通過主題討論、設計成果交流評析等授課方式來實現等。通過前兩步操作形成思政內容認知與授課方式對照(表1)。最后,在授課環節中,結合城市設計教學執行大綱將思政內容認知與授課方式對照表內容融入城市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表2),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融合,在專業教學中整體構建思政內容,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課程思政教育,升華人生價值觀和科學研究觀。

表1 思政內容認知與授課方式對照表

表2 思政教育內容在課程執行大綱中的融合

四、工科專業課程思政中的師生引領

為保證課程思政的有序展開,專業教師需要從課程思政的定位、認知、實踐三個層面來開展課程思政建設。

課程思政的定位層面。教育的價值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思想道德素質是其核心和靈魂。因此,思政教育應強調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的相向同行,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課程思政應在專業課程中重點教授育人的價值內涵,明確專業課程教學活動“為了實現什么目的,而具體怎么去做”。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融合,可在教學各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被學生接受,實現知識技能提升和價值塑造的有機統一,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課程思政的認知層面。教師是教育事業的一線實踐者,是人才培養的推動者。專業課程教師應在專業教學中堅持立德樹人、厚植家國情懷,做好思想引領工作。從思政認知層面來指導專業課程教學,專業課程教師應時刻關注國家發展需要,肩負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真真切切把為國育人作為崇高的教育目標追求,不斷充盈自我的職業榮譽感和認同感,主動將思想政治與專業課程的知識體系進行整合,強化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育人目的,提高課程思政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課程思政的實踐層面。在課程思政的推進中強調人文關懷。學生是專業課程教學的對象,專業教師應維護學生尊嚴、肯定學生價值、滿足學生學習成長成才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況和精神世界。同時,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積極完善課程思政建設的需要,從而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思政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就是適當地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案例,將思想政治教育轉化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動機和興趣,從而實現專業理論與思政實踐的相互融合,實現專業教學與高校育人的有機統一。思政課程的實踐可將課程教學與實際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拉近社會實踐與專業課程間的距離,實現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思政性。

課程思政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職業素養和使命感。為此,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應從主觀能動性、分析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3個方面來領會課程思政的內涵與要求。

主觀能動性是指學生在學習中積極調整自身的學習態度,強化學習中的主動性,適應多元的教學內容與方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前課后的學習任務,開展協作式學習與探究式學習,以契合科學探索精神培養的要求。

分析問題能力則要求學生掌握所學專業知識及人文、歷史、經濟等學科交叉的知識技能,并能應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對一定的素材進行問題分析與評價,形成具有創新性的觀點。

批判性思維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完善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厚植家國情懷,形成問題意識,培養批判性思維,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專業素養,進而理解課程思政中對于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

五、結語

對于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投入的精力與時間最多。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入和強化思政教育內容,既是對目前大學思政教育的審視,也是高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合理運用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將專業課程中蘊涵的思政內容層級化分類,可以使學生合理“吸收”課程思政中的各種“養料”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使教師細致展開思政教學和把控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師通過對課程思政的定位、認知、實踐,要求學生領會思政內涵,促進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有機交融”。這有助于專業教師反思專業教學內容,提升教師的道德修養;有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升主觀能動性,形成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協同效應,助力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達成。

猜你喜歡
工科專業課程思政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思政課“需求側”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