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有效開展小學英語單元復習板塊教學
——以Unit 8 Dolls同課異構復習課為例

2023-11-13 02:18平海燕
英語教師 2023年15期
關鍵詞:繪本語言英語

平海燕

引言

英語學習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落實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教育部 2022)。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Checkout Time板塊作為單元復習板塊,承擔著集單元大成的使命,是落實用英語做事情、體現英語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陣地。然而,部分教師對單元復習板塊重視不夠,將Checkout time板塊作為教材的“邊角料”,綜合板塊復習課堂存在重語言知識的鞏固、輕語言能力培養的傾向,習慣將其簡單設計為填空、聽力、寫作等簡單活動的疊加,或是形式多樣的同類活動的重復,課堂活動呈碎片化、扁平化狀態。

這些問題的核心指向教師在單元復習板塊的教學中缺乏英語學習活動觀,即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理解不到位,很少設計主題意義引領的指向核心素養提升的有效學習活動。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教育部 2022)。

結合在教研活動中所觀摩的兩堂同課異構復習課例進行對比分析與深刻反思,從授課教師復習板塊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入手,探討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復習板塊有效教學策略。

一、教學案例回顧

(一)教學內容

本課時教學內容是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8 Dolls的綜合檢測板塊,教材提供了圖文結合的素材,要求學生能根據圖片和文字提示補全語篇,從而能夠描述不同性別、不同種類的動物外貌。

(二)教學活動描述

教師A的設計:

任務 1:Try to say

教師提供圖片,學生根據提示填入合適的單詞。圖片整合了本單元各個板塊的內容,由Story time的兩個玩偶開始,到Cartoon time的兩個主人公和機器人,再到Rhyme time的手指頭像,通過看圖填詞的活動檢測學生對本單元詞匯 fat、thin、tall、short、big、small、long 等的掌握情況。

任務 2:Finish the three tasks and get the message

教師引出神秘嘉賓,讓學生在完成Magic mirror、I can say、Checkout time 三個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關于神秘嘉賓外貌特征的相關線索。

Magic mirror的活動設計(見圖1)基于任務1,檢測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合理運用詞匯,以單句的形式進行正確表達的能力。

圖1

I can say活動(見圖2)要求學生以多句的方式描述自己所選擇的Doll的外貌特征。

圖2

最后,回歸教材Checkout time板塊內容(見圖3),以完整語篇的形式對Doll進行口頭描述,完成填詞練習。

圖3

任務 3:Read a storybook with Tutu

學生整合在闖關過程中得到的關于神秘嘉賓的相關信息,進行合理推測,猜中神秘嘉賓Tutu;接著,開展“Read a storybook with Tutu”的繪本閱讀活動。繪本文字緊扣本單元核心詞匯和重點句型,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強化本單元語言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悟“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的生活智慧。在閱讀后,教師指導學生對故事人物進行描述,讓他們始終處于用英語做事情的情境中。

教師B的設計:

任務 1:Think and say

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描述本單元新出現的Dolls和動物,讓他們用句式Her/His...is/are...描述。

(1)重溫繪本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

(2)在視頻示范的幫助下學習如何進行信息轉碼,將故事語言“You have...”轉換成“Her...is/are...,She can...She likes...”,并有條理地描述故事人物形象。

(3)小組合作,根據雪球信息,完成對故事中未著筆的Brother Pig的介紹。

任務 3:Learn to write

(1)欣賞三位學生的視頻展示,回答問題“Who’s their favourite?”。

(2)嘗試用團雪球的方式呈現自己最喜歡的dolls、animal friends、friends 或 family members 的相關信息,并口頭描述。

(3)寫下視頻臺詞,同桌交換修改并根據標準評價。

2012年,按照加快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相關要求,上海市水務局組織編制了 《上海市水資源管理系統實施方案》,啟動了新一輪水資源管理系統建設,一是在已有水資源監測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完善信息采集,形成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相適應的水資源監控能力;二是建立市區兩級水資源管理應用系統,進一步增強支撐水資源定量管理和對“三條紅線”執行情況進行考核的能力。

(4)同唱歌曲,升華主題:There’s always love around us.There’s always someone or something for us.

二、課例分析思考

兩堂基于教材Checkout time板塊內容展開的單元復習課,代表了當下兩種典型的單元復習課設計思路,即以情境為主線的串聯教學和以話題為主線的主題教學。在兩堂課上,學生在授課教師的指引下對本單元的語言知識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有效梳理、整合,兩位授課教師都提煉、汲取本單元的文化精華,不同程度地達成了學科育人目標。但從活動設計和學習效果可見,兩位授課教師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解程度不一,在課堂上對核心素養落地側重不一,因此復習課效果有所區別。通過對比分析認為,一堂高效的單元復習課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目標設定聚焦核心素養,促全員參與

聚焦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設定聚焦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即在教學目標中應該“體現活動的情境、活動的內容、活動的表現程度”(章策文 2019)?!敖虒W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行動指南和最終歸屬”,只有令學生明確了“在什么情況下能做什么事,能做到什么程度”(章策文 2019),他們才會自覺全員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促推教學目標的達成。

教師A在課件上向學生呈現的學習目標是這樣表述的:(1)較熟練地說出五官類單詞和形容詞;(2)正確使用 his和 her;(3)正確使用 is和are;(4)簡單描述人和動物特征??梢?,教師A對本堂單元復習課的目標定位側重梳理語言知識和提升語言技能,但“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即學生圍繞某一具體的主題語境,基于不同類型的語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技能獲取、梳理、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深化對語言的理解……”(章策文2019)。顯然,教師A對《課程標準》提倡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理解不到位,導致目標設定僅指向語言技能。

教師B的目標定位則顯現了其對英語學習活動觀更深層的理解:(1)學生能在游戲中運用本單元所學詞匯 big、small、fat、thin、long、short、tall和重點句型His/Her...is/are...簡單描述Dolls的外貌特征;(2)學生能整合繪本故事信息,學習有條理地介紹Bear Mum的特征、外貌、喜好、能力等,能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所提供的信息續篇Pig Brother的內容;(3)學生能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嘗試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favourite ones;(4)學生通過繪本閱讀和聯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關愛。

教師B的學習目標聚焦核心素養,其對教材的解讀已經不局限于Unit 8,而是在整冊教材整體解讀的視域下將本冊教材1、2、3所涉及的表達喜好、擁有、能力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巧妙地整合到本堂課的學習活動中,使復習課變得有層次、有生成、有意義。唯有這樣的學習活動,才能促推學生全員參與。

教師A、B設定的不同教學目標決定了兩位教師課堂的活動路徑及帶領學生到達的終點的不同。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必須從課程標準、學科教材、學情三個方面考慮,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的學科核心素養不應僅成為字面上的口號與要求,而應落實到每一項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中。唯有教師自身深刻領會、理解了英語學習活動觀,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才能自覺地基于主題意義探究設計綜合、關聯的活動,而不是滿足于將活動進行表面的串聯。

(二)活動設計綜合而有側重,促全程參與

兩位授課教師在課堂的第一板塊都設計了用本單元所學語言知識描述玩偶外貌特征的游戲。教師A的游戲中涉及了Story time板塊的男女玩偶、Cartoon time板塊的貓鼠和機器人、Rhyme time板塊的手指人偶;教師B的游戲涉及了Story time板塊的男女玩偶、Fun time板塊的雪人、Checkout time板塊的貓狗。兩位授課教師都綜合了本單元出現的所有玩偶和人物形象,創設情境,為學生搭建了用英語做事情的平臺。

教師A的課堂在此游戲的基礎上不斷變換要求,在看圖用本單元所學形容詞性的詞匯填空訓練的基礎上,通過Magic mirror活動引導學生用本單元重點句型She/He...和Her/His...is/are...進行單句輸出表達,以看圖捕捉信息進行語言輸出的方式提升他們的看說技能,以聽錄音選擇所描述的玩偶的活動提升他們聽的技能,以完成Checkout time板塊填空練習的活動提升他們讀、寫、看的技能。之后,在繪本閱讀中繼續鞏固本單元語言知識,以描述繪本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活動再次提升學生說的技能。

教師B則在描述教材中人物或動物形象的游戲之后進入緊扣本單元主題的繪本故事閱讀。通過對已閱讀的繪本故事的回顧,聚焦故事如何描述動物外貌特征(You have...),整合故事所提供的信息,學習有條理地介紹Bear Mum,根據所提供的信息,介紹Pig Brother,達成以讀促寫的學習目標,并在閱讀、表達的過程中逐步探索本單元主題:There is always love around us。

兩位授課教師所設計的活動都緊扣教學目標,整合多方資源,指向學生的綜合提升。由于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師A側重語言知識梳理和聽、說、讀、看、寫語言技能的綜合提升,設計的學習活動形式多樣但呈扁平化傾向,“指向特定知識的教學導致學生所學知識大多為碎片化形態,難以形成整合性能力”(葛炳芳、印佳歡 2020)。教師B的活動設計則側重以讀促寫,“以主題意義探究為引領,依托語篇,通過活動有機整合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學習策略,使學生在提取、整合、分析、比較、概括、評價語篇意義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結構化知識,建構與發展認知”(王薔 2015),在讀寫過程中探索單元主題意義,促進思維、語言、內容的共同發展,達成核心素養的綜合提升。

兩位授課教師的課堂活動內容都很飽滿,但教師A課堂師生所進行的活動形式多樣、內容重復,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不明顯;活動間缺少邏輯關聯和梯度,學生的思維品質鮮有提升;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太多,不利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形成學習能力。教師A的課堂聽、說、讀、寫面面俱到,卻止于淺表,扁平化的活動設計缺乏思維含量,容易造成學生精神的懈怠。教師B的課堂活動間邏輯關聯較為緊密,先是由教材內容的復習梳理重點語言知識,開展學習理解類活動,繼而引導學生從本單元所學知識視角重新閱讀繪本故事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鼓勵學生帶著新視角重新閱讀的過程就是應用新知勇于實踐的過程。隨著深度閱讀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得以提升。最后,學生在續寫故事中進行遷移創新,體驗用英語做事情的成功體驗。教師B的課堂側重語篇結構的梳理和寫作能力的培養,綜合而有側重,基于學生不斷更新的“最近發展區”設計的活動吸引其全程參與,不斷挑戰自我。

(三)活動實施關聯而有生長,促全身心投入

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學生的現有水平、課時安排等,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刪減。兩位授課教師的單元復習課堂都選用了與本單元語言知識重點關聯緊密的繪本故事作為教學內容補充,但繪本在各自單元復習課堂所起的作用不同,對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的促推力度也不同。

教師A選擇了《可愛的鼠小弟》系列中的一則故事,以跟著神秘嘉賓Tutu去閱讀故事的形式鞏固本單元描述外貌特征的語言知識,并以談論“是否喜歡鼠小弟”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故事主題“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利用所提供的語言“支架”談論故事中的elephant和mouse。該活動形式固然很好,但是將此活動與該課堂任務2的子活動相比,屬于同一層級的技能要求,兩個活動之間相關聯卻無生長。而教師對繪本故事主題的挖掘“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與本單元主題雖有關聯,但不夠緊密。在教師A的課堂上,繪本資源的補充所起的作用局限于變換了語言操練的形式,對于主題意義的探究幫助不大,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憊。

教師B通過對故事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的回顧,幫助學生整合Bear Mum的相關信息,通過皮影戲視頻示范的方式展示如何進行信息轉碼,用本單元所學句式Her/His...is/are...,綜合本冊其他單元所學句式She/He likes...She/He can...,以語篇的形式有條理地介紹Bear Mum。在此基礎上,根據雪球所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介紹Brother Bear,繼而關聯實際生活,以團雪球的思維導圖方式條理清晰地介紹自己的favourite ones。

教師B的以讀促寫的活動鏈設計從基于繪本故事、深入繪本語篇到超越故事關聯生活,為內容而讀,為思維而教,為語言而學(葛炳芳、印佳歡2020),即回顧繪本故事、進行Bear Mum的信息解碼是學習理解類活動,基于繪本故事內容,感知繪本故事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根據雪球所提供的信息,小組合作完成Pig Brother的介紹是應用實踐類學習活動,整合建構所學各個話題的知識,形成有條理、多維度介紹人物或動物形象的能力;關聯學生現實生活,要求其嘗試有條理、多維度地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人、動物或玩偶是遷移創新類活動,遷移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地解決陌生情境中的問題,促進能力向素養轉化。顯然,教師B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解更深刻,所設計的活動層次性和梯度性明顯。在主題意義探究的活動開展中,學生整合語言知識的能力和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技能得到綜合提升,其思維在全身心投入活動中從低階向高階螺旋生長。

結語

單元復習課要引導學生通過層次分明的語言交際活動,了解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對“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和什么語言”表達“什么意思”,以達到“什么目的”,彰顯語言的交際意義,體現其工具性。教師A和教師B均能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活動,但是教師本身對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解程度決定了教學目標是否聚焦核心素養,決定了學習活動的設計是否具有層次性、梯度性和生長性。因此,英語教師應與時俱進,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用心領悟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真旨,從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正確解讀單元教材,把握單元主題意義,基于主題意義整合繪本等資源,聚焦核心素養設定易操作、可檢驗的教學目標,以有梯度、有深度的綜合而有側重的任務引領全體學生在主題意義的探究中體悟英語學習與自身、與生活的關聯,在全過程、全身心地投入中開展真正高效的單元復習板塊教學。

猜你喜歡
繪本語言英語
繪本
繪本
繪本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讀英語
我有我語言
酷酷英語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