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課程學本評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2023-11-13 02:17
英語教師 2023年16期
關鍵詞:學本大學英語大學

戴 華

引言

近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翻轉課堂、自適應學習技術等新技術的興起對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為了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設成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高等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更應將信息化建設落實到課程建設中?,F代信息技術給廣大英語教師提供了應用程序及一系列輔助平臺,這些資源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有效教學并檢驗教學效果,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陸續出現的如課堂派、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工具,極大地方便了一線英語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

雖然信息化技術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目前的網絡平臺測評方式較為單一,評估考核仍是以測試為主的終結性評估,缺乏完善的評估體系,缺少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督和反饋,并不利于其及時調整學習策略與方法。除此之外,這樣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檢測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對其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合作能力與自主學習等因素缺乏相應的形成性評估,而這些方面很難通過最終的成績得到體現,因此對提高其學習效果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逯行、孫立會2014)。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對高校英語課程測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大學英語課程評價涵蓋課程體系的各個環節,應綜合運用各種評價方法與手段,處理好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之間的關系,實現從傳統的‘對課程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向‘促進課程發展的形成性評價’轉變?!保ń逃扛叩葘W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2020)傳統教學評估的弊端已經凸顯,時代呼喚新的教學評價,提倡注重對學習過程的分析和評價?!耙越處煘橹行摹毕颉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的轉變是現代技術下教學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朱涌河2015),對他們的評價也應隨著教學范式的變革有所革新。

一、學本評估理論的內涵與研究現狀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受到廣大教育學者的推崇,而課堂評估歷經兩次變革,一次是以評為學的出現,另一次是從學習評估到以評促學的轉變(Zeng,Huang&Yu et al.2018)。2006 年,卡利斯(Carless)通過對一個為期四年的“以學習為導向”的評估項目的反思,創造了LOA(Learning-Oriented Assessment,學本評估)一詞??ɡ棺畛跽J為學本評估作為一種替代性的評估方法,是由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演變而來的,其框架建立在整合了學習評估、以評促學和以評為學這三種評估方式之上(Zeng,Huang&Yu,et al.2018)。根據卡利斯(2007)的表述,學本評估的內涵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評估任務即學習任務;(2)學生需要參與評估過程,對學習目標及評價標準有更深入的理解;(3)從教師或同伴處獲得及時的適當反饋可作為進一步學習的前饋,從而促進學習。

近年來,隨著學本評估在教學中價值的不斷提升,國內外學者對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學本評估理論有了一些初步探索。國內學者對學本評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發展的歷史、基本原理及理論框架使用方法等方面(如曾文婕、黃甫全2015;陶宇煒、陶依洋 2019)。國外學者近年的研究證實了在TESOL(英語教育)背景下學本評估中反饋的有效性(Gebril&Brown 2019),以及學本評估作為部分傳統測試的替代工具對提升學習者的自我調節能力具有一定的有效性(Wicking 2022)。雖然學本評估的相關研究表明了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前景,但是對其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論介紹和初步運用上。遺憾的是,很少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學本評估建立評估模型,并將其作為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高。因此,教師可對這一理論進行深度剖析,把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建構適合“大學英語”課程的促學評估模型。

二、學本評估視角下的教學觀

顧名思義,學本評估理論將重點放在評估上,通過給學生提供積極協作的學習環境,培養和指導其運用元認知策略,給予其及時的反饋,從而支持其自我指導(Zeng,Huang&Yu,et al.2018)。學本評估的促學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學本評估創造的協作環境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本評估將評估內容和評估標準清晰、明確地展示給學生,協助其學習目標達成,激發其學習動力,從而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曾文婕、黃甫全2015)。第二,有效利用元認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調節學習。學本評估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評估過程,通過自主設置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調整學習節奏,利用反饋信息進行改進,從而將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相關聯(Zeng,Huang&Yu,et al.2018)。因此,學本評估模式包含了一系列元認知工具和機制來幫助學生提升自我認識。第三,教學中的反饋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起決定作用(Carless,Joughin&Liu 2006)。換言之,學本評估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有關學習內容和方式的相關反饋信息,使其利用這些信息實現深度學習和發展元認知能力。

學本評估的促學作用是環環相扣的,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的評估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評估的目的、評估的內容、評估的方法、評估的質量、評估的結果等五個方面出發(曾文婕、黃甫全2015),合理運用三種評估方式(以評為學、學習評估、以評促學),以取得良好的促學效果。此外,學本評估的英語課堂還要將學習的具體責任分配給學生和教師,讓師生共同承擔學習的責任。學生的責任是發展英語技能,成為自主的學習者;教師需要扮演好學習環境的創造者,有效評估的設計者,學生動機、學生投入和學習結果的研究者等角色(曾文婕、黃甫全2015)。教師的核心任務是利用學本評估這個有效工具創造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和參與度的學習環境。

三、信息技術下的“大學英語”課程學本評估模式教學實踐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近年來不少學者對“互聯網+英語教學”進行了相關研究,探索出多種信息技術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逯行和孫立會(2014)建構了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的“三角模型”,通過將傳統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平臺與網絡形成性評估平臺三者有效結合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為了更好地說明信息技術下的學本評估促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價值,下面以重慶某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為例,展示如何運用此模式構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的課堂。該學院“大學英語”系列課程開設四個學期,每周四學時,每學期四學分,主要以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為教材進行課堂教學,其中讀寫課程每兩周六學時,聽說課程每兩周兩學時。在此基礎上,學院教師充分利用現有的平臺資源,如課堂派、Quizlet等平臺和工具,結合學本評估的教學觀,構建了信息技術下的學本評估促學模式(見圖1)。

學本評估促學模式

由于之前的“大學英語”課程評價存在內容單調、手段單一等問題,該學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在各種網絡平臺和移動工具的輔助下,重新構建了評價體系,將評估融入教學全過程,形成了“教、學、考”互動模式,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展示和論證:

(一)評估環境:利用網絡平臺構建創新性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能動性

學本評估特別強調,只有教師構建創新性學習環境,學本評估框架才能得到有效應用(Carless 2007)。創新性學習環境的基本概念框架由四個要素組成:教育者、學習者、內容和資源,這四個要素彼此關聯、相互作用(陳倫菊、金琦欽、盛群力2018)。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構建的教學一體的數字化環境可為創設創新性學習環境提供支持。為了豐富學生的線上學習資源,該學院運用課堂派平臺并根據學生的水平建設了難度不一的數字資源庫(包括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等),解決了其學習資源單一的問題,滿足了其學習的個性化需求。除此之外,在線課堂管理平臺打造的學習空間還有利于保存學習成果,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溝通,有利于開展合作學習、自我導向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活動。這樣,學生可以不受地域和時空的限制進行學習,并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節奏,從而成為積極、自主的學習者。作為引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形成學習動機,積極參與學習評估過程,成為主動建構者。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利用網絡平臺制訂合適且能夠讓學生感興趣的評估任務非常重要。

(二)評估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該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以課堂授課為主,多媒體課堂輔助教學,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工具創新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室、互動白板、U 校園APP、課堂派、Quizlet 等平臺和工具打造智慧課堂,加強過程化教學管理。在課堂上,教師借助在線課堂管理平臺,制訂課程星星卡獎勵機制,通過播放視頻、隨機點名、課堂搶答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體驗感。教師合理選擇與教學內容匹配的多模態資源,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與工具開展課堂互動,實現即時的溝通和分享,使課堂的教與學更自由、更高效。因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增加線上自評、線上互評等評價方式,提升其對自我的認知,使其根據評價進行反思,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模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加大對其學習過程的監督,最終形成科學評價體系。

(三)評估內容: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評估任務,預留個性化評價空間

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評估存在內容、形式單調的問題,導致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往往為了分數而被迫參與評估。在學本評估理論框架中,評價任務就是學習任務。在設計評估任務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讓其明確學習目標和評估標準;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以團隊協作性任務為主,激發其學習熱情,使其主動參與評估任務。學生的參與度高是有效評價的要素之一(陶宇煒、陶依洋2019)。教師結合單元重難點內容,設計相關主題評估內容,提供如角色扮演、情景演練、英語短視頻拍攝、原創英語詩歌等多樣化評估任務,以增強評價的針對性和真實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教學主要采用項目式學習任務,具體形式為學生在課后根據任務要求分小組討論,完成每個單元后的項目作業。項目任務主要考查學生分工合作后的完成情況,任務最終產出不限于報告、論文、視頻等多模態成果。這些任務的設置給不同類型的學生預留了個性化學習空間,不僅考查了他們對英語語言的掌握程度,還促進了其團隊合作、自主探索、思辨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結語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英語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施混合式教育模式。學本評估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指導和促學作用。在學本評估理論的指導和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教師不僅能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和工具監督學生的學習過程,反饋學習信息,優化教學設計和方法,還能給學生創設情境,培養其自主創新和合作探究的精神,最終促進其自學能力的提升。學本評估鼓勵學生參與評估過程,他們可以逐步完成階段式的評估任務,從而達到學習目標,也可以通過收到的反饋反思目前的學習問題,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同時調整學習進度和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動力。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將互聯網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創新大學英語評估模式,可為我國高?!按髮W英語”課程教學提供方法借鑒。

猜你喜歡
學本大學英語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教育尋真
滲透“學本”思想 構建有效課堂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