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已盡而趣方詠

2023-11-20 14:28楊加凱張浩芳
今古文創 2023年42期
關鍵詞:諧趣活法口語

楊加凱 張浩芳

【摘要】詩歌之“趣”屬于中國傳統美學和文論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是文學作品中孕育的高貴品格,更是一種特殊的審美體驗。南宋詩人楊萬里講求“化俗為雅”,以“活法”為詩,在詩歌中繼承先秦及歷代的諧趣詩歌創作傳統,他的詩歌不少以兒童、田園、風物為主要關照對象,以淺近的口語、奇趣的修辭為“諧趣”內涵,字里行間呈現出調笑戲謔、滑稽歡樂的趣味。

【關鍵詞】“活法”;諧趣;口語;想象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42-006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2.021

一、“活法”為詩

自詩歌這種文學體裁誕生以來,其流傳與演變無疑是具有歷史階段性的。經歷了五代以來的綺糜浮艷,在沈佺期、宋之問、陳子昂等人的革新下,詩歌逐漸成為既講平仄和諧,又求韻律鏗然的一代之文學。步入盛唐,詩歌繼續發展,在王昌齡、李白、杜甫的筆下內容愈加豐富,反映了盛唐時期的氣象與風貌。然而詩歌進入宋朝,先是宋初三體片面模仿前人之作,雖有梅堯臣、蘇舜欽、歐陽修的詩文革新,然而宋詩卻不可避免地走入了“格物致知”的說理圈子。如江西詩派的詩作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常襲用前人詩意而略改其詞,崇尚瘦硬風格,常用冷僻典故、稀見的字面,務求爭新出奇。加之反對西昆派講究聲律和辭藻,努力在藝術技巧上進行新的探索,也因此走上了脫離現實的新的形式主義道路。直到詩人楊萬里的出現才真正改變了這一面貌。楊萬里曾言:“予少作有詩千余篇,至紹興壬午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體也。今所存曰《江湖集》者,蓋學后山及半山及唐人者也?!盵1]3258由此可知,楊萬里前期詩學江西詩派,但“學之愈力,作之愈寡”,反倒是放下書本,走到大自然中,則“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1]3260于是楊萬里在頓悟之間(即紹興1162年)將以前所作詩千余首付之一炬,從此詩格為之一變。南宋人論及誠齋體的獨創時,多用“活法”稱之。所謂“活法”,始見于北宋初年胡宿的《又和前人》,詩曰:“詩中活法無多子,眼里知音有風人?!盵2]2104而作為一個詩學概念正式提出來,則首倡于呂本中,其《夏均父集序》云:“學詩當識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備具,而能出于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于規矩也。是道也,蓋有定法而無定法,無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則可以與語活法矣?!盵2]485簡而言之,“活法”即既在詩法之內,又不改弦更張,跳出一定圈子的束縛將詩歌寫得靈活而生動。

楊萬里作詩以“活法”著稱,時人給予楊萬里高度評價。張镃《攜楊秘監詩一編登舟因成二絕》贊曰:“造化精神無盡期,跳騰踔厲即時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詩?!盵2]31642可見,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活法”為詩無疑是詩歌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

二、“諧趣”淵藪

(一)《詩經》“諧趣”的創作傳統

若論及詩歌的“諧趣”發端,自然不是楊萬里的首創。在先秦時期的詩歌創作中就已經流露出“諧趣”的韻味。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記載:“諧者,詥也。從言皆聲?!边@種解釋并不明確,而查及“詥”字條:“詥者,諧也。從言合聲。候合切?!绷钊诉z憾的是《說文解字》的解釋將二字互訓,因此并沒有將“諧”的文學意義解釋清楚。直到劉勰的出現,才真正地將“諧”引入文學評論的范疇。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解釋“諧”字說:“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 皆悅笑也?!盵4]不難發現,“諧”的一個重要意義便是指具有戲謔諧樂的言行,能夠“皆悅笑也”。自從劉勰將“諧”引入到詩歌評論之后,眾多創作者便開始有意或無意識地沿著“諧趣”前進了。然而文學的理論卻往往是和文學內容的產生不太同步的,若論詩歌之“諧趣”,理應追溯到《詩經》之中。不難發現,其中豐富的詩歌內容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況,部分詩作還透露出些許詼諧幽默的成分。如《國風·雞鳴》: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5]

《毛序》在評價此詩時云:“《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比欢睹娦颉返淖髡唠y免會因為個人見解局限或基于政治立場的關系陷入一種強行教化說理的“陷阱”。其實此詩很可能是新婚夫婦早晨的逗趣之作,公雞報曉,妻子催促丈夫早起,然而丈夫卻言:“匪雞之鳴,乃蒼蠅之嗡嗡聲?!睎|方既白,天色早已大亮,妻子催促丈夫早起,然而丈夫卻言:“匪東方之亮,乃月出之光照?!边@首詩的“諧趣”在丈夫和妻子的言語之間便顯露無疑了。在《詩經》中類似的篇目還有很多,一些關于相思懷人、男女戀情之作也流露著濃郁的“諧”趣。比如《鄭風·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5]

該詩寫女子相思而不得,女子內心而大膽的心聲吐露更是讓人忍俊不禁。為何不與我說話呢?都是因為你的緣故,才使得我吃不好睡不香。就連清末文人陳繼揆也在《讀風臆補》云:“若忿,若憾,若謔,若真,情之至也?!盵6]127透過女子的口吻,不難發現詩歌中的“諧趣”是永存的,而且是貼近生活的。倘若全都是枯燥無趣的館閣之風,其樂趣也便蕩然無存了。詩中有“諧趣”的存在,才能夠讓詩歌跨越千年歲月的洗滌,使現時代的讀者依然能感受到《詩經》中蘊含的感人至深的力量。因此可想而知,身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的楊萬里自然而然地受到啟發,其詩歌中的“諧趣”自然也與“諧趣”詩的源頭—— 《詩經》是一脈相承的。

(二)唐宋詩人“諧趣”之作的影響

進入有唐一代,詩歌真正開始成為官方意識形態文學,無論是其創作者數量還是作品數量都是遠遠高于前代的。無論是其創作者數量還是作品數量都是遠遠高于前代的。誕生了如李白、杜甫、杜牧等一大批詩人,這些詩人的創作無疑成為后世詩人效仿的對象。楊萬里在其詩作《望謝家青山太白墓二首》言:“阿眺青山自一村,州民歲歲與招魂。六朝陵墓今安在,只有詩仙月下墳?!盵7]此詩作為憑吊之作,不可避免地有點悲涼之感,但字里行間卻并無半點晦澀難懂之意,反而在憑吊中看出楊萬里對李白的推崇和仰慕。試看楊萬里詩《醉吟二首》:

三春草草眼中過,未抵三冬樂事多。燭焰雙了紅再合,酒花半蕾碧千波。

孤寒霜月儂相似,跌宕雪風誰奈何。道是閑人沒動績,一枝樵斧一漁蘘。[7]

該詩與李白詩《春日醉起言志》頗為相似,李白在詩中寫一個濃濃春日酒后醒來,只見“一鳥花間鳴”。他打趣地“借問此何時”,似在自問又似問鳥,醒酒的李白忽然驚醒,原來時令已到春日,你看那吹拂的春風不恰似在和流鶯對話嗎?李白的浪漫與飄逸幾乎是空前絕后的,無數后代詩人模仿李白而不得,然而論及詩中的“諧趣”成分,卻被后世詩人楊萬里所繼承。如方才提到的《醉吟二首》就是如此,詩人閑暇飲酒,杯中的酒水泛起成為半點含苞待放的花蕾,接著用夸張和比喻的口吻將酒水比作江海的波濤,不光如此,還是“碧波、千浪”。再言周圍的環境,楊萬里并沒有覺得孤單寂寞,自己能夠融入自然與寒霜孤月相伴,就是在寒冷的雪風中也是頗有趣味的。詩作寥寥數語便勾勒出這樣一番情景,其詩作的“諧趣”便可見一斑了。此外,《全唐詩》更有“諧謔”詩四卷,近兩百多首作品中還有如韓愈等人的詩作。韓愈自述其詩作的創作動機時說:“舒憂娛悲,雜以瑰怪之言、時俗之好,所以諷于口而聽于耳也?!笨梢?,韓愈的詩歌創作往往呈現出諧樂的游戲旨趣。如韓愈《落齒》一詩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濃郁的趣味,詩曰: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齒。俄然落六七,落勢殊未已。馀存皆動搖,盡落應始止。

憶初落一時,但念豁可恥。及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每一將落時,懔懔恒在己。

落牙本是常見,自然無甚稀奇,甚至還有點丑陋,韓愈以此入詩,本是就具有調侃、諧趣之味道,韓愈以清新流利的筆觸將落牙后的不便寫得趣味橫生,并且能夠在落牙的歷程中知生死,更是讓人忍俊不禁。與韓愈相比,楊萬里的創作中也有類似的詩篇,如《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觴》:

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領取青天并入來,和月和天都蘸濕。

天既愛酒自古傳,月不解飲真浪言。舉杯將月一口吞,舉頭見月猶在天。

老夫大笑問客道,月是一團還兩團。酒入詩腸風火發,月入詩腸冰雪潑。

一杯未盡詩已成,誦詩向天天亦驚。焉知萬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團月。[7]

好友相聚,月下傳觴,舉杯對明月本就是充滿“諧趣”的詩作,詩人飲酒,月比詩人心更急,酒水還未落入杯中,而月早已經急不可耐地進入了。滿飲此杯,將酒和月一起吞下更是妙不可言,“諧趣”橫生。

總的來說,楊萬里詩歌之“諧趣”既與中國古典詩歌“諧趣”的創作傳統有關,同時也受到歷代特別是唐代詩人“諧趣”之作的影響。

三、“諧趣”內涵

(一)淺近的語言

文學評論家從很早開始就將“辭淺會俗”作為“諧趣”詩的評價標準之一,到了宋代文人的創作期間,他們也是多把俚言俗語是否入詩作為“諧趣”詩的參考要素,如陶谷《清異錄》載:“晉出帝不善詩,時為徘諧語”,《詠天》詩曰:“高平上監碧翁翁?!盵12]15碧翁翁為何物?初加思索便知是青天,因為天即是青碧色的,將青天說成碧翁翁,這便是俗語的一種。此外張表臣也云:“又戲作徘諧體二者,純用方語也?!?不光如此,在詩歌的發展過程中,宋代詩歌更是發展到了一個空前的地步,其創作數量是十分巨大的。但宋代人作詩常常會陷入“世間好語言,已被老杜道盡。世間俗語言,已被樂天道盡”的幾近無詩可寫的地步。詩歌在宋朝卻因為黃庭堅、楊萬里等人的出現而產生新的內涵。在這種情況下宋詩“以俗為雅”作為自己革新的口號,將淺近通俗語言或方言入詩,打破唐代以來詩歌用語日趨模式化的陳陳相因,常常成為宋人一種自覺的追求。事實上,也只有使用淺俗易懂的詞語,才能快速達到令人解頤發笑的效果。楊萬里曾言:“詩固有以俗為雅,然亦須曾經前輩取熔,乃可因承爾,如李之“耐可”,杜之“遮莫”,唐人“里許”“若個”之類是也?!盵1](《答盧誼伯詩》)在這段話中詩人雖然表示要繼承前人創作經驗,在楊萬里的實際創作中,確實在很多作品中表現其自鑄新詞的勇氣。如《雨夜》一詩:

歲晚能無感,詩成只獨哦。螢光寒欲淡,秋雨暮偏多。

伴老貧無恙,留愁酒肯麼。吟蟲將落葉,為我拍還歌。[7]

此詩記錄詩人雨夜的內心感想,既是深秋年光將晚,又怎能不發出時光易逝的感嘆?然而雖是悲秋之作,卻在用字造詞上顯得與眾不同?!傲舫罹瓶厦础彼坪踉谡f解酒真能消愁嗎,疑問語氣虛詞的使用更添詩歌一份諧趣。而且,如用“個般”代替“這般”,用“些”表示輕微、事物程度很輕的意義。

《薌林五十詠·退齋》:“爭進千歧捷,辭榮一著難。生龜教脫殼,試作個般看?!盵7]

《初秋行圃》:“今年六月不勝涼,七月炎蒸不可當。一陣秋風初過雨,個般天氣好燒香?!盵7]

寥寥四句之中并無半點晦澀難懂,反而具有清新流利的感覺。還有如《午熱登多稼亭五首其一》:“矮屋炎天不可居,高亭爽氣亦元無。小風不被蟬餐卻,合有些涼到老夫?!盵7]《秋暑午睡起汲泉洗面》:“大桶雙擔新井花,松盆滿瀉莫留些。剌頭蘸入松盆底,不是清涼第二家?!盵7]“些”字表示一些、稍微的意思,曾在唐人小說和詩作中大量出現,而將其化用詩歌之中反而為詩歌更添加一分 “諧趣”。

(二)奇趣的修辭

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雖然能夠在平仄諧和中蘊含著感人至深的力量,能夠在頓挫抑揚之間展現高昂充沛的氣勢,然而它卻不能像散文那般自由地表情達意,在鋪敘方面也受到諸多限制。因此古詩詞注重凝練和簡約之美,這就不得不采用一些修辭手法來彌補詩歌的不足。[9]縱觀楊萬里筆下的四千多首詩作,幾乎每一首都運用到修辭手法,尤其是比喻、擬人及夸張手法,使清新與活潑的“誠齋體”更添一分“諧趣”。試看《玉山道中》:

村北村南水響齊,巷頭巷尾樹陰低。青山自負無塵色,盡日殷勤照碧溪。[7]

這是詩人再次出仕時,途經江西上饒境內的懷玉山所作。前兩句全無半點晦澀,以鋪敘的手法勾勒出村中的夏日景色。次二句則筆鋒一轉,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青山的揣摩:青山很高傲自負地矗立岸邊,原因是它全身碧綠,姿態優雅,全無半點凡塵的顏色。而青山倒映水中本是光的反射,屬于極為自然的現象,而楊萬里卻說是青山自負“殷勤”照碧溪了?!罢铡薄耙笄凇比謱⑶嗌降淖载摽坍嫷昧芾毂M致。還有如《檄風伯》一詩更為絕妙:

峭壁呀呀虎擘口,惡灘洶洶雷出吼。泝流更著打頭風,如撐鐵船上牛斗。

風伯勸爾一杯酒,何須惡劇驚詩叟。端能為我霽威否?岸柳掉頭荻搖手。[7]

此詩從題目看本身就具有非凡的“諧趣”,風本是自然而生的,又有什么神的主宰呢?而楊萬里以想象入詩,頗有趣味的為風寫了一篇討檄的文書。再言首句中“呀呀”“洶洶”兩組疊音詞運用得更為巧妙?!啊窖健?,張口貌;‘洶洶’,波浪駭人的樣子;‘吼’,大聲鳴叫?!盵7]頸聯一句是詩人對風的勸告,然而風卻沒有回答,相反岸邊的柳、荻直“搖手”表示風的“任性”,依舊不肯聽詩人的話、不喝詩人的酒。周汝昌評價道:“如此寫來絕妙!”除山水景物自然外,楊萬里的以田園和兒童為主要寫作對象的詩歌也是充滿詼諧且幽默的趣味的。

四、結語

明末清初學者吳之振在《宋詩鈔·誠齋詩鈔小序》言:“不笑不足以為誠齋之詩?!弊鳛槟纤沃信d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其初學江西詩派,而后以“活法”為詩,在清新流利的山水詩、田園詩的描寫中顯示出無窮的“諧趣”。

參考文獻:

[1](宋)楊萬里.楊萬里集箋校[M].北京:中華書局,

2007.

[2]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

1983.

[4]華東方.童心的回歸——論楊萬里的諧趣詩[J].運城學院學報,2008,(6).

[5]魯洪生.詩經集校集注集評[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5.

[6]李山.解讀詩經[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

127-128.

[7]周汝昌.楊萬里選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8]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9]羅文.楊萬里山水詩畫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

2018.

[10]米寧.民國詩話中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接受研究[D].山西大學,2020.

[11]周斌.宋代俳諧詩研究[D].浙江大學,2016.

[12]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宋筆記第一編[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楊加凱,男,漢族,甘肅蘭州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張浩芳,女,漢族,寧夏中寧人,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猜你喜歡
諧趣活法口語
派對尤物
換一種活法活吧
酒中的口語詩
把孤獨變成一種活法(組詩)
提高口語Level 讓你語出驚人
活法好,才活得好
口語對對碰
換個想法,換個活法——評《人生是拆不完的禮物》
幽默諧趣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備搭車口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