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河灣》的家族“秘史”、時代“病癥”與精神“藥方”

2023-11-22 22:16叢新強
百家評論 2023年5期
關鍵詞:河灣家族史精神

叢新強

內容提要:張煒的長篇小說《河灣》重新講述半島歷史、半島故事和半島人的生存,融家族苦難史、時代變遷史、個人精神史于一體。主人公洛珈和傅亦銜都面對著家族所遭遇的巨大“冤屈”,并爭取著屬于自己的絕對“申訴”;與此同時,無孔不入的“厭倦癥”、“胃口太大”的“急躁癥”、疏而不漏的“網絡癥”又嚴重侵襲著時代生活;一路走來的世俗之愛和精神之愛都不可靠,回歸萬物自然的“河灣”才能確立生命的依靠。究其根本,《河灣》自始至終關注著所謂“異人”和如何居于“潮流之上”的核心命題。

關鍵詞:《河灣》 家族史 “厭倦”癥 “河灣”精神

“人這一輩子就像一條河,到時候就得拐彎?!盿張煒的長篇小說《河灣》在半島歷史、半島故事和半島人的書寫中,重新揭示家族“秘史”,敏銳表現時代“病癥”,竭力探尋精神“藥方”。從愛情到家族,貫注著綿延不絕的“冤屈”與“申訴”;從歷史到現實,呈現著“厭倦”“急躁”與“網絡”時代的病癥;從愛的依靠到自然的回歸,顯示出“愛”的不可靠與“河灣”精神的重建。這部作品提供了獨特的創作肌理、歷史之問、時代之思和信念之辨,代表了張煒創作的新探索、新高度和新境界。

一、“冤屈”與“申訴”的家族“秘史”

《河灣》從“訪高圖”及其“怪人”“異人”等“高人”的獨特生活狀態寫起,從主人公傅亦銜和洛珈的隱而不彰的婚姻關系入手,切入愛情與家族的牽連和糾葛,并重新展開對于家族“秘史”的敘事?!瓣P于家世,那些痛楚的歲月,只能如數堆積在原處?!宦繁疾ㄖ链?,所有的屈辱和遭遇,只不過為了有一天能夠對心愛的人從頭訴說?!眀對于洛珈和傅亦銜而言,雙方都面對著家族所遭遇的巨大“冤屈”,并爭取著屬于自己的絕對“申訴”。

作為傅亦銜至親至愛的戀人和愛人的洛珈,本身就是謎一樣的存在,之所以如此的一個重要原因顯然來源于洛珈的家族“秘史”。洛珈出身紳士世家,一個血腥之夜改變了家族的命運;而殺人如麻的匪兵卻走向了歸順之路,致使“區長”陷入極大的痛苦?!皡^長”特別清楚那支土匪在半島上打家劫舍、欺辱百姓、奸淫擄掠的種種惡行,所以他要為紳士的女兒寫出長長的申訴書,并呼吁釋放清白無辜的女子,“她身負沉冤,她深遭不幸,她有功且有大用”。c由于不斷地進行申訴,雙方被作為“多余的人”;由于相濡以沫,雙方最終也走到一起。本來擁有革命前途的“區長”,因此而被逐出城區,成為郊區老師。他繼續申訴,無非證明一點:“紳士一家是無辜的、有功的、善良的,而被那支土匪隊伍殘害的一家人、任何人,不僅無罪而且應該得到保護?!眃然而,辯護的證據越有力越有效,受到的懲罰越嚴酷越多樣。他們被監管,掃大街、搬垃圾、修破廟、住窩棚。無論什么處境,一直寫那份永遠不可能完成的申訴書,直到不在人世的那一天。這是洛珈的冤屈的身世。開明有功的外祖父母和年幼的舅舅遭遇匪兵的殺害,父母遭遇不公正的對待,申訴不止的父親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一切都郁積于洛珈的內心深處。而制造“冤屈”和“不義”的肇始者,卻搖身變為“歸順”和“正義”的革命者。繼續申訴的使命仿佛天然地落在洛珈這里,而且已經變得更加艱難。

承接著父親的西西弗斯式的生命“申訴”,洛珈的尋根究底式的邏輯“申訴”發生在她和不無情感的繼父之間。盡管位高權重的繼父對自己和母親的保護與關心不容置疑,但洛珈的“申訴”仍然沒有停止,并逐步把造成“冤屈”的源頭和對象指向繼父本身。當年繼父參加的游擊隊伍在混亂的戰爭中,其實難辨是非曲直,也無所謂正反立場,但是戰爭的結果卻涇渭分明。在與繼父保持距離的交往中,洛珈不得不正視的一個問題是:“繼父和親生父親以及母親經歷的是同一個半島上的戰爭,結局卻正好相反?!眅都是同一個時空的經歷,為什么有的改弦易轍、雞犬升天,為什么有的冤屈深重、申訴無門。這不僅是洛珈個人的疑問,也是家族命運的轉折,更是歷史存在的迷思。洛珈探究的結論非常明確:自己的外公外婆和舅舅是被繼父所參加的在半島山地打游擊的小部隊所殺害的。所謂的“土匪”“游擊隊”“小部隊”等,僅僅是不同的稱呼而已,實際上并無二致,或者退一步說,他們之間互相聯系。更進一步,在深入的檔案查閱和浩繁的文獻勘察基礎上,洛珈和繼父通過書信的方式繼續追究“冤屈”的來源和“申訴”的理由。在洛珈看來,包含剿匪、起義、收編的一場場戰斗和村莊里發生的屠殺,連接起來就是半島的昨天。尤其那場可怕的劫掠的實施者,甚至比大股敵人都更殘忍。在繼父那里,他承認匪兵的存在,并把這段歷史定性為“糊涂賬”?!皯馉幠甏?,風頭一變番號也變,有槍就是老大,有武器就能拉桿子,一年里出了十五個草頭王。但總歸邪不壓正,他們幾年后全都完了?!眆然而,勝利者的“糊涂賬”,在受害者那里卻無比清晰。盡管繼父明確表明自己的正義立場,但也無法否認戰爭年代的紀律嚴明也只是相對而言,因為存活才是首要問題。既然為了存活,那么不擇手段也就難以避免。在洛珈看來,繼父極有可能是十五個土匪強人中的一分子,只不過幸運地走向了“光明”。繼父對此直言不諱:“頑抗到底,死路一條;棄暗投明,既往不咎?!甭彗靹t繼續追問:“既往如果血債累累,也不咎?”g繼父對此回復延宕,言不及義而言他。歷史的關鍵點其實也在這里,看似正當的合法的理由,不過是逃避審判的借口,更是進一步掩蓋事實和抹煞真相的手段。

洛珈對繼父的提問一直持續到對方去世?!澳莻€血腥的山村之夜讓她失去了外公外婆舅舅三位親人,她與他們從未謀面,卻是他們的血緣后人。但母親是親歷者目擊者,是唯一的幸存者?!乙恢闭J為,直到現在也認為,母親是在一個特殊的年代里被迫嫁給他的。她想得還是簡單了,以為這樣不僅可以救我們母女倆,還可以完成父親的遺愿,會替她轉呈那些申訴。她根本不知道,她嫁給的人如果就是被申訴的一伙呢?”h盡管繼父最終沒有給出明確答復,也或許無能為力,但其中的真相已經漸次呈現,甚至已經大白于天下,只是無法直面而已。在繼父的隊伍正式歸屬“光明”之前,他們都是殺人魔王的一員,每一個都難辭其咎,每一個都難逃罪責。在母親看來,繼父更加明白“冤屈”之后的“申訴”的難以達成甚至適得其反,所以他要做“申訴”的終結者。不僅終結事件中的自我經歷,也要終結事件中的歷史痕跡?!八f世上有個奇怪的道理,那就是一般的冤屈和是非可以申訴,黑白分明的大冤屈是無法申訴的?!眎一般的小“冤屈”經過“申訴”后,不僅不能否定歷史,反而進一步鞏固了歷史;但是黑白分明的大“冤屈”經過“申訴”后,不僅可能否定歷史,甚至進一步顛覆了歷史。而洛珈所“申訴”的正是后者,也就注定有始無終。在嗜血的年代,所謂的參與者、勝利者和規劃者,如今都已經時過境遷,甚至積壓了無法言說的關于自己和他人的罪惡。面對“冤屈”的明確制造者與清醒和解者,究竟申訴什么又如何申訴?即便“無法申訴”,也要保存完整的記錄;即便“無法申訴”,也不能“不作申訴”。這是生命的自由和無法剝奪的權利,這是生命的尊嚴和必須出具的“正名”。在此,“申訴”的過程已經超越“申訴”的結果,而具有獨立的價值和神圣的意義,“申訴”本身就是對于“冤屈”的明證。盡管遺忘意味著背叛,但也意味著放下,總要有個了結,“申訴”本身也是“冤屈”的了結。

無獨有偶,洛珈經由長輩所遭遇的“冤屈”和“申訴”,在傅亦銜那里產生強烈的共鳴。這不僅成為二人情感依存的內在基礎,也成為激發后者寫作家族傳記的動力。因為傅亦銜經由長輩所遭遇的“冤屈”和“申訴”,不比洛珈來得輕松甚至更為嚴峻?!拔页錾谝粋€不幸的、蒙受冤屈的、為民族進步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的家族;我的父親母親以及外祖父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有的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為尋一條生路,我不得不在少年時代背井離鄉,浪跡整個半島?!眏與洛珈相似,傅亦銜同樣經歷著家族的“苦難史”。

對傅亦銜來說,本就郁積于心的家族“秘史”,在與洛珈的情感互通中被重新激發出來?!奥彗礻P于母親、親生父親和繼父的復雜經歷深深震撼了我。但我的家族、我自己,一切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一部血淚史、奮斗史、世紀傳奇,這樣講也許毫不夸張?!眐二人的家族故事顯然有著內在的交織,固有的“冤屈”和“申訴”同樣需要感同身受的觸動和心有靈犀的引領。他人的歷史和苦難一定與自己有關,那些白流的鮮血并非廉價,那些無端的死亡不可漠視,更不用說本就屬于自己的血緣來路了。傅亦銜的命運,天然地連接著外祖父和外祖母、父親和母親,并由他們所決定。外祖父是一位中西醫術兼備的良醫,因為與教會醫院的頻繁往來,而成為虔誠的基督徒,同時還熱情地參與同盟會的革命活動??箲痖_始后,面對既合作又爭奪的各路土匪和異族隊伍,外祖父勉強維持診所而積極投身抗戰事務。因為土匪隊伍與外敵的勾結,外祖父遭到伏擊,把生命獻給了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業。即便抗戰結束也沒有迎來太平,反而進入更大的混亂。顯然,外祖父的犧牲構成傅亦銜家族“冤屈”的緣起。而父親的不幸也與此有關,在他冒死完成重托之時卻陷入局中不得解脫直至死亡,這就帶來了更加深重的“冤屈”。在抗戰最為緊張的膠著階段,抗敵戰區的一位重要人物落入嗜血成性的悍匪“半島王”之手。為營救此人,父親臨危受命。憑借著過人膽識和生死不顧,父親把這位大名鼎鼎的“仁公”成功營救。在這個過程中,父親也受其思想影響,兩人結下深厚情誼,可謂生死之交終生難忘,并按照“仁公”的辭行邀約而決定追隨“仁公”的革命之路。也正是在尋找“仁公”的革命歷程中,父親遇到外祖父和母親的救助,使得家族的命運融為一體。父親一直在跑路,從關外到關內,從直隸到港城,本來追尋革命理想卻遭遇始料未及的災難。不僅本家叔叔被冤死,而且自己還要面對審查者的懷疑和審訊。父親的辯護絲毫無效,隨著事態的進展,處境更為嚴峻。正如審訊者所表明的,“一些敵偽人物和其他隱匿的敵人,都先后鎮壓了,你屬于哪一批還說不準?!眑非但不能認定有功,反而面臨殺身之禍,為自己辯污已經刻不容緩:“他從頭說怎樣找到‘半島王,怎樣突破三道防線;怎樣周旋和營救;怎樣抵達抗戰區;怎樣與‘仁公約定關外?!眒并且,找到珍藏的“仁公”照片作為實證。但事與愿違,照片恰恰是審訊者的首長,也就意味著從來沒有什么“仁公”了。無數人冒著生命危險營救出來的“仁公”竟然無影無蹤,還有什么比這樣更加荒誕不經?父親的“冤屈”,只能寄希望于“仁公”的出場。顯然這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不僅鬢發斑白,而且還被發配興修大型水利工程。母親的提醒樸實無華,卻一語中的:“‘仁公不仁!你拼死拼活找他,差點丟了性命,他倒藏在暗處不吭一聲?!钡歉赣H再次正色:“如果他已經犧牲了呢?”n父親不敢承認母親的說法,寧愿尋找其他的借口。因為這已經不僅僅是活下去的希望,更是“冤屈”和“申訴”存在的依據。否則,包括自己在內的犧牲者的生命價值到底何在?豈不陷入巨大的虛無而永無解脫的可能。

問題的關鍵是,“仁公”非但并未犧牲,反而成為矚目的首長。與洛珈的繼父一樣,“仁公”同樣需要終結此前的歷史。不僅讓本來極其簡單的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多變,而且直接置當事者生死于不顧甚至置之死地而絕無后生的可能。顯然,這是巨大的錯位和不對等。所以即便被發配遠行做苦力,父親仍然懷抱單純的希望,甚至清醒地自欺地活著。盡管再也沒有力氣上路,只能喝一碗糊糊躺著鑿山,但仍然堅持爬起來尋找“仁公”,這是精神活著的現實理由。與此同時,“我”也被迫一并走上了艱難的人生之路。結果可想而知,其實母親的話已經揭示了真相?!逗訛场返淖罱K,傅亦銜放棄官場機會而選擇回歸“河灣”,根本上來看與此有關。他要在“河灣”寫出自己的家族紀事,寫出自己的“冤屈”和“申訴”。其中不僅是傳記材料,更是苦難記錄;不僅是一篇遲到的寫作和文字,更是一份留存的“心念”和“心證”o。

對于洛珈和傅亦銜來說,他們的選擇和堅持并非執迷不悟,因為“世上所有的被侮辱和被損害者,都迫切需要自潔自證”p。如果說洛珈式的“冤屈”和“申訴”是尋找肇事者,而肇事者卻無法直面;那么傅亦銜式的“冤屈”和“申訴”則是尋找證明人,而證明人卻選擇背叛??偠灾?,兩者都是不言而喻的真相大白的“懸案”。如果說前者隱藏著巨大的歷史秘密,那么后者可以說隱藏著巨大的人性秘密。當然兩者之間相互關聯,但畢竟也各有側重。在這個意義上,《河灣》通過洛珈和傅亦銜這樣一對愛人所依存的兩個家族的時代遭際及其命運走向,尤其是貫穿其中的“冤屈”和“申訴”,而揭示出歷史的本來面目和人性的深層面相。在文學意義上,也可以認為,這是作家的心結郁積之所在,只有說出來和寫出來才能有所緩解,其實也正是文學精神的獨特品質之所在。

二、“厭倦”“急躁”與“網絡”的時代“病癥”

顯然,傅亦銜和洛珈都在窮其一生地質詢著歷史的荒謬邏輯,并試圖揭開謎底。但終究無法擺脫歷史的魔咒,只能將謎底的可能性公之于眾。幾乎同步,他們又切身面臨并感受著現實的嚴峻考驗,試圖著手解決或者超越身置其中的時代“病癥”。對他們和我們而言,“現實”問題和“歷史”案件同樣迫切而重要。

首先是無孔不入的“厭倦癥”。像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所意識到的時代病癥“媚俗”一樣,張煒在《河灣》中明確表達并分層辨析作為一種時代情緒的“厭倦”?!啊畢捑?,一切都始于它并終結于它。終點是令人懼怕的,那往往要伴隨暴力和狂躁,是難以承受的巨大痛苦?!畢捑胍话悴豢杀苊?,它的令人恐怖之處就在這里。這是不言而喻的。本來一切都好好的,都還可以,可是‘厭倦已經悄悄來襲了。于是人們用各種方法抵抗‘厭倦,總是收效甚微。盡管如此,這種實驗和嘗試還要一代代進行下去,哪怕付出血的代價。無一例外的是,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會‘厭倦,包括對抗‘厭倦的方法,它本身也會‘厭倦。這才是最為可怕的,無以療救的?!眖“厭倦”已經成為普遍性的存在,這里包含了“厭倦”的緣起、癥狀、過程、方法、效應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切實的體驗感。這是作家的敏銳,也是眾人的盲點,尤為值得重視。傅亦銜的好友余之鍔,因為厭倦了機關生活而辭職,如其所言:“每天都活在語言的固定搭配中,如果說這種日子是在考驗人的耐心,還不如說正在考驗人的道德?!眗因為“厭倦”,余之鍔和蘇步慧夫婦改行經營旅游公司;因為“厭倦”的不可避免,他們又改行經營“河灣”;及至后來的婚姻變故,也仍然不排除其中的“厭倦”因素。而天然淳樸、寬厚樂觀、任勞任怨的蘇步慧的悲傷離世,也讓“心靈的港灣”蒙上了令人質疑的色彩。余之鍔離開河灣,蘇步慧離開人間,只留下無盡的悲嘆。曾經同樣都是機關工作,余之鍔和蘇步慧極為重視家庭生活,而傅亦銜和洛珈則極為重視愛情生活。與前者相比,后者最為擔心的是愛情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于是努力尋找防止“厭倦”的方法??雌饋硖貏e有效的“隱婚”“距離”“預約”“隱私權”“書面語”“儀式感”“把戀愛進行到底”等等,似乎成功防止了“厭倦”,但卻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愈加熾烈地燃燒”s。既然已經確認了“厭倦”的永恒性,那么這樣的試驗也已經有了結果,盡管不容置疑其中忘我無私的真愛的存在?!皡捑搿背蔀椤皭邸钡臄橙?,傅亦銜最終走向“河灣”,不僅出自對于職業生涯的“厭倦”、對于家族使命的勇敢承擔和對于摯友二人的永遠懷念,也不可排除對于愛情狀態的“厭倦”、對于家庭生活的無力承擔和對于“河灣”精神的再度重建。

其次是“胃口太大”的“急躁癥”。似乎與“厭倦癥”直接相對,“急躁癥”也是異常鮮明的時代表征。在《河灣》中,主要表現在“異人”何典對于蘇步慧“心病”的治療?!熬褪羌痹?,有時想什么就急得不行,坐立不安?!眛不僅蘇步慧如此,其實包括“我”在內的哪一個又能例外呢?總是慌慌張張,安定不下來。時代的變化轉嫁成個體的焦慮,“急躁”也就在所難免,終究又屬于欲望的呈現。如蘇步慧所親身體會到的,“心急也是胃的問題,平時說‘胃口太大,就是恨不能把什么都一口吞下,太急了怎么成。要細嚼慢咽,一點一點來,耐煩一些啊,就好了?!眜如果說蘇步慧的“急躁”還是單純的,那么他人的“急躁”就復雜多了,“時代猝不及防地走到了這一步,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忙得腳不沾地,幾乎沒有時間休閑、愛和閱讀,甚至沒有時間胡思亂想”。v然而,五花八門的犯罪信息和事實卻在這個時代大量出現。究其根源,一如“異人”何典在夜色里發出的感嘆,“不停地追逐交配和不擇手段地追逐財富,其實一樣無聊?!眞傳統世界的時空已經大大地被壓縮,迅速轉化為“物”和“欲”的外化。我們所“急躁”的也已經不再是“需要”,而是“想要”。

再次是疏而不漏的“網絡癥”。相對于“厭倦癥”和“急躁癥”,“網絡癥”恰恰是網絡時代的特色表征??雌饋頍o所不能的“科技”,解決不了所有問題而且帶來更大問題。不僅“理想主義”值得反思,再加上“物質主義”和“縱欲主義”的流行,網絡亂象層出不窮,網絡時代的發展和希望越來越充滿懷疑。這個時代的“光速”,總是讓人始料不及,最為直接的載體就是手機?!罢l想把自己的日子搞亂,只一部智能手機就夠了?!眡這里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反思警醒。本來作為服務于人的工具,結果卻成為統治人的枷鎖。所謂“雙刃劍”的過程,總是收到“單刃劍”的效果。網絡時代的人相互擾煩,總也沒有清凈安寧;網絡時代的信息擁堵,又難以規避謠言風氣?!耙环矫媸侵R爆炸,另一方面又出奇地無知;充斥頁面的荒謬浮淺乃至顛倒黑白太多,許多時候那些似是而非無聊臟丑之物呈蜂擁之勢?!眣網絡傳播的后果更為嚴重,卻又無力改觀、無可挽回?!逗訛场穼τ凇熬W絡癥”的揭示和批判,一方面來自作者的生活經驗和作家的生命體驗,另一方面又為尋找“河灣”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延伸出“高人”和“異人”到底如何居于“潮流之上”的價值判斷。

《河灣》毫無保留地陳列出“厭倦”“急躁”“網絡”等系列現實問題和時代病癥,隱含著對于生活世界及其人的生存的多方位思考。如果不能超越于此,必將陷入海德格爾所謂的“雜然共在”。人人都在互相參照,互相效仿,互相異化,互相磨滅個性,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因而最終都成了一種失去主體精神的“常人”。而“常人”的習性和行為,又成了每個人無師自通、默默遵守的“公共意見”。因此,“這樣的雜然共在把本己的此在完全消解在‘他人的存在方式中,而各具差別和突出之處的他人則又更其消失不見了。在這種不觸目而又不能定局的情況中,常人展開了他的真正獨裁。常人怎樣享樂,我們就怎樣享樂;常人對文學藝術怎樣閱讀怎樣判斷,我們就怎樣閱讀怎樣判斷;竟至常人怎樣從‘大眾中抽身,我們也就怎樣抽身;常人對什么東西憤怒,我們就對什么東西‘憤怒。這個常人不是任何確定的人,而一切人(卻不是作為總和)都是這個常人,就是這個常人指定著日常生活的存在方式?!眤

《河灣》中也一再感嘆,從出生到現在結識形形色色的人,“可是那些能夠擊中心弦、讓人深感訝異的生命個體,卻似乎從來沒有出現過。他們總是大同小異,不僅衣著和言行是這樣,即便是最偏僻的心之角落也似曾相識?!比绱硕训摹俺H恕睜顟B,又何談所謂“高人”“妙人”“異人”?可見《河灣》對于現實的批判,是為了更為高遠的追求,也正與如何居于“潮流之上”的理想不謀而合。一個人僅憑突出的個性都不能稱為“異人”,何況這個時代普遍存在著的“常人”呢?在作者看來,高遠的人格追求,完全可感可知可以具體把握?!澳潜仨毷菢O為內在的稀有品質,既有異能特技、超凡脫俗的恪守,還要樸實無華。咋咋呼呼的夸張和表演恰恰與真正的‘高人和‘異人背道而馳?!币舱邕@里的表述一樣,真正的生命意義無不在于樸實無華的形式必須承載深刻透徹的內涵。如何達到這一境界,通過“愛”的渠道與“河灣”的建設是否可行?

三、“愛”與“河灣”的精神“藥方”

在《河灣》中,其實傅亦銜的家族故事本身就有《獨藥師》中的故事背景。張煒在長篇小說《獨藥師》中,圍繞“養生”“革命”和“愛欲”三者之間的關系展開敘事,并將最終的生命選擇指向“愛欲”。正是在尋求突破“愛欲”的過程中,養生世家第六代傳人季昨非逐步超越了根深蒂固的前輩觀念:“遭逢了這樣的亂世,人真正可做的事情、最有意義也是最緊迫的事情,就是養生”。進而深刻地意識到,“人在這樣的世道其實還有一件值得好好去做的事情,就是愛?!倍?,他從另一面證實了自己的猜測:父親因為失去最愛的母親,也就不再致力于養生?!叭绱丝磥?,一個人沒有了愛就會焦躁峻急,然后極易鋌而走險浪擲生命?!睕]有了愛,“養生”也就失去了意義。

在長篇非虛構作品《我的原野盛宴》中,如果說野物為代表的自然萬物具有神性的話,那么外祖母本身就是一種愛,而且是一種博愛,“在外祖母眼里,小動物們全是孩子”。外祖母陪伴“我”成長,也在陪伴野物成長。在這種陪伴的過程中,“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接受自然的饋贈,接受社會的教育,最終也學會了愛??梢耘c《我的原野盛宴》相提并論,在另一部非虛構杰作《愛的川流不息》中,張煒再次強調,愛恰恰是對于“痛苦”“恨”“陰郁”“悲傷”等負面情緒的超越。當愛上升為不可抗拒的“愛力”的時候,就會產生無私的愛,終究“有愛的人才有無數的糧食”。一切都是因為“愛”,即使愛非所愿,也要在所不辭?!稅鄣拇鞑幌ⅰ返淖詈笃率恰按鞑幌ⅰ?,不禁發出反向追問,“如果所有的愛都有一個悲涼的結局,還敢愛嗎?可是沒有愛,為什么還要生活?生活還有什么意義?那只能是折磨,一場連一場的折磨。我們不要那樣的生活?!?/p>

到了《河灣》中,“愛”繼續作為解決“厭倦”“急躁”“網絡”病癥乃至“冤屈”歷史的根本力量。在這里,首先是生活的世俗之愛,其次是純粹的精神之愛。

在世俗之愛方面,以余之鍔和蘇步慧的婚姻為代表。他們性格互補,夫唱婦隨,擅長經營家庭氛圍,并且兩人分工清楚:“男的負責思想,而女的唯一要做的、終生都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愛他?!彼麄儾粩嗟鼗I劃、搬家、跨界,希望擺脫概念化的生活,追求清新的“現實主義”,力求躲避一天到晚的“喧鬧”,尋求“能夠生長的地方”,最后移居偏遠的“河灣”,似乎找到了終極的歸宿。然而恰恰在這片充滿“理想主義”的“河灣”,他們面臨著新的虛妄,正如洛珈所指出的,“所有擺脫了喧鬧的人,最后都會陷進另一個泥潭?!惫?,余之鍔變得精神沮喪、身體瘦削,蘇步慧變得失眠恍惚、身體病重。尤其是那個迷惑蘇步慧的虛假表演的歌手“小木瀾”,“掛著羊頭賣狗肉”地把夫妻二人的“河灣”生活推向絕境。在傅亦銜看來,這是一場噩夢:河灣渾濁,石屋坍塌;在余之鍔眼中,“河灣對她是一場浪漫,對我是一場苦役?;仡^看看,好像今生最大的成就,不過是栽活的那三棵樹?!痹谔K步慧那里,則是萬劫不復的心病,是愛而不能的崩潰,是走入絕境的哀傷,無藥可醫,無醫可治,只能將自己永遠留在河灣?!拔摇钡闹琳鎿从延嘀姾吞K步慧,曾經無比令人艷羨,而今傷痕累累地訣別,世俗之愛的中斷仿佛只是時間。

在精神之愛方面,以傅亦銜和洛珈的隱婚為代表。為了規避可能發生的“厭倦”,他們未雨綢繆,雙方刻意保持一種隱而不彰的兩性關系。在洛珈這里,因為自身經歷的特別和平庸婚姻的懼怕,她找到了“愛情保鮮法”:“分開,彼此獨立,和而不同,相敬如賓;一生熱烈、真摯、渴望?!币驗榫芙^袒露,所以拒絕傾聽,而是把一切留給未來,甚至漫長的一生。在傅亦銜這里,卻想成為對于愛人的“傾聽者”和“訴說者”?!拔以谄嗫嗟娜松飞蟼涫芾渎?,一度是最孤單的人。我對所有的愛護都心懷感激,并用加倍的愛去回報他們?!奔热蝗绱?,對于愛人洛珈就更加明顯??梢?,洛珈眼中的“愛”是距離,傅亦銜眼中的“愛”是無間。盡管二人同病相憐,也愛意綿綿,但終究不是同路人。況且,傅亦銜總是不斷想起朋友以前講過的那個苦追麗人一生、最后下場凄慘的不幸之人,尤其記住了深受刺激的那句話:“結了一輩子婚沒有老婆”。相對于余之鍔的主動的人生,傅亦銜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被動的人生,再加上家族使命的召喚和摯友夫婦的變故,即毅然而然奔赴“河灣”。在這個過程中,傅亦銜的女上司作為官場和機關的代表,其同學德雷令作為商場和資本的代表,為傅亦銜和洛珈的生活提供了環境參照,但終究又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最后,傅亦銜選擇離開機關的束縛并投入“河灣”的懷抱,而洛珈則進入資本的場域并陷入其中的循環。至此,純粹的精神之愛同樣遭遇中斷。

憑借著“愛”一路走來,結果“愛”的世俗和純粹卻都不可靠?;貧w動物、植物、農作物,回歸萬物自然永恒的“河灣”,仿佛才是人生去處,才能確立生命的依靠。這是“創作主體”和“對象主體”的共同的探索,也是“接受主體”的應有的思索。當然,全心全意、竭盡所能地選擇“河灣”的余之鍔“失敗”了;那么,前赴后繼、再接再厲地進入“河灣”的傅亦銜能夠“成功”嗎?恐怕這也是接下來需要追問的問題。盡管在傅亦銜看來,洛珈具備“高人”或“異人”的特質,但她卻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高人”或“異人”,倒是傅亦銜本人卻極有可能實現,雖然他并不自知自覺??梢韵胂?,在“河灣”的重建中寫完家族史的傅亦銜是如何成為“異人”和“潮流之上”的人。如其所言,“‘異人是擁有自我的人,他們不在潮流之外,也不在潮流之中,而在潮流之上?!痹诖?,《河灣》提出的所謂“異人”和如何居于“潮流之上”的核心命題合二為一、融為一體。進而言之,構成《河灣》并貫穿“河灣”之緣起和終結的“訪高圖”上的形象再度成為參照的典型:“他們避世獨處是因為要思考和處理復雜的內心問題,但并不意味著糊涂。跟隨潮流是俗眾,淹沒潮流會丟失,而在潮流之上,就會有更開闊的視野,那才是‘高人?!蓖窖由於?,這部小說從開篇的善畫“訪高圖”和其中的“河灣”意境到結尾的回歸“河灣”場景和再畫“訪高圖”,形成自我的閉環結構,不僅是“文本”的需要,也是“河灣”精神的強調。

結語

文學總是在一定程度上透視著或者折射著作家的經驗廣度和體驗深度。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的外傷可以修復,甚至修復得更加完美無缺;但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的內傷卻永遠難以修復,甚至越修復越殘缺。即使隨著時間推移也無能為力,有時候自欺欺人的直接擱置或者干脆漠視也不失為權宜之計,但又何其艱難。在《古船》的最后,抱樸好像在傾聽一種聲音,見素還聽到了另一種聲音?!耙娝亟K于聽到了。那是老磨在嗚隆隆地轉著,很像遙遠的雷鳴。這就是鎮上老人常常講起的那種聲音——老人們講那些背井離鄉的人,比如下了關東的人,半夜里爬起來都能聽得見故鄉的老磨聲,嗚隆嗚隆的??墒且娝卮丝谭路疬€聽到了另一種聲音,河水的聲音;看到了那條波光粼粼的寬闊河道上,陽光正照亮了一片桅林?!睔v經脫胎換骨,“古船”重新出海。在《九月寓言》的結尾,追隨挺芳出走的肥、火中涅槃的寶駒趕鸚,歷經滄桑而獲得生命的更新?!坝H愛的肥你再不要泣哭,我已經無數次地吻去了你的淚水。親愛的肥,緊貼在我身上吧,這樣一路、這樣一生!我們逃出來了,我們去找自己的生活。瞧瞧,時代真的變了,我們再不用像你的先輩們那樣,赤腳穿過野地。我們乘車——看著一片片的莊稼在窗外飛閃??纯?,多好的紅薯地,望不到邊……你最后看一眼就可以把它忘掉了。真的,因為你沒有什么可以牽掛的了,你是沒爹沒娘的孩兒?!薄盁o邊的綠蔓呼呼燃燒起來。大地成了一片火海。一匹健壯的寶駒甩動鬃毛,聲聲嘶鳴,尥起長腿在火海里奔馳。它的毛色與大火的顏色一樣,與早晨的太陽也一樣?!炝?,一個……精靈!”個體的命運轉換也是幸存和希望的所在,同時構成民族的悲劇、毀滅和新生的“寓言”。

張煒的創作豐厚而深刻,擺脫了不同的潮流而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自我超越之路,在當代文學史的共時性和歷時性存在中顯示出不同凡響的稀有價值?!逗訛场泛推淝捌诘摹豆糯贰毒旁略⒀浴返冉浀渲饕粯与y分難解,融家族苦難史、時代變遷史、個人精神史等全部關懷,反映了對于歷史與現實、國家與民族、家族與個體、時空與人性等各種依存關系的深刻思考和切實把握。就整體而言,張煒的創作所隱含的作家復雜的主體意識與作者自覺的文化立場仍然有待于繼續探究和深入辨析。

注釋: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張煒:《河灣》,花城出版社2022年版,第360頁,第27頁,第51頁,第52頁,第72頁,第75頁,第76頁,第77頁,第79頁,第60頁,第103頁,第160頁,第161頁,第163頁,第102頁,第61頁,第21頁,第23頁,第25頁,第194頁,第195頁,第286頁,第308頁,第90頁,第135頁,第31頁,第92頁,第29頁,第176頁,第220頁,第321頁,第10頁,第43頁,第219頁,第110頁,第110頁。

z[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譯,北京三聯書店1987年版,第156頁。

張煒:《獨藥師》,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64頁,165頁。

張煒:《我的原野盛宴》,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24頁。

張煒:《愛的川流不息》,山東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第126頁,第151頁。

張煒:《古船》,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404頁。

張煒:《九月寓言》,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338頁,第339頁。

猜你喜歡
河灣家族史精神
鄭瑞丹:重視詢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虎虎生威見精神
攜帶線粒體12S rRNA基因突變的新生兒母系家族史分析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河灣春夕
大地彩畫 古樸村莊 宜良縣河灣村
項鏈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湯顯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