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代劇中歷史能量的聚合手法

2023-11-22 18:41孫甜鴿
百家評論 2023年5期
關鍵詞:影視改編現實主義時代

孫甜鴿

內容提要:電視劇《大江大河》改編自作家阿耐的網絡小說,是一部歷史能量充沛的現實主義題材之作。在原著特色的編年結構與扎實的敘事基礎上,改編塑造了立體的大時代感。以時代的影像符號為表,以個體的成功邏輯為里,作為大時代審美感受的群體激情被有效喚起。改編富含現實思考與關懷意識,以現時代敘事角度辯證看待了浩蕩歷史長河中行進的改革,傳遞了對中國發展進程的歷史自信。

關鍵詞:《大江大河》 時代 歷史敘事 現實主義 影視改編

2018年,正午陽光推出了精心之作《大江大河》。作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獻禮之作,該劇一經播出便引發觀看熱潮,扶搖直上的口碑也促生了第二部(2020年《大江大河2》)的相繼誕生。第三部作為改革開放45周年的獻禮劇預計也將于2023年底上映,目前廣受期待。該劇前后榮獲了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等,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劇之光。這樣一部廣受好評的劇作集中反映了主旋律影視創作的能量,可作為研究、拓寬新時代影視藝術發展路徑的一個高質量樣本。

此劇改編自知名作家阿耐的網絡小說a。近幾年,網絡文學現實主義題材創作佳作頻現,題材豐富,手法靈巧,為現實主義文學增添了亮色。在此類文本基礎上,影視領域順勢推出了一批兼具正能量與活力的口碑之作?!洞蠼蠛印废盗斜闶且粋€優秀的例子。原小說高度致敬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輝煌歷史,時間線明確,人物形象突出,故事生動飽滿。影視改編汲取了原著的諸多優勢,立足于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方位,將時代轉型中對前進信念的需求內化于改革開放的沉著敘事中,從更綿延、更宏觀的角度肯定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成果,傳遞出無可比擬的道路自信與制度自信。

此劇對大時代完整、立體的眺望與深入,塑造出明確、厚實、浩然的歷史感,獲得了多年齡段觀眾的認可。這一定位是借助于原著而又超越性達成的,是該劇有別于其他年代劇的重要特色。本文將聚焦此劇改編中的歷史敘事意識,分析其改編手法,試圖為這一類型的網絡文學轉化打開更多思路啟示,以期能進一步激發網絡文學蓬勃的精神力量與充沛的文藝能量。

一、“大時代”的勾勒筆法

近幾年,表現時代變遷的影視題材多有不俗之作,在國產劇領域引發了一波宏大敘事的熱潮。以《山海情》《人世間》《大江大河》等劇為代表,國產劇口碑持續攀升。年代劇中的大時代敘事一直以來都為觀眾所熟悉,如《大宅門》《闖關東》等膾炙人口的名作至今仍有回響。此類劇作立意高遠,多關注國家、社會、民族的發展,關懷時代洪流中的群體命運與個體沉浮,容納世間百態,富有生活氣息,具備史詩品格。

大時代敘事盡管已臻至成熟,創作數量眾多,但卻極考驗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功力,打造精品并非易事。理想的敘事狀態要求能夠將宏大的時代進程與細微的個體生活有機結合,不能虛化人民的生活情感,空談時代風貌,也不能陷入繁雜的日常描摹中,消解了時代的宏觀存在。這就對歷史維度的處理手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要辯證處理時代感與生活感的獨立、融合問題。

《大江大河》是一部標準的大時代劇作。該劇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選擇與三十年的建設成就,記錄了經濟變革大事件下的人物奮斗故事與社會整體進展。既是大時代中的人物志,也是平凡人用命運與意志建構起的社會進程史。緊扣著改革開放這一宏大主題,影視改編結合了原著飽滿的故事肌理,在去蕪存菁的基礎上,以強健的筆法還原了一個時代的壯闊圖景。

原著具有自覺的歷史態度,因而在敘述方面力求扎實厚重。這一方面為改編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優勢,另一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改編挑戰。

第一,紀年式的敘事結構。原著采用了紀年式結構,小說按照年份排列章節,記載了1978-2008年的故事。這一手法為閱讀設置了強烈的提醒標識,令讀者自覺將年份大事件與小說情節對應起來,有按圖索驥之感。此一結構安排能夠見出作者在現實主義題材中回溯歷史的一種決心與功力,但同時也為影像敘事帶來相應的改編問題:首先,原著每一年份的劃定與標識方式如果被照搬挪用,一方面容易因年份設置的硬性劃定而造成相關故事線索的斷裂感。換言之,改編敘事的靈活性與空間都會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每一年份的標出也會造成全面鋪開、重心不突出的敘事感。其次,年份設立在畫面表現中并不宜過分突出——文字、旁白類設置往往會有跳出、打斷敘事流暢性、整體性的感覺。因此,影視畫面中年份的標識通常用于提醒觀眾故事中的長時間過渡狀態,如字幕提示“十年后”等手法,多用于連綴、填補敘事。頻繁的年份提示反而會造成突兀感。

第二,相對疏落、細碎的敘事風格。原著在紀年分節的基礎上采用三線敘事結構,故事線索明朗,敘事意圖明確——清晰交代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發展軌跡與宋運輝、雷東寶、楊巡三位主人公對應的奮斗經歷。三人的故事線索雖有交錯,但主要圍繞其所代表的經濟運轉體而展開,總體相對獨立。因此,經濟模式間的對比刻畫相對偏弱。此外,原著細致的行文風格刻畫出了一個時代生活環境的真實感與奮斗故事的血肉感,翔實之際卻有細碎之感,頗有個人生活紀實之風。因這兩方面緣故,原著敘述有較強的模塊感與下沉感,閱讀時易有平面跳躍感,缺乏縱深感與對比效果。

以上,無論是年份的歷數造成的流水感,還是細密的敘事造就的平面化,都可以被歸結為時代感建構的不足。當我們談論時代性時,首先是以回顧性的視角進入一段歷史的建構?;貞浀闹饔^方式決定了時代作為一種印象而存在。區別于紀實事件,印象是對重要事件的經驗積累,而非所有事件的疊加。換言之,一時代的大事件所引發的深刻記憶會構成關于時代記憶的主要輪廓。更為細致的回顧則會觸及到歷史事件內在邏輯關系的建構,如將敘事重心放在個人或群體身上則會分別形成英雄主義歷史觀與人民史觀。這也是關于歷史敘事的差異原因所在。因此,構建印象的連續性與關聯性,借以模擬時間進程與歷史軌跡,是大時代敘事的基本手法。

針對第一點,改編采取了融合時間的做法。整體的時間段落與流動的時間感覺是改編要表現的重點,按照原著敘事的年份順序,改編模糊了年份界點,多采用歷史大事件的影像、聲音等來過渡、串聯文本。例如通過廣播、報紙等插入歷史重要會議(如十一屆三中全會)、重要決策(如恢復高考)的聲音圖像,提醒觀眾時間節點的更新。有時也會通過劇中人物對于特定政策(如宋運輝進入學校,背景中舍友們正在討論“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烘托敘事環境的改變。在第二點上,則是針對時代印象的完整度而作出的修改,避免了敘事的散碎與平面效果——為突出宏觀視角下三條經濟線索發展的先后順序,同時展現中國整體經濟發展圖景,改編一方面通過串聯三位主要人物,拉近敘事線索,融合三人命運,加強了敘事的整體進程感——電視改編提早設置了楊巡的出場使其與宋運輝早期故事線交織,也增多了雷東寶向宋運輝請教經濟政策的情節。強化了三人的命運聯系。另一方面,在精簡原著紀事基礎上,改編對敘事重心做出修改,突出了如恢復高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實、東?;S的外資談判等事件,營造了比較深刻的大事件集結感。

通過對原著敘事結構、敘事重心、敘事策略的相應調整,改編較好均衡了小生活與大時代的平衡感問題,盡量在原著扎實的敘述中拔起一種時代感,是過去時間與歷史事件交融的綿續感,也是政治經濟變革多方位立體交錯的宏闊感,更是存活于一代攜手奮斗、命運相牽之人的記憶中的深刻感。改編以此給出了一種兼有特定朝向與集體溫度的時代記憶。此種表現手法的選擇與調節向度,以對歷史能量的正向發掘與揀選為目標,具有鮮明、堅定的社會主義文藝導向性。

二、集體激情的喚起

敘事調性是調度文本走向的基礎,統攝著電視劇的整體觀感。大時代創作走俏的原因之一有賴于昂揚的風格。在遠去的時代歲月中,國家、民族、社會的腳步被精巧縮微,個體的生命價值與群體、時代發生了近距離的聯結。從細微眺望遠大,自然升騰起一種崇高的感情與寄懷。把握住這一歷史激情,時代認同的聚合力才能順利建構。一般來說,缺乏激情作為精神支撐,時代文本的敘事向度會發生偏移,多轉向懷舊、溫馨意味的生活向風格。

從觀眾群體來看,中老年觀眾對舊年代敘事的懷舊質感要求較高,場景模擬成為喚起時代認同感的首要工作。青年人因與過去時間距離較遠,雖無親身體驗,卻在各類文化渲染中孕育出對歷史開合的神往心態,所欠缺的正是足以支撐這種想象熱情的敘事載體。如何通過適合的影視符號還原一個具有可信度的時代圖景,并在故事中開放地容納跨年齡階段觀眾的審美期盼和價值欲求,匯聚成一股向心力,激發正向觀感體驗,喚起集體激情狀態,是改編時要處理的重要問題。

集體激情是群體心理狀態的一種,一般來自群體記憶高光,是具體事件、環境下群體感受的凝結,包含著高度的價值認同與情感體認。在時間流轉中群體感受沉淀、積累為民族文化、時代記憶中的一些強力、深刻的存在,并會被一些特定環境、符號、影像物等喚起。愛國主義中的自豪感正是一種典型狀態。

通過符號喚醒集體記憶,是影視劇營造氛圍的常用手段。通過精良的服化道,任何具有時代特色的生活場景都可以被逼真再現?!洞蠼蠛印分袑τ诟母镩_放前后城鄉圖景、生產水平的展現均十分到位。通過人物的穿衣打扮、房屋居所(如小雷家村的村落面貌與雷東寶家的粗陋陳設)、時代標志物件(宋運輝第一次看到的瓶裝可口可樂)等,人們對集體生活時代的記憶被拉近,對物質水平的躍升也有了直觀的感受。許多觀眾都從這些時代舊物中發現了驚喜和感動。同時,影視劇為了照顧年輕人的觀感,啟用了王凱、楊爍、董子健等明星演員,提高了青年觀眾對于年代劇的接納度,有效利用流行文化元素觸發了青年的審美期待。

通過時代敘事來完成集體激情的內在構造邏輯相對復雜,尤其是個體敘事的嵌入。個人的故事首先要具有代表性,能夠凝聚多數人的奮斗記憶,其成功失敗等要反映出時代的機遇與制約。在這種意義上,個人成功的來之不易才能令觀眾具有代入感?!洞蠼蠛印分?,三位主人公始于貧困,一路奮斗,在國家恢復高考、落實農村生產責任制、推動個體經濟發展的機遇下各自走向光明,是一代人拼搏的時代縮影。在這種故事表達中,個人的升級路徑、階層躍升是觀眾正向感受的來源,在糅合了觀者自身的年代記憶或期待時便會產生經久不散的激情澎湃之感。但是,如果此類敘事中成功邏輯偏離了時代環境規約的真實性,偏離了當下價值觀念的基本容納尺度,更偏離了公平正義,都會引起觀眾的不信任感,觀影體驗則會流于虛浮。

原著小說對主人公濃墨重彩的成功敘事具有比較鮮明的網絡文學特色。個體成功的情節設置與內在邏輯都過于理想化、完滿化,人物較之于環境顯示出強悍的掌控力。這樣的設置是網絡小說營造超越現實、激發快感的利器,在現實主義敘事中則應發生結構性調整。以主人公宋運輝的經歷最為典型。人物天賦才華出眾,意志精神過人,眼界格局開闊,兼具手腕與胸懷。奮斗軌跡明顯,成長速度驚人。這些雖然是描寫人物成功的必要敘事要素,但難免帶有網絡文學爽文的邏輯痕跡。這是現實主義題材網絡小說現下可能不容易被發現的一個問題,也是需要去仔細甄別的。影視改編抓住了宋運輝成功邏輯這一重心,對于其心理動機、成長速度等進行改動,弱化了故事爽感,贏得了觀眾同理心。具體表現如,宋運輝在東海的升遷故事中,從原著中的城府深沉轉變為被動守成。對東海廠內斗故事的情節弱化也意在減弱宋身上的腹黑氣質,避免使人物表現出不符合成長規律的成熟。如此,人物可更具真實性與成長性。這一改編舉動弱化了個人向的邏輯壓倒態勢,傳遞了現實主義文藝觀念的思想深度與歷史認知經驗,為網絡文學現實主義題材的改編積累了有效經驗。

三、行進中的現實思考

時代敘事雖然要依托對過去人事的回望完成,但開放的現時代敘事立場,能透過歷史發現貫穿性的問題,引發持續性思考,為時代敘事提供真正的活力。這現實關懷正是現實主義敘事的內在精神和落腳點。

正如劇名《大江大河》一般,文本的改編雖然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回顧、獻禮,但卻不是一份總結報告,而是對過去三十年成就經驗的再審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開啟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這是對改革開放建設的綿續和發展。聯通過去與當下,整個中國的發展好似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改革開放傳送的力量在今天仍然激蕩。在其中,一些重要的、關乎未來發展的問題,仍然呈現出一種開放性和探索性。電視改編貫穿著對改革的深度思考與當下關懷,表現出以下兩種敘事傾向:

(一)歷史敘事的形而上化

今天,對改革開放歷史的回顧,并不僅限于成功經驗的描摹,從中積累經驗與能量,深化改革路徑是敘事目的所在。這就要求敘事具備高度的向心性、提煉性、超越性,在充分掌握改革發展精神內涵,堅定道路自信之際,以清晰、成熟的歷史觀念作為導向,撥冗除雜,對歷史形成必要的價值注釋。這樣的敘事將脫離瑣碎、平面之感,是大時代所需要的筆法。在文本的改編中,我們看到了對歷史觀察的這種形而上化視野。對應的,敘事出現了理念化處理。

理念化敘事是一種典型的哲學式敘事。不同于一般敘事的起因與結構,理念化敘事的內核是一種純粹的認識或原理。敘事要素完全圍繞抽象的理念展開,具體的故事情節則是理念的具體外現。隱藏在故事結構中的理念具有統攝故事的作用,是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大江大河》劇本的改編可以說是從具體敘事向理念敘事的轉移。原著中對于矛盾斗爭故事投入了大量筆墨。敘事重在描寫斗爭態勢的發展,長于營造斗爭交鋒中人物的手腕與心計,讀來比較精彩。電視劇改編明顯弱化了斗爭態勢和大量情節,連主角的成功也顯得被動了許多。視角的轉化在這里是比較明顯的——改編無意去展現矛盾事件本身富含的權謀與人心,反而從比較超脫、平和的時代高度去看待這些矛盾的必然性與發展規律:尊重社會這一有機體內部各種力量消長的現實,并認可各類力量對沖、融合,最終推動歷史螺旋上升的客觀規律。

從具體例證來看,相比較小說重于對宋運輝個體成功學的謀略描寫,電視劇突出地討論了一個問題:宋運輝的技術至上理念是否總是各種發展問題中的最優解。劇中通過宋與水書記、小拉、徐縣長等人的多次談話傳遞了這樣一種觀念:促成社會發展的總是多種因素的合力,包括人心團結、現實矛盾、世界局勢、科技知識等等。宋運輝正代表著發展中的知識性力量,這一點可見于編劇對于宋的人物性格的改動——去掉了原著中過深的城府與殘酷,主要強調了人物的隱忍和執著,尤其是在技術上的堅持和專注也強化了人物初入社會時于人際關系心無旁騖的鈍感。

改編通過宋運輝在東海廠的升遷起伏,表現了技術至上、中庸之道等不同理念間的碰觸、回彈,將個人利益爭斗升華為發展思維的碰撞。這樣的改編消解了原著尖銳沖突的調性,以辯證、全面的視角分析改革發展路徑,從今天更為長遠的發展周期來考量多種發展模式的效率與影響,超出了個人權斗的格局,很大程度提升了作品的正向影響。這一改編用意在宋運輝與水書記的幾次交談中有集中展現。

原著中,水書記的人物定位非常復雜,一方面具有強勢的政治手腕與謀略心計,另一方面也不乏官僚主義與權力欲望。他善于掌握時勢,人盡其用。原著中,宋運輝從金州化工廠去往東海,正是水書記與閔廠長兩人政治斗爭的妥協結果。電視改編中凈化了水書記這一人物形象,他有魄力、有手腕,也堅守原則。在愛重宋運輝才華的同時,引導、啟迪后者正確理解社會分工與社會協作,融合多種力量去辦大事。水書記堪稱宋運輝的領路人,因而,這一人物的改編對于故事調性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作為宋運輝社會關系的關鍵引領者,這一人物的品性與能力關系著宋運輝成長轉變的動力性質。是以道馭術,還是不擇手段,這是一個選擇與傳承的問題。原著中宋運輝在東海時就儼然成為了另外一個水書記,他成功掌握東海人事后,便以廠長身份架空了書記的實權。這里所強調的是在斗爭謀略意義上的延續。電視改編則凸出了水書記深刻的社會認知眼光與和光同塵的成熟思想,通過兩人幾次談話片段的刻畫,為宋運輝人物的成長方向做出了一個良好的底色鋪陳。兩人談話內容很多都涉及到公平與正義、集體與個人、理想與實際等理念問題,是一種非常外顯的理念敘事,也是電視改編中的重音。

這樣一種形而上的表述在時代敘事中有其獨有語法價值。敘事的提純是一種清醒視角下的自我反思,提示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歲月時,要擦亮眼眸,看清來時路。在面對新的歷史任務之際,不忘初心,直面挑戰,才能更好繼續上路。在電視改編的第二季最后,一段總結性話語的出現極富史詩氣息。這其中的理念傳遞寓意非常明顯,對于觀眾的正向引導作用也很到位。

百年前,我們的國門被堅船利炮打開,先賢們開眼看世界的疾呼言猶在耳。我們的國家曾長久地被迫孤立,那封閉落后的滋味,我們永遠不想再次品嘗。如今,中國迎來一個開放的時代。我們張開雙臂,以前所未有的積極姿態融入世界,要用智慧和汗水去換取發展和進步。我格外珍惜這個時代,所有的變化都可能伴隨著痛苦和彎路,開放的道路也不會是闊野坦途,但大江大河奔涌向前的趨勢,不是任何險灘暗礁能夠阻擋的,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面對艱難險阻,我愿意為之奮斗。b

(二)歷史的交錯與延續

對于改革開放30年的個人奮斗史與社會發展史,改編沒有偏重于回憶性的敘事口吻,而以現時代的敘事角度,探討、歸納歷史經驗,啟迪當下現實問題,展現出一種持續行進的思考態度。因此,改編在敘事重心上多有調整,在原著故事中多揀選貫穿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社會議題。在敘事口吻上,也表現出一種有關社會改革長遠發展的探討性、規劃性意味。影視改編因而成功地完成了改革開放的現時代敘事,這樣一種后來之見,是以今天向過去的回望,更是對將來的考量和展望。

在原著基礎上,編劇著重挑選了一些超越歷史的、在當下具有思考性的話題進行了擴寫。以三個話題為例。第一,國家發展外部環境的契機與挑戰。改革開放是我國在世界發展大局中順流而上的偉大歷史舉措,彰顯了無與倫比的勇氣和智慧。當前,我們身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立足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起點上,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更要把握新局勢,利用契機,鼓足勇氣,迎難而上。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延續、傳遞改革開放精神,深化改革。這是來自歷史成就的強心針。第二,技術的攻堅克難。改革開放打開了技術交流、學習的空間,同時也暴露出我們因科技落后在國際合作中的被動姿態?!洞蠼蠛?》中東?;S與美國洛達集團的合作磋商,其間的長期矛盾膠著正與中方欠缺技術優勢直接相關。作為中方代表的宋運輝與作為美方代表的梁思申,關于大國合作姿態與殘酷的生存法則的激昂爭論可算得上第二部劇的一個高潮。談話內容與格局令人動容。今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判斷仍然是我們發展中的重要原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科技能力,攻克卡脖子技術,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是當前發展的關鍵。這一問題實際上正是改革開放中關鍵問題的延續。第三,個人奮斗的理想與初心?!洞蠼蠛印分腥恢魅斯娜松鷬^斗軌跡雖不相同,但都面臨挑戰、迷茫。如宋運輝在專業堅守與人際合作中的原則困惑,雷東寶在全力致富與急功近利間的矛盾,楊巡在商業策略與個人底線間的游走。個人的奮斗是每個時代不息的主題風景,觀眾在故事中看到類似的人生困惑與不易,對大時代中個人的選擇也感同身受。

這些問題都與當前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具有呼應性。當涉及到對于過去的評判和認知,尤其是對某些經驗教訓的正確認識——如中外經濟合作中的權利讓渡、粗放發展模式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等,關乎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路線、規劃的全面、辯證認識,關系到對當前發展問題的歷史性方位的構建和確認。對于改革開放中曾面臨的挫折和探索,編劇將其放置在更為寬闊、長遠的歷史長河中去,將其融入到持續不斷如大江東去的改革開放敘事中去。對于發展過程的不易與陣痛,必須做出的選擇與忍耐,都以成長的角度進行了緩和與撫慰,引導觀眾正向面對發展伴生的代價,堅定了改革開放選擇的歷史價值。同時,這些問題延續了我們對于改革精神的思考,落實了對于時代、國家、個人這些概念間的具體想象和感受,強化、調動了對歷史的參與感、建設感。這正是大時代劇作激發群體共鳴的歷史調度手法。

注釋:

a《大江大河》是作家阿耐的長篇小說四部曲,收錄了《大江東去》(前三部1978—1998)和《艱難的制造》(第四部1998—2008)全部內容,共198.4萬字。主要講述了1977年恢復高考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再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國營企業、鄉鎮企業、個體經濟和私營企業的發展歷程。其間穿插著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柳鈞等人的奮斗故事。

b《大江大河2》最后一集的結束臺詞。

猜你喜歡
影視改編現實主義時代
自然科學與“現代現實主義”——19世紀現實主義再闡釋
新法律現實主義
《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影視改編研究
淺析網絡小說改編策略
e時代
e時代
淺談影視改編與文學作品再創造
從“夢幻”情節看古典小說的影視改編
e時代
新現實主義巨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