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研究

2023-11-23 11:24王福興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文明時代素養

尹 勇,王福興

(哈爾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1]22,明確了精神文明建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中國共產黨極為珍視的方面,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層面。改革開放40 多年來,我們黨不僅在物質文明建設領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也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進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是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時代前沿,提出的一些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明確了精神文明建設重大理論問題。當前,學界關于這一理論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但現有成果多拘泥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歷程、基本內涵、時代特征與時代意義的討論,缺乏對其建設主體、建設對象、建設目標、建設路徑的系統研究?;诖?,從由誰建設、為誰建設、建設什么及怎樣建設這一邏輯進行分析,以期盡可能完善地提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路徑建議。

一、由誰建設:明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

由誰建設,旨在強調建設主體范疇。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主體為“一核多元”,中國共產黨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主體,也是核心主體,同時還涉及政府與群眾等。

(一)明晰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領導主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1]43,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息息相關,某種程度上表明黨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同時,改革開放以來,精神文明建設取得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成效也確證了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主體。自黨的十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首次將精神文明建設寫入其中,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精神文明建設包含“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黨的十三大強調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黨長期的指導方針與基本路線等,體現了黨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領導地位。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對“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命題、概念進行了界定與闡釋,明示了精神文明建設載體、建設活動開展離不開黨的領導。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也體現了黨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全面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均凸顯了黨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必要性。

可以確定,黨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入發展的領導主體,也是核心主體。正如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講話中指出:“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關鍵是要加強黨的領導”[2]106。不難看出,黨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核心價值觀培育等方面擔負重要職責,是精神文明活動開展與創建的保障,是精神文明活動推進與落實的必然要求。因此,辦好中國的事情,難點在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重點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傊?,我們黨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堪當重要使命,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領導主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

(二)厘清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其他主體

新時代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主體是多元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領域寬、涉及部門多,要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保?]106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正如《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所強調,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擔負主體責任,統籌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2]90,各級黨委在精神文明理念宣傳、活動創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行為活動直接關系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度、力度及深度。政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在制定精神文明建設相關文件,開展城鄉精神文明整治活動、打擊黑惡勢力等方面擔負重要職責。群眾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體現為,“群眾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力軍”[2]99,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建設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享有者??傮w而言,各級黨委、政府及群眾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部門要發揮統籌、協調、指導、監督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3]。

二、為誰建設:圈定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對象及目標

為誰建設,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應當明確的基本問題之一,其主要包含兩個層面,即精神文明建設的對象與目標。

(一)圈定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對象

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對象,一種觀點將其限定為黨的干部、黨員,依據為《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4]48,“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4]25;另一種觀點將其對象局限為家庭、學校、企業等,這是依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側重、各有特點,是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5]進行分析的。不難看出,以上說法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層次性,但也存有偏差,前者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對象的整體性與廣泛性;后者在表述上雖更接近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對象,但這一觀點卻混淆了兩者的主題。從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來看,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及艱巨性,這就決定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對象應當是恒定的,而不單指向領導干部、農民、家庭等等。歸根到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對象不是拘泥于某一特定領域的特殊層次的特定對象,而應當是——“人民”,其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享有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建設者,誠如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意識形態建設,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1]43,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1]45等等。

(二)明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從理想信念、公民素質、文化生活質量、城鄉文明程度、物質與精神建設協調發展等層面首次提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主要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方式的轉變,認知能力與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目標也相應地發生變化,“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則成為其主要目標之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于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全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6];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7];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與“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一并列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八部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從公民、社會層面明確了“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具體要求??梢钥闯?,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是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點目標之一;也可以看出,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養、科學文化水平等息息相關。展開說來,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亦有其理論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公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8]。這深刻表明,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既要落實“物的現代化”,也要落實“人的現代化”,原因在于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出發點和落腳點歸于人的思想道德、文明素養、綜合能力等。同時,在談到這一目標時,石書臣強調,“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目標”[9]。綜合來看,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這一目標與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分割。

三、建設什么:確證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

準確系統地理解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既有必要從精神文明建設的相關概念進行闡釋,也有必要結合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相關理論展開分析。

(一)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解析

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概念,既與精神、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等概念密切聯系,也與新時代的具體語境相關聯,唯有加以辨析和界定,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深刻理解其科學內涵,首先,要明確何為“精神”?“精神”一詞源于拉丁文“spiritus”,英譯為“spirit”,漢語最早載于《呂氏春秋·盡數》,具有兩種含義:一是指人的意識、行為活動與心理狀態;二是既譯作動詞也譯作名詞,作為名詞強調“表現出來的活力”,作為動詞意指“活躍,有生氣”。這里的“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精神”一詞具有名詞之意,旨在強調人的行為活動、意識行為及其心理狀態等。其次,要明確何為“文明”?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理論來看,文明是與野蠻、半野蠻、愚昧與無知相對的;從文明的內涵來看,文明在狹義上表現為從自然、農業分離出來的一種社會現象,在廣義上表現為文化發展中積累的優秀成果的總和,是良好生活方式與精神風貌的展現;從文明的分類來看,文明既可以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現代文明的空間維度進行闡釋,也可以從經濟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的歷史維度進行論析。這里的文明,并不單指上述文明的某一層面,而是指“人類文化發展的積極成果和進步狀態,是與思想上的保守、精神上的愚昧、文化上的落后相對應的思想上的進步、精神上的進化、文化上的先進”[10]。再次,要明確何為“精神文明”?從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視域出發,精神文明不僅指人的文明素養、文化水平、精神狀態,還指人在得到物質、精神、社會、文化、生態滿足后,所表現出的幸福感、安全感與獲得感。最后,要明晰何為“社會文明”?社會文明一般指人類社會的開化狀態和進步程度,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所獲得的積極成果的總和,是物質、政治、國家、人類、社會、生態文明的統一體。

(二)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

通過分析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內涵的相關概念,可以明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就經濟層面而言,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同時,重點闡釋了農民收入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他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體現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性。就民主政治而言,我們黨在堅持發展協商民主的基礎上,更加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民主選舉、決策、管理、監督過程中更加體現公平性、正義性、透明性。就文化層面而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優秀文化產品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人民的素質與素養,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要以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為基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難看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文化的滋養,如若離開文化談精神文明建設,人的品行、德行、素養等就失去了保障。就社會層面而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11],“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12],這深刻表明,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要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人民實踐活動中。就生態層面而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居環境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要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使鄉村的精神風貌、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社會風氣都煥然一新,打造生態宜居的人類家園等。

除此之外,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內涵也涉及以下方面。一方面,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關鍵在于增進人民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精神文明建設要“緊緊圍繞促進人民福祉來進行”[13]。步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已突破物質文明,更多地以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政治為目的。為此,一是要堅持精神文明建設為了人民,精神文明建設目的在于服務人民,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是滿足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推動人民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二是要堅持精神文明建設依靠人民,人民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享受者,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建設者,擔負著精神文明建設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精神文明建設實踐中,圍繞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避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形式化;三是要堅持精神文明成果由人民評判,在理論與實踐中形成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其具有的價值性,最終要由人民在現實活動中裁決。另一方面,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內涵也涉及提升人民文明素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14],開展精神文明建設要處理好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處理好社會文明與人民文明素養的關系,處理好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人民素養的關系,處理好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社會文明的關系。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依靠與保障,社會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反映,人民素養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共同作用于精神文明建設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關系??傮w而言,人民文明素養的高低、社會文明程度的深淺,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效;反過來說,從提升生產力水平、培養人民文明素養、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著手,可以較為準確地理解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

綜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圍繞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拋出一系列相關意見與建議的同時,不僅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內在關系對精神文明建設的科學內容進行細述,也從增進人民福祉、提高人民文明素養進行闡釋,進一步深化了精神文明建設內涵,為繼續推動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思路,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賡續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四、怎樣建設: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43。這深刻指明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與價值。精神文明建設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體現,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一環。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是堅持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表現,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保?5]95確保精神文明建設順利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更不能搞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我們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當前影響中國價值觀變革的重大理論及現實問題。具體而言,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的社會理論,通過對社會歷史和經濟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同時,馬克思主義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為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指明了方向。因此,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可以保證精神文明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注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強調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因此,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要通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保?]44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關鍵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人民的參與度。人民廣泛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衡量其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依據,也是把握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根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的公正、法治、民主等價值因素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工作之中,不僅可以積極調動人民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還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具體說來,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尺,評選“最美家庭”“和諧家庭”“文明家庭”,通過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良好家風,宣傳良好家教,使家庭教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筑牢學生理想信念,保障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有效開展。

(三)堅持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方法

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方法,是提升人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路徑,也是有效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表現。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信息傳播媒介逐步豐富起來,互聯網已逐步成為影響人民生活的重要媒介,使人民精神文明的傳播方式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為此“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創新內容和載體,改進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16]。就此而言,要利用現代媒介,優化推廣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方法,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此外,“要運用各類文化形式,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高質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15]109。比如,通過經典著作、優秀事跡及與之相配套的文藝作品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人民的文明素養,豐富人民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方法。

(四)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體制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保?7]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體制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18],不斷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制度、道德建設制度、愛國主義教育制度等。一是健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心走實走深,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二是健全道德建設制度。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應該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貫穿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實施,提高人民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三是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制度。要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專題教育。除此之外,也要加強志愿服務制度和工作體系建設、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各個領域、各個部門相關制度協調有序建設,確保精神文明建設制度體制健全完善。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們實踐活動的成果,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精神文明建設是在辯證繼承和利用人類社會文明的基礎上,圍繞人的精神活動、交往關系進行的行為實踐。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在汲取我國既有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實現了創新發展,其中建設主體、建設對象、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及建設路徑等一系列內容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這些新變化、新要求、新觀點有效回答了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理論課題,為破解當前精神文明建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歡
文明時代素養
請文明演繹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漫說文明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對不文明說“不”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