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策略

2023-11-23 10:06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實驗小學吳躍明
天津教育 2023年30期
關鍵詞:數學知識情境活動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實驗小學 吳躍明

小學是培養學生基礎數學能力和素養的重要階段,也是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的關鍵時期。然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導致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刻理解以及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提高數學素養,是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挑戰。

一、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價值分析

(一)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是人類智力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基本素養之一。小學階段是培養和發展數學思維的關鍵時期,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程,對數學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綜合與實踐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主動探究和自主創新的過程中鍛煉觀察力、想象力、推理力、創造力等數學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生活或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實物操作、圖形繪制、數據收集、公式推導等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證明結論的能力。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或探究性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去發現一些新的數學概念或定理,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思維以及批判思維。

(二)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持久的動力。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擾,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現象。因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提高其數學成績和素養的重要因素。綜合與實踐教學可以通過設計有趣的活動主題,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社會問題、自然科學等領域相聯系,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情境中感受數學之美,從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節日或季節等特殊時機設計一些相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歡樂中體驗數學,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或多媒體等手段,展示一些富有視覺沖擊或藝術美感的數學圖形,讓學生在驚嘆中欣賞數學。

(三)在實踐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實際應用能力是指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檢驗知識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的重要標準,也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必要條件。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不僅僅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和定理,或者機械地做一些例題。綜合與實踐教學可以通過設置貼近生活、具有挑戰性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尋找規律、構建模型、求解方案、驗證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評價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項目或調查,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資源不足

教學資源是指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使用的各種物質和非物質資源,包括教材、教具、設備、場地、時間等。教學資源的充足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目前,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常常面臨著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

首先,當前的教材內容過于抽象和理論化,缺乏與實際問題和生活情境相結合的案例。目前使用的小學數學教材雖然涵蓋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但往往過于注重概念、公式的定義和推導,缺乏對其背景和意義的解釋,也缺乏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和生活情境的案例,不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難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其次,當前的教學設備不夠先進和多樣化,不能滿足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的需要。例如,一些常用的教具如算盤、幾何板、尺規等雖然可以幫助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計算或圖形操作,但是不能展示一些復雜或動態的數學現象,也不能支持一些創造性的數學活動。另外,一些先進的教具設備如電子白板、投影儀、計算機等雖然可以提供豐富的數學資源,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同時存在一些技術或管理上的問題。

最后,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時間雖然有一定的安排,但往往過于緊張和刻板,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足夠的空間。例如,教學時間過短,導致教師難以安排一些需要較長時間或較多次數的實踐活動;教學時間過于固定或統一,導致教師難以根據不同課程內容或不同學生的需求進行靈活調整;教學時間過于分散或孤立,導致教師難以構建連貫的實踐活動。

(二)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教學評價是指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系統觀察、分析和評價的過程,做好教學評價工作,能夠有效地解決實踐教學的問題,使數學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但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仍不夠完善。

首先,目前使用的小學數學評價內容雖然涵蓋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但往往過于注重對學生的記憶、理解、運用等層面的考核,忽視了對學生分析、綜合、評價等層面的考查,也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維、興趣、情感等方面的考查,不利于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和素養的全面發展。同時,當前的評價方法往往過于依賴筆試或口試等形式,缺乏對實踐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觀察和記錄,不利于反映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不能給予學生及時反饋和指導。

其次,當前的評價標準過于固定和統一,只按照教材或教師的要求進行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無法體現每個學生的特點,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評價工作一般只由教師或學校負責,缺乏學生、家長、社會等多方的參與,難以形成一個開放和多元的評價體系,不利于獲取客觀的評價結果。

(三)實踐內容與理論內容融合不足

實踐內容與理論內容是指數學教學中涉及的各種具體操作、活動、問題、案例等抽象的概念、規律、方法、原理等,實踐與理論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實踐內容與理論內容的融合是指在數學教學中將實踐內容與理論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目前綜合與實踐教學往往存在理論與實踐融合不足的情況,難以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

首先,目前的實踐內容與理論內容雖然具有一定的銜接性,但是往往缺乏必要的轉化,導致實踐活動成為形式化的游戲,而理論知識成為孤立化的符號。例如,一些實踐活動只是為了讓學生玩一玩,沒有明確的數學目標,也沒有與數學知識進行有效對應。部分理論知識則只是讓學生背一背,沒有清晰的理論應用實例,也沒有與數學活動進行有效融合,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不利于學生享受數學活動。

其次,實踐內容與理論內容之間缺乏適當的平衡,導致實踐活動過多而淺嘗輒止,或者理論知識過多而深奧難懂。例如,一些實踐活動只是為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沒有考慮到教學的難度,也沒有根據不同課程內容或不同學生的水平進行適當選擇;一些理論知識只是為了覆蓋教材或考試范圍,沒有考慮到教學的重難點,也沒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或不同的教學情境進行適當精簡,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學生鞏固數學基礎。

三、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策略

(一)設定教學目標

在教師開展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使學生得到數學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的培養。教師設定教學目標時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明確本課所涵蓋的數學知識,以及所要培養的數學能力,從而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同時,教師應根據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特點,突出實踐活動在達成教學目標中的作用,從而保證教學模式的一致性。

另外,教師設定教學目標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和針對性。同時,教師應根據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特點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保證教學目標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對教學目標而言,應明確、具體、可操作,體現可觀察和可評價的特征,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明確本課所要達到的具體效果,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可行性。同時,教師應根據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特點選擇一些可以觀察或記錄的指標,保證教學目標的可評價性。

(二)創建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設計的一種模擬真實的環境,教學情境的創建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更快地理解活動內容。在創建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學情境應貼近現實生活,體現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根據數學知識的特點,選擇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場景,從而使數學知識具有現實性。同時,教師應根據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特點,引入一些與環境相關的數學問題,使數學活動具有針對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超市、餐廳、公園等生活場所,讓學生對一些與購物、點餐、游玩等活動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也可以利用奧運會、世界杯、地震等社會事件,讓學生對一些與運動、比賽、災害等現象相關的數學問題進行分析。

除此之外,創建教學情境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場景,使數學活動具有吸引力。同時,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數學問題,使數學活動更具有開放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魔方、拼圖、積木等玩具,讓學生進行一些與形狀、空間、變換等內容相關數學問題的創造。

(三)完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綜合和實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完善教學活動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活動,完成互動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活動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體現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各個環節主動探究,使數學活動具有互動性,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問題的難易程度,分層安排學生進行操作、探究、交流和反思,從而使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更完整,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其在各個環節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從而使數學問題解決過程更有趣。

教師完善教學活動時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可以設定不同的數學任務,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數學方法,從而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同時,教師在完善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適合的教具、設備、場地等資源,讓活動創設更加飽滿。

(四)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應服務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輔助數學知識的傳遞。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一些能夠有效表達數學知識的多媒體內容,從而使數學知識更加易懂。例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知識選擇一些能夠清晰演示數學概念、規律、方法、原理等的視頻,讓數學知識講解更清晰,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綜合性認知。

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要根據教學情境,使用一些能夠有效創設數學問題的信息技術。同時,根據綜合與實踐教學的特點,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例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情境使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數字圖書館等技術,讓學生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也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搜索引擎、數據庫、圖形計算器查詢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促使學生建立求知意識,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活動的創建能夠有效提升數學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數學知識,得到綜合素養的鍛煉。在綜合與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制定策略,以切實保證教學效果,使小學數學教學更生動,使學生的數學基礎得到充分構建。

猜你喜歡
數學知識情境活動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