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功用與限度

2023-11-25 12:12葛宇寧孔雨晴
鄉村論叢 2023年5期
關鍵詞:鄉村建設社會資本鄉村振興

葛宇寧 孔雨晴

摘要:從歷史來看,資本出于自身增殖的需要,逐漸選擇了城市拋棄了鄉村,選擇了工業拋棄了農業。如果聽憑資本和市場的自發作用,鄉村的衰落就難以避免。但是,在現代社會背景下,鄉村的振興,又需要資本,需要引導社會資本的有序參與。社會資本在鄉村振興中有助于帶動產業興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來農業科技創新、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吸引人才等。但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要注意社會資本參與的限度,規范其功能范圍,使其不得觸動農業基本產權制度、不能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不得削弱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不能危及糧食安全、不得損害農民的利益。

關鍵詞:鄉村振興 社會資本 鄉村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梢哉f,“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的任務”。但是,鄉村振興必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需要“真金白銀”,而在目前社會歷史發展階段,國家財政對鄉村振興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就需要引導社會資本有序進入鄉村振興實施過程,實現政府投入、農民自身投入與社會資本投入的優勢互補,共同推進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然而,資本的本性是逐利,沒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社會資本就會逃離;如果任憑資本逐利,又會破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因此,我們必須理清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功用和限度,因勢利導,積極發揮社會資本在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規避其消極影響,實現鄉村建設和社會資本的共贏。

一、資本與現代鄉村衰落的關聯

正確認識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功用與限度,首先就要從歷史的角度認識資本與現代鄉村的關系,尤其是資本與現代鄉村衰落之間的關聯。

(一)資本在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轉變中的副作用

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變,如果從文明視角來分析,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概括為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傳統社會文明的典型特征就是以農為本,第一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工商業只是農業的補充,并且它們存在的價值主要是服務于農業發展的需要。

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其一,主張“道法自然”,社會生產遵循自然規律,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甚至是人對自然的絕對服從。其二,自給自足,傳統社會在再生產上,主要是進行一種簡單再生產,即以滿足本人或本經濟單位的需求為生產目的。其三,傳統社會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靜態社會,不喜歡變革和變動。其四,由于較少進行變動,傳統社會更多的是一種熟人社會,注重道德禮儀的教化作用。

傳統社會被打破的起點,就是現代資本的產生與發展,資本就是掀翻傳統社會的一只“大手”,給傳統社會帶來致命的沖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把資本帶來的這一改變界定為使“農村從屬于城市”,即“資產階級使農村屈服于城市的統治”。在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中,大片的農田被改成牧羊場,為毛紡業提供了原材料,農民被驅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在權力與資本的雙重“挾制”下不得不走進資本家的血汗工廠,成為低廉的勞動力商品,成為資本家榨取剩余價值的工具。

正是在資本的“圈地運動”中,西歐的傳統鄉村社會被打破,走向衰敗和荒蕪。同時資本原始積累的另外一條途徑——通過暴力手段掠奪其他國家的黃金白銀以及原材料,對其他高度發展的農業社會文明也進行了摧毀。例如,英國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對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的“洗劫”,就是如此。在被東印度公司“洗劫”之前,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西歐,但是經過被“洗劫”,這些地區很快就衰落下去。從歷史上的經濟數據分析來看,在遭遇歐洲殖民者之前,亞洲國家的富裕程度遠遠高于歐洲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當時物質極度匱乏的歐洲國家根本拿不出什么真正的產品來與亞洲國家進行正常的貿易,“亞洲擁有歐洲人想要的許多東西,而歐洲卻幾乎提供不出亞洲人想要的任何東西”。

(二)資本對鄉村社會的具體“侵蝕”

資本一經產生,就開始了改造世界的運動,它要按照自己的要求重新安排世界。當然,資本對世界的改造是為了實現自身的積累和增殖,可以說,“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創造剩余價值”。當然,這一過程中,資本更不會放過鄉村,因為鄉村有著實現資本增殖的各種“剩余”,尤其是自然力剩余和人力剩余,于是資本就把土地和人力轉變為可以自由買賣的商品。

其一,資本掠奪了鄉村的人口。如前所述,在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它通過剝奪農民的土地,驅趕農民,然后借助國家政權頒布懲治流浪者方面的法律規定,把廣大失地的農民趕進工廠做工,把這些失地農民的勞動能力變成了資本增殖的工具。除了這種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對鄉村人口的掠奪外,資本在其“文明”階段,通過制造工農業的對立,壓制農業的利潤空間,導致一些中小農戶破產,從而實現鄉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使其成為“剩余人口”或者在崗工人。而任何一種文明的維持,都依賴于大量人口的存在,當鄉村的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為資本和工業增殖服務時,那么鄉村的凋零就是不可避免的。今日的世界,雖然西歐發達國家的部分鄉村生活境遇要比幾百年前好很多,但是今日的鄉村也不會再現以前的“人口繁榮”。而且這些境遇較好的鄉村對人口的“挽留”,主要依賴于政府對農業的高額補貼。

其二,資本對鄉村土地的掠奪。土地是鄉村社會的根本,是農業文明下最重要的自然資源,沒有土地,就沒有農業,就沒有鄉村社會。然而,土地也是資本增殖的重要資源,資本會通過雇傭勞動力,把土地的“自然力”轉化為資本的增殖部分。所以,資本一開始對土地是極為“貪婪”的。除了在原始積累階段使用暴力掠奪土地,把其變成工業的附屬部分外,在隨后的擴張中,資本更是不斷地對鄉村土地進行掠奪,把大量優質耕地變成資本發展房地產和工業的資源。資本喜歡優質土地、喜歡“熟地”,因為這會降低其開發成本,從而利潤和增殖空間就會提高。一開始是城市郊區的土地,隨后離城市較遠的土地,都變成了工業和城市的一部分。

其三,資本對鄉村文化的侵蝕。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和鄉村社會發展中,產生了鄉村文化,如禮遇自然、尊老愛幼、親情倫理、講究誠信、互幫互助等。鄉村文化維系著鄉村生活的秩序,調適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是,資本“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當然,馬克思主義在這方面是辯證看待的:資本瓦解了鄉村社會下帶有封建人身依附性的關系,把人變成了獨立的個體,這具有極大的進步意義,但是它不但使人從此依附于資本,形成人對物的依賴關系,更是全面侵蝕了鄉村的優秀文化,使其失去了存在空間,用“溫情”換來了“交易”。如此,鄉村就失去了自己的“魂”,變成了不是城市的“城市”,出現了精神的“荒蕪”。

其四,資本帶來了鄉村的經濟貧困。在傳統鄉村社會中,貧困是存在的,但是那是自然的產物,在某種意義上是落后生產力下的一種“自然結果”;而現代社會下的鄉村貧困,卻是社會機制的結果,是“按資分配”造成的,由此造成了一道現代社會的“奇特景觀”,那就是“貧窮伴隨著富足一起增長”。在社會財富快速增長,物質文明極大提高,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的背景下,卻產生了兩塊“灰暗區”:破敗的鄉村和城市的貧民窟,生活在城市貧民窟的人口是被資本從鄉村擠壓出來的人口。這些人口原本可以自給自足,但是現在不得不成為社會的“剩余人口”,游走在資本的雇傭體制之外,又無法回到過去的鄉村,只能悄無聲息地生存在城市的邊緣地帶,被資本和城市所“厭棄”。

總之,在西方資本主義形成以及整個社會現代化過程中,資本出于增殖自身的需要,逐漸選擇了城市拋棄了鄉村,選擇了工業拋棄了農業。如果任憑資本和市場的自發作用,鄉村的衰落就難以避免。但是,在現代社會背景下,鄉村社會的維系和發展又離不開資本的輸入,尤其是鄉村社會的復興和振興,也需要資本。資本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的“命運”,根本無法擺脫,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現代的社會“不僅苦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且苦于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發展”。當然,資本在國家政權的控制下,完全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利器”。

二、社會資本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引導社會資本的有序投入,就是一個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指出:“工商資本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梢哉f,“工商資本進入鄉村振興不但不可不為,而且大有可為”。

(一)帶動產業興旺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表現,也是鄉村振興的支撐,沒有興旺發達的產業,就沒有繁榮興旺的鄉村。種植業、養殖業、涉農生產型企業(如農產品加工企業)等,共同構成鄉村存在發展的物質基礎。而發展產業就需要生產要素的投入,尤其是資金的投入,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設備,如水利灌溉設備、播種收割設備、農產品加工設備等,這些設備僅僅靠農戶個體購置比較困難,即使能夠購置,其使用率也較低,難以收回成本發揮其價值。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最近幾年,國家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發布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中,也都把現代種養業作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的首要領域。長期以來,農業生產要素,尤其資金資本總是向城市單向轉移。實現鄉村振興,必須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等使生產要素在城市和鄉村之間雙向流動,尤其是從城市到鄉村的流動。實施鄉村振興,需要以城市帶動鄉村,以工業反哺農業。

(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目前我國的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家庭,家庭經營占據著基礎性地位,而且這一現象在較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不會改變,但是實現鄉村振興,激發農業活力,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不斷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形成與家庭經營主體的互補?!鞍l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蓖ㄟ^社會資本的引入,可以建設公司化經營的農業、適度規模的農場農業、合作社農業等非家庭經營的農業經營模式,它們在市場經濟中,相比于家庭農業具有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可以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進行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實現“三產”融合發展,助推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業現代化,也就沒有鄉村振興,可以說,農業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

(三)帶來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比缜八?,傳統農業文明下的農業對科技的依賴較少,那是一種自然經濟的生產,而現代社會是商品經濟生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求現代化的農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固的”。這就決定著,傳統的小農經濟、自然經濟遲早都會被打破,農業生產整體上會加入到社會勞動交換體系中去,完成商品化生產。在這種背景下,農業就會形成對科技的依賴,要求建設高質量農業,生產出高品質農產品,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一個處于發展中的國家,目前國家財政顯然沒有能力通過大量農業補貼來維持農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科技的地位就凸顯出來。而社會資本的引入可以帶來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工商資本進入種養業、種子業等,可以帶來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科學的管理理念、先進的生產技術等,從而提高農業的競爭力等。

(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生活富?!?。整個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就是“生活富?!?,即農民發家致富,過上幸福生活,實現整體上的共同富裕。按照現有規劃,到2035年,共同富裕要在農村邁出堅實步伐,到2050年,“農民富全面實現”。社會資本下鄉,投入到鄉村振興中去,可以帶動產業興旺,通過產業興旺,可以帶來一定的就業機會,增加附近農民的就業崗位,甚至吸引外出務工農民工返鄉就業等,從而以就業帶動農民增收,助力農民富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實現城鄉共同富裕,乃至社會共同富裕。

(五)吸引人才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庇汕笆隹梢?,現代鄉村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人力資源的流失,通過勞動力的商品化,鄉村優質勞動力被資本所吸收,成為資本增殖的源泉。特別重要的是,鄉村精英的流失。以我國現代廣大鄉村為例,那些受過高等教育、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及其子女基本都留在了城市;同時鄉村的青壯年勞動力,也在城市化進程中,把青春和創造獻給了城市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沒有農業和農民的犧牲,以農村農業支持工業和城市,就沒有我國的工業化;改革開放后,沒有農村的資金、土地、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就沒有快速的城市化。當前,推進鄉村振興,就必須要考慮人才資源向鄉村的轉移,支持新時代版的“上山下鄉”,為廣大青年人才到鄉村建功立業、發展自身事業提供各種政策、財政支持。資本下鄉,推動產業興旺,可以為人才發揮作用提供舞臺空間,人才向鄉村的流動,也有望帶來農業科技創新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傊?,鄉村振興成就人才發展,人才發展也會成就鄉村振興的實現。

三、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限度

從前述資本與現代鄉村的演變關系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從資本的增殖來講,它不會自發地帶來鄉村振興,農業畢竟是利潤稀薄產業,利潤空間有限。實現鄉村振興,關鍵還要靠黨和政府,實行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如果把鄉村交給社會資本,任其在其中馳騁,我們得到的很可能將不是鄉村振興,而是更加衰落的鄉村。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我們既要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更要注意資本的限度,引導社會資本有序參與鄉村振興,規范其功能范圍,節制資本積累。

(一)不得觸動農業基本產權制度

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陰影”籠罩,那就是對土地私有化的鼓吹。一些“食洋不化”的“專家”和一些“別有用心”的“學者”,總是鼓吹實行農村土地私有化,認為沒有土地私有化,就無法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他們的依據就是西方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是建立在私有化之上的,沒有私有化就沒有現代化。然而,西方現代化并沒有帶來鄉村的振興,鄉村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生產中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部分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維持是建立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的,大部分鄉村農業是衰敗的。特別是,現代西方鄉村的土地多數淪為資本的囊中之物。而我國社會承受不了這種私有化的后果,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也不允許把農村土地私有化,因此我們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不唯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必須的,而且也可以“為全球解決鄉村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目前就全世界來看,幾乎所有國家,無論是已經建成現代化的少數發達國家還是正在實現現代化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鄉村衰退的“鄉村病”和城市的“傷疤”——貧民窟的問題,這是一個世界難題。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決不允許觸動我國農業基本產權制度。

(二)不能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

中國農村農業的長久歷史就以家庭經營為主,家庭經營占據著基礎性地位,而且在將來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這種情形也不會改變,因為它涉及我國社會穩定的根基。家庭經營在整個鄉村社會經濟發展中大致具有如下三個方面作用。其一,解決就業問題,可以增加就業崗位。與現代化的規模農業相比,家庭經營對剩余勞動力的吸收具有明顯優勢。其二,可以傳承優秀鄉村文化。優秀鄉村文化作為一種寶貴財富,它的根在鄉村、在家庭經營。西方現代化過程嚴重破壞了傳統家庭模式,破壞了傳統,導致鄉村優秀文化的消失殆盡,出現一系列社會問題。而“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要用“優秀鄉村文化”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其三,應對經濟危機,穩定社會秩序。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多次遭遇世界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大量農民工返鄉,但是整個社會秩序穩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種家庭經營模式,使得廣大農民工返鄉后,“有地種、有飯吃、有事干”。因此,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絕不能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家庭經營在鄉村振興中還將長期存在,一切經營模式的創新包括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化經營等,在現階段都只能建立在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的基礎上,來補充和助力家庭經營模式。

(三)不能削弱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

“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眻猿贮h管農村工作,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沒有黨的領導,沒有政府對農村工作的負責,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資本以及其他要素不會自動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是一項戰略,需要做好頂層設計、規劃管理等。但是,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都必然會給資本一定的“話語權”,而社會資本本來就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支配力。因此,社會資本下鄉,不但要得到利潤空間,還要得到話語空間,這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是社會資本生存所需要的。但是,鄉村振興是社會主義的鄉村振興,振興后的鄉村是社會主義的鄉村,不是資本“統治”下的鄉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資本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潤和話語空間,但不能削弱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

(四)不能危及糧食安全

在整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過程中,有一個紅線是不能觸碰的,那就是糧食安全?!拔覀兊娘埻氡仨毝嗽谧约菏掷?,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痹诩Z食安全上絕不能有任何閃失,這么大的一個國家,這么多的人口,一旦出現糧食危機,就會出現社會動亂,就會影響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引導社會資本下鄉,助力鄉村振興,社會最普遍的擔憂就是資本的逐利性會導致其為利潤所驅動從而引發糧食風險。有學者就認為:“如果缺乏嚴格的制度約束,資本的逐利本性無限擴大,工商資本下鄉導致的非糧化、脫農化現象將更為普遍,必然威脅到糧食的安全”。對此,整個社會必須時刻予以警惕,防止資本的過分逐利行為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五)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

實現鄉村振興就是為了讓廣大農民提高收入,過上好日子,生活更加富裕。因此,在任何時候,“農民利益不能損”,如前所述,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農村農業農民已經做出了“犧牲”和“貢獻”,與城市的發展程度相比,農村顯得相當落后,城鄉差距出現鴻溝。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指出:“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因此,實施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城鄉融合發展,從而實現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在農村農業農民“犧牲”和“貢獻”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城市工商業資本,在下鄉的過程中,不能再損害和侵占農民的利益,不能擠壓普通農戶的生存空間,要實現社會資本與農民的雙向共贏,即社會資本贏得利潤,農民增加收入,實現生活富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習近平.論“三農”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美]威爾伯.發達與不發達問題的政治經濟學[M].高铦,徐壯飛,涂光楠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125.

[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英]卡爾·波蘭尼.大轉型:我們時代的政治與經濟起源[M].馮鋼,劉陽,譯.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20:87.

[7]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5(001).

[8]曹宗平,黃海陽.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動因、利弊及治理對策研究[J].學術論壇,2022(1):124-132.

[9]比爾·蓋茨成美“頭號地主”:持有土地面積相當于香港[EB/OL].(2022-07-07)(2023-06-12).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564771173_118778?scm=1001.0.0.0.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鄉村建設社會資本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家電使用及維修現狀調研分析
從梁漱溟的鄉村建設運動略窺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對現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啟示
對當前我國推進PPP模式的探討
淺析中國新舊城鄉建筑景觀的建設與繼承
互聯網金融與PPP模式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