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三產融合”發展的“濱州模式”

2023-11-25 12:12郭慶昌魏春秀萬菲菲
鄉村論叢 2023年5期
關鍵詞:三產融合融合發展

郭慶昌 魏春秀 萬菲菲

摘要:“三產融合”已成為推動鄉村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模式,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深入探索規律、總結經驗、示范跟進,筆者搜集整理提煉了山東省濱州市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規劃引領、基地建設、企業培育、科技驅動、四新推廣、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利益聯結和典型示范”發展模式,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關鍵詞:鄉村產業 融合發展 濱州模式

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腹地,人口389萬,其中農業人口201萬人,2022年一、二、三產業比例調整為10∶42.6∶47.4。近年來,濱州市積極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支持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的部署要求,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優化產業布局,探索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濱州模式”,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一、始終把政府主導規劃引領,作為“三產融合”的主要推手

2009年,山東“黃藍”兩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濱州市作為主戰場,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了傾力打造“糧豐林茂 北國江南”的鄉村生態品牌,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意見》《關于大力培植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貫徹魯政辦發〔2016〕54號文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印發了《濱州市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規劃》《濱州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5個工作方案,并進行部門分工,齊抓共管。這些意見、方案和規劃的出臺為濱州市一、二、三產業融合快速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濱州市財政每年列支3000萬元用于涉農財政股權投資,對于部分重點農產品加工企業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全市產業區域布局調整起到了關鍵作用。另外,對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新上高技術產業投資項目均有資金獎補,并把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全產業鏈發展納入市對各縣(市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采取月調度、季通報方式予以推進。

二、始終把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作為“三產融合”的根基

一是抓農業投入品執法管理。堅持日常執法監管與專項聯合執法整治相結合,為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對涉及農業生產的化肥、農藥、種子等生產資料市場開展全面檢查整治行動,2022年共出動執法人員500余人次,檢查農資經營門店、農資生產企業、蔬菜基地1000余家。二是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按照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部署要求,安排定時開展農產品質量監測,根據監測情況,召開全市質量抽檢專題會議,以信函的形式,對于農殘超標縣區黨委、政府實施情況通報。三是抓認證管理與品牌建設。認真落實市政府出臺的農產品品牌建設獎勵政策,扎實開展“三品一標”認證產品的培育、獲證產品續展與升級認證、無公害產地認定與鞏固等工作,2022年,全市新增“三品一標”62個,總數達到442個。省、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開展認定以來,經全市各級共同努力,市級以上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150個,面積20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40%。

三、始終把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作為“三產融合”的中堅力量

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市、縣(區)兩級梯次認定農業產業化市、縣(區)重點龍頭企業及動態管理機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動態檔案化管理,建設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區)行動計劃,市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認定和動態管理,農業產業化工作年度考核機制和市、縣(區)兩級財政均設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以及支持龍頭企業擴大規模上檔次等“六大率先行動”,為濱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涌現出了像西王集團、三星集團、香馳控股、渤海實業、中裕食品、愉悅家紡、廣富肉類、億利源、友發集團、齊魯浩華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到了全省乃至全國知名,涵蓋全市糧棉林牧漁五大主導產業,帶動了全市90%以上的糧食、90%以上的棉花、90%以上的畜禽、70%以上的水果加工轉化增值,對于促進濱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全國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市”“中國糖都”“中國玉米油城”“中國第一??h”、良好棉花示范市和多件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稱號,創造了棉花加工世界第一、玉米葡萄糖生產亞洲第一和牛肉加工量、玉米油銷量全國第一等發展成就。

四、始終把提高科技驅動水平,作為“三產融合”的源動力

一是注重創新環境營造。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創新也是企業不斷向前的動力。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企業創新的政策措施,如對新入選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一次性獎勵500萬元,對入選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一次性獎勵200萬元,設立市級科技型企業風險投資基金等。二是注重研發平臺建設。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校聯合,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玉米、小麥、大豆三大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濱州以來,共完成研發類項目128項,解決企業急需科研難題37項,申請專利143項,有力促進了當地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注重數字農業發展。建設完成了京東黃河三角洲(濱州)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數據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嫁接濱州特色產業。如陽信億利源公司投資1億元打造5G智慧牧場,利用先進的智能化設施設備、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肉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為牧場經營管理者提供準確、實時的過程數據,有效地指導牧場高效生產經營。

五、始終把推廣應用新業態新技術作為三產融合的新舉措

一是把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作為支持農業新業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任務。中國(濱州)跨境電商高峰論壇暨濱州跨境電商產業園與華拓跨境電商商學院揭牌儀式在濱州舉行。京東黃河三角洲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基地數據中心建設完成,北海經濟開發區也正在致力建設為服務京津冀、輻射華中東、面向全世界的大數據產業中心。通過利用互聯網企業在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優勢與濱州特色產業資源優勢有機結合,催生出多種新業態蓬勃發展,帶動地方農業、文化、服務業等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比較突出的當屬沾化冬棗產業,沾化區充分發揮冬棗大數據系統優勢,結合齊魯浩華公司冬棗標準體系,實施“電商+”銷棗戰略,與京東、淘寶等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建立網上冬棗旗艦店,積極引導冬棗營銷大戶和棗農建立網銷商店,足不出戶把沾化冬棗銷往全國各地,2022年沾化冬棗電商銷售占比突破40%。二是提出大力實施“渤海英才·海納工程”,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推動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先后制定出臺了支持人才創新創業“40條”及一系列配套政策,著力打造創業給資金、項目有資助、科研有平臺、崗位享津貼、住房有保障、服務全方位的人才發展良好生態。目前,全市省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500余人,其中與濱州市合作的“兩院”院士32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1人,濱州市正日益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成就夢想的優選之地,有力地推動了新技術在濱州農業的應用水平。三是引領企業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化,由農產品加工業向食品工業轉化,由食品工業向預制菜等品牌農業轉化為工作重點。目前,濱州市制定了預制菜“五千”三年行動方案。2025年底前,培植壯大預制菜經營企業1000家以上,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培育發展預制菜先鋒村、先鋒企業黨支部1000個以上,發揮企業市場龍頭作用,對接預制菜原料生產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家庭農場)1000個以上,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對接,引育預制菜品系研究人員(專家)突破1000人,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特色產業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六、始終把推廣產業集群化發展作為“三產融合”的主攻方向

產業集群是指一種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經濟組織形式,它是指在一個地區或一個行業內,由許多企業和其他機構組成的相互關聯的網絡。這些企業或機構之間存在大量的信息互通、知識共享、技術交流等緊密的聯系,形成一個具備競爭優勢的經濟整體。近年來,濱州市搶抓機遇,追隨國家戰略,超前謀劃、積極作為,先后入圍山東沿黃小麥、肉牛、大豆等3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項目,獲得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21億元,推動實施了38個農業項目建設,撬動了近5億元的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對于促進濱州小麥、肉牛和大豆產業提檔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以此項目建設為抓手,示范跟進玉米、棉花、畜禽、生豬等產業集群建設,2022年糧食、畜牧產業兩大集群分別實現全產業鏈產值1846億元和1315億元。這些產業集群在吸引了大量資本和人才的同時,也帶動了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和進步。

七、始終把農企利益聯結關系,作為“三產融合”的重要內容

市場的不確定性給農業經營者造成了巨大考驗,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如何讓經營者減少風險和損失成為重要課題,讓企業緊密聯結和帶動小農戶成為多方共贏的不二選項。從濱州市發展情況看,快速發展的農業龍頭企業實現了基地和市場的無縫連接,完善了小農戶和企業利益的緊密聯結關系,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村產業的深度融合,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增加了農民收入,增強了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如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農產品加工為主業,推廣優質麥種植,以“五統一、三免、一加”優惠訂單方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全市近150萬畝優質小麥種植,30余萬訂單農戶年可實現增收5.1億元。又如山東博華高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優一產、接二產、連三產”的發展思路,逐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村新型社區與農業園區”兩區同建,流轉呂藝鎮41個行政村土地,進行新型城鎮化改造、發展現代農業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近2萬戶實現穩定增收等。

八、始終把總結推廣典型,作為“三產融合”的有效手段

典型引路是關鍵。對不斷涌現出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典型進行梳理總結,通過召開現場會議、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進行宣傳推介,發動社會力量更好地服務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表現形式上看,濱州市的消費終端型、休閑體驗型、經濟循環型和產業智慧型等“四型”發展比較突出。濱城區小麥、陽信肉牛屬于消費終端型。像中裕食品、億利源、廣富等,均在原料生產、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配送、餐飲及電子商務各環節有所作為,實現了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的無縫對接;像博華農業、鑫誠科技為代表的近50家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在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展農業多功能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帶農增收明顯,成為引領濱州市休閑體驗型發展的典型代表;又如陽信肉牛產業,像鴻安、華陽、借箭等企業實現了飼用玉米種植、肉牛養殖、屠宰加工以及牛糞等廢棄物造肥還田的糧、畜生產循環模式;產業智慧型方面,像西王、香馳、中裕、鴻安、億利源、新盛、浩華、友發水產以及愉悅家紡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始終高度重視運用現代科技,支撐和推動企業發展,其智能化程度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濱州市的農產品加工業正引領該市農業邁向3.0、4.0新時代,成為產業智慧型農業發展的典范。

(作者單位:濱州市農業農村局)

猜你喜歡
三產融合融合發展
湖北宜都市柑橘農業循環經濟研究
“三產融合”怎么合?
諸城:工業強縣的“三產融合”之路
基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理念的農業園區規劃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小崗村三產融合續寫新篇章
校園文化視角下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有線電視技術與寬帶技術融合發展途徑之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