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佐利畫稿集

2023-11-25 08:22
新美術 2023年5期
關鍵詞:現藏畫稿鹿特丹

伏 婧

荷蘭鹿特丹博伊曼斯–范博伊寧根博物館[Boymans-Van Beuningen Museum]藏有一卷15世紀的畫稿集,名為《戈佐利畫稿集》[TheGozzoliAlbum]。貝諾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是文藝復興早期的意大利畫家,1421年生于佛羅倫薩,1442年開始學畫。1444年他在佛羅倫薩當吉貝爾蒂[Ghiberti]的助手,做過雕像。幾年后,他又去羅馬和奧維多[Orvieto]協助安杰利科[Fra Angelico]繪制壁畫。1450年,戈佐利到了翁布里亞[Umbria],開始獨自接受委托。1456年,戈佐利返回佛羅倫薩,大概三四年后,在梅迪奇宮三王廳[Magi Chapel of the Palazzo Medici]畫下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三王朝拜之旅》[JourneyoftheMagi]。戈佐利不算是很有創意的畫家,他和很多晚期哥特風格的意大利畫家一樣,他們開始觀察自然,擺脫了過去刻板的畫稿,但作畫還是依賴素描畫稿。像戈佐利這樣在當時很受歡迎的畫家,并沒有多少時間一直面對自然寫生,就算有,人像植物還好,動物就不會乖乖聽話充當他的模特。所以,他們會準備一些素描稿,匯編成畫稿集,這些素描稿有些是寫生而來,有的是臨摹其他畫家的畫稿和古物。

《戈佐利畫稿集》共二十葉,縱229毫米,橫160毫米。畫紙有花紋水印,每葉正反面均繪有素描畫樣,有裸體人像、小巧的著衣全身人像、獨占一面的肖像、手腳局部;有馬、羊、駱駝等動物;還有15世紀流行的裝飾紋樣和建筑局部。整卷畫稿中的人像比例差異明顯,不過編排有序。每幅畫樣都清晰完整,極少有相互交疊。目前鹿特丹藏的二十葉以硬皮為封面,訂在一起。根據現在的情況,難以斷定這些畫稿最初是分葉收在畫夾中,還是像現在鹿特丹這卷裝訂成冊。除了這二十葉素描,另有九張歸為戈佐利或戈佐利畫室的素描散葉,分藏在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等地。這些散葉的紙張紋理、尺寸,素描的風格、技法與鹿特丹畫稿十分相似,應屬同卷。

鹿特丹的《戈佐利畫稿集》有幾個特別之處,一是有些畫樣描繪的是相同的母題,比如幾幅站立和坐著的人體,姿勢基本一樣,只是強調之處略有差別。二是畫法統一,可籠統歸納為兩種:畫在有色畫紙上,提有白色高光的銀尖筆素描;原色畫紙上的鋼筆和毛筆素描。三是除幾幅可能是模仿皮薩內洛[Pisanello]和安杰利科[Fra Angelico]的素描外,其余素描畫風基本一致。

波帕姆[A.E.Popham]認為所有素描畫樣風格統一,應該是一人所畫。不過,其后關注此畫稿集的學者都認為,這些素描是出自不同人之手。羅伯特·舍勒[Robert Scheller]認為來自戈佐利畫室,伯恩哈德·德根哈特[Bernhard Degenhart]和安內格里特·施米特[Annegrit Schmitt]還嘗試找出了幾幅戈佐利自己繪制的素描。1Scheller,Robert.Exemplum: Model-Book Drawings and the Practice of Artistic Transmission in the Middle Ages.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1996.總結來說,就是這卷畫稿集肯定出自戈佐利的畫室,但肯定絕大多數素描不是戈佐利畫的,多是戈佐利畫室中不同的助手和學徒留下的畫稿。除了歸屬問題,畫稿繪制的具體時間也有爭議,波帕姆認為是1470年以后,德根哈特認為是1450至1452年間,他們判斷的依據是對比畫稿和幾幅有相對明確創作時間的壁畫。2Ibid.

根據16世紀留下的頁碼看,當時至少有六十葉,即使算上這散落的九葉,現在的體量也不及當時畫稿集的一半。鹿特丹卷其中一葉留有題記,記了16世紀晚期拆散前應該有八十五葉。雖然按此推測目前留存的畫稿只是少數,但根據現在的部分,還是能大致看出此卷畫稿的用途,以及戈佐利工作室的一些作畫方式。

15世紀佛羅倫薩畫家畫室留下的畫稿集中,能看到不少與此卷相似的素描,卷中的鷹頭,應該是仿自瓦拉爾迪素描集[Codex Vallardi]中皮薩內洛的畫稿(圖1、圖2),此集收在盧浮宮,有三百七十八葉皮薩內洛的素描,曾被認為是萊奧納爾多·達·芬奇的畫稿集?,F存戈佐利畫室的素描,不少都是摹自皮薩內洛。一般情況下,皮薩內洛的素描稿都會精細很多,這一點在動物的皮毛上尤為突出。鹿特丹卷中還有一只牛,也是模仿盧浮宮藏的皮薩內洛素描(圖3、圖4)。戈佐利梅迪奇宮壁畫中有不少動物,可以在此卷畫稿集中看到原型,這些還說明他很熟悉當時流行的其他畫稿集,祭壇旁畫旁,畫眾天使的西墻壁畫中有幾只鳥,幾乎原樣摹自“格拉西畫稿集”[TheModelBookofGiovanninode’Grassi]。3Luchinat,Cristina.The Chapel of the Magi: Benozzo Gozzoli’s Frescoes in the Palazzo Medici-Riccardi,Florence.Thames& Hudson,1994,p.147.戈佐利的助手臨摹收集其他畫家的素描,這種做法是15世紀倫巴第地區畫家畫室的傳統,當時畫家的畫室中流通著一些相似的畫稿。盧浮宮藏有一幅戈佐利的素描散葉,應屬鹿特丹的畫稿集,畫的是一只牡鹿,皮薩內洛畫稿中也有相似素描(圖5、圖6),倫巴第地區同一時間的其他畫稿集中也有類似的圖式。鹿特丹集中的山羊,同樣來自皮薩內洛的畫稿,相同的圖式,也能在當時無名畫家留下的散葉中找到。這些例子除了說明素描稿在畫室間的流通外,也反映出皮薩內洛的素描在當時很受歡迎。動物和禽鳥,應該是戈佐利畫室學徒主要學習的內容之一,但在戈佐利畫稿留下的部分中,鳥類圖式并不多。同時期其他的畫稿集鳥類是主要部分之一,戈佐利壁畫中也能看到不少種,鹿特丹卷畫鳥的素描應該大都遺失了。

圖1 戈佐利畫稿,鹿特丹博伊曼斯–范博伊寧根博物館

圖2 皮薩內洛畫稿,盧浮宮

圖3 戈佐利畫稿,現藏鹿特丹

圖4 皮薩內洛畫稿,盧浮宮

圖5 戈佐利畫稿盧浮宮

圖6 皮薩內洛畫稿,盧浮宮

《戈佐利畫稿集》有三葉素描,可以歸為一類,是一些細致描繪了各種手勢的素描,作用是方便學徒學習這些圖式。這三葉看起來就像是編輯各種手勢畫法的圖典(圖7),當時的繪畫中,手勢有特定的意義,需要畫家精準畫出??纯窗步芾品鹆_倫薩圣馬可教堂的祭壇畫,和戈佐利的《圣澤諾比烏斯復活亡童》[SaintZenobiusResuscitatingaDeadChild],就會發現,畫中的手勢明顯是一套“藝術的語言”(圖8、圖9),而掌握這樣的圖式,是當時畫家必須具備的技能。約在同時期匯編的另一卷畫稿集,馬索·菲尼圭拉[Maso Finiguerra]畫室的畫稿集也有類似的素描(圖10)。鹿特丹卷中有部分手勢是重復的,或許是畫室中學徒學習標準圖式的習作。

圖7 戈佐利畫稿,現藏鹿特丹(左上)

圖8 安杰利科,圣馬可教堂祭壇畫,約1438至1443年,木板濕壁畫(右上)

圖9 戈佐利,《圣澤諾比烏斯復活亡童》,約1446年后,木板蛋彩畫,39.4 cm ×45.7 cm,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右下)

圖10 菲尼圭拉畫稿,摩根圖書館

《戈佐利畫稿集》中的人物素描,也遵循著倫巴第地區畫室流通素描稿的傳統。鹿特丹卷中有一幅右手拿著木棍的男人體素描,畫在紅底色之上(圖11),畫中有一部分涂了黑色背景,很像是與他同一時期佛羅倫薩畫家波拉約洛[Antonio Pollaiuolo]使用的技法(圖12),只是鹿特丹卷的畫稿更強調肌肉和關節,面部表情也更平和。在他右側對頁上有兩個姿勢相同的人像,一個似乎只是在展示姿勢、肌肉和輪廓,另一個則穿上了厚重的長袍,打扮成了舊約中的族長(圖13),在戈佐利后期比薩的壁畫中可以見到這個形象。這組三張畫稿像是戈佐利畫室的助手或學徒,在學習如何加工、改編一幅姿勢相同的素描?,F在很難分辨出,是對頁的兩個小人物是以紅色背景的素描為原型仿照,還是反過來。同樣,也難以推測這是否是對著模特寫生的素描。在鹿特丹卷中,倒是有兩幅素描,像是某個學徒隨手畫下了畫室中正在休息的同學,一幅簡略,另一幅稍微深入(圖14、圖15)。當我們在這些相互模仿的畫稿集合中,看到兩張這樣的畫,確實覺得比其他生動不少。但是,仍不能確定這是某個學徒隨手畫出的。阿爾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的建議或能看出當時畫家慣常的做法,他認為,不是所有畫家都有耐心面對自然寫生。所以他勸畫家,如果要參照其他作品,描繪雕像要比臨摹其他繪畫更好,因為雕像更容易看出光影效果,更能幫助他們塑造三維的形體。畫家臨摹雕像,也有自己的理由,曼特尼亞就覺得古代雕像比例完美,勝過任何現實中的形象。4Fusco,Laurie.“The Use of Sculptural Models by Painters in Fifteenth-Century Italy.” The Art Bulletin.Vol.64,No.2,1982.pp.175-94.當時佛羅倫薩的畫室,學徒多會照著古代雕像準備素描稿,學習人體比例。因為雕像可以轉動,便于描繪不同角度,而且古代雕像有很多復制品和文獻描述,他們參照學習也很便利。戈佐利畫室留下了三幅這樣的素描,應該是摹自古希臘著名的雕像《拔刺的男孩》[Spinario](圖16),第一幅比較簡略,只是簡單交代了肌肉解剖關系,而且姿勢有所改動(圖15,下方素描)。另兩幅幾乎一樣,一幅在鹿特丹,另一幅在大英博物館,更能看出和雕像的相似(圖17、圖18)。這件雕像當時已是畫家、雕刻家喜愛模仿的對象,布魯內萊斯基[Brunelleschi]在佛羅倫薩大教堂青銅大門的浮雕上復制了這件古代雕像,馬薩喬[Masaccio]《納稅銀》[TributeMoney]中圣約翰的面部也參照了雕像。5Cocke,Richard.“Masaccio and the Spinario,Piero and the Pothos: Observations on the Reception of the Antique in Renaissance Painting.” Zeitschrift für Kunstgeschichte.Vol.43,No.1,1980,pp.33-53.鹿特丹卷中有張很像寫生的馬頭,畫在山羊之下,還是仿自另一件著名的古代雕像,《馬庫斯·奧雷留斯》[MarcusAurelius]。鹿特丹卷中還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例如躺在地上透視感強烈的男人體,這種視角也常見于曼特尼亞和烏切羅畫中,很可能是照著畫室中石膏或陶土雕像復制件畫的。鹿特丹卷那幾張腳部的素描(圖19),一定是照著畫室中石膏模型畫的,當時畫室中用來輔助繪畫的道具,肯定不只有局部的模型。

圖11 戈佐利畫稿,現藏鹿特丹

圖12 波拉約洛畫稿,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

圖13 戈佐利畫稿,現藏鹿特丹

圖14 戈佐利畫稿,現藏鹿特丹

圖15 戈佐利畫稿,現藏鹿特丹

圖16 《拔刺的男孩》,公元前1世紀,青銅,高73厘米,卡比托利歐博物館

圖17 戈佐利畫稿,現藏鹿特丹

圖18 戈佐利畫稿,大英博物館

圖19 戈佐利畫稿,現藏鹿特丹

如將《戈佐利畫稿集》和中世紀的畫稿集比較,就能看出用途的差別。中世紀的畫稿集編輯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使用者照搬圖樣,畫工使用它們為教堂和抄本繪制圖像,他們遵照畫稿不單為快速完成工作,還有另一個任務,讓看畫的人不會認錯他們筆下的形象,某些圖樣的確切含義比其他任何問題都重要。15世紀的佛羅倫薩畫家,仍然沿用中世紀使用畫稿繪畫的傳統,只是他們根據自然修改圖式,也根據古代的雕像和別人的圖式修改圖式。15世紀也有用于轉畫的畫稿集,但戈佐利的畫稿集卻不是這其中之一。這是一本畫室內部使用的繪畫教科書,畫室中的助手和年輕的學徒根據這些畫稿學習繪畫的技法。15世紀的畫稿集,有的比戈佐利畫室的精美,有的比它豐富全面,有的和它用途類似。但《戈佐利畫稿集》的扉頁中有一句題詞(圖20),這是一句賀拉斯[Horace]的名言,戈佐利借此闡述了當時畫家更遠大的抱負,在15世紀時,如此寫明宣言的藝術文獻并不多見:

圖20 《戈佐利畫稿集》扉頁,現藏鹿特丹

詩畫本一律,持之以久而不變。

[Pictures and poems always have had and always will have equal power.]6Ames-Lewis,Francis.“Benozzo Gozzoli’s Rotterdam Sketchbook Revisited.” Master Drawings.Vol.33,No.4,1995,pp.388-404.

猜你喜歡
現藏畫稿鹿特丹
十二月·熱烈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九月·游弋
《玄宗避蜀圖》
新秀擂臺——來自小朋友們的優秀畫稿選登
新秀擂臺——來自小朋友們的優秀畫稿選登
新秀擂臺——來自小朋友們的優秀畫稿選登
新秀擂臺——來自小朋友們的優秀畫稿選登
“英荷通”
鹿特丹The Sax塔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