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民族音樂融入高校音樂 課程路徑研究

2023-11-26 05:01張振
大觀 2023年9期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文化自信民族音樂

摘 要:當今中國處于高速發展期,但中國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仍較為緩慢,目前還是以西方音樂教育體系為主。如何提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比重,引導大學生熱愛中國民族音樂,進一步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增強文化自信,是擺在高校音樂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F對高校音樂課程的設置與教學活動安排中民族音樂的融入進行探討研究,以期為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發展中國民族音樂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自信;高校音樂教育

注:本文系2022年山東英才學院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項目“文化自信視域下民族音樂融入高校音樂課程路徑研究”(YCKY22095)研究成果。

當今中國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人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中華文化的自信。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傳承下來非常豐富的優秀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在創新中發展。目前,中國國力強盛且社會穩定團結,正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黃金時期。大學生代表著中國未來的希望和發展潛力,他們的思想與理念將引領中國前進的方向。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除傳授文化知識外,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等個人綜合素質。將民族文化與日常課程相融合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法,需要通過學校教育潛移默化地實現這一目標。加強民族文化與日常課程的融合,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為國家和社會的繁榮進步貢獻力量。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大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有很多益處,首先,可以增進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細致地了解中國文化的根源與發展,增強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其次,在教授中國民族音樂獨特的風格和曲調時,對大學生的音樂審美進行擴展,能夠提升其音樂鑒賞能力與個人素養;再次,學生在學習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可以通過對比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現代音樂等各種風格的音樂,提升對各種文化的包容與尊重,促進國際的文化交流與碰撞,開闊自身視野,提升適應能力;最后,讓大學生學習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是促進中國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有效途徑之一。大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可以成為中國音樂文化的保護者、傳承者、推廣者,促進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一、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

中國高校音樂教育設置的專業種類豐富,有音樂學、音樂教育、音樂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等。隨著時代發展,中國高校音樂教育的課程內容也不斷改革與創新,專業方向不斷完善,專業下設置了不同研究方向,使學生可以廣泛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領域進行學習。高校音樂教育的硬件條件越來越好,教學設施逐步完善,音樂廳、排練室、錄音室、琴房等場所完備,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偟膩砜?,中國音樂教育正在逐步向前發展,但很多高校的音樂教育體系仍沿用西方音樂教育體系,音樂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多為基礎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等。這些課程都是以西方音樂理論為主,中國民族音樂的占比非常小,且沒有形成體系。作曲專業的學生學習的音樂理論更多,作曲理論四大件——和聲寫作、復調寫作、曲式分析、配器,都是以西方音樂體系為主,配器中或許會設計一些民族樂器,但也是以西方樂器及搭配為主要講授內容。而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除了基礎理論的學習之外,以聲樂和鋼琴為主修課程。這導致目前很多高校除民族音樂專業的學生之外,其他音樂專業及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對民族樂器、民族音樂理論等都缺少基本的認識。大多數音樂專業及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學習過鋼琴這一西洋樂器以及基礎樂理知識、和聲寫作、視唱練耳等西方古典音樂理論知識。對比之下,部分高校的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學習過一件民族樂器,沒有學過一首民族歌曲,也不了解本土傳統戲曲文化等知識??梢园l現,目前中國高校音樂教育以西方音樂教育為主體,對民族音樂文化鮮有涉及,這必然會阻礙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二、民族音樂融入高校音樂課程的路徑

高校大學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他們的審美決定著中國音樂審美的趨勢。當代年輕人對流行音樂、說唱音樂、電子音樂的熱愛達到狂熱的地步。中國大部分學生從小在學校接受的音樂教育以西方音樂為主,在中小學音樂課上,教師使用的最多的樂器為鋼琴、風琴等鍵盤類樂器。因此,當代學生就算沒有專門學過西方古典音樂,也對鋼琴、小提琴、薩克斯等西洋樂器有較高的接受度,而對中國民族音樂知之甚少,在聽到中國民族音樂時的第一反應是聽不懂、不了解、老土、俗氣等等。這顯然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非常不利。中國有著非常豐富的傳統音樂文化,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傳統音樂、傳統器樂、傳統戲曲等等,這些豐富的音樂文化很少被年輕人所了解。不知道、不了解就難談接受和喜歡。因此,如何在教育中融入民族音樂,讓學生接觸到民族音樂,是當代高校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設置民族音樂或非遺文化必修課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文化,高??梢岳脤W校所在地的地域優勢,把當地優秀的民族音樂篩選出來,開設特色課程。例如,山東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民間音樂有14項、民間戲曲有23項,如魯西南鼓吹樂、山東古箏樂、包楞調、諸城派古琴、柳子戲、五音戲、呂劇、山東梆子等等。山東的各省市高??梢愿鶕约核幍貐^的特色音樂種類,將適合的非遺項目引進校園。請非遺傳承人開設相關的課程,既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非遺文化傳承困難的問題,又能使學生了解本地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具備音樂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儲備,學習傳統音樂時有一定的音樂素養基礎,可以更加快速地理解民族音樂特色,并產生中西音樂文化的碰撞,對民族音樂的發展有著推動作用。

高校根據非遺音樂開設的課程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民族音樂發展史、民族音樂賞析之類的理論課程。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形成與演變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賞析有代表性的作品,便于學生在整體上對民族音樂有基本的了解。第二類,民族音樂表演課程。讓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演唱、民族樂器演奏、民族戲曲表演等相關的技能,在學習基礎理論的同時進行實操,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非遺文化的興趣。

(二)在課程內容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

學??梢栽谠幸魳氛n程內容的基礎上融入更多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相關的知識。比如,目前高校視唱練耳課程中所涉及的民族調式的內容較少,可以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中,增加民族調式曲譜的比例;在音樂賞析課程中,增加民族音樂作品學習的比例,注重對民族音樂作品的基礎講解;在曲式分析課上,在講解經典西方作品的同時,對中國風作品進行解析,讓學生感受中西音樂的異同;在講授鋼琴等西方樂器課程時,可以適當增加中國風作品的學習,并給學生講解中國風作品的創作背景及內涵,讓學生感受西洋音樂與中國風作品的碰撞;在講授配器課程時,增加對中國樂器的講解,讓學生欣賞經典中國傳統器樂作品,熟悉中國傳統樂器及樂器的獨特聲響;在每學期的課程導論課程上,增加對民族音樂歷史、文化、曲目等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在之后課程中設計民族音樂板塊,提升學生音樂認知與審美水平。

(三)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近年來,各大高校都在推進課程思政,并加強對教師教學思政的培訓及考核。課程思政是把思政教育與課程教學相結合,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任何課程都要肩負起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及思政教育的任務與使命。在音樂課程中引入相關的思政理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音樂與社會、文化、價值觀的關系,并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識。在音樂課程中,如何巧妙地將思政內容融入教學環節,從而激發學生對民族、祖國的熱愛以及民族音樂的熱愛是非常重要的。在傳授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內容時,除了講解基礎音樂知識外,還應對音樂作品的內容、背景、風格、特點等進行相關闡述,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作品、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少數民族文化特色、中國歷史、民族精神等。在選取音樂示例時,盡量選擇思想性、人文性、社會性深刻的音樂作品,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作品中展現的社會問題、弘揚的人文精神、傳遞的正能量等,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社會與人生、國家與民族等問題。因此,在音樂課程中融入民族音樂相關的思政元素,是提升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加強實踐,提升綜合能力

中國民族音樂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發展而來的,目前高校音樂教育側重理論教育,很多學校缺乏專業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師。教師大多只能用書本上的文獻資料進行授課,不具備實踐能力。學生通過書本上的內容及資料,也只能了解到民族民間音樂的皮毛。通過實踐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民族歌曲、民族樂器及民族戲曲。學生可以在學習及實踐的活動中,真切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并逐步產生熱愛之情。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參加比賽或者演出活動,讓學生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認同感,使之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還能鍛煉學生表達、交流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學??梢酝ㄟ^組建民族音樂樂團、民族音樂合唱團、戲曲團等團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民族音樂的學習與排練,在表演中使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的藝術之美,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學校還可以組織相關學生進行民族音樂實地考察與調研,結合本土優勢,到本地社團體驗學習,也可以到非遺傳承地進行學習,甚至深入少數民族聚居地或者民族音樂發源地進行實地體驗,與當地群眾和傳承人進行面對面交流與溝通,體驗民族音樂的特點與魅力。學校還應鼓勵學生進行學術研究,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民族音樂的經歷、興趣與調研的過程,選擇適合的民族音樂相關的研究課題。通過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民族音樂的內在形式、演奏技巧、歷史與文化等方面內容,用學生發散的思維及獨特的視角為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目前高校的學生普遍喜歡流行音樂。近些年,中國的音樂創作者開始重視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結合,創作了一些流行音樂與戲曲、民族音樂、民族器樂相結合的藝術作品。這些融合民族音樂元素的流行音樂被用于電影、電視劇、游戲、網絡視頻、歌手專輯中,被大眾接受與喜愛。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盡量貼合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熟悉、喜愛的音樂類型為學習素材,從而使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持續學習、深入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覺得民族音樂在自己的身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不是只存在于書本上。民族音樂也可以很時尚、很個性。除了音樂類型貼合學生興趣,還要創新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如加入一些具有趣味性或互動性的軟件,使學生得到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學校還可以定期邀請民族音樂領域的專家來學校進行演出與講座,與學生分享其音樂經驗與音樂技巧,并現場交流,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啟發與激勵。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展現出對民族音樂的熱愛與專業能力,注重提升自身民族音樂的知識與素養,盡量多地進行示范演唱或演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大多是靠群眾口口相傳及民間習俗活動傳遞發展起來的,雖然受到有關部門及各地組織的關注與扶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但是學術發展和潛力依然較為薄弱。培養大學生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和喜愛,能帶動整個社會未來對音樂審美的偏好。一些大學生在未來會成為教師,他們的審美和喜好,影響著下一階段的音樂教育。大學生是文化產品消費的主力軍,他們主導著音樂作品的風格和音樂市場消費需求。因此,在當今不斷增強文化自信的歷史背景下,研究民族音樂融入高校音樂課程路徑,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佟萌,李振奇.高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改革創新路徑[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1(增刊2):182-184.

[2]曹鵬飛,曹佩佩.文化自信發展戰略下高校民族民間音樂課程的新路徑探索[J].黃河之聲,2018(22):73.

[3]馬嘯.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本地高校相關專業課程體系研究:以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為例[J].大眾文藝,2023(9):133-135.

[4]曹卉.文化自信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J].文化產業,2023(12):84-86.

作者簡介:

張振,博士,山東英才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作曲理論、民族音樂、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高校音樂教育文化自信民族音樂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基于MOOC的高校音樂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淺析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高校音樂教育與我國傳統音樂的傳承
課堂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與探索——以《其多列》一課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