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丘非遺面向高校美術教育傳承研究

2023-11-26 05:01韓婭莉
大觀 2023年9期
關鍵詞:保護與傳承商丘美術教育

韓婭莉

摘 要: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保護文化多樣性與傳統身份認同、促進文化傳統的創新與發展、推動地區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商丘地區擁有獨特而豐富的美術傳統,但是當地高校美術教育存在教學內容偏向現代藝術和西方藝術、相關課程設置不足、缺乏保護與傳承意識的引導、缺乏與社會實踐的結合等問題,制約了對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持續保護與傳承,需要高校美術教育平衡傳統與現代的教學內容、加強課程設置和實踐引導、增強學生對傳統美術的認知和興趣,同時結合社會資源與實踐,推動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與創新。

關鍵詞:商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美術教育

商丘的傳統美術項目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不僅展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與審美追求,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和時代進步,商丘的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日益嚴峻的傳承挑戰。本文在深入探討商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重要性的基礎上,對商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同時著眼于高校美術教育這一重要平臺,以傳統美術項目為例,提出商丘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向高校美術教育的傳承策略,以期促進商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和地域的獨特文化記憶,代表了一個民族或社群的文化身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涉及歷史傳統的延續,還關乎當代文化的創新與傳承。具體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保護文化多樣性與傳統身份認同

其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避免文化同質化。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浪潮下,許多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文化同質化趨勢日益明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維護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個性,形成多元文化的共生格局。其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后代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強文化認同感[1]。通過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年輕一代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有助于塑造個體的身份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促進文化傳統的創新與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一個民族或地域的傳統身份認同,其傳承與創新不僅影響特定社群的文化認同,而且對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具有重要貢獻。通過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推動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鑒。這種文化的交流與互鑒,有助于推動全球文明的共同進步,促進人類共同文化價值觀的建構。

(三)推動地區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地區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對地區文化旅游業的繁榮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傳統手工藝、民俗習慣、表演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吸引眾多游客的興趣和關注。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可以將這些獨特的文化元素打造成吸引游客的旅游資源,進而帶動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其次,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增加文化產品的附加值,提高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地區的獨特文化資源,對其進行保護與傳承,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和觀眾,還能提高地區文化產業的附加值。此外,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可以傳遞正能量和傳統美德,培養公民的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還有助于保持社區的文化認同和凝聚力,促進社區居民的共融與互動,從而形成更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商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美術面向高校美術教育傳承存在的問題

商丘地區承載著獨特而豐富的美術傳統。在這片土地上,虞城的古建筑彩畫、柘城的泥塑等傳統藝術形式代代相傳,是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然而,當地高校美術教育作為當地傳統美術文化的重要傳承渠道,卻在傳承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教學內容偏向現代藝術和西方藝術

現代藝術和西方藝術在當代社會受到廣泛關注,具有創新性、前衛性和國際性的特點,是當下熱門的研究方向。因此,高校美術教育的教學內容普遍偏向這些受歡迎的藝術形式,而忽視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事實上,現代藝術和西方藝術的發展與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差異?,F代藝術傾向于表現個體情感和思想,追求個性化的表現方式;而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注重傳統技藝與文化內涵,承載著歷史和民族的記憶。但由于一些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復雜、學習周期較長,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相比之下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加自由靈活,更容易在短期內取得成果,因此高校美術教育更偏向現代藝術和西方藝術。

(二)相關課程設置不足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傳統美術文化相關的課程設置往往較為有限。課程教學主要涉及現代藝術理論、繪畫技法、數碼媒體等方面的內容。這些課程對學生的創造性和技術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但往往忽略了對傳統美術技藝、工藝和文化的傳承[2]。部分高校甚至從未設置專門針對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全面了解商丘傳統美術的獨特魅力和歷史淵源。缺乏相關課程導致學生對傳統美術的興趣不強,熱愛程度不高,也影響了傳統美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三)缺乏保護與傳承意識的引導

在高校美術教育中,保護與傳承傳統美術文化的意識引導不足是一個明顯的問題。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商丘傳統美術文化逐漸被現代文化和藝術形式所淹沒。學生更傾向于追求新潮和國際化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對傳統美術的興趣不強,熱愛程度不高。因此,缺乏對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同和自豪感,使學生對其保護與傳承的意識較弱,無法深入了解傳統技藝和文化內涵,導致學生對保護與傳承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四)缺乏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缺乏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是高校美術教育在傳承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實踐和傳承的重要性,然而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很少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無法深入了解傳統美術技藝的實踐要求和挑戰。一方面,高校美術教育往往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缺乏實際的社會實踐機會。學生大多只能通過課堂上的教學和作業來學習傳統美術技藝,缺乏與實際項目相結合的實踐機會[3]。這導致學生對傳統美術技藝的實際應用和挑戰了解有限,難以真正理解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所面臨的實踐問題。另一方面,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需要與社會機構和傳統美術工作者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但目前這種合作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并不普遍。缺乏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難以接觸真實的傳統美術項目和傳承人,無法親身體驗和感受傳統美術的魅力,這也會影響學生對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和興趣。

三、商丘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美術

面向高校美術教育的傳承策略

高校美術教育作為培養未來藝術家和文化傳承人的搖籃,在傳承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傳承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高校從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意識引導和社會實踐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多種手段促使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并融入現代社會。

(一)教學內容的平衡

課程設置是實現教學內容平衡的關鍵。高校應該審視和調整現有的課程,適度增加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課程。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在學習傳統美術的基礎上,開展現代創作實踐,鼓勵他們將傳統元素融入當代藝術作品,激發他們對傳統美術的創新理解和表達[4]。此外,開展跨學科研究也是教學內容平衡的重要手段。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而這些內容并不局限于美術領域。高??梢怨膭蠲佬g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學生開展跨學科合作,例如歷史、人類學、民俗學等,共同研究商丘傳統美術的歷史淵源。這樣的跨學科研究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傳統美術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從而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

(二)增設相關課程

學校應充分認識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并將其納入課程規劃。根據商丘地區的傳統美術特點,設置虞城古建筑彩畫和柘城泥塑等相關課程,也可以考慮設置其他與當地傳統美術相關的課程,涵蓋繪畫、雕塑、傳統工藝等內容,確保傳統美術的多樣性與全面性。當然,相關課程的教學不應局限于傳統技法的傳授,還應鼓勵學生在傳統美術的基礎上創新。學??梢栽O立專門的創作項目或比賽,鼓勵學生將傳統美術元素與現代藝術相結合,創作出符合當代社會審美的作品,從而實現傳統美術的傳承與創新[5]。此外,為確保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專業性,學校還可以組建具備傳統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團隊,并邀請當地的傳統美術傳承人或藝術家參與教學,從而讓學生親近傳統藝術的真實傳承者。

(三)強化保護與傳承意識的引導

高校應該將保護與傳承傳統美術的意識融入美術教育的方方面面。一是在美術教育的核心課程中穿插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介紹與講解。這樣的滲透式教學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傳統美術的獨特魅力以及保護傳統美術的重要意義。二是組織學生參觀虞城古建筑彩畫和柘城泥塑的傳承人工坊。在實地考察中,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傳統美術的技法和創作過程,深入了解其傳承方式和文化內涵。通過與傳承人的交流,學生可以認識傳統美術代代相傳的重要性,增強對傳統美術的傳承保護意識[6]。三是邀請當地的傳統美術傳承人、專家學者開展講座,介紹商丘傳統美術的歷史和文化,分享傳統美術的創作心得和保護經驗。同時,舉辦傳統美術展覽,展示商丘傳統美術的藝術品和文化價值,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和公眾了解并關注傳統美術的保護與傳承問題。

(四)結合社會實踐

結合社會實踐是實現商丘傳統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途徑。對此,學??梢越M織學生到當地的古建筑彩畫和泥塑工坊實地考察。在實地考察中,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傳統美術的技法和創作過程,感受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通過與傳統美術傳承人的交流,學生可以了解傳統技法的傳承方式和傳統藝術家的生活經驗,并參與古建筑彩畫和泥塑等傳統美術作品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學生還可以親自動手進行傳統技法的練習,甚至參與修復工作,從而感受傳統美術保護的復雜性和細致性[7]。這樣的參與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保護傳統美術的實際需求。除了參與傳統美術作品的修復外,學生還可以在實踐中進行創作實踐。通過結合傳統美術元素和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學生可以創作出符合當代社會審美的作品,以推動傳統美術的創新與發展。學校應組織相關的創作比賽或展覽活動,鼓勵學生創新探索,激發他們對傳統美術的熱愛和創作潛能。

四、結語

中國傳統美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哲學、藝術和價值觀念。這些傳統文化元素賦予當代人們強烈的文化自豪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也是傳承非遺文化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要在教育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激發其對非遺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鼓勵學生參與傳統文化的創作和傳承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成為非遺文化傳承的接班人。同時,傳統文化是活的、變化的,而不是僵化的。在傳承非遺文化時,要注入時代的元素和創新的思維,通過融合現代科技、藝術形式和傳統技藝,創作新的作品,探索新的作品形式,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中華文明的傳播和繁榮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353-354.

[2]鄭以墨,王陽.論高校美術教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中的作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8):75-78.

[3]任芮瑤.高校美術教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中的作用[J].神州,2021(7):193-194.

[4]康玉華.高校美術教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分析[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10):237.

[5]涂光璨.試論高校美術教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中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5(7):183.

[6]劉先鳳.高校美術教學中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融合探討[J].綠色科技,2020(1):240-242.

[7]張俊竹.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展示設計研究:以傳統手工技藝類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19):76-78.

作者單位:

商丘工學院教育與現代藝術學院

猜你喜歡
保護與傳承商丘美術教育
商丘師范學院美術作品選登
商丘師范學院美術作品選登
商丘之旅
讓更多企業在商丘長得大、飛得高
文化空間視角下的湖南區域表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河洛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峨眉盤破門武術保護與傳承中的政府主導作用研究
淺談小學生的美術教育
基于視覺識別時代的學校美術課程
聽障兒童美術教育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