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研究

2023-11-29 07:11佳,王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23年11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集體經濟農民

劉 佳,王 軍

(1.成都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2.西南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面貌煥然一新,但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逐漸凸顯并愈發成為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突出短板[1]。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2]。此后學術界圍繞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涵特征、現實困境以及實現路徑等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與此同時,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快速提高,政府大力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相繼出臺多項政策。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大力實施“數字鄉村戰略”,2019 年中辦和國辦發布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2022 年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在此背景下,研究數字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民共同富裕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既有文獻,專門關注數字鄉村建設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關系的文獻尚不多見,但與之相關的研究則相對豐富。從理論視角來看,一些學者認為數字技術向農村滲透不僅有助于突破中國鄉村治理面臨的規則缺失、規則不適以及規則漠視等諸多困境,助力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3],而且能夠憑借數據這一關鍵生產要素激活城鄉閑置資源,通過發展智慧農業、精準基層治理和塑造文化自信等方式補齊鄉村發展短板、賦能鄉村振興[4]。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數字技術嵌入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可能產生數字化形式主義、“隱形工作”以及關系疏離等數字治理負擔[5],而且生產工藝智能化使得低技能農民工和農村“留守老人”難以享受數字紅利,進而導致數字鴻溝還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城鄉發展差距[6]。此外,陳桂生、史珍妮(2022)還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雙重維度剖析了數字鄉村治理與共同富裕間的耦合關系[7]。從實證視角來看,一些學者考察了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村消費升級的影響,認為數字鄉村建設不僅能夠通過新型農村電商綜合服務體系為農村居民提供更豐富多元的消費產品、塑造多層次農村消費市場[8],對中國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產生深遠影響[9],而且能夠催生音樂、游戲和短視頻等數字化產品,豐富農民閑暇時光、提高其文化娛樂消費水平[10]。還有學者考察了數字鄉村建設的增收效應,認為數字鄉村建設能夠顯著促進農民收入增長[11],并從農業創業活躍的角度分析論證了數字鄉村賦能農民增收的內在作用機理[12]。

綜上所述,已有文獻對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但仍存在著作用方向不統一、作用機理不清、缺乏經驗證據支撐等不足。鑒于此,文章的邊際貢獻在于:提出了數字鄉村建設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并運用中國省際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構建涵括四個維度的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綜合指數,從更宏觀的維度驗證數字鄉村建設的整體共富效應;基于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雙重視角,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考察了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作用機制。

二、理論邏輯與研究假設

1. 數字鄉村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整體效應

第一,發揮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效應,破解鄉村發展滯緩難題,從而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在經濟學理論中,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經濟長期增長的促進效應已成為普遍共識,而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其網絡化、智能化和高成長性對帶動農村打破發展停滯困境更具倍增效果。一是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全面提升農產品商品化率、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二是帶動農村居民非農就業規模擴張,逐步縮小城鄉居民工資收入差距。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能夠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實現非農就業,獲取非農勞動報酬,對縮小城鄉居民和農民內部之間的工資性收入差距至關重要。

第二,發揮數字鄉村建設的乘數效應,突破鄉村發展瓶頸,從而加速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技術要素理論認為,技術進步能夠與傳統生產要素資源相融合提高生產效率,改變其相對比例關系與空間分布結構,從而實現整體效益提升。目前生產要素缺乏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的主要瓶頸,城鄉資源市場分割對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形成了嚴峻挑戰。數字鄉村建設能夠依托數字技術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促使產品流、人才流與資金流等資源在信息流的加持下向農村地區聚集,為鄉村發展提供充足資源。一是數字鄉村建設有助于實現產品或服務數字化變革,構建農村多層次消費市場,從而豐富農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一方面,數字鄉村建設能夠憑借電商平臺與現代物流體系激發農民網購行為,使得更多電子產品、便捷代步工具及其他提升生活品質的工業產品流向農村,豐富農民的物質生活;另一方面,寬帶通信網絡與移動智能設備也使文化娛樂消費走進千家萬戶,音樂、短視頻和網絡游戲等內容能夠豐富農民的精神世界。二是數字鄉村建設能夠提高農村人力資本水平,促使農民在農村整體經濟發展中受益。數字鄉村建設使城鄉居民能夠在統一的數字平臺上共享城市優質教育、醫療以及政府公共服務等資源,通過高效的信息傳遞壓縮時空距離、增強城市優質資源對農村地區的空間溢出效應。這都將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提升對農村的人力資本投資,實現農民增收。綜上分析,文章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1: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效應和數字鄉村建設的乘數效應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實現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2. 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機制

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既需要從生產力維度積極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又需要從生產關系維度發揮農村公有制經濟的重要作用,不斷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而數字鄉村建設不僅能夠賦能鄉村產業振興,而且有助于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因此,農村產業發展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共同構成了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機制。

(1) 農村產業發展

數字鄉村建設能夠驅動農村產業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首先,農村數字基礎設施為外出務工求學人員返鄉創業和城市企業入駐設廠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寬帶網絡、冷鏈物流等數字基礎設施落地農村,很大程度上降低返鄉人員開展農業產業化生產的前期固定成本,同時也能夠為企業到農村投資發展農產品加工或開發鄉村旅游等非農產業奠定必要的產業基礎,農業產業化與非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鏈條向前后延伸,從而實現農村產業規?;\營。其次,數字鄉村建設能夠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為鄉村產業規?;c融合發展創造生產條件。數字鄉村建設能夠通過數字普惠金融和互聯網平臺等渠道促進多種優質要素資源在農村聚集,推動鄉村產業逐步規?;\營,同時數據、數字設備等通用型生產資料還能實現使產業鏈不同環節之間相互延伸和無縫銜接,以此實現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最后,數字鄉村建設有助于構建鄉村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營造高效的公共服務環境。數字鄉村治理能夠依托“互聯網+政務”的模式,簡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相關業務手續辦理的流程,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務,破除產業融合發展所面臨的行政壁壘,提高行政效率,從而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鄉村產業振興能夠加強農村內生發展動力,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從生產的維度看,農村產業優化升級有助于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為農民農村穩步邁入“富?!钡於óa業基礎。依托農業實現的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一方面能夠在產業規?;\營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從而提高當地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而且電商直播帶貨促進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升和農家樂、體驗式農業等新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也能夠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另一方面還能夠幫助農村居民以土地流轉或土地、資本入股等方式獲取財產性收入,從而多渠道助力農民創收、增加農民物質財富。此外,鄉村文化產業振興還能夠充分挖掘傳統民間工藝、民俗表演等文化內容,促進鄉村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與相互交融,不斷豐富農村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從而實現農民的精神富足。從分配的維度看,鄉村產業振興有利于將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農村居民,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能增加農民的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實現收入來源多樣化,致使較多收入處于下尾的群體逐步邁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從而縮小城鄉居民之間和農民內部之間的收入差距,在收入水平整體上升的前提下使財富分配更加公平正義。

(2)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數字鄉村建設有助于促進農村集體資本積累和集體功能發揮,賦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一是數字鄉村建設有助于推進農村內部資本化并提高外部融資規模,從而促進農村集體資本積累。數字鄉村建設本身是一個系統龐雜的長期工程,其建設不能依靠單個農戶而必須通過村集體整合資源,以村集體作為一個完整的市場主體不僅能夠在農村內部積聚農戶的閑散資本,而且能夠憑借更高的信用度和可抵押物價值從金融機構獲取更多的外部融資,從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積累。二是數字鄉村建設同時還能以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為依托促進農村集體功能發揮,進一步強化農村經濟發展的集體性與共享性。數字鄉村治理是數字鄉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維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農村集體對基礎設施項目和公共服務項目的投資建設力度,更好發揮村集體在農村宜居生活環境打造中的重要作用,增強村民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既能夠推進規?;洜I“做大蛋糕”,也能夠強化集體產權的共有屬性使農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首先,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助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開展規?;洜I,由此通過協作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提高農村整體經濟效益。農村集體通過將村社成員的拋荒耕地承包流轉至村辦合作社以實現耕地的集中規劃與規?;洜I,不僅能夠改變小農戶生產方式,促進不同經營主體之間緊密協作,釋放集體生產力,而且能夠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的規?;l展,形成農村產業發展的規模經濟效應。其次,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能夠強化農村集體產權的公有屬性,促進經濟發展成果在村集體成員之間更加公平地分配。由農民個體創辦的農業合作社往往存在“精英俘獲”等現象,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助于將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產權牢牢掌握在全體村民手中,保障村民在村辦股份制合作社中的知情權、表決權以及收益分配權等各項權益,確保集體經濟發展成果的公平分配。最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助于對村“兩委”增權賦能,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的社會福利水平。村集體經濟發展收益部分留存給村“兩委”支配有助于增強治理主體的功能發揮,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與公益事業發展,以此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并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綜上分析,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H2:內在機制分析表明,數字鄉村建設能夠通過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三、模型設定、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1. 模型設定

為驗證數字經濟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效應,文章構建如下基本模型:

酒款亮點:皮耶諾酒莊(Pierro)是澳大利亞瑪格麗特河產區知名的紅五星酒莊,致力于釀造種系純正、富有個性、優雅精致的葡萄酒,首創瑪格麗特河混釀品種先河。LTCf表示Little Touch of Cabernet Franc,是皮耶諾特色產品。這款酒的工藝為手工采摘人工精選果實,溫和方式壓榨,5℃冷浸,小批次分開發酵,法國橡木桶陳釀12個月。風格高貴典雅,優雅之下蘊含爆發力。此年份曾獲得澳大利亞知名酒評家詹姆斯·哈利德(James Halliday)95分評分。

其中,COMPi,t表示省份i在時期t的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程度;DIGRUi,t分別表示省份i在時期t的數字鄉村發展水平,CONTROL則表示地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控制變量;μi、δt代表個體與時間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擾動項。

為了進一步檢驗數字鄉村建設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機制,研究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2. 變量選取

(1) 被解釋變量

農民農村共同富裕(COMP)。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文章從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收入差距三個維度設置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綜合指數,具體參見表1?;诖?,在無量綱化的基礎上,選用熵權法測算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綜合指數。

表1 中國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和數字鄉村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2) 解釋變量

數字鄉村建設(DIGRU)?!稊底粥l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 年)》從八個方面規劃了數字鄉村建設的重點任務,可將這八個方面的內容歸納為硬環境(數字基礎設施) 和軟環境(數字鄉村治理) 兩個維度。借鑒王軍等(2021)[13]的做法,選取6 個指標構建數字鄉村指標體系并進行指數測算。具體指標體系詳見表1。

(3) 中介變量

(4) 控制變量

為更加準確估計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溢出效應,選取如下控制變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PGDP)、城鎮化率(URBAN)、金融發展水平(FINA)、人力資本水平(HUM)、政府干預程度(GOV)、交通基礎設施(TRAF)、區域環境狀況(ENR)分別使用各省份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地區城鎮人口數與年末人口總數之比、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各省份人均受教育年限、地方政府一般預算內公共財政支出與地區人口總量之比、地區公路總里程與地區土地總面積之比、人均碳排放量加以表示。

3. 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文章所使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官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及各省份歷年的統計年鑒,考慮到數據缺失的問題,研究剔除了西藏和港澳臺地區,最終得以形成了2013—2021 年全國30 個省級行政區、270 個“省份—年”樣本的平衡面板數據。

四、實證分析

1. 基準回歸結果

表2 匯報了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基準回歸結果。其中,列(1)表示在控制其他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因素和個體、時點雙重固定效應下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作用,估計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且數字鄉村建設水平每提升1 個單位將明顯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提升0.39 個單位,這說明“數字鄉村戰略”的實施對加速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數字鄉村建設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在農村地區展開本身就能打破鄉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失背景下的經濟發展“沉寂”狀態,帶動農村經濟社會逐步活躍起來;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對農村經濟社會的滲透能夠充分發揮其對資源配置的集成與優化作用,通過顛覆性創新和創造性探索來挖掘農村特色優勢,從而加快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列(2)、列(3)則分別報告了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鄉村治理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整體來看兩者均顯著提升了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從作用結構來看,數字鄉村治理帶來的農村共富效應顯然要大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因為數字基礎設施作為一種技術構建過程在農村展開的時間尚短,而借助這些數字技術開展數字鄉村治理則是持續改造農業生產方式、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和優化農村發展環境的長期性過程,這無疑對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效果。綜合上述分析,研究假設H1 得以驗證。

表2 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基準回歸結果

對于控制變量,可以發現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進程以及金融發展水平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均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這是因為一方面地區經濟發展和金融發展環境優渥能夠為推進地區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提供充足的物質、資本等資源支撐,另一方面城鎮化進程加速能夠輻射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非農就業,是我國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主要戰略舉措。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和交通運輸便利程度同樣能夠明顯提高地區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原因在于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依靠政府牽頭、聯合更多社會主體積極參與,因此地方政府通過擴大財政扶持和興建交通基礎設施打通“最后一公里”,助力農村經濟發展對其他社會主體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和帶頭作用,從而為加速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集聚更多社會力量。然而,人力資本水平和區域生態環境卻并沒有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產生明顯影響,這是因為農村優質勞動力流失導致農村人力資本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而且鄉村旅游在多數地區發展仍然緩慢而使農村經濟受環境的影響不甚明顯。

2. 內在機制分析

為驗證研究假設H2,文章基于中介效應模型進行了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機制檢驗,結果如表3 所示。其中列(1)、列(4)匯報了基準回歸模型的估計結果。列(2)、列(5)分別報告了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結果顯示數字鄉村建設顯著提高了農村產業發展水平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這是因為數字鄉村建設不僅能夠以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及其廣泛滲透為依托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生產要素條件以及公共服務環境,從而實現農村產業轉型升級;而且能夠全面整合內外部資源、促進農村集體資本積累,并在“集體資本積累——集體功能強化”的良性循環中不斷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列(3)、列(6)則是分別將數字鄉村建設和農村產業發展水平、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同時放入模型中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行回歸,可以發現農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顯著加速了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原因可能在于農村產業發展不僅能夠從生產的角度為農村經濟總量提升和農民收入增加提供持續的內生發展動力,從而助力農民農村“富?!?,而且能夠從分配的維度拓寬農村經濟發展成果的共享范圍,持續縮小低收入群體規模,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從而通過“縮尾效應”縮小城鄉之間和農村內部之間的收入差距。不僅如此,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同樣有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這是因為農村集體經濟能夠強化農村集體產權的公共屬性,有助于將集體經濟收益更加公平地分配給全體村民共享,從而助力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綜合上述分析來看,研究假設H2 得以驗證。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文章立足于當下國家大力實施“數字鄉村建設戰略”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這一時代背景,基于全國省級數字鄉村建設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綜合指數,從理論和實證兩個維度分析考察了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及其內在機制。主要研究結論如下:第一,在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通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帶動效應和數字鄉村建設的乘數效應對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實現具有正向促進作用。數字鄉村建設顯著加速了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進程,在考慮變量替換、剔除極端值以及內生性問題等穩健性檢驗后,該結論依然成立。第二,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兩個重要維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鄉村治理均顯著提升了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數字鄉村治理帶來的農村共富效應大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影響。第三,農村產業發展效應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效應是數字鄉村建設賦能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兩條重要作用路徑。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得到如下政策啟示:第一,地方政府要以“數字鄉村建設”戰略為依托,著力補齊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充分激發各類主體、資源扶持數字“新基建”在農村落地的市場活力,同時要加速數字經濟向農村地區的滲透與應用過程,全面推進智慧鄉村、智慧農業等農村數字化生產力發展,積極培養既懂農業技術、又具備數字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第二,以數字鄉村建設為抓手,一方面根據農村特殊情況布局數字基礎設施構筑農村產業發展基礎,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農村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以及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通過數字經濟發展破除生產要素資源的城鄉流動障礙,創造農村產業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同時還要依托電子政務構建農村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全面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內生發展;另一方面要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充分整合農村內外部資源,著力發展集體經濟,全面提升農村集體經濟效益。與此同時,要強化集體經濟的“共富”作用,通過鄉村治理數字化變革,為農村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務,從而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協同推進。第三,要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出”的原則,對數字鄉村建設相對滯后的區域進行適當的政策傾斜,加速提升數字技術對東北地區農村的滲透深度與應用廣度;同時還要加快推進數字網絡在提升農村居民文化娛樂消費和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產業中的重要作用,不僅要借助大數據信息梳理整合農村特色傳統文化并借鑒與之相關的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全面推進鄉村文化產業振興,而且可以拓寬VR、人工智能等鄉村數字化應用場景,在網絡游戲、短視頻等形式上為農村居民的娛樂消費增添新的內容,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中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穩步提升。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集體經濟農民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饸饹面“貸”富農民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