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愛育愛,讓愛發聲

2023-12-01 11:14丁晟鳳馬怡寧
教育界·A 2023年31期
關鍵詞:融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丁晟鳳 馬怡寧

【摘要】當前,隨著特殊需要兒童的不斷涌現,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章針對特殊需要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提出融合教育實踐策略,即以尊重特殊需要兒童心理特征為基本前提,以筑就特殊需要兒童陽光心理為價值目標,以實現家園精誠合作為實踐基礎,通過營造良好氛圍,開展多元活動,聯動多方力量,助推特殊需要兒童正向發展。

【關鍵詞】融合教育;特殊需要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簡介:丁晟鳳(1984—),女,江蘇省無錫市南站中心幼兒園。

馬怡寧(1993—),女,江蘇省無錫市南站中心幼兒園。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每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主動承擔起發展特殊教育的責任,將特殊教育與學前教育視為一個整體,了解學前階段特殊需要兒童的特點與需求,從而提供更加專業的教育服務與支持,共同建設高質量特殊教育體系。

一、針對特殊需要兒童開展幼兒園融合教育實踐的現實必要

(一)是教育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

幼兒心理調適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隨著教育行業的改革和發展,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幼兒教育行業重點關注的內容。當前,隨著特殊需要兒童越來越多,針對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受到幼兒教師的關注。教師要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緊抓教育契機,實施心理疏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教育,力促特殊需要兒童健康成長。

(二)是助力幼兒成長的有效舉措

研究表明,特殊需要兒童往往在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教育者從融合教育的角度出發,優化教學設計,積極應對,將特殊挑戰轉化為教育契機,提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特殊需要兒童進行適時、適當的引導,有助于促進特殊需要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

(三)是踐行教育責任的必然要求

融合教育是繼“回歸主流”教育理念后的全新特殊教育理論,強調讓身心障礙兒童和普通兒童一起學習和生活,為身心障礙兒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環境,而非隔離的環境。學校應該堅持對特殊需要兒童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秉持融合教育理念,以涵養幼兒健康心理為前提,以契合家庭環境、利于在家庭空間開展為目標,使特殊需要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家長和教師的關注與關愛。這是幼兒園踐行教育責任的必然要求。

二、針對特殊需要兒童開展幼兒園融合教育實踐的基本原則

(一)以尊重幼兒心理特征為基本前提

特殊需要兒童在語言、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對周圍環境較為敏感,常常處于“自我”狀態中。因此,教師要深研3—6歲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尊重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特征,對特殊需要兒童實施適宜的教育,讓融合教育有的放矢、行穩致遠。

(二)以筑就幼兒陽光心理為價值目標

兒童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愈發受到社會關注[1]?!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融合教育的實施要以筑就幼兒陽光心理為價值目標,秉持春風化人的責任感,助力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

(三)以實現家園精誠合作為實踐基礎

與正常兒童相比,特殊需要兒童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弱。這就需要幼兒園與家長精誠合作,家園合力共促特殊需要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為他們打造安全的心靈港灣。

三、針對特殊需要兒童開展幼兒園融合教育實踐的科學策略

要幫助特殊需要兒童調節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最關鍵的是要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心理調適能力。正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抵御不良情緒的第一道防線應是幼兒自己筑就的陽光心理,即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和自我疏導能力。因而,融合教育要在課程建設上積極發力,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從源頭降低幼兒不良情緒及心理問題生成的可能性。具體來說,幼兒園要積極承擔主體責任,攜手多方力量,探索多維途徑,充分挖掘資源,摸索出幼兒園融合教育的科學策略,共促幼兒健康發展。

(一)浸潤:營造適宜氛圍,發揮感染作用

1.舒適性體驗,構建顯性環境

為了構建有利于特殊需要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幼兒園要營造和諧、溫馨的氛圍。例如,幼兒園的文化墻、桌子、長椅等基礎設施可以以幼兒熟悉的三種基本顏色為基礎,打造溫暖、溫馨的環境,為幼兒表達情感、溝通交流營造輕松、開放的氛圍。此外,幼兒園還可根據季節和節日及時調整主題環境,為幼兒創設多視角的幼兒園文化環境。

2.浸潤性熏陶,創設隱性環境

積極情緒能促進身心健康,讓幼兒感到快樂和幸福?;诖?,教師可通過豐富特殊需要兒童的積極情感體驗來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師要與特殊需要兒童處于平等的地位上,與他們展開密切溝通,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鼓勵。

除了注重溝通交流,教師還應時刻觀察特殊需要兒童的日常行為和情緒的變化。由于特殊需要兒童語言發育較為遲緩,他們往往較少將自己的情緒、想法與他人分享。加之年齡較小,很多時候,他們的表述并不全面、準確。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觀察特殊需要兒童的繪畫作品、言行、表情等,深入分析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狀況,傾聽他們的聲音,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捕捉他們的細微情緒變化,以提供針對性引導和關懷。

3.科學性引導,建設家庭環境

家庭是幼兒健康成長的第一場域,家庭教育是幼兒成長的第一教育。落實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教師可借助多種形式,引導家長參與培訓,接收最新的育兒資訊,協助家長構建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家長作為主要的教育主體,也應明確自身的育人職責,創設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例如,家長可以借助共同閱讀繪本的方式與特殊需要兒童展開積極的情感培養,使兒童從繪本閱讀中涵養優秀品質。

(二)引導:開展多元活動,共促心理成長

1.個別化活動,緩解焦慮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對促進特殊需要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可利用游戲打開特殊需要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轉變以往溝通淺、參與度低的態勢,使游戲活動循序漸進地向深度對話、緊密支持、雙向奔赴的新樣態發展[2]。

教師可以以一日生活為載體,創設契合特殊需要兒童特點的游戲環境,開展有針對性的游戲教學活動,緩解幼兒焦慮,釋放幼兒天性。例如,之之是一個害怕與人交往的幼兒,她的理解能力較差,語言詞匯量較少,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常常因為肢體上表達有誤而與同伴發生矛盾。于是,教師常常對之之進行一對一的游戲教學,借助圖譜、動物圖片等,培養之之的表達能力。經過長時間的針對性指導,之之變得愿意聆聽教師的聲音,能夠表達簡單的想法,師幼之間建立起了教學信任。

2.合作性活動,愿意交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受到溫暖和快樂,并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在開展融合教育之時,教師應結合特殊需要兒童的特點,組織合作活動,促使他們敞開心扉,主動與他人交流。

例如,教師針對特殊需要兒童舉辦了一個音樂活動“小動物聚會”?;顒又?,教師首先通過播放奧爾夫音樂,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接著,教師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互相打招呼。最后,教師組織幼兒開展了一個合作性游戲“彩虹傘”。每一把彩虹傘都有鮮明、豐富的色彩,有助于刺激幼兒的大腦,激發幼兒的游戲積極性。通過開展這一合作性的音樂游戲活動,特殊需要兒童感受到了友誼的美好,更樂于與他人交流和合作。

3.表演性活動,建立自信

很多特殊需要兒童由于缺乏自信心,而不愿意參與集體活動,因此難以融入集體中。對此,教師可組織班級幼兒開展繪畫、手工制作、歌唱等多元融合的表演性趣味活動,引導特殊需要兒童參與其中,幫助他們緩解或宣泄焦慮情緒,放松身心,同時鍛煉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

此外,繪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字和插畫,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興趣,選取幼兒感興趣的繪本,組織幼兒根據繪本故事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在角色扮演活動中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為了樹立特殊需要兒童的自信心,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和表揚他們,讓他們敢于大膽表達,展示自我。

(三)賦能:聯動多方力量,助推正向發展

1.依托親子互動,實施心理疏導

優質的親子陪伴是幼兒健康成長的能量來源。家長要了解特殊需要幼兒的特性,增進親子之間的交流,探索適宜的親子相處模式和教育方式。家庭活動蘊含著豐富的親子教育契機,比如,家長應善于從每一次親子外出活動中挖掘教育契機,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美。家長還應轉變家庭教育方式,當幼兒出現錯誤時,家長要改變以往的批評教育方式,以科學、溫和的方式引導幼兒處理突發狀況,實施心理疏導,共同解決問題。只有構建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才能促進特殊需要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

2.開展專題講座,轉變教育觀念

專題講座是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有效渠道。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育邊緣化思想鑄就了很多“看客”家長。為了幫助家長樹立健康、正確的育兒觀念,幼兒園可邀請育兒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圍繞育人知識、心理健康指導等內容,多方面、多層次地對家長進行針對性引導。家庭教育指導的普及和引領有助于推動家長轉變育兒觀念,為特殊需要兒童的發展提供資源支持、精神支持和家庭支持。

3.開設家長沙龍,傳遞育兒經驗

幼兒園可為家長搭建育兒經驗交流平臺,開展線上、線下互融式育兒沙龍活動。教師要輔助家長明確沙龍主題,制訂沙龍計劃,以更好地交流育兒經驗。同時,教師還可創新“家長指導家長”的幫扶模式,促使家長形成互助共同體,引導家長分享教育經驗,提高教育水準,讓浸潤式的家庭教育助力特殊需要兒童的健康成長。此外,幼兒教師要向家長傳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常識,幫助家長學會辨別、分析特殊需要兒童的不良情緒和心理波動,為高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基礎。

結語

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教師應樹立現代化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了解特殊需要兒童的個體差異,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通過營造適宜氛圍、開展多元活動和聯動多方力量,形成家園合力,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融合教育,為特殊需要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志賢.加強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評《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20(6):97.

[2]李萱.基于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構建路徑[J].當代家庭教育,2021(26):31-32.

猜你喜歡
融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舉措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融合教育視角下國內學前特殊教育發展對策
農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與使命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見
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個未被利用的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