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柳蔭蔭運河岸

2023-12-01 06:47王洪波
學習與研究 2023年11期
關鍵詞:河堤通州龍舟

王洪波

漕運時代大運河不僅是王朝生命線,還是一條綠色生態廊道。為護堤搶險,運河開鑿之初就不斷在兩岸種植柳樹,延續千年,運河兩岸垂柳蓬茸、綠樹成蔭。千里綠色廊道,成為運河沿線重要的生態景觀。特別是明清時期,運河兩岸的柳樹婀娜多姿、別具一格。與此同時,運河煙柳也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被賦予了濃厚的文化意蘊。

柳蔭綠道固安瀾

人們很早就認識到在河堤上種植柳樹可以固堤護岸、防御洪水。春秋戰國時期,《管子·度地》中已有在河堤植柳固堤的相關論述:“樹以荊棘,以固其地;雜之以柏楊,以備決水?!睋髌嫘≌f《開河記》描述,隋煬帝在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開鑿南北大運河時,于兩堤上栽垂柳:“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競植之?!庇谑沁\河兩岸廣植柳樹,“西自黃河東至淮,綠蔭一千三百里”,被稱為“隋堤柳”。隋亡后,隋堤柳成為寄托王朝興衰之思的歷史意象,如唐代詩人李山甫的《隋堤柳》一詩:“曾傍龍舟拂翠華,至今凝恨倚天涯。但經春色還秋色,不覺楊家是李家?!碧拼娙私瓰榈脑姟端宓塘肥饔跁r:“錦纜龍舟萬里來,醉鄉繁盛忽塵埃??沼鄡砂肚е炅?,雨葉風花作恨媒?!?/p>

自隋唐之后,運河沿線的河堤植柳更被寫入律法?!端问贰ず忧尽酚小皣辣I伐河上榆柳之禁”的記載。金元時期都巡河官的職責之一就是“栽植柳榆”。金世宗時期,戶部員外郎劉璣曾建議,在河堤上種柳可省每歲堤防之費。明代為了固護堤防,于萬歷初年在運河兩岸廣泛種植柳樹:“自張家灣以及于瓜儀,循河兩千余里,萬歷初植至七十余萬株。后來者踵行之,則柳巷二千里?!泵鞔賳T吳仲在重開通惠河時,明確要求運河兩岸要逐年種柳以護堤。

清政府對于河堤植柳、種葦、栽草等還有明確的獎懲制度,種得多活得多的,在吏部考評和升遷時要予以獎勵,如康熙十五年規定河官種柳獎勵標準:“成活萬株以上者,紀錄一次;二萬株以上者,紀錄二次……四萬株以上者,加一級,多者照數議敘?!备魈幒訝I,每兵一名,令每年種柳百株,不能如數栽植者,河營專汛之千總、把總均有處罰規定。

自隋唐至明清,歷經千百年不斷摸索,政府對固護堤岸已有了成熟的“植柳六法”,即臥柳、低柳、編柳、深柳、漫柳、高柳。這六法中,臥柳、低柳、編柳栽于大堤內外斜坡上,類似灌木,“可護堤以防漲溢之水”。堤內近水處,密栽深柳、漫柳,起到減緩水勢的作用,用于抵御“倒岸沖堤之水”。高柳之法則是“于堤面栽植,以便牽挽”。此外,堤面上除高柳外還要密栽細草固堤??滴跞荒辏ü?692年)清政府規定:“河道堤面闊二丈者,留八尺為行路,其一丈二尺密栽細草?!?/p>

為什么漕運時代的王朝統治者如此重視運河沿線的綠化呢?《開河記》的作者列出了三條原因:“一則樹根四散,鞠護河堤;二乃牽船之人,獲其陰涼;三則牽舟之羊食其葉?!币驗檫\河兩岸河堤絕大部分均用土夯筑或堆筑,兩岸又有路上御道,大量種植柳樹,確實具有保護河堤和提供行路之人蔭涼的作用。至于第三條雖是小說家言,但也源于生活,不全是憑空杜撰。

此外,榆、柳、麻等植被在汛期防洪時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金代堤防已經廣泛使用卷埽之法,柳樹榆樹是制埽的主要材料?!逗臃劳ㄗh》記載卷埽的主要組成就是雜梢,“即沿河采斫柳榆雜梢,或誘民輸納”?!锻ɑ莺又尽芬灿涊d說,運河沿線要多栽種麻和柳樹。麻可以制繩,在漕船上很多地方都能用得上,比如纖繩。柳條可以編織成籮筐,在治理河道過程中供挑夫挑泥沙、挑石頭使用。如果遇到潰堤、潰壩,柳條就被用來編成大筐,里面填塞石塊,大量拋之便于堵口。這個辦法在治理河堤決口等突發情況時很見成效。

春郊煙樹綠京城

在上千年不斷經營下,運河兩岸綠柳成蔭,景色宜人。元明清以來,各地修地方志時往往會評選當地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觀,而在運河流經的通州、漷州(漷縣),綠柳成蔭的景色多次被評為標志性景觀。

據康熙《通州志》記載,通州北垣外五里運河西岸有一個皇船碼頭,是專門停泊皇親貴胄、為皇帝運輸江浙錦緞繡品等物資的船只的地方,俗名叫黃船塢。黃船塢內,綠柳低垂,柳蔭下停泊著彩飾龍鳳花紋的黃色船只千余艘,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景觀——“柳蔭龍舟”。許多關于“柳蔭龍舟”的詩作中都描寫了柳樹。試舉幾例,“御舟連泊俯清漪,垂柳陰陰翠作圍”(王宣),“楊柳青青翠欲浮,堤邊錦纜系龍舟”(尹澍)。清代通州知州王維珍也有“柳堤飛絮白滿天,低蔭龍舟景纜牽”的著名詩句。

與“柳蔭龍舟”相對應的,清代通州文昌閣十二景中有“柳岸漁舟”景觀,時人描繪其:“近水漁為業,浮家一釣舟。笠蓑孤棹雨,楊柳百花洲?!比绻f“柳蔭龍舟”反映的是廟堂文化,折射出北京特殊的政治地位,那么“柳岸漁舟”所描繪的則是大運河作為母親河對當地風土民俗、百姓日常生活的塑造,體現了運河的平民屬性以及與沿河兩岸居民深厚的情感關聯。

曾作為漷州八景之一的“春郊煙樹”景觀,位于漷縣村東運河沿途和運河西岸榆林莊附近,也是以柳樹為主體的標志性景觀。清代同治年間詩人王維珍描繪道:“樹色界遠郊,春光散晴曉。深處有人家,炊煙出林杪?!迸c他同時代的李慶良則對該景觀作了更為細致的描繪:“叢樹發新綠,村居始覺春。人家聚雞犬,廬舍護杉椿……翛然城市遠,中有太初民?!睆脑娭锌芍?,這里雞犬相聞、楊柳依依,一派怡然自得的田園風光。

通州文昌閣十二景中的“碧水環城”突出了當時通州城柳荷環繞的特色:“繞郭荷三面,沿堤柳萬株?!薄捌搅譄煒洹币痪爸杏小肮派剂粢拔?,垂柳護煙墩。林外青旗酒,橋邊黃葉村”的描繪。通州八景中“二水匯流”有“舊堤楊柳仍雙埠,遙脈源泉飛兩龍”的描繪。漷縣八景中“長堤回燕”更是綠柳如煙,一片春意盎然:“深院梨花雨,長堤柳絮風。才穿白云去,又入綠煙中?!?/p>

碧水綠岸、藍綠交織的良好生態,也吸引了沙鷗汀鷺等大量水鳥在運河兩岸棲息。它們于運河柳林里筑巢,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自由翱翔,不僅自成亮麗的風景(如“遠浦飛鴻”“長堤回燕”等),還與運河沿岸景觀相映成趣。曾有詩人贊嘆“碧水環城”“天際沙明”景觀時寫道:“鴨頭染出碧于油,春水生時草滿洲?!薄皹O浦鷗波落,平灘鷺堠堆?!笨梢韵胍?,每到仲春時節,運河兩岸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的怡人景象。

碧水環城文脈長

綠柳成蔭的優美環境,加上運河北上南返的交通作用,運河兩岸成為京城士民迎來送別、聚會游賞的理想之地,為運河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柳”在中國傳統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它對環境適應性強,喜濕、耐寒,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精神相契合。由于“柳”與“留”、“絲”與“思”相諧,在文人墨客筆下,贈往留別,柳樹都是吟詠的對象。古人離別相送的場所多發生在植柳之處?!对娊洝芬浴拔粑彝?,楊柳依依”表達不舍之情,“折柳贈別”“折柳寄遠”成為道別時的風俗。

自通州城內至張家灣、漷縣,運河兩邊皆是柳樹成行,為送別絕佳去處。如元人馬祖?!冻龆肌吩姺Q:“潞水年年沙際流,都人車馬到沙頭。獨憎楊柳無情思,送盡行人天未秋?!泵鞔X塘人陳師在《潞河舟中作》中描繪運河兩岸:“夾岸楊柳青可憐,出門仍是葛衣天。鄉書不到東吳雁,客夢重尋潞水船?!痹娭忻枥L的潞河兩岸,楊柳垂青,一派江南文人送別的景致。明中期吏部尚書吳鵬離京時:“解纜催笳鼓,青春萬里行。煙籠堤柳密,江渡野鳧輕。獨立思王事,無才補圣明。悠悠今古意,只在五弦聲?!泵髂┪涸宓峦ㄖ菟蛣e詩中也有“依依楊柳御堤芳,四牡于征將相?!敝?。清代戴璿《柳蔭龍舟》詩中說道:“長夏濃陰分柳色,滿江瑞靄護宸游。丁寧陌上還培植,不是河橋送別秋?!?/p>

自明代嘉靖年間吳仲重開通惠河后,兩岸楊柳依依、蘆葦白萍、漁笛晚舟、怡然愜意,成為人們游賞聚會的重要去處。明清文人在詩文中多有描述,如明代重臣徐階在《夏日吳侍御邀游通惠河》一詩中云:“柳蔭催系纜,欹枕聽漁歌?!鼻宕鷮W者完顏麟慶在《鴻雪因緣圖記》中描述:“……其二閘一帶,清流縈碧,雜樹連青……日永風和,川晴野媚,覺高情爽氣各任其天,是都人游幸之一?!鼻宕膶W家震鈞在《天咫偶聞》中寫道:“青簾畫舫,酒肆歌臺,令人疑在秦淮河上?!鼻迦硕孛粲涊d他的運河游賞:“時或乘輕舠,一槁蘆花深處,遇酒簾輒喜,或三五杯,隨風所之,得柳蔭,則維舟吟嘯,往往睡去,至月上乃歸?!辈苎┣圻^世后,作為至交好友的敦敏在慶豐閘畔寫下了名篇《河干集飲題壁兼吊雪芹》,詩云:“花明兩岸柳霏微,到眼風光春欲歸。逝水不留詩客杳,登樓空憶酒徒非?!币粤醯娘h零、流水的易逝寄托對好友的追思之情。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上巳節(農歷三月三),旗人麟慶(麟見亭)同鐘仰山、文時莽、彭春農等好友到通惠河二閘游覽,他們“或泛小舟,或循曲岸,或踏青而徑入山林”,回思“晉永和癸丑,感時序之推移,欣閑游之暇逸”,效“蘭亭修禊”成就了“二閘修禊”的文人雅事。

柳樹壽命不過百年,不過由于維護得當,運河兩岸這條千年柳蔭綠道一直延綿不息。近年來,《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相繼出臺,“建設全線濱河綠道……形成貫通、便捷的大運河綠道系統”正在有序實施中。這一綠道系統,不僅給北京市民帶來生態福祉,更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擦亮了千年古運河的金名片,讓綿延3600 里的古運河在新時代開啟新氣象、煥發新活力。

猜你喜歡
河堤通州龍舟
雪落通州
屈原 端午 龍舟
普羅之城——通州新潞運河創意區
通州僑商:海外創奇跡 國內獻愛心
早春的河堤
龍舟
《金娃——龍舟》
凍融循環作用下土質河堤的穩定性分析
新型有紡土工布在薄弱軟土河堤工程中的應用
通州商住限購,蝴蝶效應已經顯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