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12-02 22:31夏少立
成才之路 2023年31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

夏少立

摘要: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密切,在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所面臨挑戰日益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全新要求。怎樣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高校應在分析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影響因素、大數據時代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基礎之上,從多方面推進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1-0029-04

意識形態是聯系社會經濟、政治的一種觀念,涉及政治、道德、宗教、文藝、法律、哲學等形式。為了更好地維護高校穩定發展的局面,高校相關人員應提高對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保護好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培養的重要陣地。

1.思想政治教育“教與學”矛盾

現階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未能全面領會到課程教學方法及遵循原則,存在教育體系系統性不夠、定位目標不清晰以及評價機制科學性不足等問題。有的高校沒有有機統一系統教學、德育實踐以及理論研究等,僅向大學生傳授意識形態安全知識,以理論說教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沒有足夠的實踐環節,難以讓大學生產生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探究熱情。另外,部分高校所建立的評價體系不合理、不完善,在實踐時未能有效統一定量與定性、結果與過程、整體與要素,無法真正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建這一良性循環目標。

2.經濟轉型中的部分社會矛盾

當前,我國正在經歷深化改革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和經濟增速的換擋期,有時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暫時性問題及矛盾。而這些問題及矛盾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首先,受市場經濟、物化邏輯影響。中國市場經濟的體制不同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但有時仍無法避免出現某些負面效應。通過交換獲得最大化利益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很多事物均可還原為一定量的物質利益,即物化邏輯。倘若這一邏輯滲透到學生生活中,且成為其看待事物、處理事情的標準,則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其次,不一致的社會現象及社會本質。對大學生而言,其尚無法從理性辯證角度理解社會現象和本質的關系,一旦社會現象、社會本質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則更傾向于批判社會現象,這時則會質疑自己的理想信念[1]。

3.西方不良社會思潮的傳播

社會思潮指的是一定時期反映某一階層利益及需求,獲得廣泛傳播且影響社會生活的一種思想潮流或者思想趨勢。隨著信息傳播全球化,西方社會思潮所包含的不良價值取向有時也會出現在學生的視野,使意識形態安全受到沖擊。對高校而言,尤為需要注意下述兩方面:部分教師對不良社會思潮警惕性不足;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及塑造期,會因真偽難辨而作為新奇東西接受。

4.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防范體系不完善

首先,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存在滯后性。建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預警機制的目的在于對潛在威脅進行甄別、對風險等級進行量化以及對風險影響進行測評。但相較國家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預警能力,高校顯然存在一定滯后性,特別是防范體系缺乏足夠可行性,在建立體系時沒有以量化指標、主客體等關鍵要素作為基礎。其次,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模式創新性不夠?,F階段,有的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仍以傳統做法為主,內容太過陳舊、繁雜,且沒有明顯的重心,未有機結合理論教育、德育實踐。最后,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的防護意識不強。作為教育的客體、意識的主體,有的大學生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自覺樹立抵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的意識[2]。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第一,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主要特征即為政治性,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堅定共產主義,明確為人民群眾利益服務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育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牢牢把握住政治性這一特征。

第二,思想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中,思想性是以理性認識作為引導方式,是塑造大學生意識、觀念及行為的重要方式。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思辨,以觀念、思想作為涵載,體現的是價值主導,而不是價值中立,所承載的教育內容包括道德呼吁、價值判斷和倫理追求等。

第三,時代性。馬克思主義隨社會進步持續發展,在此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這些科學理論正在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續深入,這要求高校教育者跟緊時代的步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貫穿黨的最新理論成果。

第四,向心性。高校要意識到為黨育才即為社會主義育才,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四個意識”并堅持“四個自信”[3]。

第五,傳播性。先進理論宣傳、先進文化弘揚、先進思想傳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一,所宣傳、弘揚及傳播的內容均具有科學性和正能量。

第六,廣泛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涵蓋范圍很廣,涉及歷史、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多方面,其教育對象不受民族、地域、專業影響。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課堂授課、社會實踐、參觀學習、專家講座以及討論研究等方式,有著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等,因此其廣泛性很強。

第七,前瞻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服務當代社會的發展外,更需要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這種理想和抱負并非由一代人實現,而是要靠幾代甚至幾十代方可成就,因此前瞻性很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正確預見未來發展,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心。

第八,針對性。高校不可避免會出現觀念偏差、思想消極以及認識落后的大學生。針對此類大學生,需要結合其特點、成長環境和成長經歷選擇對應的教育內容、方法等。具體來說可以轉化其思想觀念為出發點,通過鮮活實例、集體力量、正確三觀達到感染人、凝聚人、引導人的目的。

2.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全新的機遇。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全新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給其發展帶來了全新機遇。將互聯網和移動智能設備結合起來,通過QQ、微博、微信等平臺,能夠提高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同時,這些社交性平臺除了有音頻、視頻、文字及圖片等多種形式外,還可以通過直播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豐富化創造有利條件[4]。

第二,幫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發現存在的問題。高??赏ㄟ^大數據技術發現、了解大學生在意識形態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進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對落后?,F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以課堂教學作為主要形式,且內容乏味、方式單一,不具備足夠感染力和吸引力,這既與大數據時代需求不相符,也無法充分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極為不利。其次,大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不足。雖然互聯網快速發展提高了大學生信息獲取的便利性,但這些快餐式、碎片化信息不具備育人價值,甚至可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不利影響。再次,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面臨更高的素質要求。教師想要利用大數據準確掌握大學生生活狀況、思想動態及學習情況等,就需要具備更高的信息素養,以保證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最后,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大數據技術包括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展現數據等多種功能。利用此技術,高校能全面了解、掌握大學生的情況,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強化創造有利條件。然而在實踐中,高校實時監測、全面分析大學生思想動態、行為模式的難度比較大,且處理數據時極易發生數據失真的情況。如果高校無法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則會發生誤判大學生思想及動態的情況,不利于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5]。

1.意識形態安全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意識形態為反思人、現實社會的結果,是人從自發心理向自覺意識形態轉變的過程,保證意識形態安全,能促進人樹立更為堅定的信念及信仰等。牢牢把握住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能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邁出更堅定步伐提供保障。

2.思想政治教育為意識形態安全提供引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馬克思主義研究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任務,起著旗幟、方向、保證的作用。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堅持正確方向,才能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提供引領,進而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

3.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整合體現了教育進步

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均以人作為核心,作為二者前沿性陣地,高校在黨的理論成果教育、宣傳等方面有著專業人才隊伍及主管部門,能緊跟時代,傳播黨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讓大學生從啟蒙式接受教育向全方位接受教育轉變,為大學生今后學習、工作提供指導。

1.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大學生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等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此,高校要提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提供基礎保障。高??稍O立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等機構,將相關的咨詢服務及指導服務提供給大學生,在幫助大學生及時緩解內心壓力和負面情緒的同時促進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程,與多學科、多領域密不可分,因此要想促進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就要加大頂層設計力度,將大數據時代各項技術在其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6]。

2.提高大學生網絡信息甄別能力

大數據時代,高校要在為大學生提供更為科學性、健康化網絡信息的同時,著力提高大學生甄別網絡信息的能力,促進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網絡觀。首先,在日常教學中,高校應加大大學生網絡信息監管力度及教育力度,通過采集、分析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相關數據,及時發現其不良行為習慣,同時采取對應措施及時進行糾正、引導。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掌握大數據時代的各種新方法、新技術,積極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3.強化隊伍建設,促進工作人員素養提升

大數據時代,要想真正保證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高校就要加大工作人員培訓力度和管理力度。首先,高校應完善教師考核機制,在考核指標中納入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進而提高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其次,高校應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通過定期開展學習活動、業務培訓等,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

4.加大大數據應用力度,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及行為模式

高校只有加大大數據技術應用力度并構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才能及時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行為模式等,從而保證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健康發展[7]。首先,高??稍谛@網的建設中融入大數據技術。在建設校園網時,高??赏ㄟ^大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記錄學生的非常行為及學習情況等,并對校園網行為數據進行及時分析及處理。其次,高??稍诖髷祿夹g下構建網絡化平臺,并搭建交流渠道,促進學生間的溝通及互動。最后,高??赏ㄟ^大數據技術對學生校園網上行為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對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發現、解決。

5.創新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數據時代,高校應加大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力度,以大學生作為主體,在結合其特點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式及活動類型。首先,高??山M織學生進入紅色基地展開實地參觀及學習,并在參觀中通過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讓大學生在了解革命歷史的基礎上增強對國家、對黨的認同感,促進其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其次,高??山M織學生參加多種類型的公益性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運用自身知識幫助他人,促進責任感的增強。

6.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

大數據時代,高校應將不同學科的思政育人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首先,抓住高校教師隊伍這一主力軍、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以及課程建設這一主戰場,“守好渠,種好田”。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不可孤立進行,應挖掘其深度、廣度,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表現及集中表達中挖掘其育人功能,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同心性和同向性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其次,各學科教師應發揮關鍵作用,在不同的學科知識中滲透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等內容,探索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識教育的新途徑,并對不同學科的教育內容進行認真分析,在找尋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基礎上營造良好的課程思政氛圍,充分發揮不同學科的德育功能[8]。

7.完善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預警體系

首先,政治理論引領為意識形態安全預警體系建立的前提。高校應堅持理論優化、機制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融入意識形態安全知識,構建起高校牽頭師生參與的風險預警體系,在讓大學生認清可能風險的同時促進其防范意識提升。其次,師生協同預警為意識形態安全預警體系良性循環的基礎。高校應促進預警主體范圍拓寬,促進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體角色向意識形態安全防控主體角色轉化。意識形態安全預警機制要具備及時性、協同性和全員性,風險點更多來自大學生成長中的思想矛盾點,因此需要在防控體系中納入大學生,打通意識形態安全預警通道,在及時阻斷風險點轉化的同時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意識形態安全意識的提升。

總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能為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提供保障。大數據時代下,在進行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工作時,應對大數據發展方向、價值等進行積極探索,以相關技術強化大學生管理及跟蹤,在分析大學生行為特征及學習特征的基礎上展開針對性教育及引導,以保證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效率雙提升。

參考文獻:

[1]郭衛,左徽生.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路徑[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1):92-96.

[2]王燕茹.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4):32-35.

[3]王永剛,聶海榮,黃曉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研究[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2):88-92.

[4]程劉暢.制度建設視域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挑戰與應對[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3,36(03):93-98+128.

[5]徐夢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意識形態認同的關系研究[J].文教資料,2023(06):59-61.

[6]王詩琪,王永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性化的現實路徑探究———基于感性意識形態的視角[J].江蘇高教,2023,(01):86-92.

[7]鄒慶華,馬黛丹.大數據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機制探究[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01):72-79.

[8]劉英杰,王煒.思想政治教育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芻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2):69-75.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Xia Shaoli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iangsu Province, Changshu 215500, China)

Abstrac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ies is facing increasing challen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lso facing new requirements. How to leverage the role of big data and ensure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universities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rom multiple aspects.

Key words: bigdata;universities; ideologicalsecurity;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構論析
當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現狀及對策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