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機理及對策

2023-12-04 02:05郇志杰張金山
企業經濟 2023年11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旅游業旅游

□郇志杰 張金山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實施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人均GDP 首次邁過1 萬美元大關,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很好地實現了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目標,與此同時也出現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進入21 世紀以來,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一度攀升到0.49,隨后雖然一度出現下降趨勢,近些年依舊高達0.47。①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強調,“我們允許一些地區、一些人先富起來,是為了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兩極分化。這就叫社會主義?!雹?992 年初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雹?021 年8 月17 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秉h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同時還提出到2035 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由此可見,在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過程中對共同富裕有著更高層面的要求。

實踐證明,推動鄉村地區、中西部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對于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人們開展旅游活動隸屬精神生活的范疇,充分體現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開展旅游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旅游消費,總體來看是實現財富從富裕群體向相對低收入群體轉移的過程。鼓勵開展旅游活動、刺激旅游消費以及支持地區旅游業發展,對于促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有關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較多,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分配制度改革(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稅收調節、財政轉移支付等)、社會保障體系均等化以及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等領域。李實(2021)[1]認為實現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徑應從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方面著手,進一步縮小城鄉、地區和收入之間的差距。一般認為在經濟起飛發展階段,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強調效率與公平的更加均衡,需要充分發揮再分配的作用。[2]還有的學者[3-5]研究認為發揮再分配的作用需要通過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開征財產稅等進行調節??v觀現有關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較少涉及發揮某個行業或者領域的作用。當前有關旅游促進共同富裕作用機理的理解還不全面不深入,使得相關對策建議缺乏針對性。因此,通過深入研究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機理,提出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對策建議,這對于防止兩極分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及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相關文獻綜述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旅游這一特定領域促進共同富裕的問題,有關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不詳細綜述。鑒于旅游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以及在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有些研究者已經開始關注到旅游對于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已經積累一定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業的扶貧減貧作用、鄉村旅游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旅游業與城鄉統籌發展、旅游與幸福的關系等領域。

(一)旅游業的扶貧減貧作用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旅游扶貧一度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國內有些學者就旅游業的脫貧減貧作用進行研究。旅游業可以顯著降低西部地區農村貧困發生率,但當旅游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減貧的作用將減弱。[6]社區居民對旅游扶貧正效應的感知明顯高于負效應的感知[7-8],居民們更認可旅游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素質提升等正面效應[9]。在國際上,有些學者也關注到旅游業的扶貧減貧作用。從全球范圍看,旅游業普遍被作為減貧的重要手段[10-11],不同收入群體都可以從旅游業發展中獲益,獲益程度存在差異[12]??夏醽喌淖匀槐Wo區通過發展自然生態旅游促進了村民收入增加和人口的增長。[13]馬來西亞的土著居民愿意從事旅游活動,加強旅游職業教育能夠有效增強其參與旅游的能力。[14]有些地區,比如馬達加斯加要充分發揮旅游業的減貧作用,不過需要優化旅游產品的結構。[15]

(二)鄉村旅游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

在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中,鄉村旅游增收致富以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問題受到關注。發展鄉村旅游有助于在整體上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并且該效應在中西部地區更顯著。[16]在農村三產融合的過程中通過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有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促進城鄉居民消費。[17]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擴大農民就業和促進農民增收,不過需要關注村民利益分配不公的問題,避免農民內部收入差距的擴大。[18]還有的研究認為,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之后,鄉村旅游發展政策應該進行優化和調整。[19]國外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在鄉村地區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20]鄉村地區的中小旅游企業發展有利于增添創業活力和促進鄉村地區的發展[21],這與中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過程中表現的情況基本一致。有關美國鄉村旅游的研究認為,在1990—2000 年間,旅游業降低美國農村貧困率的作用比較有限[22],由于中美之間國情存在很大差異,這反映了美國以大農場為主的農村經濟發展對鄉村旅游的依賴性較弱。

(三)旅游與幸福的關系

隨著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有些研究者開始關注旅游的幸福價值。旅游活動具有體驗價值、情感價值、美學價值和健康價值,因此旅游能提升旅游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23]國民幸福水平的提升依賴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24]為了實現幸福和快樂與生存的兼顧,當前中國還出現邊旅游邊打工的群體。[25]有關老年人不幸福感的研究認為,回憶過往的旅游經歷能夠緩解老年人孤寂、抑郁等方面的心理問題。[26]國外的相關研究認為,旅游可以緩解現代生活的壓力,因此應該保障低收入群體能夠享受旅游生活的權利。[27]在大都市,比如倫敦的貧困人口不能很好地享受旅游生活,出現“旅游貧困”的問題[28],國外學者已經將是否能夠開展旅游活動作為衡量生活水平以及群體收入差異的指標。

在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過程中,有研究者關注到城市居民前往鄉村旅游和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要表現,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手段。[29-31]縱觀現有研究成果,主要是一些涉及共同富裕的相關研究,只有零星直接研究旅游與共同富裕的成果。[32-33]現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關注到旅游業、鄉村旅游發展等領域的脫貧減貧以及增收致富等方面的作用,很少關注游客旅游行為以及旅游消費對于促進共同富裕甚至更為重要的作用。雖然已經有一些關于旅游與幸福關系的相關研究,不過也沒有直接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角度來認識旅游的重要作用。

三、旅游與共同富裕的相互關系及作用機理

多年以來,我們主要從供給側的角度來認識旅游,主要強調旅游業的經濟功能。實際上,經濟功能只是人們開展旅游活動的伴生,人們基于追求愉悅的基本目的開展旅游活動,享受旅游生活,期間發生旅游消費活動,進而拉動旅游目的地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們長期以來忽略了對需求側也就是旅游主體的關注。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中的共同富裕強調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共同富裕,因此有必要重新審視旅游活動的本質、旅游消費的作用,這有助于更加全面立體地理解旅游與共同富裕的相互關系及作用機理。

(一)旅游與共同富裕的基本關系

1.旅游消費與共同富裕:旅游消費直接調節收入分配。旅游消費總體上是一種富裕群體購買低收入群體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活動,從而實現財富從富裕群體向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旅游本是精英的專屬。[34]雖然近些年來,旅游快速邁向大眾化,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享受到旅游生活,不過需要看到,比如2019 年,城鎮居民國內出游高達44.71 億人次,而農村居民只有15.35 億人次,城鎮居民出游人次是農村居民的近3 倍;城鎮居民出游率為5.8 次,明顯高于農村居民的2.55 次。④當前,游客以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中產階層以及富裕群體為主體,對于農村居民來說一般也是那些富裕起來的才有條件開展旅游活動。而旅游產品和服務往往由低收入群體提供,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產業的從業人員一般為體制外的“非正規就業”群體,社會保障水平低,總體收入水平偏低。[35]旅游從業人員規模龐大,相關統計表明,2019 年旅游業直接就業人數2825 萬人,旅游業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7987 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一度高達10.31%。⑤旅游消費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在初次分配環節面向以低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數量龐大的旅游從業人員實現的收入分配調節。

為了促進共同富裕,國家一般重點通過再分配政策進行調節,比如在現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框架下,中央財政對地方進行轉移支付成為調節區域差距的基本手段。2019 年,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預算74415 億元,實際落實的地方轉移支付63926 億元,而同年國內旅游總花費規模高達57251 億元,已經逼近實際發生的地方轉移支付數額(如圖1 所示)⑥,由此可見旅游消費對于促進物質生活共同富裕方面的重大作用。旅游消費的收入分配調節作用具有市場調節、高效直接、上門服務的優點。旅游消費是在初次分配環節通過市場的自愿交易機制而實現,可以說是能夠借助市場機制開展收入分配調節的典范領域。旅游消費屬于居民最終消費,可以直接計入支出法核算的GDP,游客的旅游花費大部分以工資、服務收費、銷售收入、經營收入等形式高效直接地轉化成為旅游從業人員的收入。旅游消費是異地消費,大多數旅游從業人員可以說是在家門口坐等游客的上門支付,這對于農村婦女、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往往具有重大意義。

圖1 2013 年以來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預算及國內旅游總花費⑦

2.旅游活動與共同富裕:大眾旅游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F代意義上的旅游活動本質上就是人們利用閑暇時間前往異地開展的精神文化娛樂活動,旅游活動以精神享受和精神愉悅為根本目的?!坝慰汀保╰ourist)一詞1775 年才在英語中被首次使用,指的是“為了愉悅或文化而旅游的人”(one that makes a tour for pleasure or culture)。[34]改革開放初期,于光遠就曾提出:“旅游業是帶有很強文化性的經濟事業,也是帶有很強經濟性的文化事業”。[36]1980 年9 月,世界旅游組織發布的《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提出:“在旅游實踐中,精神因素比技術和物質因素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旅游發展需要“承認文化屬性并尊重各國人民的精神遺產?!痹谝淮斡浾咴L談中,于光遠更是直截了當地指出:“旅游說穿了就是文化”。[37]人們開展旅游活動的過程,本質上是一種享受精神文化娛樂生活的過程。

進入21 世紀以來,國內旅游加速發展,從2000 年到2019 年,國內游客人次和國內旅游總花費分別由7.44 億人次和3175.54 億元迅猛增長到60.06 億人次和57250.9 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1.6%和16.4%,明顯高于同期國民經濟的增長率;全國平均出游率由0.59 次增長到4.26 次(如圖2 所示),旅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旅游活動成為小康之家的標配型生活方式。與一些陽春白雪的高雅文化生活相比,享受旅游生活成為國民能夠較為普遍實現的精神文化生活。2019 年,國內游客人均每次旅游花費有953.23 元,國民用在國內旅游方面的花費平均高達4089 元,從當年居民的消費結構來看,僅次于人均食品煙酒消費和人均居住消費,明顯高于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水平(如圖3 所示)。旅游活動和旅游消費的大眾化和普及化,可以說成為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體現。雖然受疫情影響,旅游活動一度受到嚴重沖擊,不過根據2023 年“五一”旅游市場來看,國內旅游市場已經在快速反彈恢復。⑧

圖2 2000—2022 年國內旅游花費、國內游客人次及全國平均出游率⑨

圖3 國內游客年旅游花費與居民消費支出情況比較⑩

3.旅游業與共同富裕:旅游業促進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征程中,需要彌合城鄉差異、區域差異和群體差異。相關研究已經充分證明,旅游業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及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速發展,接待人次由2012 年的7.2 億人次迅速增加到2019 年的32 億人次,年均增長23.7%;旅游收入由2400 億元增加到8500 億元(如圖4 所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繁榮發展成為城鄉統籌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表現。旅游業在促進中西部等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的發展方面也發揮有重要的作用。21 世紀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紅色旅游發展,全國紅色旅游接待人次從2004 年的1.4 億人次增加到2019 年的14.1 億人次,實現了9 倍增長,已經能夠占到國內旅游市場的1/4 份額。?紅色旅游和民族旅游的發展還促進了革命傳統教育以及民族風情的傳承、各民族的相互交往交流交融。

圖4 2012 年以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情況?

(二)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機理

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全面審視旅游活動、旅游消費以及旅游業與共同富裕的關系,可以發現旅游與物質生活共同富裕以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間,都存在緊密的關系,旅游與共同富裕之間呈現有多層次、立體化的緊密關系(如圖5 所示)。這些關系主要體現在:第一,當前,推動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是文旅領域工作的主線,推動兩者的深入融合發展,有助于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進而提高旅游產品品質;從需求側游客的角度,將有利于享受更多高質量的文化旅游產品,而從供給側旅游從業人員的角度,在提供文化旅游產品的過程中,也是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過程。第二,引導和鼓勵更多的中產階層以及富裕群體開展旅游消費,將有助于促進物質生活共同富裕。第三,支持和保障更多的人享受旅游生活,比如保障低收入群體享有旅游生活的權利,將有助于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比如《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就明確提出,“旅游是人人應該享有的權利”。第四,鼓勵和支持農村地區、中西部等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第五,旅游促進低收入群體收入的增加,也就是在促進物質生活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進而有助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關收入與幸福的研究表明,月收入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強[38],不過當收入到達一定程度,比如實現財務自由之后,金錢的邊際效用會降低。

圖5 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機理

四、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指標及預測

為了衡量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和程度,有必要研究確定可衡量的指標體系,并研究及預測將來的可能數值。這些指標具體分為兩大類,分別為衡量總體程度的指標和衡量相互差異的指標。為與國家推動共同富裕的總體部署相對應,本文重點對2025 年和2035 年的值進行預測或者研究確定目標值。

(一)衡量總體程度的指標及預測

衡量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總體程度包括衡量國民享有旅游生活頻次、旅游生活普及率以及享有旅游生活質量的指標,具體選擇總出游率、凈出游率和人均國內旅游花費這個三個指標。

1.總出游率,又可以稱為人均出游頻次,具體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國內旅游的人次與其總人口的比率,衡量國民平均享有旅游生活的程度或普及率??梢允褂眠M入新時代以來至疫情之前,也就是基于2012 年到2019 年的情況對未來進行預測,國民的外出旅游包括有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由于是研究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與出境旅游相關性不大,因此總出游率的計算使用國內游客人次的數據,總出游率實際上具體為國民的國內旅游人均出游頻次,相關情況見表1 所示。

表1 2012—2019 年總出游率計算表

從2012 年到2019 年,全國總出游率由2.18 次提高到4.26 次,年均大致提高0.3 次。剔除3 年疫情的特殊情況,以2023 年為基期進行預測(綜合判斷2023 年的全國總出游率將能夠達到2019 年的水平),那么預測或者確定2025 年的全國平均出游率目標值為5 次,2035 年的目標值為8 次。

2.凈出游率,具體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展一次及以上旅游活動的人數與其總人口的比率,衡量國民旅游生活的程度或普及率。凈出游率與總出游率相比,實際上能夠更好地衡量能夠享受旅游生活的國民的比例。

由于根據現有的旅游統計數據,難以計算出凈出游率的具體數值,因此考慮采用間接的方式進行概算和預測。按照國家統計局住戶收支調查,全國家庭戶樣本可以分為五個等份,分別是低收入組、中間偏下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上收入組、高收入組,每等份各占20%。根據2019 年相關數據,低收入組和中間偏下收入組共40%家庭戶對應的人口為6.1 億人,年人均收入為11485 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 元。其中,低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低于1000 元,中間偏下收入組戶月人均收入高于1000 元。居民是否能夠出游受收入水平的直接影響,當前低收入組、中間偏下收入組的收入水平難以支撐外出旅游。粗略估算2019 年的凈出游率大致在60%,以此為基礎,同時考慮3 年疫情的影響確定2025 年和2035 年的全國凈出游率分別為65%和90%,也就是到2035 年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時候,全國有90%的國民每年都能夠享受到旅游生活。

3.人均國內旅游花費,具體是指國內游客人均出游總花費,衡量國人旅游生活的質量。從2012 年到2019年,人均國內旅游花費由767.9 元增加到953.3 元,年均增長3%。?考慮3 年疫情的影響情況,以2023 年為基期進行預測,預測并確定2025 年的人均國內旅游花費目標值為1000 元,而2035 年的為1400 元。

(二)衡量相互差異的指標及預測

衡量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相互差異的指標,包括衡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以及群體之間享有旅游生活程度或者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具體選擇城鄉居民人均出游頻次比、城鄉居民人均國內旅游花費比、西部地區凈出游率、農民工群體凈出游率、60 歲以上老年人的凈出游率這五個指標。

1.城鄉居民人均出游頻次比,具體是指城鎮居民的年人均出游頻次與農村居民年人均出游頻次之比,衡量城鄉居民享有旅游生活的差距。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出游頻次=城鎮居民國內游客人次÷城鎮人口數,而農村居民人均出游頻次=農村居民國內游客人次÷鄉村人口數。

從2012 年到2019 年,城鄉居民人均出游頻次比由1.7 增加到1.89(見表2),一度出現拉大的趨勢。隨著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城鎮化率的繼續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出游頻次應該呈現下降的趨勢。在此情況下,預測或者確定2025 年以及2035 年城鄉居民人均出游頻次比分別為1.75 和1.4。

2.城鄉居民人均國內旅游花費比,具體是指城鎮居民的人均國內旅游花費與農民居民人均國內旅游花費之比,衡量城鄉居民享有旅游生活質量的差距。

由于城鄉居民的人均國內旅游花費情況有直接的統計數據,從2012 年到2019 年,城鄉居民人均國內旅游花費比由1.86 降低到1.67,年均大致降低0.03(見表3)??紤]3 年疫情的情況,以2023 年為基期進行預測,預測或者確定2025 年和2035 年的目標值分別為1.6 和1.3。

表3 2012—2019 年城鄉居民人均國內旅游花費比計算表

3.西部地區凈出游率,具體是指西部地區國內出游人數國內游客人次占總國內游客人次的比例,衡量西部地區人們享受旅游生活的程度或普及率。西部地區在是全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總體發展相對最為落后的地區,當前西部總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數的27%。?參考全國平均出游率的預測情況,預測或確定2025 年和2035 年西部地區凈出游率的目標值分別為60%和80%,希望西部地區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

4.農民工的凈出游率,具體是指農民工國內出游人數占農民工群體數量的比例,衡量農民工享有旅游生活的程度或普及率。截至2019 年,全國農民工數量有29077 萬人,占當年鄉村人口總數的55.3%。?參考全國平均出游率的預測情況,預測或確定2025 年和2035 年農民工的凈出游率的目標值分別為40%和60%。

5.60 歲以上老年人的凈出游率,具體是指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國內出游人數總群體數量的比例,衡量老年人享有旅游生活的程度或普及率。當前我國正面臨老齡化日趨嚴峻的形勢,2019 年中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口2.5 億,占比18%,預計到2027 年老年人口占比將提升到2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參考全國平均出游率的預測情況,預測或確定2025 年和2035 年60 歲以上老年人的凈出游率的目標值分別為30%和50%。

上述相關指標體系的內涵以及目標預測值如表4 所示。

表4 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指標及預測

五、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對策建議

從旅游與共同富裕的相互關系以及作用機理的角度出發,本文提出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的對策建議。

(一)發展文旅深度融合,豐富精神文化食糧

堅持以文塑旅,提升旅游領域的文化內涵。挖掘和利用各類文化內涵,推動旅游項目和產品在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實施旅游產品的全流程文化內容建設,引導和推動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文化內容管理,提防旅游產品的粗制濫造、文化要素的生搬硬套。堅持以旅彰文,促進優秀文化的繁榮大發展。充分發揮旅游需求對文化產業、文化事業的拉動作用,積極打造更多更好面向旅游者需求的文化產品和項目,促進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發揮市場作用,推動文化和旅游的產業融合。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向縱深挺進,破除不利于各類要素在文化領域和旅游領域之間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壁壘,穩妥推進國有文化、旅游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助推文化和旅游在市場機制自動調節下“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合意型融合發展局面的全面呈現。

(二)發展大眾旅游,全面普及旅游生活

壯大大眾旅游市場,實施普惠性的旅游發展計劃,重點關注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旅游需要,引導和推動更多的農民(比如農民工)、老年人、學生、殘疾人等精神文化生活相對匱乏群體能夠享有旅游生活。鼓勵東部沿海、大中城市等農民工聚集城市出臺農民工休閑旅游關懷計劃,鼓勵建筑裝修、加工制造、保潔環衛、安保物業等農民工行業出臺農民工獎勵旅游政策,研究實行將農民工獎勵旅游費用直接抵扣企業所得稅的辦法。倡導候鳥式養老度假模式,推動醫養結合由試點走向普及,清理影響醫療與養老相互混業經營的障礙,積極推動創建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做大做強學生群體旅游市場。強化學校組織研學旅行的財政經費保障,構建科學合理的研學旅行風險分擔機制。放寬有關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出行范圍、出行時間的機械化規定。保障殘疾人平等享有參與文化生活權利的規定,采取特別措施保障殘疾人旅游服務的平等享有權。

(三)擴大旅游消費,促進收入分配調節

發揮旅游消費的收入分配調節作用。制定并實施旅游消費倍增計劃,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的制定并實施景區門票減免、景區淡季免費開放、往返機票打折、高速通行費減免、演出門票打折等政策。定期或不定期發行各類文旅惠民消費券。實施出境旅游國內替代計劃,積極引導滑雪運動、房車自駕、低空飛行、海濱海島、郵輪游艇、養生養老等高端旅游形式的發展,大力培育長線旅游目的地,大力實施“旅游興疆”“旅游興藏”戰略,科學引導被壓抑出境旅游需求的“出口轉內銷”。推動文旅消費政策的集成化落地和文旅消費行為的集中化開展,優化文旅消費環境,拓展文旅消費領域,提高文旅消費便捷程度。

(四)發展優質旅游產品供給,保障游客體驗質量

推動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旅游產品的供給質量,適應旅游市場需求,發展更多有利于保障游客深度體驗的旅游產品形式。推動實施精品化旅游產品打造計劃。實施“+旅游”“旅游+”策略,充分發揮旅游需求的廣泛附著性特征,不斷繁榮特色化旅游業態類型。引導和推動5G、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現代科技在旅游領域的應用,大力發展智慧旅游,推動旅游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型升級。鼓勵旅游行業積極擁抱現代信息技術,引導旅游企業開展業務流程再造,培育沉浸式旅游產品和場景,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引導和支持現代信息技術在旅游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提升旅游景區、度假區等各類旅游重點區域5G 網絡覆蓋水平,推動各類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游客游覽場所引導標識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

(五)實施區域旅游均衡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實施區域旅游均衡發展策略。積極將旅游發展納入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議實施西部旅游大開發、中部地區旅游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旅游提振發展等戰略。進一步關注和扶持邊境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四省藏區、“三區三州”等區域的旅游發展。實施城鄉旅游一體化發展策略。引導成立鄉村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鄉村旅游發展的組織化水平。努力破除制約農家樂、精品民宿等富民效應突出鄉村旅游經營業態的體制機制障礙,探索實行集合工商、消防、公安等部門對于鄉村旅游經營形式的一站式聯合審批機制。引導已經在城鎮落戶的子女繼承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開展旅游經營。

(六)促進旅游公共服務提升,實現區域均衡配置

完善文旅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文旅公共服務融合建設。推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在中西部地區、鄉村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等的覆蓋水平。引導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問詢中心、旅游廁所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一體化建設。優化旅游營商環境,激發各類要素參與旅游的活力。在旅游行業積極推動“放管服”改革,努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旅游企業的活力,研究明確旅游類中小微企業的范圍和界定標準,推動有效旅游企業在用水、用電、用氣方面執行一般工業企業標準或者給予價格優惠。

注:

①數據來源:中經數據(https://ceidata.cei.cn/jsps/Default)。

②資料來源:1986 年12 月30 日《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③資料來源:1992 年1 月18 日—2 月21 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④數據來源:文化和旅游部主編的《旅游抽樣調查資料2020》。

⑤數據來源: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19 年旅游市場基本情況》報告。

⑥根據圖1 的數據,還可以看出從2013 年到2019 年,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預算以及國內旅游總花費都快速增長,而國內旅游總花費增長更快而不斷逼近地方財政轉移支付預算的數額。同時還可以看出疫情三年,旅游業遭受重大沖擊,旅游消費規模大幅萎縮,地方經濟也遭受沖擊,因而地方財政轉移支付規模出現更大規模增長的情況。

⑦國內旅游總花費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庫(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而中央對地方財政轉移支付預算來源于財政部公布的相關數據。

⑧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 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 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 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 年同期的100.66%。

⑨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庫(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并計算得出。

⑩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庫(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并計算得出。

?數據來源:文化和旅游部的相關數據。

?數據來源:文化和旅游部的相關數據。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庫(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數據來源:西部人口數占全國總人口數的比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統計數據進行計算。

?數據來源:全國農民工數量以及占當年鄉村人口總數的比例數據來自《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20)》。

?數據來源:2019 年中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20)》,而2027 年老年人口占比來自中國社科院農業農村發展研究所的預測。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旅游業旅游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中國旅游業2017的風往哪吹?
旅游
旅游業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簡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