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中國民族樂器大放異彩
——訪制琴師孫世忠

2023-12-04 05:53孟建軍
樂器 2023年11期
關鍵詞:琴師民族樂器古琴

本刊記者/孟建軍

當下數字化已經成為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隨著直播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臺受到很多人關注。借助抖音平臺,民族器樂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播。

前不久,中央民族歌舞團民樂團團長、著名阮演奏家馬蘭花在抖音新華網上進行直播教學,同時她還向觀眾展示了一款樂器——仿唐阮,有100多萬人從直播視頻中看到了這件樂器,紛紛來電咨詢。

這把仿唐阮出自一位制琴師之手,他叫孫世忠。

前不久,記者在北京采訪了制琴師孫世忠。他告訴記者,馬蘭花展示的那把仿唐阮的藍本來自日本正倉院?!澳悄晡胰ト毡菊齻}院參觀,帶回來一張小圖,根據這張小圖,我揣摩制作了這一款仿唐中阮?!?/p>

中國唐代遺存的樂器為數不多,而日本古都奈良東大寺正倉院珍藏的阮是唐代傳過去的螺鈿紫檀阮。為了追溯和探訪唐代遺存的一些古老的中國民族樂器,我國的樂器制作師一旦有機會都會前往日本奈良正倉院一睹唐代樂器的真容。

看著這把精美的唐阮,孫世忠內心涌起波瀾。他決心回去制作一把仿唐阮。

仿唐阮制作好以后,阮內部的音梁尺寸到底是多少,什么形狀的,他一概不知?!拔蚁茸隽艘粋€長方形的音梁,后來覺著不對,又做了一個圓柱,感覺聲音還是不好,我又做了一個梭子型的音梁,經過彈奏,感覺聲音好了?!闭f起嘗試制作仿唐阮的經過,孫世忠感觸頗深:“唐代阮跟現代阮的聲音完全不一樣?,F代阮的腔體是用六塊板拼出來的,面板底板用的全是泡桐,而唐阮跟琵琶一樣,背板是用血檀整挖的,厚度是8厘米左右,比較薄。

定了有效弦距以后,他為這把阮四處尋找相配的絲弦?!伴_始找了很多琴弦嘗試,感覺不合適,后來找人特制了絲弦裝到琴上,感覺是唐阮的味道了?!睂O世忠坦言:唐阮的聲音到底是什么樣的?誰也沒有聽過,只能借鑒唐代傳世的古琴或其他樂器,讓復制的阮的音色盡量往那個時代靠。通過復制阮等其他古代樂器,他仿佛感受到了古代工匠們的制作技藝和鐫刻在木材紋理間的情感源源不斷向他輸送,被他接納。通過復制唐代樂器,孫世忠也感受到了古代樂器的精妙之處。孫世忠認為,作為當代的樂器工匠,不能單從經濟利益上考慮得失,它應升華為一種自覺的使命和擔當,將優秀的傳統制作工藝傳承發展下去,應是每一個制琴師責無旁貸的義務。

孫世忠對中國民族樂器有著很深的情感。他的這份情感源自于家族的血脈,他的父親孫增起在北京民族樂器廠工作,在耳濡目染之下,孫世忠也漸漸對民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父親是他學習阮、琵琶等彈撥樂器制作的啟蒙老師。

2014年,孫世忠拜到中國著名古琴制作大師田雙琨先生門下,學習斫琴技藝。

古琴,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其制作工藝相當復雜,需要極高的藝術修養和手藝。在田先生的指導下,孫世忠潛心學習,逐步掌握了斫琴技藝,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斫琴風格。他制作的古琴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還經外交部贈送給國外使館,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器物。

孫世忠制作的古琴還被制成郵票和首日封,郵品以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為主題,將美妙的音樂凝固在方寸之間,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中國民族樂器的魅力。

孫世忠說:我斫制古琴喜歡用古建筑上的立柱或者方梁為面板、底板,一般采用楸木、梓木、柏木等。先制作琴胎,然后掏空腹腔后進行初步試音,然后決定琴胎的厚度?!爸谱髑倜孀钪v究的就是勻稱,琴面經過細致的刨工后,一定要調音以糾正誤差?!彼f,一旦合板再調整腹腔就沒有可能了,前面的制作工藝很關鍵,關系到古琴成形的音質。在腹腔調好后,要選擇好位置安裝天地柱,這個過程要經過不斷的配合試音,才能防止在琴體成形后聲音出現偏差的問題,琴面和底板合成時,要進行底板固定整形及安裝附件。

孫世忠告訴我,古琴成型后,后期的修整也很重要。安裝岳山和龍吟的時候,需要調音,以防止出現抗指或者煞音的現象。

古琴制作工序繁復,沒有耐心,沒有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很難從事這項工作。難怪有人說,斫琴是一種修行。在做好的琴胎上刮膩子進行找平,打磨后要在琴胎上裹上革布,目的是固定琴體防止琴體開裂。然后將底灰均勻地抹到琴體上,孫世忠稱這是一項傳統的技藝?!奥菇撬系角袤w上,可以使琴體變得堅固耐磨,一般上兩三次就可以了,做好琴的漆胎后要進行試音?!睂O世忠說,試音比較麻煩,要進行多次,并且要與上漆工藝結合起來。琴胎經過反復打磨,干透后再安裝13顆徽位?;瘴慌c弦相距半厘米為最佳。孫世忠制作的古琴外觀繼承了老傳統的琴形,但他對焦尾、岳山、龍池、鳳沼等重要的發音位置進行了一些改進,因而使古琴的音色更加通透圓潤。

在民族樂器制作實踐中,孫世忠在繼承前人制作工藝的基礎上一直遵循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宗旨,他與專業演奏家、教育家建立起密切的關系,聆聽他們對于樂器的改良建議。經過大膽改革、創新、探索研究,他在一些樂器上攻破了多項核心技術,同時熟練掌握了一套科學規范的民族樂器制作工藝。他制作的古琴、琵琶、阮,音質純正、穩定,音色明亮寬廣,發音靈敏,制作工藝精細考究,結構嚴密,受到業內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作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制作改革委員會理事,孫世忠坦言,在跟王鵬會長和琵琶制作師曹衛東等制琴名家的接觸和交往中,自己能學到很多東西。孫世忠在河北涿州的工作室毗鄰制笙名家趙宏亮,他說自己與制笙大師趙宏亮在一起聊天時,總會探討樂器制作、樂器聲學等方面的問題,“在探討中,能碰撞出許多靈感的火花,對提升制作技藝、解決一些難題都有益處?!彼f,在樂器制作領域,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

2019年,孫世忠被評為涿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制作傳承人,他還入選了《中國當代古琴斫琴師》一書。

1977年出生的孫世忠,雖然年齡不算大,但他已在樂器制作領域打拼了二十多個年頭。對于中國民族樂器的未來發展走向,孫世忠充滿了樂觀的態度。他認為,隨著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會開始關注和學習中國民族樂器,相信民樂的發展前景會越來越好。

孫世忠心中有著一個宏大的愿景,那就是讓中國民族樂器在世界舞臺上響徹美妙的樂音,讓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在世界音樂之林中大放異彩!

猜你喜歡
琴師民族樂器古琴
尋琴記:古琴的前世今生
張俊波 情寄古琴,樂以忘憂
尋訪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價值在何處
斷弦
斷弦
中國民族樂器(之十五)笙
中國民族樂器(之十四)雷琴
《莊子說》(九)
明清時期民族樂器發展略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