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協奏曲《犍陀羅風格》作品解析

2023-12-04 05:53文/周
樂器 2023年11期
關鍵詞:陀羅協奏曲譜例

文/周 嬌

漫漫歷史長河中,琵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民族音樂發展進程中增添了璀璨光芒的一筆。跟隨著其不斷的發展,當代作曲家和演奏家們繼續對琵琶曲目的挖掘、演奏技法的運用進行思考并不斷開拓。琵琶協奏曲《犍陀羅風格》是筆者委約的新作品,“犍陀羅”是中國古代西域十六國之一,它是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以及古中華文明最早的交匯之所,并以希臘化的佛像而聞名后世。此曲是對那傳世佛像的擬人化想象,以及對那故國風情的點滴遙想。

一、樂曲創作背景及內涵

“犍陀羅”是古代梵文的音譯,意為“香遍國”,是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5世紀位于帕米爾高原西南,以今天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為中心的一個文明古國。因其國內種有犍陀羅樹(即安息香樹),逢春夏兩季樹皮開裂,樹脂流出香氣撲鼻而得名。傳說犍陀羅樹香可用于降伏龍。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曾東征于此,隨軍留下許多希臘后裔并在此地建立起了希臘式的城邦。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統治犍陀羅時期佛教盛行,希臘后裔用古希臘雕塑的技藝,按希臘神話中阿波羅的形象為釋迦摩尼造像。這些希臘化的佛像不僅以“犍陀羅藝術”聞名后世,還對后來中國的佛教造像藝術產生深遠影響。此后,犍陀羅又曾數度被波斯人、印度人及中國西北的游牧民族先后統治。公元5世紀后逐漸衰落,公元7世紀唐朝僧人玄奘途徑此處時已一片廢墟。琵琶協奏曲《犍陀羅風格》的創作靈感來自于流傳至今的犍陀羅佛像。作者通過對這些佛像的擬人化處理,想象兩千年前古國繁榮昌盛時的風貌,刻畫多民族和諧共生的生活場景,描繪城邦市井中的繁華,勾勒高原山谷間的蒼茫、講述古老的故事。

籌備初期,作曲家對西域古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親自前往新疆實地采風,并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用音樂試圖表現出那塵封千年的犍陀羅文化。最初的《犍陀羅風格》由主奏樂器琵琶、鋼琴和馬林巴構成的室內樂版本,隨著不斷的探究完善,擴展為民族管弦樂隊協奏版本。北京民族樂團是首演此作品的樂團,筆者通過演出實踐更深入了解各聲部關系,并將各段旋律與對應聲部樂器的特性和音效進行分析,進一步提升作品的藝術內涵。

二、對作品的詮釋與表達

樂曲充滿著濃郁的西域風格及宗教色彩,點狀的音符貫穿著旋律的主線,顆粒性的節奏型清晰可見,并與旋律的歌唱性遙相呼應。力求表現作品的古樸典雅和時代氣息,并謀求利用節奏變化來突出旋律。十六分音符所構成的節奏織體,貫穿于幾乎所有的主要段落。而各類的打擊樂器作為主要的伴奏,不僅很好地配合了樂曲的主題,并且將點狀的音效與琵琶點狀的音色相融合。在詮釋音樂的同時,也起到了穩定節奏、推進律動的效果。

譜例1 《犍陀羅風格》

譜例1中十六分音符貫穿著全曲韻律的主線,食指要突出重音及顆粒性,此段采用鳳眼手型,堅挺有力的音色表現了佛教徒矢志不渝的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世界上幾乎每一件樂器都有一個漫長的謀求“歌唱”的歷史,琵琶也不例外。長輪、滾奏等技巧是努力在短促發聲的彈撥樂器上打造一種持續性音響,以便歌詠。作曲家認為對于不能持續發音的點狀彈撥樂來說,所謂的“歌唱性”,并不是其固有的優勢。與其更注重音高跌宕起伏的、歌唱性的“旋律”,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更注重節奏變化來突出“彈撥樂化”的旋律。

譜例2

譜例2中86~90小節由一個動機不斷反復摸進,隨后通過動機組合的改變來變換節拍的律動,86小節第二拍至87小節第一拍動機時值為4拍,隨后逐一遞減,變換動機的律動。

琵琶協奏曲《犍陀羅風格》的作曲家溫展力先生認為琵琶作為一個懷抱演奏的樂器,應該有著漫長的馬上樂器的歷史。所以,作為一件用擬聲詞來命名的樂器,如其名,“噼啪”之聲是否可以理解為琵琶本身所特有的色彩,音色作為琵琶演奏者與樂器溝通的語言,為情感的傳遞,風格的體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了解作曲家對音色要求后筆者在演奏此作品時更加注重對音色整體布局的意識,樂曲中音色的處理、把握要更加地細致與嚴謹。柔中帶剛,文中帶武。通過琵琶三種基本手型的相互交替,觸弦角度的變換,演奏技法的運用使演奏中的音色更為豐富多樣,使樂段層次鮮明。

譜例3

譜例3中,141~148小節采用偏絲竹手型,音色要清脆明亮,柔剛取中,通過泛音和實音音色的變化、節奏的律動,突出旋律線條,體現人們奮進、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譜例4

譜例4,從進入T段225小節后,開始Rubato段落。各聲部十六分音符快板演奏過后休止,仿佛一切都安靜下來。結合譜例,此時演奏的狀態也由外放的情緒一點點的收斂沉淀。尤其看到譜中“悠遠地、戲劇性地、稍激動地”標記提示,更是為四小節后的solo片段展示做出了醞釀情緒的準備。

譜例5

譜例6

譜例5和譜例6分別是琵琶和塤構成的旋律主線,二二拍,大附點、三連音、十六分音符的交織組合。塤作為主奏樂器與琵琶的主奏旋律形成了對句的關系,通過利用音符時值不等營造出的律動,豐富了這段的旋律織體。似乎昔日文明古國的畫面如同那飄忽不定的海市蜃樓一般,呈現在眼前。然而,在U段中的自由solo片段中的四句重復卡農,十六分音符到三連音的變速與力度的轉換,更是為整曲營造出了一種古文明由繁榮到消沉的轉變。雖然樂句大相徑庭,但結合情境,每一遍的演奏和情懷各不相同。

譜例7

譜例7,V段是全曲唯一的一段用長輪技法來展現旋律線條的樂段,旋律的大線條感,加入樂隊的烘托,使得音響效果更為豐滿,溫暖。W段開始打擊樂器馬林巴的加入,節奏轉變為十六分音符,回到主題,配合著琵琶的滾奏逐步地將樂曲推向高潮。那古老的遺跡,神奇的傳說,文明的交匯,以及那雄偉的佛像鮮活地展現出來。

三、探索的意義

音樂力圖表達多元文化交融,自然會涉及多種調式。(A大調、D大調、G大調、降B大調、F大調、d小調、a小調、E大調)以及古老的演奏技法的模擬,所以在琵琶演奏技法上自然有一些非同常規的創新之處。作品藝術質量精良,旋律優美、雅俗共賞,音樂風格既古樸典雅又充滿時代氣息。作品雖為古代題材,但貼近當代人的生活與審美情趣。琵琶的演奏技法豐富多樣,并有一定的探索、具備較高的演奏難度。

作品內容貼近琵琶的歷史風格,便于演奏技法的探究,豐富當代演奏技法。從作品體裁上來說,近年來雖琵琶協奏曲新作品不少,但以古代文明作為題材的作品相對較少。琵琶作為一個經由外來傳入的中國樂器,賦有自身的文化內涵,便于演奏者揣摩琵琶彼時彼刻的演奏風格,借作品演奏探究琵琶自身的發展歷史,并豐富當代琵琶作品的類型。

其次,作品藝術性較高。在琵琶協奏曲《犍陀羅風格》創作的過程中,作曲家不僅參考了流傳下來的古希臘、古印度、古波斯與古代中國西域的音調、節奏,同時在作品的結構方面利用西方的奏鳴曲式為主體框架,在此基礎上延展、間插不同的內容,充分增強作品的戲劇性,讓作品充滿豐富的變化。此外,在創作中,作曲家也秉承犍陀羅文明多元交融的特點,不拘一格地使用了多種多樣的傳統及現代作曲技法,為作品的藝術性提升起到了大大的推動作用。而在作品的演奏技巧上,因為作品風格的幻想性、多元性,也促使琵琶的演奏技法豐富多樣,具有較高的技巧性與一定的創新性。

琵琶學習不僅是對自我精神修養的提高,而且又是凈化心靈的過程。不同的作品所激發的想象力讓我們用不同的心境去品味,有時那意猶未盡的情致會激發人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其中不乏一些本身就蘊含著人生高度哲理及寓意深奧的作品,更會讓學習者心靈沉淀,放寬自己的胸襟去進行思考,帶著一顆寬廣敬畏之心去詮釋演繹。

以上是筆者對于琵琶協奏曲《犍陀羅風格》的解析,“學無止境,藝無止境?!币幌盗械乃伎挤绞?、演出實踐,對于一個演奏員來說無疑又是學習道路上的一個拓展和延伸,筆者將繼續努力,進一步完善、提高作品的藝術質量。

猜你喜歡
陀羅協奏曲譜例
散落世界各地的犍陀羅藝術
論豫劇唱腔中調式及調式運用分類與設計邏輯
美國的犍陀羅藝術研究
我與揚琴協奏曲《鳳點頭》的“緣”
文化雜糅視域下對犍陀羅藝術起源與發展的新思考
讀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俠意境交響化:阿鏜《神雕俠侶交響樂》本體論
海浪協奏曲(上)
海浪協奏曲(下)
綜合性院校西方音樂史教材中的譜例選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