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教育與當代教育的對比

2023-12-06 15:50曹秀平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生本理念培養目標心理健康

曹秀平

[摘 要]文章通過對比唐代教育與當代教育,指出進入21世紀,隨著新教育政策的出臺,中國當代教育邁上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將家國情懷融入價值教育中;強調生本理念;深化核心素養的培養;重視新技術手段的開發與運用;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與唐代教育相比,當代教育取得了十足的進步,但仍存在些許不足,需要繼續改進。

[關鍵詞]生本理念;古今教育;培養目標;教育轉型;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4?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3)24-0026-04

唐代教育以完備及成體系著稱,而細察之下,其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教材的限定使得士子創新活力喪失;功利式的教育使得部分士子貪圖功名利祿而缺少家國情懷;偏門的考題更使得士子無所適從。進入新時代,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教育成功轉型。新時代的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注重減輕學生的負擔。新時代強調培養有家國情懷的高素質人才,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全面的正向引導。目前,在諸多教師同行的努力之下,新時代的教育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仍有部分有待改進和提高的地方。本文試圖通過對此唐代教育和當代教育,以期對當前教育作一些補正。

一、唐代教育之弊

高宗永徽四年(653年),經過刪改校定的《五經正義》正式頒行,此書進一步發展了儒學的教育理論,且能博采眾注,具有較高的學術性。然而,自此書被定為官方教材后,其思想活力很快喪失,逐步淪為限制士子創新能力的古板書籍。自此,士子解經必以其中注疏為主,絲毫不敢另立他論,并影響了自唐至宋的教育理念。這并非此書注者的原意,但《五經正義》對學術發展的扼制,對創新思維的阻滯是毋庸置疑的。

《五經正義》的頒布以及被公布為欽定教材,這無疑反映出唐代及古代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共同特征:將專制統治的維系放在第一位。創新思維的培養及學術思想的進步并不在封建統治者考慮的范圍之內。除此之外,受時代局限性影響,唐代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是為封建統治服務,而統治者需要的人才往往以服從為第一要務?!疤斓鼐H師”等倫理規范的概念深深根植于古代讀書人的心目之中,有創造力、思維活躍以及善于發明創造的人才往往不被納入教育系統。因此,唐代教育首要的缺點就是缺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

除此之外,“溫卷”及“釋褐試”均對唐代教育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唐代的科舉,禮部試不糊名。因此,知貢舉等朝廷官員會參照考生與朝中官員的姻親關系以及考生在文壇名氣的大小來做出選擇?!鞍彩分畞y”前,官方欽定的進士名額較為稀少,考生往往將自己平日里寫作的文集,取其精華部分匯編成冊,再由名人顯要將此冊投遞至主考官處。此中亦有頗多講究,如避宰相諱、避自身家諱、避國諱等?!皽鼐怼痹谝欢ǔ潭壬嫌欣谔拼膶W創作:士子為提高登榜概率,在選詞摘句上細細推敲,慎重斟酌。甚至《傳奇》《玄怪錄》等作品或也與“溫卷”有一定關聯。然而,此事也存在頗多紕漏及不公之處,以致取士不公、取士不才。

另外,主考官多為都內有文望之士,京畿士子多往來于都內,在人際交往方面拔得頭籌。而南部、西北部偏遠地區的士子在京城一無根基二無人脈,如果性格方面再稍有內向,那即使身負萬般才學,想要中舉奪魁仍有頗多不易。此外,士子即使狀元及第,也不能立即入仕,“而是僅獲得一定的出身品第,也就是任職資格。是不是真能做官還需要經過吏部的銓選考試”[1]。

“釋褐試”更有諸多不公之處。士子在歷數年讀書路得以登榜后,并不能直接獲得官職,還需通過一道“關試”,即由吏部主持的“釋褐試”,通過此試后才可以除官。如未通過“釋褐試”,則需三年后再來。

“釋褐試”的選擇標準:“一曰身,體貌豐偉 ;二曰言,言辭辨證 ;三曰書,楷法遒美 ;四曰判,文理優長”[2]。后三點分別考查了口才、行文能力以及法律知識及判案,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及實用意義。而第一點,“一曰身”,即樣貌好、顏值高,以“國字臉”為優,且“顏值”在這四項中是較為重要的判別因素。換言之,即使熟稔律法、精通斷案、能言善辯且書法遒勁有力,但若樣貌丑陋、不堪入目,沒有“官相”,大概率也無法通過“釋褐試”,無法做官,造福一方百姓。

二、當代教育的進步

和唐代教育相比,當代教育在諸多層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代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公平。國家1986年4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并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而唐代教育的國學、太學、四門學中,“國學和太學對入學者的身份有一定要求,普通人并不能入學,也無從修習大部分經文”[3]。先圣孔子主張的“有教無類”,當代教育顯然做到了。

除此之外,政府對西部地區照顧頗多,貧困學生可以申領補助金,無論是高中生活費還是大學學費,都可以通過申請獲得無息低額貸款,只需要在工作后償還即可。

當代教育十分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加深,培養國際化、綜合競爭力強且具有家國情懷的高精尖人才成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就筆者所在的高中而言,學校常舉辦一些英文交流活動,如英語口語角、英文閱讀匯報展、英文話劇表演等,也會邀請一些英文專業的畢業生回母校作英文演講。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英文交流活動,關注時政新聞。雖身處西部小鎮,但學生的精神面貌非常好,部分學生還能在宿舍用英文與舍友進行對話,且能總結對話中的語法錯誤。與唐代教育相比,當今學子拋棄了過去的“天朝上國”思想,能以平等謙和的態度批判地接受他國文化,這使得當代學子更有機會成為綜合型人才。

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一認識日益受到重視。在當代教育中,化學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科學知識及自然界的規律,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但在化學課堂中,教師不應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情感體驗。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受到重視,這為化學課堂與愛國教育的融合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在此情形下,將范旭東、侯德榜、袁翰青等愛國化學家的事跡在課堂中穿插講述,能在激發學生化學興趣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的實用性及重要性,增強學生的國家榮譽感。在化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愛國化學家是如何為祖國做出貢獻的,并結合當地一些從事化學教育的先進教師個人事例為學生提供精神榜樣,號召他們學有所用,為祖國、為家鄉建設做出貢獻。另外,教師還應結合社會時政熱點及新政策下的教育大綱,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目前國家的實力以及面臨的一些短期困難,激勵學生奮發圖強,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教育中,家國情懷是永恒的主題,愛國愛黨是永遠的真理。

心理教育也是當代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當前社會,部分學生受到一些不良刊物或影視作品的影響,對教師的管控容易產生抵觸情緒。一些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系統的思考體系,尚不具備完全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目前,不少學校已經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配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師也都擇選通曉心理教育、有親和力的教師來擔任,他們完全有能力處理好各班級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與唐代教育相比,當代學生的心理教育和身心健康都得到了極大的關注。在新時代生本理念下,學生身心健康、茁壯成長,但“在教育實踐中,家國情懷教育在內容上對儒家經典挖掘和轉換還遠遠不夠,而且家庭和學校等各培育主體的責任還需進一步明確和加強”[4]。除此之外,心理教育仍是當代教育中急需加強的重點,仍需要各位教師同行共同努力以及社會各行業的大力支持。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教育部門不斷深化對教育的改革。從“211”“985”到“雙一流”,再到《關于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當代教育無疑體現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既抓住新時代的機遇,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校,又不忽視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及獨立學院轉設等工作。動態推進的“雙一流”建設工作更是新時代的創舉,很多高校都認識到:只有加強學科建設,提高學生的培養水平,增強行政管理能力,杜絕腐敗現象,才能創建世界一流高校。

此外,在高中教育方面,國家十分注重教師隊伍的擇選及教師素質的培養,教師隊伍在新時代愈發專業化、精細化,教師素質也逐年提高。教師不僅能帶領學生走進課堂,還能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課本,為學生講解本土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地域文化,使學生從實地中體味獨具魅力的鄉土情懷,促進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5]。

近年來,隨著各項教育規定的出臺,教師心理思政教育的進一步展開,絕大部分教師都做到了用心教育,關愛學生,教師的薪酬待遇也逐年提高。教師的生活得到保障后,工作積極性高漲,他們茶余飯后討論得更多的是教育方法及教育心得。

在教學技術與設備方面,隨著教育部逐年增加對學校的資金投入,諸多中學的實驗器材、體育器械得到了補充和完善,由此,可以開展信息技術比賽及各種體育競賽。過去,在化學實驗課上,學生在學到“高錳酸鉀制氧”的相關知識時,踴躍地想要親自動手試驗,參與制氧活動。但部分學校由于實驗器材不完備,化學實驗室還沒有完全建立,教師無法滿足帶學生去實驗室參與用高錳酸鉀制氧試驗的需求?,F在,學校的整體環境煥然一新,不但添置了許多新的實驗器材,而且建立了完備的化學實驗室。自此,學生不會再為沒有條件做化學實驗而感到懊惱,在面對化學公式時也不會感到無所適從。雖然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教育水平仍有差距,但學生、教師的精氣神早已煥然一新。

三、余論

唐代教育主要注重對經典文化的傳承和研究,忽視實用知識的教授。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只懂得書本知識,缺乏實踐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的需求。當代教育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從而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當代教育鼓勵學生全面發展,除學術及實踐能力之外,更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唐代教育本質上仍是貴族教育,其教育體制存在明顯的社會階層分化。只有富貴人家及士族子弟才能接受優質教育,而普通百姓大多受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而無法接受教育。這樣的社會現實加劇了貧富差距。當代,政府通過普及義務教育來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確保所有適齡兒童和少年都能夠接受教育。政府還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質量必須得到保障,并從師資、教材、課程設置等多個方面提供支持,確保學生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

唐代教育更注重考試成績,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興趣愛好的培養。當代教育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相繼頒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多項法律法規,確保各級學校重視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校及教師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代教育的課程設置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設了心理健康課程、心理調適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期間能更全面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識。

總體上看,當代教育不僅重視教育的機會公平,而且更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在重視學生心理教育的同時,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職業。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師資力量的調配及教育基金的支持下,西部地區的教育必然會更上一層樓,當代教育也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趙志偉.唐代的“釋褐試”和“身、言、書、判”[J].中學語文教學,2017(3):85-87.

[2]?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1171.

[3]? 王文丹.功利化教育的研究:以唐時教育為例[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1(2):8-10.

[4]? 張旸,張媛.家國情懷教育的現代意蘊及其實現[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5):51-60.

[5]? 趙彤,郭雙宏.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三化”[J].中國教育學刊,2021(1):105.

猜你喜歡
生本理念培養目標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論博物館學教育的名實關系與培養目標
我國法學教育培養目標的偏失與矯正探析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生本課堂實踐探索
以學生為中心的小學數學教學漫談
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探索
對外漢語專業本科培養目標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