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型建構在PCR擴增目的基因過程的應用

2023-12-07 07:52龐會平
教學考試(高考生物) 2023年5期
關鍵詞:脫氧核苷數學模型產物

龐會平

(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虢鎮中學)

基因工程中與PCR(聚合酶鏈式反應)的相關內容,是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重難點,為學生搭建了科學探究和理性思維的平臺,為生物學命題提供大量的素材?!镀胀ǜ咧猩飳W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為幫助學生達成對選擇性必修課程概念5(基因工程賦予生物新的遺傳特性)的理解,促進學生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應開展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DNA片段并完成電泳鑒定,或運用軟件進行虛擬PCR實驗等教學活動。這一要求凸顯了PCR技術在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地位。有關PCR擴增目的基因過程中引物的種類選擇和數量計算、子代DNA的類型、數量和比例推算等問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作答時存在較大困難。

模型建構是生物學的一種重要科學方法,恰當使用這一方法可以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為突破PCR擴增目的基因過程中相關問題,可以先運用計算機繪圖軟件或多媒體動畫,以模擬圖等形式直觀呈現前三輪擴增的結果,合理定義基本組成單位并從中發現變化規律,根據規律先建構物理模型,再運用數學歸納法建構數學模型。

例題:如圖1為從靶DNA片段上通過PCR擴增目標片段(目的基因)過程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PCR技術利用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利用該技術擴增目標DNA片段(子鏈的延伸方向從5′→3′),應選擇圖中的引物________(填字母)與模板DNA結合。在PCR擴增過程中,經過n輪循環后,共有________個引物參與子代DNA分子的合成。

(2)PCR體系經過n輪循環可使DNA數量得到約2n倍的擴增。若反應體系加入m個靶DNA,經3輪循環后含有圖中所示目標片段為________個,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經過n輪循環后,含有目標片段為________個,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

1.DNA類型的物理模型

PCR反應需要在一定的緩沖溶液中進行,需提供DNA模板、可分別與兩條模板鏈結合的2種引物、4種脫氧核苷酸和耐高溫的DNA聚合酶;通過控制溫度使DNA在體外擴增。PCR體系中的耐高溫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不能從頭開始合成脫氧核苷酸鏈,故需要引物。引物是一小段能與DNA母鏈(模板鏈)的一段堿基序列互補配對的短單鏈核酸,用于PCR的引物長度通常為20~30個核苷酸。引物只能結合在母鏈(模板鏈)的3′端,作為子鏈(新合成鏈)的合成起點,脫氧核苷酸鏈合成的方向總是從子鏈的5′端向3′端延伸,即從引物3′端依次連接單個脫氧核糖核苷酸,最終延伸成脫氧核苷酸鏈。一般情況下,PCR只能特異性地擴增兩個引物之間的DNA片段,也就是說引物決定了PCR擴增產物的長度和特異性。

運用計算機繪圖軟件或多媒體動畫,以模擬圖形式直觀呈現前三輪擴增的結果,如圖2。

圖2 PCR前三輪擴增結果的模擬圖

從圖中可發現:PCR體系中存在三種不同長度的脫氧核苷酸鏈:即長鏈(Long chain)、中鏈(Medium chain)、短鏈(Short chain)。為了方便構建物理模型,將其依次定義為L鏈、M鏈、S鏈。由相同長度或不同長度的脫氧核苷酸鏈所構成的DNA分子共4種類型:L-L型DNA、L-M型DNA、M-S型DNA、S-S型DNA。

運用DNA半保留復制原理并結合圖2過程,推理PCR過程形成的DNA分子類型,建構物理模型一,如圖3。

圖3 PCR擴增產物的物理模型一

為了方便建構模型,本文所建構的物理模型統一規定:從G1代開始,各代的DNA均以“母鏈(模板鏈)-子鏈(新合成鏈)”模式建構。

在第一輪循環中,以G0代L-L型DNA的2條L鏈為模板,合成2條新的脫氧核苷酸鏈:M鏈,組成2個L-M型DNA分子,即G1代的2個 DNA分子,均為不等長的L-M型DNA分子。

從第二輪循環開始,上一輪循環的產物也可作為模板鏈參與反應。第二輪循環中,G1代的2個L-M 型DNA分子共含有2條L鏈和2條M鏈,除了以2條L鏈為模板合成的2個L-M型DNA分子外,還有以2條M鏈為模板合成的2個M-S型DNA分子。G2代共4個DNA分子,均為不等長DNA分子。

在第三輪循環中,G2代的2個L-M型DNA分子和2個M-S型DNA分子,共含有2條L鏈、4條M鏈和2條S鏈。以2條L鏈、4條M鏈為模板合成6個不等長DNA分子不再復述;以2條S鏈為模板合成的2個S-S型DNA分子為等長DNA分子??梢?等長的DNA片段在第三輪循環產物中才出現。G3代共8個DNA分子,其中S-S型DNA分子為PCR擴增過程中的目標片段,也就是目的基因。

以此類推:G4代、G5代等。

2.DNA類型的數學模型

從G3代開始,每代擴增產物均有3種類型的DNA分子,即L-M型DNA、M-S型DNA、S-S型DNA。只有S-S型DNA為等長的DNA分子,L-M 型DNA、M-S型DNA均為不等長DNA分子。每代擴增產物的數量關系滿足:

總DNA分子數=L-M型DNA分子數+M-S 型DNA分子數+S-S型DNA分子數

L-M型DNA、M-S型DNA分子結構上都含有一條M鏈,即M鏈的數目即為L-M型DNA分子和M-S型DNA分子數目之和(不等長DNA分子數目)。M鏈只能以L鏈為模板復制形成,PCR過程中,每增加一輪循環,M鏈就增加2條,循環n輪后,產生2n條M鏈,進而形成2n個不等長DNA分子,其中L-M型DNA分子共2個,M-S 型DNA分子共(2n-2)個。故Gn代擴增產物共2n個DNA分子,其中S-S型DNA分子共(2n-2n)個,如表1。

表1 PCR擴增產物的數學模型一

PCR的每一次循環后目的基因的量可以增加一倍,即呈指數形式擴增(約為2n,其中n為擴增循環的次數)。據數學模型一可知,Gn-1代DNA分子不同長度的DNA單鏈(即模板鏈)數目等于Gn代不同類型DNA分子數目,據此,也可構建數學模型二,如表2。

表2 PCR擴增產物的數學模型二

3.引物種類的物理模型

綜合考慮引物的種類和位置及子鏈的合成方向,建構出物理模型二,如圖4。

圖4 PCR擴增產物的物理模型二

PCR體系中先后合成6種類型的DNA分子:L-MA型DNA、L-MB型DNA、MA-SB型DNA、MB-SA型DNA、SA-SB型DNA、SB-SA型DNA。物理模型二可直觀呈現不同DNA分子所含的引物種類、位置和數量。

4.引物種類的數學模型

PCR體系中經過n輪循環后,在Gn代共形成的2n個DNA分子中,保留G0代DNA兩條模板鏈的DNA為L-MA型DNA和L-MB型DNA,含有引物A或引物B中的一個;而其他DNA分子:MA-SB型DNA、MB-SA型DNA、SA-SB型DNA和SB-SA型DNA,同時含有引物A和引物B。所以,只含引物A或引物B的DNA分子數目為1個,含引物A(或引物B)的DNA分子數目為(2n-1)個,同時含有引物A和引物B的DNA分子數目為(2n-2)個。

第n輪循環時,以Gn-1代2n-1個DNA為模板進行擴增,以2n條脫氧核苷酸鏈為模板,新合成2n條脫氧核苷酸鏈,所以需要引物2n個。

在此基礎上建構數學模型二,如表3。

表3 PCR擴增產物的數學模型二

猜你喜歡
脫氧核苷數學模型產物
AHP法短跑數學模型分析
活用數學模型,理解排列組合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青年編委會
“DNA復制中原料消耗相關計算”的教學反思
對一個數學模型的思考
天然產物中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脫氧核苷酸鈉防治初治繼發性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藥物性肝損傷的效果
用肢體語言激活課堂
古塔形變的數學模型
脫氧核苷酸鈉抗人腎臟細胞衰老的分子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