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環境對學生個性養成 與心理成熟的影響

2023-12-08 05:17丁亞瓊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3年10期
關鍵詞:家庭環境策略影響

丁亞瓊

[摘? ? 要]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和成長的第一站,小學時期學生的個性和心理正處在重要的形成和發展階段,環境具有無形的育人作用,家庭環境是影響學生個性和心理養成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本文重點剖析家長個性、家長教育方式、家庭成員關系、家長受教育程度、家長期望水平對學生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的影響,并結合影響因素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出優化家庭環境,促進學生個性與心理健康發展的策略,從而推動學生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

[關鍵詞]家庭環境;個性養成;心理成熟;影響;策略

家庭環境是培養學生個性和心理的“溫床”,古語云,“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深刻說明了環境的重要作用。家長的教養態度、家庭關系等,都是家庭環境的構成部分,這些環境因素關系到學生個性和心理的塑造效果。因此,教師與家長應該明確家庭環境對學生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的影響,抓住積極的影響因素、規避負面的影響因素,重視對良好家庭環境的創建,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全、心理趨向成熟,從而增強學生的身心成長質量。

一、家庭環境對學生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的影響

(一)來自家長個性的影響

在家庭環境中,家長是最早、最直接、最長時間與學生接觸的人,他們的個性會反映言行舉止上,對學生來說就如同一面鏡子,所以說家長的個性,是影響學生個性與心理的關鍵因素。家長的個性類型大體可以分為拘謹型、火爆型、孤僻型、冷漠型、樂觀型、理智型等,在與學生的相處過程中,家長所表現出的不同個性與行為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也是不盡相同的,例如火爆型和理智型,二者之間存在相對的關系,具有火爆型個性的家長,往往急躁易怒,情緒就像“鞭炮”,遇到不如意的小事,就會一點就著、怒氣沖沖,在這種環境下,學生一方面會擔心惹怒家長,個性容易變得膽怯,出現焦慮的心理,另一方面,學生也非常容易“復刻”家長的個性,在遇到煩惱、不順心的事情時,學著用“爆破”的方式宣泄情緒,形成沖動、急躁、情緒不穩定的個性。而具有理智型個性的家長,大多比較理性,是非觀念清晰,即便在遇到一些矛盾問題和突發狀況時也能處變不驚、鎮定自若,用理智的方式解決問題。那么在這種熏陶下,學生也能保持穩定的情緒與平和的心態,形成理智、沉穩的個性。

(二)來自家長教育方式的影響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每個家庭都具有獨特的教育方式,因而會構成差異化的家庭環境,家長方面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對學生個性和心理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家庭環境中常見的教育方式,主要包括民主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四種,其中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最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和心理成長,此類家長在家庭生活和教育中,會給予孩子尊重、理解、關心和贊賞,使其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和自信樂觀的心理;專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粗暴、生硬、喜歡控制等基本特點,家長通常會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孩子去做事,鮮少考慮到他們的實際需求,如果孩子稍不順從自己的意愿,就會對其訓斥、指責等,久而久之,學生的心理就會產生陰影,出現個性膽怯或叛逆等問題;家長采用溺愛型的教育方式,事事包辦,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地滿足,放任和縱容一些不良行為,對學生的個性和心理,會造成嚴重危害,學生可能會變得無主見,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出現自私、自負、驕橫等情況,阻礙心理成熟;忽視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大多表現為“只養不教”,這類家長不重視對孩子的關注和關懷,與孩子缺乏溝通交流,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環境下,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上會出現缺失,形成偏激、冷漠、怪癖的個性。

(三)來自家庭成員關系的影響

學者的教育研究表明,在家庭成員關系和睦、親密度高的條件下,學生的個性和心理會獲得更好的發展。家庭成員關系一般分為三種情況,即和諧關系、失和關系和破裂關系。從和諧關系來說,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關懷體貼,會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和情感環境,學生的身心都會受到積極因素的感染,體會到家庭生活的安全、溫暖和幸福,養成樂觀、合群和自信的個性心理品質,并懂得友善地與他人相處。從失和關系來說,家庭成員之間,尤其是父母,如果經常發生矛盾和爭吵,學生就會受到這種不良情感氣氛的沖擊,主觀幸福感會非常低,精神上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個性會變得易激動、有攻擊性,心理上也可能出現抑郁、焦慮、悲觀等問題。從破裂關系來說,主要是指父母在情感失和后離異,學生可能會在單親家庭中生活,也可能進入父母重新組建后的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甚至有時父母因為經年日久的矛盾,離異后的關系得不到緩和,把對彼此的不滿灌輸給孩子,在重組后的家庭,學生自身可能難以適應與繼父母、繼子女的相處,這些不良因素的疊加,都會給學生造成心理創傷,導致他們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形成異常的個性和自卑的心理。

(四)來自家長受教育程度的影響

在家庭環境中,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與學生個性和心理的發展息息相關。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長,在與孩子相處和進行家庭教育時,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是迥然不同的,由此會對孩子產生差異化的個性和心理影響。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直接決定著他們所選用的教養方式。受教育程度較高者,往往具備更科學的教育理念,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懂得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在處理親子矛盾和孩子的錯誤時,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并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浸潤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是輕松、自由的,敢于表達內在的意見和需求,更容易構建積極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反之,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受文化、眼界、觀念等因素的制約。這類家長通常不樂于吸收新時代的教育知識,采用的教育手段有悖于學生的實際需求,比如在孩子犯錯時,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處理,鮮少傾聽孩子的所思所想,無形中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受教育水平較低的家長,大多意識不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無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給學生的個性和心理帶來不利影響。

(五)來自家長期望水平的影響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色。殊不知,家長的期望水平過高,有時會適得其反,給孩子在成長路上造成無法承受的重負,影響他們的個性養成和心理成熟。比如部分家長會出于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抑或是對自身遺憾和夢想的補償心理,無法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長,一味地給孩子提出過多、過高的要求。在家庭生活和學習中,家長對待孩子也比較嚴苛,常常把他們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橫向比較,如果孩子未能滿足家長的高期望,就會受到言語的批評和打壓。在這種伴隨著壓力和控制的家庭環境中,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和沮喪,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害怕令家長失望。長此以往,個性會變得懦弱,出現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可能會通過逃避的方式應對壓力,在社交和個性發展中遭遇更大的障礙。另外,假如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低,比方說溺愛型和忽視型的家長,長期讓孩子處于一種放任自流的家庭環境中,學生很容易形成不思進取的個性,缺乏自我價值感,心理難以走向成熟。

二、促進學生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的策略

(一)加強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是學生建立的第一份人際關系,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親子關系的支撐,親子關系越親密、穩固,學生越容易產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而養成積極的心理和開朗的個性。因此,在優化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家長應該重視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比如加強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在他們遇到煩惱時,及時地提供幫助和撫慰,或者是多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關愛等,從而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促進學生個性與心理的良性發展。例如,某個學生的個性內向,不愛與人交往,參加集體活動的態度也不夠積極,教師與之談心后得知,該生的父母平時工作比較忙,親子之間相處的時間非常少,親子關系疏離,學生感知不到關懷,逐漸變得孤僻。教師及時地與學生的父母進行溝通,說明學生的現狀,提供改善親子關系的可行性建議。該生的父母十分重視,立即改變以往的工作時間安排,父母盡可能多地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輪流與孩子聊天,對他的煩惱、困惑給予積極地回應,帶領孩子參與豐富多彩、有益身心的家庭活動,包括讀書、運動、烹飪等。一段時間后,家長反饋孩子與自己的親密度明顯提高,更樂于分享心事,教師也觀察到學生的個性日益開朗,愿意打開封閉的心靈,融入集體生活。再例如,某學生的父母離異,他與父親生活在一起,與母親的聯系較少,長期缺乏母愛,加之父親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導致該生形成自卑、情感淡漠等心理,在校表現是情緒暴躁、交際困難,經常與其他學生發生沖突。教師了解詳細的情況后,結合心理學理論與該生的父母進行溝通。教師詳細分析不完整的家庭結構,以及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不夠親近,造成孩子出現離群心理和破壞性傾向,產生“欲愛不能、欲恨不忍”的矛盾情感,建議母親定期聯系和陪伴孩子,填補母愛的缺失,建議父親改變教育方式,滲透更多的細心和耐心,多參與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嘗試修復破裂的親子關系。該生的父母采納了教師的建議,經過一段時間的情感交流和親情修復,家長反饋到“孩子與自己的關系不再疏離、緊張,親子相處變得和諧?!苯處熗ㄟ^校內跟蹤觀察,也發現該生逐漸變得情緒穩定、陽光熱情,這樣,通過對親子關系的重建,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就能獲得情感需求的滿足,從而妥善地解決個性和心理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二)改進教育方式,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能夠使家庭氣氛更加開放、平等,而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等教育方式,則會讓學生置身在緊張、壓抑、孤獨的氛圍中,引發諸多不良的個性和心理偏差。為此,在優化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家長必須破除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式,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合理地設置成長目標,站在與之平等的地位,多尊重、理解和鼓勵,遵循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原則,培養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從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為孩子提供健康個性和心理萌發的“沃土”。例如,有家長向教師反映,孩子一向很“聽話”,最近個性和行為變得叛逆,常與家長“反著來”。教師家訪后了解到,該生父母一貫采用專制型的教育方式,學生表達不滿:“父母總是給我報一大堆我不喜歡的特長班,不順從就會挨批評,還總是拿我和別人比,在他們眼里,我成績、才藝樣樣都不如別人,怎么做都不能讓他們滿意?!苯處煼治龊?,明確該生是因為長期被嚴格教養,而產生了反叛心理,查明問題的癥結后,教師建議家長嘗試采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并例數學生身上的優點,引導家長,多關注這些優點,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意愿。家長聽取了意見,在之后的家庭教育中,調整了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減少了繁重的特長班,支持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變打壓為鼓勵,變專制為民主,家長后期反饋到“孩子更加樂觀向上,對父母的態度也不再敵對?!边@樣通過改進家庭教育方式,學生就會得到好的家庭氛圍浸染,從而提高個性養成和心理成熟的效率。

(三)提供自主機會,健全學生的個性心理

在家庭中,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既需要來自家長的幫助和引導,也需要獨立自主的空間,學生的個性和心理養成,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感悟的過程。如果家長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而事事包辦,學生就會失去自我發展的機會,個性變得優柔寡斷,心理上習慣于依賴別人,不懂得感恩和共情,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因此,在優化家庭環境時,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自主的機會,包括自主決策、自主管理、自主實踐、自主探索等,讓孩子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從而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個性和心理素質。例如,某學生在班級中經常逃避勞動,比較驕橫任性,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教師在溫和、耐心地詢問后得知,該生在家受到父母的過度偏寵,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料理妥當,對于大部分常見的勞動和生活事務,該生一方面確實不會做,另一方面又不敢嘗試。這是典型的溺愛型家庭教育,造成學生缺乏自理能力,以及待人做事無責任感。教師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個性和心理中潛在的不良因素,并滲透溺愛型教育的危害。家長在獲悉之后,主動改變了以往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從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盡可能多地為孩子創造自主機會,比如不再代替孩子做決定,只提供參考性的意見,讓孩子按照自己的主見去支配行為;再比如,家長教給孩子做家務的方法,鼓勵孩子自主完成一些基本的家務,獨立解決實踐勞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經過一階段的教育調整和鍛煉,教師發現學生參與校園勞動的積極性更高了,家長也反映孩子在家能夠自我管理,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通過家庭環境的創建,使學生變得自信、獨立、有責任感,從而促進個性養成和心理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家庭環境對學生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家長個性、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員關系、家長受教育程度和家長的期望水平。優化家庭環境是促進學生個性與心理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方面應該積極地構建家校共育機制,引導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改進家庭教育方式,提供自主實踐的機會,建立融洽的親子關系與和諧的家庭氛圍,從而高效推動學生的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

參考文獻:

[1]楊國柱. 家庭教育對學生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的影響[J]. 小學生(中旬刊),2021(07):33.

[2]彭金. 家庭環境對學生個性養成與心理成熟的影響[J]. 大眾標準化,2020(15):132-133.

[3]彭志珍. 論家庭環境對學生優良個性養成的影響[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1):154.

[4]劉中強. 家庭環境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 新課程(下),2018(12):230.

[5]劉悅新. 家庭環境對學生個性養成的影響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4(S1):12-13.

(責任編輯:姜波)

猜你喜歡
家庭環境策略影響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長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高職高專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與輔導策略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