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視角下幼兒園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023-12-09 22:36宜興市進修幼兒園歐莉君
山西教育·幼教 2023年10期
關鍵詞:孔雀魚紫藤花小魚

■文/宜興市進修幼兒園 歐莉君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推進,自然資源在幼兒園已得到有效利用,如何更好地發揮自然資源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的廣度和探究的深度?如何讓幼兒園內的自然資源成為課程的載體,成為幼兒發展的生長點呢?我園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園子里有什么——師幼共建園本自然資源庫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庇變簣@里到底有哪些自然資源呢?

(一)教師可以做什么

1.調查統計,挖掘可利用的資源

通過調查統計,能不斷豐富教師對自然資源的知識儲備,做到心中有數,并在幼兒探究過程中給予支持和幫助。以構建幼兒園植物資源庫為例。教師圍繞資源名稱、圖片、數量、發現地、可能的發展價值等五個要素進行調查并繪制相應的資源地圖。除了植物,幼兒園的昆蟲、小動物、沙、水、土、石都可以成為自然資源庫的組成部分?;诂F有資源和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通過現場勘查幼兒園的自然資源,研判資源價值,對預設游戲和課程進行研討,從而讓教師關注幼兒園資源,對游戲和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更加胸有成竹。

2.設定計劃

當教師以兒童視角去思考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預想幼兒產生各種活動的可能,就會發現更多的課程資源。例如,我園有三棵紫藤花,一棵纏繞香樟樹生長,一棵倚著花架生長,還有一棵沒有搭建支架匍匐在地。紫藤莖的不同樣態,紫藤開花的樣子,紫藤花的用途,會不會引發幼兒的興趣呢?如果幼兒有興趣,教師又該如何回應和推進幼兒的探究呢?因為教師心中有了計劃,在紫藤開花的前后,散步、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去觀察和探究,逐漸生成了紫藤花開的班本課程。幼兒觀察紫藤的花、葉,探究三棵紫藤不同的生長方式,品嘗紫藤花美食,繪制賞花路線,尋找園外的紫藤花,留下紫藤花的美,又從探究紫藤花生長支架拓展到對不同樹干的探究。由此,有關紫藤的信息逐漸豐富,資源的利用也走向深入??梢?,當教師逐漸具備課程資源意識,就會帶著專業的眼光去發現和審視周圍一切事物中蘊含的教育價值。

(二)幼兒可以做什么

幼兒是資源的最終服務對象,幼兒獲得經驗的過程是將已有經驗與新經驗進行鏈接的過程,如何引發幼兒主動建構新經驗,讓幼兒參與資源收集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1.利用散步、戶外活動等時機觀察自然界的變化

教師鼓勵幼兒撿拾落葉、果實、樹枝,靠近觀察無危險的小動物,通過這類活動引發幼兒對自然的探究興趣,是資源收集的初步體驗。

2.追隨幼兒的興趣、話題,進行深入探究

春天到了,教師請幼兒說說幼兒園里的新變化。幼兒分享說:“幼兒園有好多花開了?!苯處熥プ∵@個契機追問:“到底哪些花開了?”“這種花有幾棵?”“它們有什么不同?”師幼合作設計了調查表,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在幼兒園開展自主實地調查,并逐漸繪制出園內花樹的資源地圖。通過師幼共同參與,實現了幼兒園自然資源的廣泛收集和深入探究,在長期的積累中,資源庫和資源地圖也不斷得到了系統化完善。

二、園子里的課程——幼兒園既有資源的有效利用

怎樣將資源變成課程資源,發揮其教育價值,需要教師立足兒童視角,用敏感的心觀察幼兒的言行,追隨幼兒的問題,走進幼兒的生活。

(一)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

幼兒園園本自然資源庫中,最多的就是植物資源,其中既有固定不變的景觀花草樹木,也有不斷變化的種植園地、班級自然角中的植物。當教師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就會挖掘更多潛在的教育資源,生成更多有意思、有意義的課程。

中班幼兒種了一盆草莓,幼兒每天都在盼著它長大,可是草莓為什么長不大?什么肥料比較好呢?幼兒查了又查,有的說可以自己做肥料,小豬佩奇的爺爺就會堆肥。水果皮、廚余垃圾、落葉,選哪種材料堆肥呢?幼兒一起來投票,水果皮堆肥獲勝,大家選擇了幼兒園經常吃的蘋果、橘子、香蕉這三種水果皮。了解堆肥知識的家長給予支持,帶來發酵用的紅糖、EM 菌等,三類堆肥桶放哪兒呢?肥料堆好需要多長時間?過了一段時間,幼兒發現堆肥桶變得鼓鼓的,有的甚至已變形,為什么瓶里氣不一樣多?幼兒發現橘子皮和香蕉皮放得多,產生的氣體就多,加了紅糖的桶里氣體也比較多。EM 菌發酵兩個星期后,幼兒發現放了EM 菌的堆肥瓶里有黃黃的液體流出來了,原來EM 菌是很厲害的幫手,加快了發酵的速度。堆肥聞起來是什么味道?堆肥用不掉怎么辦?小草莓怎么分?草莓苗是怎樣從一棵變成多棵的?課程在幼兒的問題驅動下逐漸走向深入。

種植活動中,伴隨著一張張調查表、一張張記錄圖的出現,幼兒收集的資料逐漸增多。他們把這些課程資料裝訂成冊,制成課程圖書投放在閱讀區。這些過程性資料變為有價值的收藏,供幼兒繼續分享和交流。另外,教師將種植中收獲的農作物、果實、有用的根莖葉投放在各個區角,讓幼兒在區域中盡情玩耍。

種植成為有溫度的活動,在種植過程中收獲的不僅是知識經驗和能力,還有情感。幼兒通過種植園這個載體,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展開對話,將《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的“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等培養目標有效落實在這一方小小的、充滿希望的土地上。

(二)動物資源的開發利用

虞永平教授在《飼養區(角)與幼兒園課程》一文中提到:“要讓幼兒珍愛生命,就應該讓幼兒去感受和了解生命?!毕矏坌游锸怯變旱奶煨?,飼養活動既是幼兒獲得有關動物經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

如何利用這些動物資源開展課程活動?我們遵循兩個支持和兩個保障的原則。兩個支持:一是教師要支持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傾聽幼兒的表達。二是支持幼兒的親身實踐和探究。兩個保障:一是了解幼兒對動物的經驗和心理準備,保障幼兒的安全。二是教師先行研究,了解動物的特點和習性,保障動物的生存和成長,讓幼兒在探究小動物的過程中既能有所發現,又能體驗對動物的關愛。

大班開啟了“‘魚’你相遇”的課程活動。班級自然角迎來了一群孔雀魚,初次見面,幼兒發現孔雀魚的眼睛、尾巴不一樣??兹隔~有沒有魚媽媽與魚爸爸之分呢?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答案。隨著與小魚互動的深入,又產生了小魚生活環境及飼養方面的思考,如換水搬不動大魚缸怎么辦?幼兒用吸水器、換水器、水管等物品自主探究尋求答案,在親身操作中理解了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過了幾天,有孔雀魚死掉了。小魚為什么死了?師幼一起了解孔雀魚生存需要的條件,學習照顧小魚的本領。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資料,去魚店咨詢,或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幼兒發現孔雀魚的肚子慢慢變大了,它會生小寶寶嗎?他們開展了孔雀魚寶寶是胎生還是卵生的投票。幼兒記錄下魚媽媽肚子變大以及產小魚的全過程,魚媽媽生了太多寶寶數不清有什么辦法呢?給小魚拍張照片,看著照片數數成為最佳選擇。小魚生出來多久可以做媽媽?魚媽媽一生可以生幾次寶寶?關于孔雀魚的探究仍在繼續。

教師從兒童視角出發,追隨幼兒的興趣,及時發現幼兒的需求,支持幼兒的探究。幼兒在猜測、探尋答案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表述,學習利用網絡資源、社會資源去尋找照顧小魚的好方法。幼兒陪伴孔雀魚成長,付出了愛與努力,收獲了多方面的發展。

(三)其他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

沙、水、土、石不僅是幼兒的玩具,也是課程的發源地。大班幼兒在玩沙時,一名幼兒挖到了一塊表面坑坑洼洼的石頭,引發了到底是不是隕石的爭論,由此開啟了關于石頭的探究之旅。幼兒園里有哪些石頭呢?它們有什么作用,數量是多少?幼兒園內的大型河灘石為課程的開展提供了絕佳的資源。幼兒在幼兒園進行調查統計和記錄,繪制石頭的資源地圖,與家長一起收集各種石頭,查閱石頭的圖書和資料。幼兒的經驗越來越豐富,也產生了更多的問題,石頭可以怎么玩呢?繪畫或創意制作,下石頭棋,石頭壘高,拼圖玩石頭,敲擊石頭探究音色的不同,幼兒的玩法越來越多,有關石頭的探究也越來越深入。

教師既要眼里有資源,更要眼里有幼兒。不僅要有資源的收集意識,還要有資源的研究意識,才能讓幼兒園內的既有資源成為園本課程的資源寶庫。

猜你喜歡
孔雀魚紫藤花小魚
我想養孔雀魚
孔雀魚
天津音樂學院校園版歌劇《紫藤花》精彩上演
紫藤花節歡樂多
美味紫藤花
那一片紫藤花
小魚
小魚
我家的孔雀魚
小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