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方法探討

2023-12-10 03:58☉陳
小學生 2023年29期
關鍵詞:課外閱讀課文閱讀教學

☉陳 青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固化呆板,弱化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影響著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主題閱讀教學是一種以單元課文為核心、以課外閱讀為延伸、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有效教學方法,能夠彌補傳統閱讀教學的短板,調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積極性,不斷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一、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內涵與特征

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是指以語文教材中的課文主題為切入點,通過整合單元課文內容或鏈接課外文本開展的廣泛性閱讀、系統性閱讀、整合性閱讀教學活動。主題閱讀教學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和課文主題確定閱讀素材,形成較為完善的閱讀教學知識體系。與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相比,主題閱讀教學具有以下特征:

(一)以單元課文為核心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編排若干篇文章,這些文章之間存在一定內在聯系,為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提供了教學素材。在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下,要將單元內的所有課文視為一個閱讀教學整體,站在單元視角規劃安排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單元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二)以課外閱讀為延伸

主題閱讀教學強調教材內課文與教材外閱讀材料的有機整合,以課內閱讀主題為主線,延伸拓展課外閱讀材料,構建起一種多元的閱讀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深入研讀語文教材,透徹領悟教材內的課文主題,根據主題推薦其他閱讀材料,保證主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以能力培養為目標

主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要始終以培養學生語文核心能力和素質為目標,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課內外文章進行自主閱讀,促使學生扎實掌握和靈活運用精讀、略讀、默讀、誦讀等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審美能力。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在傳統的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于依靠教材文本進行教學設計,沒有結合其他學習材料開展閱讀活動,使得學生的閱讀材料較少,缺乏串聯多種學習材料的經驗和能力。而通過開展主題閱讀教學,能夠圍繞主題整合零散的文章或片段,在閱讀過程中貫穿主題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建構知識體系,不斷積累學習經驗。

(二)落實學生閱讀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在一節課內教學一篇課文,反復講解課文涉及的知識點,使得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灌輸,喪失了主體意識。而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學生能夠在一節課上接觸更多的文章,打破傳統課文學習的固化模式,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和閱讀鑒賞多篇文章,有助于為學生帶來閱讀新鮮感,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從而在閱讀課堂上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對于高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經過中低學段的語文學習后已經初步掌握了多種閱讀方法,在高年級語文教學開展的主題閱讀教學活動中,能夠將所掌握的多種閱讀方法應用到課外閱讀中,實現閱讀方法的遷移和運用,從而不斷提高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

(四)提高教師閱讀教學能力

主題閱讀教學對教師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利用更多的時間開展廣泛閱讀,不斷擴充教師自身的閱讀量,為拓展主題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資源打下基礎。同時,主題閱讀教學還要求教師深入研究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主題,圍繞主題調整重組課文教學順序,使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更加合理。由此可見,通過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能力不斷提升。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所采用的具體方法

(一)創設主題情境,營造主題閱讀氛圍

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的部分文章遠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增加了學生閱讀理解難度。教師在開展主題閱讀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營造出文本中的情境,引發學生情感共鳴,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主題內容。在主題情境創設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創設真實、生動的閱讀情境,快速吸引學生走進文本表達的情感世界。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主題為“重溫革命歲月”,編排了《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等課文,這些課文內容遠離學生的現代生活,使得部分學生在閱讀課文過程中難以想象出文章描述的情境,無法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針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輔助開展主題閱讀教學,向學生播放有關“革命歲月”的紀錄片、影視劇片段等,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年代工農紅軍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八路軍戰士保家衛國的滿腔熱血,以及人民群眾對新中國誕生所展現出的自豪激動情感。以《開國大典》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央視《國家記憶》欄目中有關開國大典的真實影像資料,讓學生親眼所見開國大典上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設身處地感受當時人們的思想情感,進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

情境教學法是提高主題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方法,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要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基本操作,在備課環節制作好與主題相關的課件,剪輯相關影像片段,為學生再現文本表達的情境,進而拉近學生與主題閱讀內容的距離。

(二)引入群文閱讀,探索主題閱讀深度

群文閱讀是小學高年級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的常用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深化對單元課文主題的認知,順利實現主題閱讀教學目標。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遵循“1 +X”的教學思路,將教材編排的文章作為“1”,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同體裁文章,帶領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引導學生主動完成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為“萬物有靈”,編排了《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等課文。本單元的主題閱讀任務為:初步了解文章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在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向學生灌輸“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概念性知識,而是要帶領學生通過群文閱讀自主發現和理解語文知識點,進而完成主題閱讀任務。以《白鷺》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白鷺》為主線,串聯起同主題的文章,如《石榴》《杜鵑》。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共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立足于《白鷺》文章內容開展閱讀教學,讓學生反復誦讀文章,梳理出作者描寫白鷺外形和不同場景的語言,初步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第二階段,教師引入《石榴》閱讀,這篇文章對石榴外形進行了生動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石榴的贊美之情。教師可以運用對比閱讀方法,讓學生對比閱讀《白鷺》第三自然段與《石榴》第二自然段,找到異曲同工的寫作特點,引導學生理解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第三階段,教師組織開展遷移性學習,將《杜鵑》作為課后閱讀練習,讓學生結合《杜鵑》的創作背景分析寫作特點,促使學生深度理解文章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主題閱讀教學是圍繞一個核心主題開展的語文教學活動,這與群文閱讀教學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教師可以在主題閱讀教學中采用群文閱讀方法,轉變以往硬性灌輸語文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群文對比閱讀理解單元主題內容,掌握單元主題教學知識點,從而提高主題閱讀學習效率[1]。

(三)延伸課外閱讀,豐富主題閱讀材料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單獨依靠課堂開展主題閱讀教學可能會打亂教學進度安排,擠壓其他課文的教學時間?;诖?,教師應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將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伸,圍繞課內閱讀主題確定課外閱讀材料,從而使主題閱讀教學形成課內與課外于一體的教學模式[2]。

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主題為“走進中國古典名著”,編排了《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大名著片段,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四大名著形成初步認知,了解四大名著的文化內涵。在主題閱讀教學中,依靠課內有限的教學時間無法讓學生對四大名著有更多的認知,所以教師可以安排課外閱讀活動,圍繞“走進中國古典名著”主題,并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水平,向學生推薦四大名著的經典閱讀片段,包括《大鬧野豬林》《智取生辰綱》《真假美猴王》《火燒赤壁》《空城計》《共讀西廂》等片段。教師將閱讀資料上傳到學習群或學習平臺上,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下載資料,開展課外閱讀。之后,教師還要利用學習群與學生保持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預留出15 分鐘讓學生分享課外閱讀成果,談談自己對名著片段閱讀的感悟。

在課外閱讀環節,教師要精心挑選適合高年級學生閱讀的課外資料,保證課外資料與語文教材的單元主題有著密切關聯,能夠幫助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加深對教材單元主題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擴充學生課外閱讀量。

(四)重組課文編排,連貫主題閱讀文本

在統編版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教師通常會按照教材順序安排主題閱讀教學,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課文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缺乏對教材的靈活應用。為轉變這一現狀,教師應深入鉆研語文教材,找到大單元主題與單篇文本主題的交叉之處,將存在主題交叉的不同單元文章進行整合教學,節省閱讀教學時間,給學生帶來主題閱讀教學新鮮感。

例如,五年級下冊一單元的主題為“童年往事”,其中一篇文章《祖父的園子》,與同冊第八單元主題“幽默與風趣”中的《童年的發現》存在體裁相同、主旨相似的特點,教師可以重新編排課文教學順序,將兩篇文章重新確定為“童年趣事”主題進行閱讀教學?!蹲娓傅膱@子》為精讀課文,講述了作者童年在祖父身邊發生的趣事。而《童年的發現》為略讀課文,講述了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想象力。這兩篇文章都描寫了其樂無窮的童年世界,通過開展主題閱讀能夠培養學生對主題閱讀素材的分析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文本結構脈絡,促進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發展。

主題閱讀教學要打破原有的教學思維定勢,充分發揮出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提高教師對課文編排的敏感度,從而合理開發和利用語文教材進行主題閱讀教學。教師應詳盡分析高年級語文四冊教材內容,找尋課文編排的規律,重新組建閱讀學習資料庫,提高教材資源利用率。

(五)開展閱讀實踐,創新主題閱讀活動

在傳統的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以文字閱讀教學為主,讓學生閱讀大篇幅的文章,使得主題閱讀教學略顯枯燥,易增加學生閱讀群文的壓力,久而久之降低學生對主題閱讀的興趣。為轉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創新主題閱讀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有趣的主題實踐活動,在主題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語文構建與運用能力發展。

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主題為“異域風情”,編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等課文。在這一單元中,課文內容都是關于世界文化的介紹,期望通過本單元學習帶領學生領略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觀。在課文教學后,教師可以針對單元主題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主題為“我是小小講解員”,要求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親身旅游經歷等多種途徑收集有關家鄉或國內名勝古跡的資料,讓學生閱讀資料后整理出一篇導游講解稿,之后扮演導游角色,向其他同學介紹國內的自然人文景觀。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開展單元主題誦讀大賽,讓學生自選與“異域風情”相關的文章進行誦讀,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再由師生共同評選出最佳誦讀者,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

主題閱讀實踐活動是閱讀教學方法創新的有效實踐路徑,教師要結合單元閱讀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深化學生對單元主題的認知,引導學生養成課后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要合理采用主題閱讀教學方法創建高效閱讀課堂,發揮出課內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優勢,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幫助學生實現閱讀方法的遷移與運用,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主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精心設計主題閱讀教學活動,保證主題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猜你喜歡
課外閱讀課文閱讀教學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背課文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