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運用

2023-12-10 03:58封甜甜
小學生 2023年29期
關鍵詞:線條民間美術

☉封甜甜

藝術源于生活。民間美術是我國藝術領域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其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一般是人們日常勞作中創作而成的,因為當地的風俗習慣等諸多因素流傳至今,是一種民俗活動。提及“民間美術”,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鄉土文化”一詞,張道一教授曾指出:“民間美術屬于一個特殊的范疇,是指在長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由普通勞動群眾根據自身生活需要,而創造、欣賞并與生活完美融合的美術形式,如剪紙、泥塑、石雕等,遍布各地,姿態萬千,有著較強的原發性、地域性、普及性等特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1]。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民間美術運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引領學生探索民間美術資源,讓學生從民間美術的鑒賞中了解民族特色,感悟本土藝術精神,成為傳統美術文化的繼承人,這是美術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一、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運用意義

(一)興趣激發

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一直是美術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課題。學生是否具備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興趣的濃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美術學學習效果,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以感性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對于感興趣的、具有吸引力的事物能夠投入更多的關注度以及精力,反之則會讓小學生喪失學習的熱情以及探索的欲望。因此,需要小學美術教師探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民間美術資源的引入,可以促使學生對未知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的特點,運用民間美術資源,引領學生了解普通民眾的審美感受,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促使小學生在多樣化的美術資源帶領下,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之中,讓源源不斷的民間美術資源成為小學生美術學習的不竭動力[2]。

(二)藝術傳承

民間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背景使用,體現出的是民眾對美的認知,其中不僅包含了民族審美特點,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對于學生的審美素養發展有著突出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欣賞與品鑒作品中感受其中的故事性與藝術性,并學會運用習得的美術技能創作作品,在創作的美術作品中傳達自身理解的故事性與藝術性。但是,小學生正處于審美發展的啟蒙階段,審美能力有限,并不能深入地感受到美術作品中的藝術性。對此,教師可以借助民間美術資源,引領學生在民間美術的探索中,感知其中蘊含的獨特藝術價值。如,一些布偶的制造、泥人的塑造、器皿的花紋雕刻等,都是本土美術資源,能夠帶領學生了解本土文化,并引領學生從本土美術文化欣賞中,獲取創作的靈感,傳承本土美術藝術,讓小學生成為鄉土美術文化的傳承者與保護者。

(三)思想認知

民族性是民間美術的主要特點之一,在民間美術的教學中教師大多是采用當地特有的美術材料作為教學資源。與教材中的資源不同,民間美術資源除了紙質作品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呈現形式,如紙化、泥人等,豐富多樣的民間美術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空間,能夠促使學生展開想象力,結合當地的美術文化特色,制作出具備民族性特點的美術作品。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知深度,同時還有助于增強小學生對家鄉文化、民族文化的熱愛,樹立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3]。民間美術的魅力在于外在形式與內在情感的融合。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引入民間美術,需要教師從多種途徑融合民間美術,如搭建線上互動平臺,讓學生在線上平臺講述作品創作的思路、歷程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變化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美術學習中對民間美術有著更為深入的理解,通過民間美術資源提高對藝術的認識,進而獲得高階思維的發展。

二、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實踐運用策略

(一)立足學生生活實際,挖掘民間美術資源

將民間美術作為一種教學資源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中,需要教師立足于生活實際,開發與挖掘美術素材,能夠從現實生活入手,搜集貼近學生生活的美術資源,拉近學生與美術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認識到美術源于生活,也可以運用于生活。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美術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增長藝術見識,豐富學習體驗。因此,在小學美術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就地取材,以教材內容為依據,科學地開發與挖掘當地美術資源,確保開發的民間美術資源符合教學需求,能夠促進美術教學目的的達成,確保民間美術資源的使用能夠提升美術教學的實效性[4]。

以《生活中的線條》一課為例,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從熟悉且客觀存在的事物中展開想象,讓學生認識到線條的形態變化以及作者利用線條表達情感的手法。線條是一個十分神奇的符號,同樣也是畫家筆下表達世界、抒發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引領學生觀察線條的造型,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了解線條的節奏感,大膽地運用線條完成作品的創作,繪制出個性化的美術作品。對此,教師應從生活入手,從生活中開發美術資源,引領學生在對生活事物的觀察中發現線條、認識線條、感受線條,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了蝸牛貝殼的螺旋線、遮陰網的交叉線、人行道的直線、海面的波浪線等,這些線條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有疏有密,帶領學生在生活中的線條觀察中,感受身邊的線條之美,讓學生對線條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生活中的線條資源挖掘,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從課本之外了解到身邊的美術,有助于消除學生對線條的陌生感,保障后續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引入民間美術方法,激活學生審美意識

在美術學習中掌握繪畫方法與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經過多次練習,掌握多種創作方法,進而開拓創作思路,形成正確的審美思想。為了激活學生的審美意識,小學美術教師應搜集各種類型的民間美術素材,展開各類美術作品的鑒賞活動,引領學生在各類民間美術素材的欣賞中,抓住同一類繪畫作品的創作特點,學會從創作手法、創作風格等視角,表達自己對作品的鑒賞,進而獲得審美能力的發展。

如在《花花衣》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具有當地特點的頭飾與帽子飾品展示的方式,帶領學生感受到當地服飾設計的特點。以蘇繡為例,蘇繡最早起源于蘇州,刺繡的針法有9 大類43 種,教師可以選擇其中的幾種進行針法的展示,讓學生了解蘇州本土民間美術藝術。比如,珍禽異獸的刺法中運用了施針、滾針的方法,如《紅色錦鯉》等,通過這兩種方法的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珍禽異獸的毛絲柔順性,呈現出更加真實的動物形態;在花卉刺繡中,主要使用的技法是散套針,如《花團錦簇》等,能夠最大地展現出花卉的生態美感;在人物或景色的刺繡中,一般使用亂針法,主要是因為亂針法具備較高的靈活性與多變性,能夠更好地刻畫出人物的表情、神態,讓風景的表達更加靈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觀賞時間,鼓勵學生間相互交流了解蘇繡刺繡方法,嘗試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件刺繡手工作品,做到合理地安排刺繡圖案,掌握顏色深淺的安排方法,做到欣賞與創作并進。通過具備濃厚民族文化氣息的作品展示,可以引領學生從中掌握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美術創作方法,進而吸收多種美術創作方法,掌握精湛的技術,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民間美術藝術的審美能力,形成手工美術作品創作的藝術。

(三)組織戶外參觀活動,感悟民間美術魅力

民間美術是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探索并總結出的藝術結晶。在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做到深入理解并精準地把握民間美術內涵,能夠結合民間美術藝術特點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從枯燥的理論學習中走出來,在戶外活動中經歷作品欣賞、創作以及交流等全過程,以此提升小學生對民間美術文化的解讀能力,促使小學生進一步感知民間美術的魅力,了解勞動人民創作的智慧,進而獲得美術創作水平的提升[5]。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以“發現民間美”為主題的戶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到當地的美術館、民俗館、博物館,讓學生的眼睛可以真實地看到民間美術作品。若是條件允許,學生還可以伸手觸摸民間美術作品,進一步感受民間美術藝術。比如,“龍舟競渡”的龍船作品,主要使用了“三角插”的創作手法,在龍頭位置做了剪紙和彩紙繪畫的處理方式,提升了龍舟龍頭的生態型,在龍尾的位置做了上翹設計,讓整個龍的形態看起來更加生動、有靈性,在船只側面寫上了“錦彩奪目”四個字,由此展現出了龍舟的文化內涵。賽龍舟是江南地區的端午節習俗之一,通過對龍舟作品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到民間文化藝術,讓學生對于民間美術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又如,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一次“觀蘇州昆曲”的活動,在戲劇的觀看中,學生可以發現演員的舞臺表演、服飾等無不蘊含著蘇州的藝術文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實踐觀察戲劇臉譜,在對各類臉譜的觀察中,增加對臉譜人物形象的了解,由此引入我國的國粹戲曲文化,讓學生在臉譜色彩分析中掌握民間藝術中的色彩調和方法以及搭配藝術,進一步了解國粹戲曲,從中感悟民間美術魅力,形成持久的內驅力。

(四)優化教學評價環節,助力綜合素質發展

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評價具有激勵的作用,有效的評價能夠引發人的反思,進而獲得自我完善。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評價教學效果的發揮,通過有效的評價引發學生的反思,讓學生從評價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形成學習的成就感,促使小學生在民間美術學習中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實現美術學習效果的升華。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評價中優化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評價內容,采取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多元主體評價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評價環節之中,通過自評與互評等方式獲得學習能力、鑒賞能力、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多方面的發展。

如在《可愛的動物》一課的教學評價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繪制動物的技巧是否恰當、顏色調和是否協調、能否通過繪畫展示出動物的外形與生活習性等,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是否在繪畫中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及學生對動物與人類之間生存關系的了解程度。在教學評價中除了技術性的評價之外,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等予以評價,比如學習積極性的高低、學生之間的互助行為等,以全面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評價他人或自我評價的機會。在《可愛的動物》一課教學中,為了保障學生的評價是客觀、公正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評價標準表,先要求學生結合評價標準表進行自我評價,認識自身的不足之處,再組織學生相互評價,了解他人的優勢,能夠相互學習,獲得共同成長。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還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采取差異化評價手段,摒棄“一刀切”的評價方式,幫助學困生在美術評價中重拾自信,讓中、高層次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突破最近發展區,促進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

綜上所述,通過民間美術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補充教材內容的缺失,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對當地文化、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讓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因此,教師應積極地探索民間美術教學價值發揮的有效途徑,將民間美術資源運用于美術教學的全過程,促進美術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猜你喜歡
線條民間美術
線條之美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大可:把線條玩到極致
高人隱藏在民間
燒腦的線條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