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沈從文的《邊城》之美

2023-12-10 06:55劉亦婷
戲劇之家 2023年30期
關鍵詞:天保船夫翠翠

劉亦婷

(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 運城 044000)

一、“湘西人生樣式”中的“人文美”

(一)翠翠與爺爺

1.溫柔天真的翠翠

沈從文筆下的翠翠既是人之子又是大自然之子,“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她的形象充滿了“美”與“愛”。大渡河旁的山林水草蘊含著無限的智慧和愛,滋養著翠翠成為自然靈氣的精華,哺育出了一個如同山頭黃麂一般活潑、純真、美麗、善良的姑娘。翠翠給人一種未經世俗污染的純真之美,清澈如水,充滿詩意。初遇老二時,愛情的種子在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中悄無聲息地萌生。兩年后再次遇到儺送時,見儺送正盯著自己看,她“便把臉背過去,不聲不響,抿著嘴兒”,湘西女孩特有的羞澀與矜持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位少女的懵懂,也為后來錯失與老二的愛情埋下伏筆。

關于翠翠的原型,沈從文曾多次談及,或許是《湘西散記》中身處湘西小城名叫“小翠”的絨線鋪女孩,或許是《水云》中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或許是妻子張兆和,亦或者是師傅陳渠珍的結發妻子西原,又或許是四者的結合??傊?,翠翠是“沈從文長時期的‘思鄉情結’茹養出來的一顆明珠”[1]。

2.堅強善良的爺爺

老船夫(翠翠的祖父)是一位堅強、善良的老人,靠撐船度日的爺爺從來都不收人們給的船錢,即使是無奈收下也會換成卷煙或茶回贈。老船夫管了半個世紀的渡船,他與乘客的交情就是從河的這一頭到河的那一頭。老船夫獨自撫養女兒長大,但女兒長大后遇見了一位軍人,兩人相知相愛,后來因為各種阻擋女兒與這個軍人雙雙殉情。生活仿佛來了一道輪回,老船夫再次撫養外孫女長大。女兒的悲劇給老船夫心里留下了傷痕,他對待外孫女的感情小心翼翼,一心想要把翠翠托付給可靠的人,擔心翠翠走上母親的老路。愛之越深,情之越切,老人的笨拙造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誤會,間接促成后來的悲劇發生。

老船夫告訴翠翠:“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彼舱邕@句話一樣,硬扎地生活在湘西小城里。老船夫盡責、敦厚、善良的良好品德,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杰出代表,是集中華傳統美德于一身的華夏民族化身。從他身上閃耀著中華民族最原始而又最淳樸的人性美,展現著湘西人民最質樸的愛,同時也是中國人民最質樸的愛,這份愛是華夏兒女得以生生不息的“根”和“魂”,也是《邊城》的真實展現。

(二)老大與老二

1.慷慨豪爽的老大

老大(天保)是船總順順的大兒子,他豪爽、慷慨、直率,對老船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老伯伯,你翠翠長得真標致?!庇米钪卑椎姆绞较蚶先嗽V說對翠翠的愛慕。請楊馬兵探實情,老船夫說:“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各的走法?!崩洗笞尨傢橅樥埫饺松祥T提親,也正是因為走車路加快了兄弟倆袒露心聲。在得知弟弟也愛上了翠翠,兩個人并沒有反戈相向,更沒有奉上情人,他們都明白姑娘不是財產,最后兩人決定用唱歌“決斗”讓翠翠自己選擇。天保因為自己先提了親,走車路占領了先機,就一定要讓弟弟先唱歌。當弟弟一開口他知道自己不是對手便準備成全他們,自己坐船下河去。恰巧此時老船夫誤以為唱歌的是老大,迫切地想讓翠翠找到自己的幸福趕來尋找老大。見到老大后夸贊了他唱歌好聽,說翠翠聽了歌在夢中被帶得很遠。更加堅定了他外出闖灘的決心,但天有不測,船到了茨灘出了事情,老大再也沒回來。

老大外出闖灘不僅是為了消散自己的失落和難過,更是為了成全弟弟的幸福?!哆叧恰分行稳萏毂5墓P觸并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人物形象卻同樣躍然紙上。老大豁達仗義的人物形象是沈從文棄武從文前的同行軍人的隱喻,既先進又保守,無法擺脫悲劇的命運。

2.有情有義的老二

老二(儺送)是個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人。儺送的名字很有深意,意為“儺神送來之子”。翠翠和老二的第一次相遇是那年端午節抓鴨子,老二捉鴨子的水花不僅蕩起了水波,更蕩起了少男少女心底的浪花。兩年后的端午節他邀請老船夫和翠翠一起去他家樓上觀看賽龍舟,這一次的相遇兩人暗生情愫。老二對名利置身事外,寧愿放棄團總女兒陪嫁的磨坊,也要追求真愛。在得知哥哥走車路由父親做主向翠翠提了親后,他向哥哥吐露心聲,最后兩人決定走山路讓翠翠自己決定。得知老大意外死亡后,儺送心懷愧疚離開了茶峒?!斑@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p>

老二是湘西邊城中見義讓利鄉土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2]。面對名利置身度外,對翠翠的感情持久專一。天保和儺送兄弟兩人勇敢、率直、仗義,是茶峒人民的最真實反映,是江西邊城的最真實展現?!哆叧恰分械拿恳粋€人都是湘西文化最真實的展現,湘西人民質樸無華、果敢英勇、慷慨仗義、盡職盡責,他們代表了中國的另外一個地方的另外一種事情,構建了未受世俗沾染且民風淳樸的邊城,形成了不同于現實生活的理想主義世界。

二、小說結構中的“愛情美”

(一)悲劇的明線與暗線的配合

《邊城》的悲劇是一種復線結構,主線是翠翠的愛情悲劇,是人性的悲劇,這是京派作家創作最多的主題;副線是翠翠的生活悲劇,是人生的悲劇,主要是爺爺死后翠翠無依無靠的悲苦命運。兩條線索一明一暗,彼此交織紐結,最后暗線凸顯出來以強烈的悲劇氣氛和懸念結束全書。

老船夫的死亡是籠罩著整篇小說的無形壓力,開篇就寫道:“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于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毙≌f開始,就為老船夫的去世后留下翠翠孤身一人的生活悲劇埋下了伏筆。翠翠多次暗暗擔心爺爺離開自己,在各章行文時照應伏筆。在第四章中,翠翠和爺爺進城看龍舟賽,獨自一人等待爺爺時,翠翠忽然起了一個怕人的念頭,她想:“假若爺爺死了?”“爺爺死了呢?”;老船夫也曾多次呼應暗線,他發現翠翠長大后突然間心事重重的,以為隨著翠翠的長大,自己的“死是應當快到了的”,但要在自己死之前,把翠翠托付給可靠的人。祖孫倆一直不敢正面提及的離開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不可避免的到來。翠翠說:“爺爺,我真嚇怕!”翠翠怕的似乎不是晚上要來的雷雨。老船夫似乎也懂就說:“怕什么?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3]反復呼應形成線索,暗線隨著故事的發展慢慢浮上水面。在電閃雷鳴的夜晚老船夫的死使暗線取代了主線,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震撼力。京派作家認為人的神性存在與悲劇性存在有著必然性的聯系,由此決定了京派小說的悲劇性往往是人性的悲劇。然而,在《邊城》中人物面對這種人性的悲劇,是完全無能為力的。

《邊城》的故事并不復雜,一個純真善良的少女在情竇漸開時被兩兄弟同時愛上,但兄弟兩人一個不幸遇難,一個遠離故鄉,從此少女一人苦苦等待。既沒有沖突也沒有斗爭,甚至翠翠的愛情作為主線都處于朦朧。但是小說中的兩條線索明暗結合,將情節的單純性與復雜性完美結合。翠翠的愛情悲劇是沈從文的現實悲劇意識和現實悲劇理念的代表[4]。沈從文通過描繪湘西生活,打造一個民風淳樸、遠離世俗的理想世界。

(二)翠翠愛情故事的穿插

《邊城》講述的是發生在湘西茶峒的愛情故事,翠翠和儺送朦朧的暗戀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富有詩意又充滿了淡淡的憂傷。

那一年的端午節,翠翠與爺爺一同進城里看龍舟賽,翠翠和爺爺意外分開,卻在偶然間遇到了年輕俊朗的儺送。儺送見翠翠一人在碼頭邊,于是邀請翠翠去自己家等爺爺,起初誤會了儺送好意的翠翠罵了儺送,在得知儺送的好心后,少女心里又吃驚又害羞,在這個初識的夜晚,兩人心中種下了愛情的種子。在儺送愛上翠翠的同時,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天保提前讓父親船總順順請了媒人同老船夫說了媒,在得知哥哥也喜歡翠翠后,兄弟兩人相互吐露心聲,天保告訴儺送一年前他就愛上了翠翠,而儺送告訴天保他兩年前就愛上了翠翠,兩人聽后大吃一驚。此時,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想與翠翠在一起。最后兄弟兩人經過協商,決定采取用公平且浪漫地唱山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讓翠翠自己做選擇。但由于少女的羞澀與含蓄,翠翠并不敢與祖父表明態度,更不敢對天保和儺送兄弟二人表明態度。老船夫誤以為天保的歌聲打動了翠翠,急忙告訴天保,卻使得天保心灰意冷,決定成全弟弟和翠翠的愛情,斷然坐船遠行。沒想到的是船到了茨灘就出了事情,天保意外身亡。老船夫得知后心中愧疚,再加之翠翠的不明確回應,讓儺送誤以為翠翠不喜歡他。儺送不愿娶團總的女兒,在與順順爭吵過幾次后,離開了茶峒下桃源去了。

翠翠感情的不順利讓老船夫一直懷愧于心,最后翠翠的爺爺在雷雨之夜逝去,帶著對于翠翠的婚事的關懷,也帶著對于女兒的懷念走了。楊馬兵給翠翠講了老船夫的故事,也講了翠翠父母的愛情故事,翠翠也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哭了一個晚上。冬天到了,塌了的白塔修好了,為翠翠在睡夢中唱歌的人還未曾回來,也許永遠也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

三、邊城風俗世情的“現實美”

(一)理想化的現實

沈從文的小說共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社會現象,二是夢的現象;小說的寫作必需把‘現實’和‘夢’這兩種成分相互混合?!盵5]湘西邊城是沈從文理想人生的縮影,是他現實與夢幻的交織。茶峒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的。

沈從文的《邊城》完成于20 世紀30 年代。當時,我國受到戰爭和災荒的侵擾,局勢動蕩不安,經濟衰敗,民族危亡。此時期完成的《邊城》構筑了一個未曾被近代文明沾染的凈土,充滿了濃濃的湘西風情,給人一種心馳神往的自然美和古樸美。茶峒依山傍水,饒山祎流,這座小山城青山綠水,和諧靜謐,古老的吊腳樓,滿山的翠竹,聳立的白塔,猶如“桃源之境”,美不勝收。在這里人們追求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和諧共生。邊城的山水花鳥與鄉土風情融為一體,構成了茶峒特有的地方色彩和民風神韻,形成了邊城的人文風情。在這個獨特文化韻味的小城中環境和人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民風淳樸、山清水秀、如詩如夢的田園天然畫卷。沈從文把對最美好的人生與最和諧的社會的幻想,寄托于《邊城》。這份幻想是一種藝術的真實與理想的真實。

(二)文化批判的傾向

文學是創作者表達自身情感和意識的媒介。沈從文在創作過程中以湘西邊城茶峒為背景,用清麗的筆觸將“寫實”和“寫夢”融為一體,映射出自身情感的同時勾勒出了一個屬于沈從文理想化的湘西原始古樸的邊城。小說中充滿了作者對獨特有趣的民俗、健康古老的文化的向往,以及對邊城原始生活形態的高度贊美和歌頌。這座茶峒城不僅是為了建造美好的田園牧歌世界,更是對湘西文化在現代環境面臨生存危機的痛惜和眷戀。沈從文曾在《長河》中提及:一九三四年的冬天,輾轉回到家鄉鳳凰縣,從表面上看來,發現事事物物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仔細觀察卻發現了變化中的墮落趨勢。最明顯的是農村淳樸的人情美、人性美,幾乎快要消失了,代替而來的卻是逢場作戲、唯利是圖的人生觀。在文化轉型過程中,湘西農村淳樸的人情在物質主義泛濫的現代社會中蕩然無存,這也為小說的悲涼舒緩基調奠定了基礎。

湘西山水的煙雨氤氳是霧,生命形式的樸素自然是霧,作者所懷的孤獨悲憫還是霧。沈從文在寫《邊城》的時候,“農村社會所保有那點正直樸素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余?!彼涯切┢扑榈撵`魂以及他對于鄉土的那種依依不舍的感情撿拾起來,創造出一個超然的世界。不過,滿目瘡痍的現實圖景也讓沈從文深感痛心?!哆叧恰分幸馕渡铋L的憂郁而感傷的結局,成為作者文中最亮麗的一筆,包含了沈從文的理性判斷,體現了他清醒的審美意識。

總之,整部小說情節簡單、敘述凝練,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純美的人性、淳樸的風俗相映成趣,融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于一爐,從而形成獨有的審美意境,構成了沈從文獨特的湘西世界,將讀者的思緒引入美妙的藝術空間,激蕩起強烈的情感共鳴,給讀者以醇厚的美感享受。

猜你喜歡
天保船夫翠翠
哲學家與船夫
船夫和風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護起來
翠翠的心事
初遇二老儺送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麗新疆
推進天保工程實施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舟曲林業局天保工程建設回眸
東川區天保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話丟了(笑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