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育人視域下“食品微生物學”的教學設計

2023-12-10 08:36邢淑婕王榮榮李建芳張陽陽
發酵科技通訊 2023年4期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學微生物學育人

邢淑婕,王榮榮,李建芳,朱 靜,張陽陽,雷 磊

(信陽農林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略高度,明確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1]。高校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基本載體是課程,因此,課程育人已經成為新時代高校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厚植家國情懷的主要路徑[2]?!笆称肺⑸飳W”是高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大思政背景下,伴隨著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創新,高校食品專業課程育人目標聚焦在價值引領、職業道德養成、家國情懷培育等方面,因此,如何理解并把握專業課程育人目標定位,并通過教學設計將育人元素貫穿到教學過程之中[3],實現專業課程教學的價值引領,已經成為當代高等教育者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1 “食品微生物學”課程體系與特點

1.1 課程體系

“食品微生物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授與食品有關的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營養、生理和代謝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并將微生物基礎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中。例如,掌握微生物引起食品污染的途徑、引起食品腐敗變質的環境影響因素以及如何檢驗和控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掌握有益微生物與食品制造的關系,為后續課程如“現代食品檢測技術”“食品毒理學”“食品發酵工程”“食品酶學”“食品微生物檢驗”等課程打下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笆称肺⑸飳W”的先導課程是“生物化學”“大學物理”“高等數學”“有機化學”等,它們與“食品微生物學”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食品微生物學”相關課程體系圖Fig.1 “Food microbiology” related curriculum system diagram

1.2 課程特點

1.2.1 知識點多,多學科交叉融合

“食品微生物學”由微生物基礎理論知識、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微生物與食品制造、微生物與食品腐敗變質及食品安全管理等相關內容組成,其中,微生物基礎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涉及工學、理學學科;微生物與食品安全因素主要講授微生物因素對食品安全的危害及其預防管理措施,涉及農學、工學、管理學等學科;微生物與食品制造主要講授微生物在發酵食品領域的應用,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等學科。因此,該課程涵蓋了食品化學、生物化學、環境學、管理學、物理學等學科的內容,知識點多且呈現農學、工學、理學、管理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

1.2.2 知識點更新快,前沿性強

隨著微生物學和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食品微生物學”呈現知識點更新快、前沿性強的特點。例如:1) 一些傳統發酵食品的生產開始從自然發酵向接種發酵過渡,因此,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未培養的微生物已成為巨大的未知微生物資源寶庫,研究人員正在探究其性質、功能及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4-5],這些與食品有關的微生物的相關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2) 利用微生物及生物工程技術對農產品進行生物轉化、貯藏、加工及安全檢測等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前沿性;3) 伯杰氏細菌系統分類學手冊已經更新至第11版,充分反映了微生物學相關知識點更新速度較快。

1.2.3 應用性強

“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微生物研究所必須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顯微鏡使用技術、染色制片技術、培養基制備滅菌技術、微生物的轉種接種技術、微生物的大小測定等技術,以及細菌、酵母菌、霉菌的形態觀察方法外,還應具備開發利用有益的微生物發酵生產食品、控制引起食品腐敗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等能力,因此,該課程有較強的應用性。

2 課程育人視域下“食品微生物學”教學現狀

課程教學的現狀可以直觀地反映該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為推動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方法。為了更好地進行“課程育人”理念下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筆者查閱了大量文獻,并進行了大量調研,發現目前“食品微生物學”教學存在諸多問題。

2.1 教師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升,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不靈活

教學設計是依據學習需要、內容、學習者、實施目的和條件等,對某一門課程進行教學內容、組織、實施的科學設計[6]。任何教學理念,要想應用到實踐中去,就必須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前,教師根據學生自身認知發展規律和培養目標,制定具體教學目標,選擇相應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目前,“食品微生物學”類課程教學設計較為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學方式以知識灌輸居多,不利于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道德、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2.2 對課程思政的理解不清晰,思政元素挖掘不深

課程思政是基于新時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緊缺而提出的。有學者認為:課程思政是一種教學體系[7-10],是理念和方法的整合[11],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實踐和理論創新[12]。有學者[13-14]指出推動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與發展,教師是關鍵、教材是基礎、方法是手段、制度是保障,課程思政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并且長期堅持,才能在學生身上看到成效。

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生物性尤其是因微生物原因導致的占多數,在“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中,需要將這些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建立安全概念、樹立安全意識、實施安全操作,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感,“食品微生物學”的育人功能責任重大。目前,在人才培養中如何實現課程育人,已經有不少教育者開始進行研究。在“食品微生物學”教學中雖然重視思政元素并將一部分思政元素融入,但是還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深、融入不自然、方式不靈活等問題,該類型課程育人研究的成果不多,意味著“食品微生物學”教學中整體的課程思政關注度尚有待提高。從已有文獻來看,研究者主要是從在教學大綱中增加課程思政目標、對“食品微生物學”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進行挖掘提煉等方面進行探索[15-18],從教學設計視角去探究“食品微生物學”如何實現課程育人的研究較少。教學設計是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之前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研究課程育人視域下“食品微生物學”的教學設計以及實踐,挖掘課程當中相應的思政元素,并將其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教學中,起到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是有必要且重要的。

2.3 課程育人評價體系不完善

評價體系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基本保障,具有指導、監督和激勵的作用,對推進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19]。當前,課程思政雖然獲得了各類高校的高度關注,但如何對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在一線教學實踐過程中,至今尚未形成一套系統、規范的理論與操作標準,對課程思政理念是否落實到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效果如何等一系列問題都無法回答,這已然成為教學管理部門和一線教師推進與實施課程思政教學建設的嚴重阻礙。因此,“食品微生物學”不僅要加強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建設的廣度和深度,更需要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進行全面、多維度的綜合評價,為此類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的發展提供反饋和保障,保證課程思政開展的有效性。

3 課程育人視域下“食品微生物學”教學設計

3.1 教學目標設計

原有“食品微生物學”從知識和技能兩個維度設計課堂教學目標,從育人出發的目標雖然有但是體現不突出。為此,筆者以培養德才兼備的食品行業從業者為目標,以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為出發點,以“食品微生物學”基本理論知識、技能為載體,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整理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提煉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次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學目標設計之中,教學目標設計如表1所示?!笆称肺⑸飳W”教學目標:1) 掌握和食品有關的微生物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并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2) 掌握微生物研究所必須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備利用有益的微生物開發新食品的能力,具備利用基礎理論控制食品發生腐敗變質的能力;3) 提升學生專業認同感和獨立思考的自主學習意識,厚植家國情懷;4) 培養學生具有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精神;5) 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團結協作等能力;6) 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理性、客觀辯證認知觀。

表1 課程育人教學目標設計

3.2 教學實施過程設計

筆者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是何國慶等主編的《食品微生物學》(第4版),結合教材內容,綜合考慮“食品微生物學”的講授內容、可融入的思政元素,以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為切入點,堅持問題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手段,采用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翻轉課堂法等[20],將經典的“BOPPPS”(Bridge-in—Objectives—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簡稱BOPPPS)教學模式優化為“PBOPPSS”(Pre-class learning—Bridge-in—Objectives—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Sorting improing,簡稱PBOPPSS)模式:1) 課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圍繞某一問題自學;2) 課中現場討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答疑解惑;3) 課后思維整理、布置作業。整個教學過程通過雨課堂及時考查目標達成度,實現形成性評價,并持續改進教學。此設計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與意識,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優化后的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教學設計路線圖Fig.2 Instructional design roadmap

以知識單元一為例,依據教學大綱、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思路,在提前布置思考作業的基礎上設計了學、導、論、講、析、測和拓7個環節的教學實施過程,具體如圖3所示。

圖3 教學內容實施過程設計圖Fig.3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以90 min學時計:1) 課前,讓學生圍繞微生物的特點及與人類和食品工業的關系進行自學。2) 課中,前10 min觀看紀錄片《新冠疫情》,導入;10 min分組討論,圍繞微生物的特點及與人類和食品工業的關系形成小組討論答案,討論;教師講解35 min,每小組推選一名學生上臺講述本組討論結果,講解;教師分析30 min,針對學生的講解進行綜合分析,同時講解微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及“食品微生物學”的研究內容和任務,分析;最后5 min進行課堂測評,評價學習效果的同時對課堂表現優秀學生進行評選,鼓勵先進,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3) 課后,留下拓展思考題:作為未來的食品工作者,個人如何為我國的食品工業作貢獻。

3.3 教學評價設計

筆者通過挖掘“食品微生物學”思政元素,擬定課程育人目標和學生思政意識評價問卷內容調查表,具體如表2所示。融入思政元素的課程教學實踐一定時間后,組織班級學生填寫調查表,以評價課程育人的效果并為課程持續改進提供依據;同時,針對“食品微生物學”課程組教師擬定調查表,如表3所示,以考察教師通過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煉及教學過程融入等教學活動后,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技能、師德師風、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影響。從教師和學生角度出發設計表2,3,目的是驗證所設計教學方案的實施效果,并為今后教學的持續改進提供理論支撐。

表3 教師問卷調查設計

4 結 論

鑄魂育人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遵循的主要原則與奮斗目標。在課程育人的大環境下,教師應通過良好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青年學子健康成長、成才。筆者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3個方面對“食品微生物學”進行教學設計,并結合學生成長規律,整合挖掘出“食品微生物學”中家國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素養與擔當、唯物辯證、團結協作和嚴謹求實等思政元素,將其融入課程設計中,充分發揮課程的雙重育人目標。經過實施與實踐,師生反映良好。由于筆者教學實踐經驗的局限,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思政元素挖掘還不夠全面,思政元素融入的方式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后續將繼續深入研究課堂教學設計在育人中的作用及實施方法。筆者評價“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案應用效果時,采用了較為直觀的問卷調查評價,后續將采用形成性評價、內外部人員評價等方式對所設計課程進行更全面評價,并進一步完善評價方法,真正做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猜你喜歡
食品微生物學微生物學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開展微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
關于食品微生物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探討
研討式教學在不同層次食科類專業學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PBL教學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構建與探索
提高微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效果的探索與分析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