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平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3-12-13 15:25祝升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9期
關鍵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

摘 要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事關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事關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發展,事關城鄉居民的水缸子、米袋子、菜籃子,更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對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補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短板、建設美麗鄉村具有重要意義?;诖?,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為例,分析當地的主要做法,總結新平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站位認識,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定向精準宣傳,提升農民環境保護意識;推進重點防治,分區分類采取治理措施;完善機制體系,建立健全制度標準模式;加強長效治理,發揮監測評估監督作用”等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云南省玉溪市新平縣

中圖分類號:X71;X5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7.007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新平縣)轄區面積4 267.03 km2,2022年,新平縣糧食播種面積3.73萬hm2,糧食總產1.98億kg,實現農業增加值35.9億元,對全縣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0.7%。如何更好地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筆者對新平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進行了調查和思考,并形成調研報告,希望能為縣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一些有益借鑒。

1? 主要做法

新平縣的農業面源污染物主要來源于農業投入品和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養殖業糞便、防治藥物等。新平縣結合縣情實際,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減少全縣農業面源污染,為建設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區打好生態基礎。

1.1? 調整優化種植結構

新平縣緊緊圍繞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2022年,新平縣糧食播種面積3.73萬hm2,同比增長1.0%;甘蔗播種面積0.45萬hm2,同比下降10.3%;烤煙播種面積0.53萬hm2,同比增長1.1%;蔬菜播種面積1.36萬hm2,同比增長6.9%;油料播種面積515.87 hm2,同比下降24.0%;增加稻谷、豆類、油菜等生態保育型和環境友好型作物面積576.93 hm2。全縣完成糧食、蔬菜、油料等農作物種植6.44萬hm2,產值78 416.5萬元,同比增長28.3%。

1.2? 規范畜禽水產養殖

1)強化禁養管理工作。2020年2月,新平縣人民政府印發《新平縣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定方案》(新政通〔2020〕1號),在紅河流域內劃定禁養區面積268.8 km2,通過建立禁養區長效管理機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有效減少畜禽養殖污染問題[1]。2)加大漁業監督檢查力度。采取重大節假日必查、平時抽查的方式,對縣內較大規模水產品養殖場所的養殖環節和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3)開展漁用物資打假活動,重點檢查違禁藥品和添加劑的使用情況,建立養殖生產過程中的投喂飼料、疫病疫情、治病用藥、水質、苗種等水產養殖記錄臺賬,實行全程跟蹤管理,保障市場水產品的消費安全。

1.3? 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按照《2022年新平縣化肥農藥減量化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大水肥一體化、精準滴灌、綠色防控技術和統防統治的推廣應用,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蕼p量方面,2022年全縣化肥施用量共15 184.24 t(折純量),同比減少0.40%。農藥減量方面,全縣農藥使用量逐年下降,2022年全縣農藥銷量948.5 t,同比減少0.69%。

1.4? 整治農田尾水排放

強化農田水利建設管理工作,在農村供水水價改革方面,推行居民生活用水與非居民生活用水分類定價。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累計實施面積10 660 hm2。通過開展農業農村生態環境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和實施高效節水灌溉,2022年全縣建設高效節水農田740 hm2,有效提高農田水資源利用率,減少農田尾水直排。

1.5? 回收利用廢棄物

開展主要農作物覆膜情況調查,組織實施全縣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2022年,新平縣農膜覆蓋面積1.742萬hm2,其中地膜1.574萬hm2、棚膜0.168萬hm2。農膜使用總量3 760 t,回收3 193.75 t,回收利用率達84.94%。2022年,新平縣農藥使用量(商品量)為948.5 t,產生農藥包裝廢棄物70.65 t,其中袋包裝物10.65 t、瓶包裝物60.00 t,焚燒處理65.65 t,填埋處理5.00 t。轄區內設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219個,做好回收和處置廢棄物流向臺賬資料記錄等工作。

2? 存在的問題

2.1? 認識不到位,人力物力財力統籌支持不夠

各級領導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不夠,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納入政府重點工作,職能、編制、經費落實不到位,且沒有配備專職人員。農業部門在實施農業重大項目時,沒有將化肥減量增效種植納入項目建設內容和年度考核類目,項目支撐薄弱;縣、鄉財政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的扶持不足,產業發展匹配資金未能及時到位,各項工作推進緩慢,甚至無法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涉及面大,“事多人少”現象十分嚴重,在實際工作中,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等方面的工作格局意識有待加強。

2.2? 宣傳不廣泛,政府企業農戶防治意識薄弱

主責部門沒有積極主動做好農業面源污染知識的宣傳工作,導致政府、污染企業或生產者、治理第三方、農業生產者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合作社等多種主體對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農民施用農藥、化肥的隨意性大,廢舊棄物亂扔、污水亂排等不良習慣一時難以改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還未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政府部門沒有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納入重點范圍。大面積生產上宣傳推廣工作不到位,廣大農戶的標準化生產意識依然十分薄弱,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不強,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普遍存在。

2.3? 結構不合理,種養結構調整管理循環不暢

1)在種植管理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低,“三網”(田網、路網、水網)不配套、檔次低。重栽輕管現象突出,科技推廣力度不夠,基地組織化和產業化經營水平低,結構調整難度大。水果、蔬菜等重點產業在綠色化、標準化生產上形式重于內容,安全優質農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理念樹立不牢,標準化生產推進難度大。2)農業產業鏈不長,組織化程度不高,社會化服務能力弱,落實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的科技支撐乏力,高優新特產業難以引進和落地,發展比較滯后。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普遍存在種養結合不緊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簡單、糞污處理方式較為落后且達不到標準、畜禽糞肥還田難的問題,易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4)政策支持不足和科技支撐不到位、技術推廣難。畜禽液體糞污處理成本高,種植業主不愿接受,還田未按照《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 36195—2018)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腐熟堆漚。

2.4? 機構不健全,部門人員技術責任難落實

1)從體制上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涉及農業農村、環保、水利等多個部門,部門職能難免有所交叉或存在空白,責任意識不強,難以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從能力上看,鄉鎮農業面源污染監管能力非常弱,各鄉鎮沒有專業隊伍管理,導致農業面源污染出現無人管、無力管的現象。2)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研發不夠,基層農技機構缺乏,技術服務力量嚴重不足,農民得不到測土配方施肥和科學施藥等方面的技術培訓。3)回收難度大。新平縣多為山地,主要靠人工撿拾,難以推行機械回收作業模式?;厥绽贸杀靖?、利潤低的短板依然突出,農業生產廢棄物回收利用項目補助標準低。

2.5? 監督不到位,隨意排放丟棄現象嚴重

常態化監管不力,投訴舉報渠道不暢、門路不清。種植戶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長期只看重經濟利益,忽視環境保護,化肥農藥沒有科學合理使用,糞便、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后續缺乏項目資金支持。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涉及部門站所多,責任劃分沒有具體到站所一級,導致“事多人少”,相關工作無法統籌,工作滯后,監管不嚴。

3? 對策建議

3.1? 提高站位認識,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是時代的主旋律,也是農業發展的理論指南。農業面源污染存量大、涉及面廣、治理任務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鄉村生態振興和產業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涉及政府、污染企業或生產者、治理第三方、農業生產者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合作社等多種主體。各主體都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調動各主責部門力量,合力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工作各項措施的落實,扭轉農業農村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要進一步轉變工作理念、調整工作思路,特別是新平縣各級政府應清醒地認識到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確保農產品品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2]。

3.2? 定向精準宣傳,提升農民環境保護意識

農業面源污染的潛伏期較長,一般在幾年至十幾年不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居民忽視其危害,因此,加大農業面源污染危害與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非常必要??梢酝ㄟ^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海報、趣味環保問答等方式,或充分利用電視、廣播、自媒體、宣傳欄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農村居民充分認識到農業面源污染的嚴重危害,提高廣大農民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認知水平,提升廣大農民科學使用化學藥品的能力,扭轉農居對環境臟、亂、差現狀漠不關心的態度,打造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與綠色生態“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3.3? 推進重點防治,分區分類采取治理措施

優化農業生產空間布局,分區分類采取治理措施,建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庫。1)在種植區域,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進“源頭減量-循環利用-過程攔截-末端治理”工程,深入實施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利用綜合行動;通過持續推進以標準地膜應用、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為重點的農膜回收行動,完善試點農膜區域性綠色補償制度,開展可降解農膜應用示范,健全回收網絡體系的方式著力解決農田“白色污染”問題。2)在養殖區域,結合土地消納糞污能力,合理確定養殖規模,推動種養循環,促進畜禽糞污還田利用,改善土壤地力。

3.4? 完善機制體系,建立健全制度標準模式

健全法律法規制度,加強化肥農藥生產經營管理和使用指導,推動精準施肥、科學用藥,防止將廢水、廢液、固體廢棄物直接排入農田。1)完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標準體系,加強養殖場戶環境監督管理。2)完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設施用電用地政策,落實有機肥產品生產銷售、化肥農藥減量、有機肥替代化肥等補貼和稅收減免政策,探索開展“點源-面源”排污交易試點[3]。3)建立多元共治模式,推廣“政府+協會+農戶”“龍頭企業+協會+農戶”等模式。推動統一生產管理、統一訂購農資、實施品牌認證等標準化生產,形成“政府-市場-農戶”多元共管共治體系。

3.5? 加強長效治理,發揮監測評估監督作用

地方政府應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績效評估范疇,明確年度任務與評估指標;實施信息公開,拓寬投訴舉報渠道,發揮群眾監督作用;開展農業污染源調查監測,評估農業面源污染對環境的影響,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長期觀測,建設農業面源污染監管平臺[4]。

4? 結語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5]。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要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持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推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參考文獻:

[1]?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EB/OL].(2021-03-20)[2023-06-1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3/26/content_5595893.htm.

[2]? 李學依.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明確: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機具優先納入補貼目錄[J].中國農機監理,2021(5):33-34.

[3]? 郄建榮(法治日報——法制網).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加快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將構建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環境監測“一張網”[EB/OL].(2021-04-08)[2023-06-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462778577987207&wfr=spider&for=pc.

[4]? 沈貴銀,孟祥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實踐、面臨挑戰與多元主體合作共治[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39(1):58-64.

[5]? 央廣網.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EB/OL].(2022-06-19)[2023-06-1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619/c1001-32450259.html.

(責任編輯:張春雨? 丁志祥)

收稿日期:2023-07-03

作者簡介:祝升(1981—),男,云南新平人,本科,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黨史黨章黨規黨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E-mail:1078242262@qq.com。

猜你喜歡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對策
農業面源污染排污權交易制度的設計與創新
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危害分析
試述黔南州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防治措施
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研究綜述
淺談利用生態農業產業鏈技術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對會計假賬問題的初步探析
全面從嚴治黨視閾下
強化高校工會“小金庫”管理對策
青海省雜多縣草原生態環境治理對策探析
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