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學管理數字化轉型探討

2023-12-14 22:11韓麗曼王雪瑩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43期
關鍵詞:教務教學管理轉型

韓麗曼,王雪瑩,張 強

(吉林大學 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數字化的浪潮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和創新,對各項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大數據時代,高校教學管理應緊抓數字化發展機遇,進行有效轉型,解決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教學管理質量提升。

一、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高校教學管理,依賴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實現從最初的紙質版辦公到各種辦公軟件、移動通信設備使用的轉變[1],但仍存在信息化水平不足、數字化管理缺失等問題,只是相比以往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不能進行分析決策,提供智能化、智慧化的管理手段,同時存在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機制不健全、教學管理執行力不夠、教學管理投入不足、教學管理數據碎片化、各職能部門信息溝通不順暢等問題[2]?,F有的教學管理模式限制了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創新,管理理念滯后,限制了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影響數據利用率,只是墨守成規地完成既定任務,缺乏頂層設計[3-5],無法更好地為教育教學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二、高校教學管理數字化的意義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時代具有永久性、可復制性、即時性、高效性、動態性等特征,數字化管理具備多樣化、綜合化、個性化、互動化等特性。數字化教學管理進行數據收集存儲、分析匯總、決策分析,不斷提升教學管理水平,使教學管理朝著科學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實現數據抽取與集成、分析與處理,對結果進行可視化顯示[6]。數字化技術包括互聯網、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教學管理的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技術,實現資源共享[7],保證數據安全,分析結果生動直觀顯示,整合各類教學資源,進行大數據精準評價以及教學管理水平的升級和創新,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學管理數字化轉型主要對策

教學管理涉及學生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過程、教師授課水平、學院學科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針對教務工作者,教學管理主要指教務運行期間的管理,包括課程管理、教學計劃、排課管理、考務管理、成績管理、教師工作量計算等環節。針對目前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教學管理數字化轉型對策,基于教務系統開發,使教學管理高效化、智能化、數字化,實現數據可追溯、可整合、可分析,同時可以從海量數據中發現問題,提出決策依據。

(一)培養方案制訂的數字化轉型

高校制訂本科專業培養方案,首先依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在此基礎上的一般傳統做法為學校發布原則意見,公共中心確定公共基礎類課程,各學院依據國家標準、學校原則意見、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專業培養方案設置,培養方案匯總印刷成冊發給師生,該過程涉及學校、公共中心、各學院,專業間頻繁溝通,往往采用聊天或通信軟件,以文檔形式傳輸,制訂過程耗時長、效率低,數據過程文件不易保存。培養方案制訂的數字化是依托教務系統進行課程模塊化設置,模塊按培養方案要求可設置為通識教育必修課、通識教育選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學科基礎選修課、專業教育必修課、專業教育選修課、專業教育拓展課、集中實踐環節等。課程編碼采用學院代碼+課程類別(理論課、單獨設置的實踐課實驗課、含實踐實驗環節的理論課、其他課程)+課程序號,培養方案制訂的數字化是通過教務系統,根據各開課單位權限批量導入課程模塊分類、課程名稱、課程類別、課程序號、學時學分、開設學期,自動生成課程模塊下的培養方案課程。同時,從導入數據過程中可智能識別代碼重復問題,識別課程開課歸屬單位,避免人工核對不準、代碼重復、設置不清、格式不統一等問題。導入數據出現問題時系統會指出具體原因便于修改調整,課程采用開課單位維護制,各專業可以直接系統引用其他公共中心錄入課程,提高互通效率。全部課程錄入完畢后,各專業間可以共享參考其他專業培養方案,并做進一步調整,以優化培養方案體系結構、健全課程體系,保證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開課單位可掌握所開設課程被哪些專業放入培養方案中,進一步優化教育教學資源和課程設置與投入。

培養方案制訂的數字化轉型,可以用于分析某門課程更易被哪些專業選擇,利于分析課程培養學生的廣泛度。同時,培養方案制訂的數字化省去了人工排版時間,按審核通過的導入數據一鍵生成培養方案并可導出下載打印,標準統一,打印規范美觀。培養方案可供師生在線時時查看,避免了紙質版培養方案不易攜帶,不能隨時調閱的弊端。如方案有微調,只需修改系統內設置即可,整體信息自動更新。培養方案的數字化管理是后期教學任務數字化管理的前期基礎。

(二)教學大綱制定的數字化轉型

課程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指導性材料,也是檢查與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教學大綱制訂的數字化轉型依托教務系統,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以及業務培養要求,在進行課程體系整合的基礎上,每門課程系統地梳理了知識體系、教學重點及難點,包括課程中英文介紹、課程基本信息、教學目的、教學要求、預備知識或先修課程要求、教學方式、實驗環境和設備、課程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實驗項目內容及學時分配、考核要求、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標準等。將教學大綱信息按指定模板批量導入系統,實現數字化轉型,可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分類,可以一鍵導出所需的選項內容。開課課程選用教材信息,通過教學大綱的數字化,可一鍵導出便于進行教材排查;實驗教學大綱設置的實驗地點,進行一鍵導出,可分析各實驗室開展的實驗課程,了解實驗室儀器設備,掌握實驗室用于教學工作的使用率;課程成績評定標準從數據中一鍵導出便于學生了解所學課程的成績構成比例,優化學習過程。

(三)教學計劃及排課管理的數字化轉型

通過前期培養方案的數字化轉型,教務系統已存儲各類數據。安排教學計劃時,按對應的年級、專業、開設學期,智能快速調取生成學期內應開設的課程信息,包括課程代碼、課程名稱、開課單位、學時學分、課程類別、上課班級等信息,同時對于本應在之前學期開設但由于某些原因當時學期未開設的課程,智能識別并標識,可選擇性放入本次開課計劃中,避免以往人工查找核對課程、安排教學計劃存在的課程遺漏的問題,數字精準高效生成在線教學計劃,據此計劃制定后續教學任務安排及排課管理。

排課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依托教務系統,根據系統內教學計劃、課程對應年級專業,按課程進行智能化排課,包括安排授課教師、授課地點、授課時間節次,并根據專業人數選擇是否分班授課。智能識別排課過程中存在的教師沖突、教室沖突,可直接顯示以便調整,避免以往手工排課查找空閑時間出現的沖突問題,提高排課效率和準確性。多人授課需周次指定負責的具體節次,便于后期智能化計算工作量。排課完畢后可以核對專業課表,查看課程分布時間,進行合理分析。每天課程安排很緊湊或是很松散的,可以加以調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記錄授課教室占用情況,為查找空閑教室提供數據依據。智能識別排課進度,對遺漏的課程加以顯示,對全部學時未排滿的課程加以顯示,以便避免遺漏,影響教學秩序和進度。教師也可查看實時本人名下的排課情況,如有其他需求可以在排課階段隨時提出,并進行調整。

(四)在線教學管理及考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

因公共衛生事件導致有時全體師生無法在課堂教學或者部分學生無法在課堂學習,為保證教學進度和質量需要同步在線授課。在線教學管理的數字化指的是應用教務平臺,通過教師輸入選用的在線授課平臺、在線授課登錄信息、課程群號等方式,學生課表端可以顯示如何進行線上授課學習,并知曉遇到問題如何與教師取得聯系,保障教學順利開展。系統可以導出所有課程的在線教學授課信息,便于督學聽課,也便于統計課程在線授課選用平臺,以利于數據分析,學??蓳朔治鼋處熯x用平臺的認可度,進一步與平臺合作,組織開展學習培訓,提升教師在線教學質量和水平。

考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從以往各種學習群內溝通轉變為教務系統內進行設置,主要基于系統內課表和選課記錄,授課教師在系統內提出考試安排需求,排考教師進行考試時間安排,智能識別保證考試安排不沖突,然后各開課單位在系統內安排監考教師,最后公布。學生端可以看到自己所選的課程是考試課還是考查課,考試課直接顯示考試時間、地點,免去以往某一門課程考試確定后與班委多次溝通,仍有學生遺漏信息、不清楚考試安排的情況。同時,監考教師登錄系統,可查看自己的考務安排,必要時,可開發設置短信提醒功能,監考前某段時間自動短信提醒教師其監考任務,保證監考到位,還可一鍵從系統中導出各課程考務安排便于巡考。

(五)成績管理和工作量計算的數字化轉型

進行成績管理數字化轉型,如成績更正需在教務系統內上傳有關佐證,層層審核,減少師生線下往返時間,同時證據長期有效可查,最終可匯總輸出成績變動記錄,分析課程考試質量,提升考試試題閱卷水平。后期,在教務系統保密性足夠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加入試卷電子存檔功能,所有試卷掃描傳入系統,只開放教師端電子閱卷,試卷分數也可以依據閱卷自動錄入,提高工作效率,解除紙質試卷存儲存在的時間空間限制。

教師教學工作量計算是一項煩瑣而重要的工作,實現數字化轉型,根據教務系統排課時自動掌握基本數據,如授課教師、學時節次、選課人數等信息,按照后臺設置的工作量計算公式,自動計算每位教師的授課工作量,如遇信息不全也可以補充。其他非授課工作量,如教學大綱撰寫,系統已有記錄為撰稿教師姓名工號以及字數信息,可實現自動計算??紕瞻才抛詣佑嬎惚O考工作量,還可以對接學校畢業論文(設計)系統,對接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系統,數據共享一鍵計算工作量,保證計算準確高效,省去人工計算誤差和計算時間成本。后期工作量應用于教師職稱評定時,可以按工號姓名自動調取每位教師每學期名下的工作量和詳細目錄分類,教師可查,學院學??珊藢?,保障信息公平、公正、公開。

四、教學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支撐基礎

(一)基礎數據信息準確

提出的教學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依托教務系統,以數據為證據,從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推進,具備數據分析、快速查找、數據調用等功能。用數據技術挖掘海量數據,用精確數據進行多元分析。因此,基礎數據信息準確至關重要,如教師姓名、工作證號信息,學生學籍信息,批量導入的基礎課程信息,教室容量信息等?;A數據是數字化管理的基石,基礎數據不準確,數字化管理則無依據、無意義。因此,基礎數據需要多次核對,確認無誤后錄入或導入并經過審批,確保信息準確。

(二)管理人員技術培訓

為進行數字化轉型,學校、學院層面需組建專門的信息化管理人員隊伍,進行頂層設計并開展管理人員技術培訓,提升其數字化管理水平和能力。對新入職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以應對管理人員崗位變動人員流動工作交接不順暢等問題。進行經驗分享交流,重要材料要共享備份存儲,應對突發系統狀況,保障工作連續性??梢越⑤啀徶?,打破業務壁壘,為某一崗位培養可適用的工作者。

(三)數字資源權限共享

從數字化管理中進行數據整合分析,需要進行數字資源權限共享。如共享其他專業的培養方案信息,共享其他學院課程信息,共享學校整體基礎教育資源信息等,以利于進行統籌分析,參考提高運行效率和使用效果??蓪⒏飨到y進行集成管理,減少教師學習多個軟件的時間,校內各軟件統一認證賬號登錄可采用校內郵箱的賬號和密碼,探索線上協同辦公、移動辦公等新形式,并實現交互模式,師生間數據、學院師生間數據、學院間數據、學院學校間數據、軟件間數據可共享,實現數字化管理的高效智能。

(四)數據整體聯動協調

教學管理過程中的數據具有整體聯動性,為整合數據資源,提升教學管理服務水平,各項數字化管理環環相扣,才能基于數字化管理進行統籌分析,進行質量評估和改進,因此各項數據要時時協調更新,保障準確和聯動。

結語

高校教學管理應利用先進數字化技術,遵循教育教學發展規律,開展教學管理的數字化改革實踐轉型,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現代化、數字化,進而改進教學、優化管理、共享教育數據,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猜你喜歡
教務教學管理轉型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
教務排課對高等院校教學運行的作用分析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淺析高校教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轉型
淺談新形勢下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與培養
灃芝轉型記
以培養方案為核心的教務管理系統開發的探索與實踐
小學體育教學管理七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